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在安祥的幸福

来源 :醒狮国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xlhenh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今社会人心浮躁、物欲横流、享乐主义大行其道。人们在享受着现代化物质生活的同时,却发现很难安顿好一颗日益失落的心灵。失去了安祥的人们,又使生命陷于枯涩、暗淡,让自己活得挫折、无奈。
  
  古时候人心纯朴,每个人都能安分守己。从中国历史上所记载的资料来看,古圣先贤们行不言之教,天下没有纷争,人人都过着安乐的生活。往后,知识水准逐渐提升,于是人就有心计、有巧诈,用现代的话来说,就叫时代潮流。这个潮流愈演愈烈,到仅关可以说是知识爆炸的时代,这个时期的人的意见太多,思想太复杂,到底哪个是正确的?哪个是不正确的?人们感到迷惑不解。换句话说,邪正是非没有人能够辨别。这是一切动乱的根源,一切痛苦和不安的来源。
  安祥的心态是至美的。这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讲:一、人,不管他物质生活充实或贫乏,只要他心里非常安祥,就是在过着幸福的生活。不管他处在什么样的地位,过着什么形式的生活,如果心里头紊乱不安,这种生活就无异于是对生命的一种煎熬。人,有了安祥的感受,才是真正在享受生命;二、当—个人内心世界处于当下安祥或秒秒安祥的时候一没有想像、没有烦恼、没有相对、超越时空,这种感觉是非常美好的。这是一种永恒的美好、永恒的纯洁、永恒的祥;三、有些人自己怀有病态的心理,因为心理阴暗,看万事万物都阴森、都丑恶、都暗淡、都晦涩,但当把他的心调和得非常安祥的时候,他就会发现原来一切是这样的美好:不但一沙一世界,而且是触目美景一一入眼万物皆美好。
  安祥究竟是什么?安祥其实就是安定祥和的生命,是自由自在的现量,是人与宇宙最佳的最和谐的统一。
  悟道者“芒鞋踏破岭头云”,辛勤跋涉参禅学道,所苦苦追求的正是生命的真谛,想获得一种纯净的安详的心态。人们喜欢用怡然、笃定、包容、恬淡、清明、平和等词语来形容安详。的确一个人假如拥有安详平静的气质,表明他具有丰富的人生阅历,能够洞悉人生的真相,明了自然法则及运动规律,深谙事物的因果缘由和内在联系。因此,安详显示着一种成熟,一种智慧。修为练达的人,经历了风雨坎坷之后,为人处事有了万事随缘的感悟,不再如年少那般张狂,也不像年轻那么浮躁,更不容易大喜大悲。言谈文雅有序,举止从容淡定活得自在、快乐、本色、自然。面对生死得失,进退取舍持恒守泰,理性总结成败荣辱是非得失,做出明智的选择。
  安祥是永不枯竭的幸福源泉。什么是真幸福?内心安适泰然,仰俯无愧。从一天到一年、从一年到一生,都能够仰俯无愧、心安理得,活得很踏实,秒秒钟感受安祥,活在至真、至善、至美当中,这才是人生的最高幸福。人若让内心不安,幸福便无从建立。《左传》上有这样一段故事:有一个诸侯跟他夫人说:“我最近心乱得很,安定不下来:“心里始终非常乱。”他的夫人说:“王心荡,王禄斤疑。她说:“你既已失去了内心的安详,你所拥有的一切业将会丧失了,”隔了没多久这位诸侯果然去世了。所以只有活在安祥里才是真正的幸福。人若能生活在安祥的心态里,就拥有了永不枯竭的幸福源泉,幸福就会永远追随着你,健康的人生才会真正地到来。
  编辑/红豆
其他文献
拿什么喂养我们的心灵?这是物盾需求得到基本满足后,人们提出的更高需求。多元文化背景下,要突出具有中国特色的传统文化,要构建和谐社会,弘扬自强不息这一民族精神的主旋律。  和平时期,传统文化回归,已从现象的反复,固化为一种规律。传统文化经典精神,是中华文化的源头活水,寻常日用的人生经典,是共同语境下的游戏规则。  儒家文化,是自强不息、积极进取的人世文化。《尚书》《周易》《诗经》《论语》《孟子》等儒
期刊
中国人的纪年方法很多,其中最久远、最稳定、最常用、最普及的是“干支纪年法”,60年一“甲子”,从上古一直沿用至今。三千年来,从未中断,逐年逐月甚至逐日发生的国家大事都有记载,依“甲子”排列着,这是全球唯一的“历史奇迹”。干支纪年法又叫阴历纪年法。它起源于夏朝,又称夏历,对农事有指引作用,故称农历。它以十位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和十二位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依次配对纪年,周而复始。因
