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生的学习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再认识更高层次问题的过程。教师要站在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高度,坚持与时俱进,不断优化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在探索中学会学习,提高探索精神及探索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情境”对化学学习过程来说,有着至关重要的引导作用。以“情境”为中心,围绕科学的并能激发学生思维的“情境”展开学习,也是科学探究学习的重要特征。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努力创设恰当的“情境”,通过“情境”启发学生积极的观察、思维,以“情境”为主线来组织和调控课堂教学,就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促进学生科学探究活动的开展和探究能力的培养。
下面谈谈笔者在实践中的几点体会和认识:
一、以化学实验,创设情境
1.创设兴趣小实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针对中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对新奇的事物具有强烈的探究和求知欲这一特点,化学新教材的教学中可以增加一些趣味性的实验,从而使学生对实验现象的表面兴趣转化为对学习、探究化学知识本身的兴趣。
例如在学习课题《化学使世界更美好》时,首先提出问题:什么是化学?为什么要学习化学?不直接告诉学生答案,而是让学生带着疑问观看我的魔术表演:(1)拿一张白纸,让大家观察上面什么也没有,然后在白纸上喷一种“水”,纸上立即显示出“化学真奇妙”这几个字(事先用酚酞在纸书写上“化学真奇妙”几个字,然后用碱液喷)。(2)水能灭火,难道还能点火?实验:取干燥的蔗糖粉末5克与氯酸钾粉末5克在石棉网上混合,用玻璃棒搅匀,堆成小丘,加入过氧化钠3克,滴水,半分钟后,小丘冒出白烟,很快起火燃烧。看了我的表演,学生的热情一下子达到了极点,从学生的表情上看,不难看出大家都想了解其中的奥妙。这时我说“如果想知道这其中的奥妙,我们就要好好学习化学知识。”这样的开场白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求知的欲望。
2.设探究性实验,促进学生主动探求
例如在“质量守恒定律”这一内容的教学时,教师提出探究问题: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与反应生成的各物质质量总和之间有什么关系?根据问题,让学生在课堂中进行自主探究实验。学生们通过探究实验,获得了以下三种结果:(1)在氢氧化钠溶液和硫酸铜溶液反应的实验中,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在反应前后没有变化;(2)在大理石和稀盐酸的反应实验中,通过天平仪器的测量,发现反应后容器内的物质质量比反应前减少了;(3)在镁带燃烧实验中,生成物的质量比镁带的质量要大。不同实验为什么会出现不同的结果?决定反应前后物质质量总和之间的关系是不是与参加反应物的性质有关?我提出这样的问题情境让学生们继续实验并开展讨论,最后,学生在实验中发现:在大理石和稀盐酸的反应实验中,质量减少的原因是反应生成物中二氧化碳已从反应容器里逸出;镁带燃烧实验中质量增加的原因是我们在称量反应物时忽略了氧气的质量。然后让学生改进实验装置再进行实验。这样,“质量守恒定律”的结论由教师采用递进式情境创设给学生造疑,并引导学生解疑,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通过对大量的信息收集、分析判断、实验证明、探讨交流、多次参与实验探究等活动得出了。通过这种情境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索精神,掌握科学的探究方法。
二、联系生产、生活,创设情境
化学是一门自然科学,与日常生活和生产有极为紧密的联系。我在教学中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事物,提出相关的化学问题,努力为学生创设了一个个贴近生活实际的“生活化”问题情境。例如,在能源利用这个问题上,让学生比较沼气、煤气、氢气、天然气等燃料哪种更好时,学生可能会回答是氢气,因为在以往的教学中,向学生渗透的思想是环保。可为什么我们现在不使用氢气呢?这就让学生从氢气的生产、氢气的存放、氢气的泄漏、氢气的爆炸等多角度思考氢气的利用问题。还可以讲西气东输、讲宇宙飞船中燃料的利用、讲煤矿爆炸等等问题。
三、实践后的反思与认识
1.情境教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有了兴趣,学生才能主动、愉快地学习,才能在课堂教学中发挥主体作用和主动精神。美国现代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但是兴趣是一种积极作用的情绪,它不可能凭空产生,它和情感相联系,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情境,可以激发出学生积极探索的情感,调动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学习兴趣,从而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情境教学,激活了学生的求知欲望
求知欲是学生追求知识的欲望,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质量的内在动力。求知欲越强,学习的自觉性越强。教学过程是教师导、学生学的双边活动。教学效果既受教师主导作用的影响,也受学生主体作用的影响,教师的主导作用要通过学生的主体作用来实现,所以要提高教学质量,就必须激活学生的求知欲望。良好的问题情境的创设大大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激活了学生的思维火花,培养了学生探究和创新思维的能力,增添了化学课堂的魅力,使化学课堂焕发出勃勃生机,充满了生命活力。
