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追问”的技巧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uifanglong1985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的课程目标中提出: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在教学中的教学也常常是以问题为纽带、以问题引领学生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要培养学生学生的问题意识,首先教师要有问题意识、要有提问和追问的意识和技巧。爱因思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重要。”
  [关键词] 小学数学 追问 技巧
  加德纳指出:盼望教师能够有“引人入胜的切入点”。“追问教学”正是利用一个个“有意义的切入点”,激发学生的兴趣引领学生参与新的学习活动中去。
  一、 精心设计练习,及时追问培养思维的深刻性
  案例一、在学生学习了乘法的意义及乘法口诀之后,学生理解了乘法意义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运算。知道求几个相同的加数可以用乘法计算。在本单元的复习课中我设计了这样一组练习题:
  1. 4 4 4=( )×( )
  2. 1 2 3=( )×( )
  3. 2 4 6=( )×( )
  4. 3 4 5 6 7 ( )×( )
  5. 6 6 6 9=( )×( )
  学生第一题都能达到要求,第二题有的填( 6 )×( 1 ),有的填( 2 )×( 3 ),在教学中我并没有否定谁的对,谁的错,而是马上追问,你是怎么想的?学生甲说,我把3里面拿一个给1,这样三个加数相同的,就可以用乘法计算,所以 1 2 3=( 2 )×( 3),学生乙说,我是这样想的,1 2 3这三个数不一样,不能用乘法计算,我就想他们的和是6,那一共就是6个1,所以 1 2 3=( 6 )×( 1 );学生丙说、 1 2 3=6,我就想乘法口诀中积等于的6的口诀是一六得六,所以我就写 1 2 3=( 1 )×( 6 );尽管学生的想法不一样,但都说出了自己的真实想法。我二次追问,你们认为谁的想法好?学生的意见大多数支持前两种答案,那为什么丙的答案支持的人这么少呢?第三题中我让学生说说想法,大多数同学都把要求加数必须相同这个重点讲的很到位,我再次追问,这一次用丙的方法,你们看可行吗?学生纷纷计算起来, 2 4 6=12,积是12 的乘法口诀有哪些呢?学生有的说( 2 )×( 6 )=12;有的说( 3 )×( 4 )=12;有一个学生说( 1 )×( 12 )=12;根据学生回答,我继续追问,( 2 )×( 6 )=12表示什么意思,生:表示2个6,或者6个2相加,这道题中有2个6吗?有6个2吗?有3个4吗?有4个3吗?有12个1吗?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发现这些答案都是可以的。接下来的几题,学生的答案就多了起来,思维也活跃起来,通过精心设计练习,有效追问,让学生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增强学生对一些变式运用乘法计算的技能;抓住数学本质,训练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二、把握追问契机培养学生严密性思维
  在学生学习了真分数和假分数的知识之后,学生知道了真分数和假分数中分子和分母的特点,也知道了假分数的组成。教师提问:“如果将今天学过的真分数和假分数、带分数进行分类,你是如何分类的?学生的班级中绝大部分学生的回答是三类,即真分数一类、假分数一类、带分数一类,教师接着提问:“请说说你分类的标准时什么?促使学生必须进一步思考真分数和假分数、带分数这三个分数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他们的本质属性是什么?他们与整数、小数又有怎样的联系与区别。通过学生的思考,沟通知识之间的联系,掀起思维高潮,培养学生思维的严密性。
  三、跳出常规培养学生思维的发散性
  发散思维方法又称辐射思维法,是不依常规,寻求变异,对给出的材料、信息,从一个目标或思维起点出发,沿着不同方向,顺应各个角度,提出各种设想,寻找各种途径,解决具体问题的思维方法。发散思维是一种重要的创造性思维、具有流畅性、多端性、灵活性、新颖性和精细性等特点。然而,教学中,学生往往受他人影响,容易出现“思维定势”,造成算法单一、不能举一反三。因此,我们可以采用发散性追问,引导学生多角度、多方位、多层面的思考。
  例如在学习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整数乘法后,教师出示这样一道题:25×12= 请大家马上计算出结果,大部分同学马上就动笔低头计算了起来,在校对答案后教师追问:“全班同学都是这样算的吗?有没有不同的计算方法”?学生A就回答说:可以用将12分成,4×3,先算25×4=100,然后100×3=300,哦,同学说恍然大悟,这样计算就方便多了,教师再追问:“还有其他方法计算吗?生B说可以将25相加12次,学生笑了。但教师再次追问:“25加12次太麻烦了,能不能简便一点:学生C思考后回答:“可以先算10个25的和,再算2个25的和,再将两次计算的和相加,结果也是300,这其实就是乘法分配律的初步使用,正是通过教师不断的追问,学生的思维就不是看到乘法就马上计算,而是学生了观察数字的特点之后思考怎样计算才能简便,这不但是简便教学中学生重要的数学素养,在解决问题中同样需要这样的数学素养,教师在教学中要把握追问的时间和时机,跳出常规思维,促进学生发散思维的发展。
