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美团队的五项修炼

来源 :醒狮国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sb3983228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古人追求的是君子人格,个人的修养,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天下开太平。”为治学做人最高境界。中国的历代文人都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作为自己的人生规划。而现代的企业管理中在以人为本。个性张扬的同时,更强调的是团队的建设。
  
  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问他的弟子:“一滴水怎样才能不干涸?”弟子们面面相觑,无人回答。释迦牟尼说:“把他放到大海里去。”
  一个人再完美,也就是一滴水;一个团队,一个优秀的团队才是大海。英国的管理学教授贝尔是出:“没有完美的个入,只有完美的团队。”
  完美的团队并不将优秀的人集合在一起,而是要经过修炼才能达到完美的状态。完美的团队必经过“戒、定、慧、和、执”五项修炼。
  佛学有“戒、定、慧三学”即戒律、禅定与智慧。防非止恶为戒,息虑静缘为定,断除烦恼获得解脱为慧。学此三法可达无上涅桨,故称三学。此三学借团队一用。“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此为儒家和谐、和美、和合之道,此道可为团队建设之筋骨;而执不是执着,是执行,快速实现团队的目标,按照团队的行动方案去执行,并且用科学的方法以业绩为中心。“和、执”两项修炼则是团队的融和、合作、执行。
  
  “戒”修团队之规
  
  佛学中“戒学”指防止身、口之恶的戒律。小乘有五戒、八戒、二百五十戒,大乘有三聚净戒、十重戒、四十轻戒等。在家居士至少还要五戒。即没有规矩无以成方圆,出家人要想修成高僧大德要经过多少的清规戒律,不得而知。完善的团队的修炼,必须有严格而又完善的制度做保证,团队的每个人对制度都铭记在心,并认真的去按照团队的制度去要求自己,才能将个人融入到团队中。联想集团,有—个小案例,就是柳传志在开会时迟到也被罚站,同样接受处罚。“三老四严”是大庆精神的组成部分,其内容是:即对待革命事业要当老实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对待工作要有严格的要求,严密的组织,严肃的态度,严明的纪律。其中严明的纪律就是对大庆会战时期每个员工最高标准的要求。才能在“头顶蓝天,脚踏荒原”的情况下,创造出“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铁人精神,没有“三老四严”的作风,没有从难从严的要求,没有严格训练,也不能达到目的。这取决于“戒”。
  
  “定”修团队之形
  
  佛学中“定学”指防止心意散乱以求安静之法。小乘有四禅定、四无色定、九想、八背舍等,大乘更加九种大禅、百八三昧、百二十三等。这对于团队每个成员来说,首先要将身心禅定在团队中,心无杂念。在《大学》中就有“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也即是将个人的成长与团队的目标有机地结合。忠诚于团队,不是人在心不在,而是要身心合一,如此团队才能成长壮大。对于一个团队存在最大的危机就是成员中的人都朝秦暮楚,身在曹营心在汉。徐庶进曹营的历史故事,讲的不就是心无定曹之例证吗?所以团队去寻找优秀人才也要做到“君子爱才,取之有道”。用科学的方法,正常的途径,不仅取其身,还要取其心。
  
  “慧”修团队之根
  
  佛学中“慧学”,指破除迷惑以证真理之道。小乘观四谛、十二因缘,大乘观真如、实相。一个完美的团队,必须以企业的发展为战略,以实现自我的发展的内驱力。也即团队的形成为何?团队的发展方向是什么?运营的策略与方案是不是与企业整体的运营与发展相适合?团队的目标、计划、领导、激励、人员是否遵循了团队要求。可见完美团队的修炼必寻“根”。
  
  “和”修团队之融
  
  “和”乃有“和合”“中和”“和谐”之意。一个完美的团队必须“和合”,扬长避短,包容、合作,“礼之用,和为贵”;其二要“中和”,即团队的平衡发展;最后是和谐发展。
  在《易经》有阴阳平衡,有“木、火、水、金、土”五行,团队成员必须有五种人组成。
  利用五行的相生相克使团队的成员相互合作,又互相制约。以共同的目标为和弦,弹奏出和谐的交响乐章。
  