期刊
诸子百家之中,比较重视管理的主要是管子和荀子。荀子主要是谈“心”,在他看来,人有认识、理解外物的能力,外物也具备被认知的特性。而人正确、合理的认识和理解外物的能力,就称之为“智”,有了“智”,人才能“知”。接着人才可以就所认识的事物,加以辨析,归纳;进而思索,思虑;最后作选择、判断。这便是荀子对于“心”和“知”所做的解释,因为“心”有这样的作用,才能够管理好人与外界的关系。  荀子重点在“心”,真
期刊
老子说: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人的欲望是坎水,无处不流。人的思想是离火,见物就烧。精气神三才是长生的本源。元气来自固精,元神生于元气,真气来自静心,宁静产生阴阳和气。一个静字,包融了人生的精华妙义,诠释了人生的最高境界。由静字去悟养生之真义,气之原始。清静:清之静之,心态安宁,稳中自控,静中养生。头空心静
期刊
古往令来,多少名医大士,钻研经方药理,尝百草采真药,实践科学养生防病良方。“方技者,皆生生之具”中华养生要义在于贵生长生,让生命生生不息。养生的核心不在治疗已病,而更多在于防治未病。药饵养生法则:  防微杜渐。    简易防病四法    有病去医院是必要的措施,但没病防病才是养生的明智之举。如何防病强身呢?古人发明了很多简单实用的防病小招数。    一、刮痧法    刮痧是正统中医六法中的第一法,
期刊
一提到宗教或者信仰,人们总会联想到上帝、天使、神、佛、仙、道、鬼、灵、精、怪、魔等,并认为这些都是超自然的存在。其实,“上帝”“灵魂”“天使”“神鬼”等所谓的非人范围,都是人自己的智慧所设的圈套。  关羽死后封神的例子,最能说明问题。关羽是汉末三国人,是我们河东(解梁)的乡贤前辈。他与刘备和张飞结拜兄弟,即昕旧“桃园三结义”。左边一个“关羽”关云长,右边一个“张飞”张翼德,这一关一张,便是刘备腾飞
期刊
何谓“告老还乡”    “告老还乡”真实的意思是:“告”是请求,“老还乡”是年老回到家乡,“告老还乡”是指古代官吏以年老多病为理由向皇帝请求辞去官职,回到家乡,是古代官吏提前退休的一种制度。  我国古代也有退休制度,但仅仅限于是官吏,常见的称谓有“致仕”“致事”“致政”等。《春秋公羊传》:“退而致仕”,注释说“致仕,还禄位于君”,意即把俸禄和职位还给君主。古代官吏的退休制度始于春秋战国时期,形成于
期刊
精者,天地之灵,人生元气。固本聚元涵养生机,是生命的大课题。在动荡、聚变的时代,如何内观、静心,收敛外溢的光芒,是养生的上则。老子说,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韬光养晦凝聚精华、人生是奋斗的生命,更是凝聚的人生,是蓄养内在自我的过程。养生上法:归根。      内观:养生主    中国古人所讲的养生,主要是指“内养”,也就是说要从改善身体的内环境人手,通过内观人静、呼吸调节、意念冥想、肢体导
期刊
提起庄子,人们很自然地想到,庄子高深莫测、想像诡奇,庄子思想深奥玄妙、不可捉摸,可见,庄子是先秦诸子中最神秘的一位了,  其实,庄子身上的神秘外衣是我们给披上去的,庄子思想并不难领会,看懂了《逍遥游》,我们就明白了庄子的圣贤境界;领悟了《逍遥游》,就知道庄子是在点化我们,指导我们学习他的伟大成功学。实现人生的“逍遥游”。    点化转境界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
期刊
中国古人追求的是君子人格,个人的修养,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天下开太平。”为治学做人最高境界。中国的历代文人都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作为自己的人生规划。而现代的企业管理中在以人为本。个性张扬的同时,更强调的是团队的建设。    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问他的弟子:“一滴水怎样才能不干涸?”弟子们面面相觑,无人回答。释迦牟尼说:“把他放到大海里去。”  一个人再完美,也就是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