  因此在仅有的40分钟的教学时间中,我们要做一个有想法的、会思考、敢实践的教师,认真研读教材,把握每一节的重点和难点,精心设计练习、精心设计问题,当学生的思维出现定式、混乱时及时追问,问在点子与要害处,促进学生思维的向深刻性、严密性和发散性不断扩展。能引导学生多角度、多方位、多层面的积极思考,最终促进学生的数学素养的不断提升。
其他文献
《新课程标准》提出:“现代信息技术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的数学活动中去。”结合数学课堂教学的实际,我充分体会到了信息技术在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方面不可比拟的优势,充分认识到了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进行整合的必要性。本文我就谈谈自己在信息技术和数学教学整合实践中的做法和体会。  一、巧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过程中无形的动
期刊
在传统的数学教学中,人们更多关注的是认识因素,而忽视情感因素的存在。关注学生的情感,已成为学习方式的一次革命。  在新课标指引下,我们有必要让学生直接去参与一些数学的实践活动,让我们在活动中理解数学,并进一步发现数学的魅力和价值,从而进行情感交流。  一、创设情境,激发情感  情感是人们对事物的态度体验,主要表现在积极与消极两个方面。如果教师在教学中,绷着面孔,不敬言笑,那么课堂气氛必然趋向紧张、
期刊
摘要:要想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关键在于提高思维能力。数学思维是以认识数学对象为任务、以概括数学语言为载体、以发现数学规律为目的的一种思维。因此,在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就要培养学生思维的主动性、深刻性、创造性、灵活性、逻辑性、逆向性、归纳性及转化性等。克服就题论题,死套模式。帮助我们加强思路分析,寻求已知与未知的联系,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兴趣 逆向思维 转化思想  心理学家告诉我们
为了探讨天然臭柏(Sabina vulgaris)种群的生长状况、生存机理及发展规律,本文以毛乌素沙地天然臭柏种群为研究对象,根据臭柏群落的更新进程,将毛乌素沙地的天然臭柏群落划分为
【摘要】德育教育在整个教育教学中有着重要的地位,新的课程标准更是把它放在首要位置,作为基础学科的数学当然也要明确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在数学教学中,我们数学教师不但要重视数学的思维和创造性的教学,而且要注意根据数学学科的特点,在数学课堂中渗透德育教育。下面我将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对初中数学德育渗透的一些认识。  【关键词】初中数学 德育 途径  1.德育的概念  广义的德育指所有有目的、有计划
新闻报道的原则是要客观真实地向读者展现事件的前因后果,然而绝对客观公正的报道是不存在的。批评话语分析就是揭露语篇,尤其是新闻语篇,背后隐藏着生成者的态度和立场。本
混凝土路桥质量早期破坏严重影响了交通通行的舒适性、安全性、给路桥养护维修部门带来较大的治理维修难度、影响正常的交通运管畅通.为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本文分析了影响
现在新课程改革如火如荼,“自主、合作、探究”为核心的课堂教学备受青睐。一些教师认为:“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就是教师少讲,甚至不讲;有的教师则一味追求课堂气氛上的“热闹”。笔者认为,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把握好课堂,向40分钟要质量才是课程改革的关键,高效是我们课堂教学的目标,务实是课堂教学的手段。如何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呢?我认为  一、情境创设要简洁有效  情境创设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为数学教学服
期刊
摘要: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过程中的普遍与应用,促进了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整合,本文从教师的教学方式、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四个方面的转变,来阐述信息技术应用于数学教学所引发的深刻变化。同时,也提出了在数学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应注意的两个问题。  关键词:信息技术 数学 教学  随着以计算机为基础的现代信息技术的普及与发展,人们日常的工作、生活等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变革,而学校的教
《数学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学有价值的知识,有实用性的知识,促使学生的发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使学生在数学上有提高,有进步,有收获。它既关注学生当前的发展,又关注学生未来的发展,可持续发展。有效的课堂教学是通过课堂教学活动,让学生在认知和情感上均有所发展。从事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对于其有效性有以下几点思考:  一、重视情境创设充分调动学生有效的学习情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