  “执”修团队之果
  
  团队的执行力是当今企业家最难最头疼的事情,不是没有能执行的人,就是没人去执行。企业家总是在反思,是自己管理制度不完善?还是自己给予的薪资不够?那让我们看看墨家的经营理念:“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己诺必诚,不爱其躯,赴土之困厄。”只有建立起绝对执行的文化,并且其领导以身作则,身先士卒,舍命行道,墨家弟子多为勇士,都能赴火蹈刃,死不回头。让我们来看看华为的任正非,以狼文化为核心,强调的就是绝对执行,必须以结果为导向的执行,否则一切都是空谈。
  一个完美的团队,选其才以保能执行,炼其心确保会执行,和其智为保行必果。团队以合其“戒”者为法,禅其“定”者为精,悦其“慧”者为智,听其“和”者为音,守其“执”者为修成正果。何乐而不为呢?
其他文献
清华大学特聘教授张利先生,是极具实战经验的管理专家。他从市场一线中来,曾经从公司的一名普通业务员做到分公司经理、区域经理、总公司市场总监,其间转战大江南北,对中国市场营销有着极为深入而广泛的直接经验和感悟。  张利老师有丰富的讲学经验,以其独特的视角,犀利幽默的言语,深入浅出,旁征博引,把中国古代军事名著《孙子兵法》中的理论巧妙地运用到现代企业管理。  在现代企业管理中有人这样形容:“张利先生具有
期刊
拿什么喂养我们的心灵?这是物盾需求得到基本满足后,人们提出的更高需求。多元文化背景下,要突出具有中国特色的传统文化,要构建和谐社会,弘扬自强不息这一民族精神的主旋律。  和平时期,传统文化回归,已从现象的反复,固化为一种规律。传统文化经典精神,是中华文化的源头活水,寻常日用的人生经典,是共同语境下的游戏规则。  儒家文化,是自强不息、积极进取的人世文化。《尚书》《周易》《诗经》《论语》《孟子》等儒
期刊
中国人的纪年方法很多,其中最久远、最稳定、最常用、最普及的是“干支纪年法”,60年一“甲子”,从上古一直沿用至今。三千年来,从未中断,逐年逐月甚至逐日发生的国家大事都有记载,依“甲子”排列着,这是全球唯一的“历史奇迹”。干支纪年法又叫阴历纪年法。它起源于夏朝,又称夏历,对农事有指引作用,故称农历。它以十位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和十二位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依次配对纪年,周而复始。因
期刊
诸子百家之中,比较重视管理的主要是管子和荀子。荀子主要是谈“心”,在他看来,人有认识、理解外物的能力,外物也具备被认知的特性。而人正确、合理的认识和理解外物的能力,就称之为“智”,有了“智”,人才能“知”。接着人才可以就所认识的事物,加以辨析,归纳;进而思索,思虑;最后作选择、判断。这便是荀子对于“心”和“知”所做的解释,因为“心”有这样的作用,才能够管理好人与外界的关系。  荀子重点在“心”,真
期刊
老子说: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人的欲望是坎水,无处不流。人的思想是离火,见物就烧。精气神三才是长生的本源。元气来自固精,元神生于元气,真气来自静心,宁静产生阴阳和气。一个静字,包融了人生的精华妙义,诠释了人生的最高境界。由静字去悟养生之真义,气之原始。清静:清之静之,心态安宁,稳中自控,静中养生。头空心静
期刊
古往令来,多少名医大士,钻研经方药理,尝百草采真药,实践科学养生防病良方。“方技者,皆生生之具”中华养生要义在于贵生长生,让生命生生不息。养生的核心不在治疗已病,而更多在于防治未病。药饵养生法则:  防微杜渐。    简易防病四法    有病去医院是必要的措施,但没病防病才是养生的明智之举。如何防病强身呢?古人发明了很多简单实用的防病小招数。    一、刮痧法    刮痧是正统中医六法中的第一法,
期刊
一提到宗教或者信仰,人们总会联想到上帝、天使、神、佛、仙、道、鬼、灵、精、怪、魔等,并认为这些都是超自然的存在。其实,“上帝”“灵魂”“天使”“神鬼”等所谓的非人范围,都是人自己的智慧所设的圈套。  关羽死后封神的例子,最能说明问题。关羽是汉末三国人,是我们河东(解梁)的乡贤前辈。他与刘备和张飞结拜兄弟,即昕旧“桃园三结义”。左边一个“关羽”关云长,右边一个“张飞”张翼德,这一关一张,便是刘备腾飞
期刊
何谓“告老还乡”    “告老还乡”真实的意思是:“告”是请求,“老还乡”是年老回到家乡,“告老还乡”是指古代官吏以年老多病为理由向皇帝请求辞去官职,回到家乡,是古代官吏提前退休的一种制度。  我国古代也有退休制度,但仅仅限于是官吏,常见的称谓有“致仕”“致事”“致政”等。《春秋公羊传》:“退而致仕”,注释说“致仕,还禄位于君”,意即把俸禄和职位还给君主。古代官吏的退休制度始于春秋战国时期,形成于
期刊
精者,天地之灵,人生元气。固本聚元涵养生机,是生命的大课题。在动荡、聚变的时代,如何内观、静心,收敛外溢的光芒,是养生的上则。老子说,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韬光养晦凝聚精华、人生是奋斗的生命,更是凝聚的人生,是蓄养内在自我的过程。养生上法:归根。      内观:养生主    中国古人所讲的养生,主要是指“内养”,也就是说要从改善身体的内环境人手,通过内观人静、呼吸调节、意念冥想、肢体导
期刊
提起庄子,人们很自然地想到,庄子高深莫测、想像诡奇,庄子思想深奥玄妙、不可捉摸,可见,庄子是先秦诸子中最神秘的一位了,  其实,庄子身上的神秘外衣是我们给披上去的,庄子思想并不难领会,看懂了《逍遥游》,我们就明白了庄子的圣贤境界;领悟了《逍遥游》,就知道庄子是在点化我们,指导我们学习他的伟大成功学。实现人生的“逍遥游”。    点化转境界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