总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做到:积极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开展以实验为基础的探究教学,激发学生思维,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拓展学生知识面,扩大学生的知识视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下面谈谈笔者在实践中的几点体会和认识:
一、以化学实验,创设情境
1.创设兴趣小实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针对中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对新奇的事物具有强烈的探究和求知欲这一特点,化学新教材的教学中可以增加一些趣味性的实验,从而使学生对实验现象的表面兴趣转化为对学习、探究化学知识本身的兴趣。
例如在学习课题《化学使世界更美好》时,首先提出问题:什么是化学?为什么要学习化学?不直接告诉学生答案,而是让学生带着疑问观看我的魔术表演:(1)拿一张白纸,让大家观察上面什么也没有,然后在白纸上喷一种“水”,纸上立即显示出“化学真奇妙”这几个字(事先用酚酞在纸书写上“化学真奇妙”几个字,然后用碱液喷)。(2)水能灭火,难道还能点火?实验:取干燥的蔗糖粉末5克与氯酸钾粉末5克在石棉网上混合,用玻璃棒搅匀,堆成小丘,加入过氧化钠3克,滴水,半分钟后,小丘冒出白烟,很快起火燃烧。看了我的表演,学生的热情一下子达到了极点,从学生的表情上看,不难看出大家都想了解其中的奥妙。这时我说“如果想知道这其中的奥妙,我们就要好好学习化学知识。”这样的开场白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求知的欲望。
2.设探究性实验,促进学生主动探求
例如在“质量守恒定律”这一内容的教学时,教师提出探究问题: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与反应生成的各物质质量总和之间有什么关系?根据问题,让学生在课堂中进行自主探究实验。学生们通过探究实验,获得了以下三种结果:(1)在氢氧化钠溶液和硫酸铜溶液反应的实验中,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在反应前后没有变化;(2)在大理石和稀盐酸的反应实验中,通过天平仪器的测量,发现反应后容器内的物质质量比反应前减少了;(3)在镁带燃烧实验中,生成物的质量比镁带的质量要大。不同实验为什么会出现不同的结果?决定反应前后物质质量总和之间的关系是不是与参加反应物的性质有关?我提出这样的问题情境让学生们继续实验并开展讨论,最后,学生在实验中发现:在大理石和稀盐酸的反应实验中,质量减少的原因是反应生成物中二氧化碳已从反应容器里逸出;镁带燃烧实验中质量增加的原因是我们在称量反应物时忽略了氧气的质量。然后让学生改进实验装置再进行实验。这样,“质量守恒定律”的结论由教师采用递进式情境创设给学生造疑,并引导学生解疑,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通过对大量的信息收集、分析判断、实验证明、探讨交流、多次参与实验探究等活动得出了。通过这种情境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索精神,掌握科学的探究方法。
二、联系生产、生活,创设情境
化学是一门自然科学,与日常生活和生产有极为紧密的联系。我在教学中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事物,提出相关的化学问题,努力为学生创设了一个个贴近生活实际的“生活化”问题情境。例如,在能源利用这个问题上,让学生比较沼气、煤气、氢气、天然气等燃料哪种更好时,学生可能会回答是氢气,因为在以往的教学中,向学生渗透的思想是环保。可为什么我们现在不使用氢气呢?这就让学生从氢气的生产、氢气的存放、氢气的泄漏、氢气的爆炸等多角度思考氢气的利用问题。还可以讲西气东输、讲宇宙飞船中燃料的利用、讲煤矿爆炸等等问题。
三、实践后的反思与认识
1.情境教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有了兴趣,学生才能主动、愉快地学习,才能在课堂教学中发挥主体作用和主动精神。美国现代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但是兴趣是一种积极作用的情绪,它不可能凭空产生,它和情感相联系,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情境,可以激发出学生积极探索的情感,调动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学习兴趣,从而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情境教学,激活了学生的求知欲望
求知欲是学生追求知识的欲望,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质量的内在动力。求知欲越强,学习的自觉性越强。教学过程是教师导、学生学的双边活动。教学效果既受教师主导作用的影响,也受学生主体作用的影响,教师的主导作用要通过学生的主体作用来实现,所以要提高教学质量,就必须激活学生的求知欲望。良好的问题情境的创设大大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激活了学生的思维火花,培养了学生探究和创新思维的能力,增添了化学课堂的魅力,使化学课堂焕发出勃勃生机,充满了生命活力。
总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做到:积极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开展以实验为基础的探究教学,激发学生思维,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拓展学生知识面,扩大学生的知识视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