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评价为课外阅读留痕

来源 :七彩语文·中学语文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kaigui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果说阅读教学注重“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指导学生掌握相应的阅读方法,并能“多角度、有创意地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那么课外阅读则是在运用中提高阅读能力,积淀阅读方法,形成良好阅读习惯的重要途径。如何有效组织与调控课外阅读呢?笔者的实践体会是,让评价为课外阅读留下痕迹,用档案描画学生成长轨迹。
  一、把阅读方法指导和阅读感悟作为评价的重要内容
  1.指导阅读方法,培养纯正趣味
  课外阅读的内容大多是文学作品,而文学作品往往都是由故事组成的,专业阅读是要寻找故事或情节背后的言语智慧。因此,方法指导就显得很重要。
  在初一上学期,我曾以《夏洛的网》这部小说为例指导阅读方法,每周利用一节课和学生共读、交流、讨论,指导学生如何从人物、情节、写作技巧、构思、语言及意象、背景等方面赏读文学作品,如何发现与抓住文本中的空缺并填补空缺,建立文本整体的连贯性,以探寻文本的意蕴,等等。
  同时,在每个学期中也结合课本中的文学作品,如《甜甜的泥土》《孔乙己》《范进中举》《故乡》《我的叔叔于勒》等课文的教学,和学生一道讨论与概括阅读文学作品的方法,指导学生如何从语言层面深入到作品的形象、意义等层面,让学生借鉴别人的经验去阅读,在阅读中积累自己的阅读经验,形成自己的阅读策略,享受课外阅读的乐趣,获得精神的愉悦,并进而更加喜爱阅读。
  2.读写结合,用表达促进阅读感悟
  在教学中,笔者特别注意以写的方式促进学生阅读方法的迁移和阅读经验的积累。比如,为让学生掌握“能够运用已知情节合理推测后文情节发展”的方法,学了《孔乙己》后,我布置的作业是“根据小说的情节,以‘孔乙己离开咸亨酒店之后’为题,叙写孔乙己的结局”。
  不少学生作文,想象合理,构思精巧,与原文情节环环紧扣,令人叫好。下面是杨怿同学的作文片段:
  孔乙己喝完酒,便又在旁人的说笑声中,坐着用手慢慢走去了。手归根到底没有腿灵活,才走几步,就被小石子划出了几道口子。
  孔乙己慢慢挪到小河边,手下的泥土也已被血染红,很有些触目惊心。孔乙己将手伸到河里,水面结了层薄冰,孔乙己的手猛地缩了一下。于是孔乙己又想起那晚,想起丁举人的嘴脸,冰冷,无情。那些粗鲁而暴虐的下人用木棒恶狠狠地打在自己腿上,越打越用力,那时他就已明白痛是什么滋味了。
  ……
  孔乙己举头看看四周,有些茫然,竟不知要去哪儿。他坐在地上,便捡起一根细棍,默默地在地上刻字,土很硬,要费点力气才能刻上一画。仿佛在雕刻一件艺术品,又仿佛在谱写他的生命之歌,孔乙己刻得很是仔细,很是专心。他的影子被夕阳拉得很长很淡,似有若无。
  ……
  次日清晨,孔乙己永远地离去了,他的尸体随着水流而去,流向生命的尽头。然而人们并不知晓,也没有人注意到那小河边立着的一根细棍下方,有四个字,那是四个“回”字,四种不同写法的“回”字。每个字都痕迹深深,勾画了了。
  对于这样的作业,我先是让学习小组互批,要求每组推荐两三篇优秀作文交流。这之后是我全批,并且把推荐出来的优秀作文返还给学生修改完善。每半月出一期班级作文周报,发给学生与家长,共同阅读,写出评语。
  笔者所在的学校,除每周安排一节课外活动课用于课外阅读外,还拿出一节语文课用于阅读,或指导阅读或交流阅读的感受。我让学生轮流读共读的经典作品,所有同学在过程中要填写精读的记录。交流阅读感受的课上,我每次都安排学生展示自己的精读记录,介绍自己的阅读经验与感悟;全班同学都担任评委,给展示者评分,并按一定的分值计入学期总评。
  每学期我还在期中考试后进行阅读能力的过关测试,用竞赛检查阅读能力,以短篇小说、童话、寓言或散文为考查内容,考查学生的阅读方法和阅读能力。
  二、把读书笔记作为语文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要转变对语文作业的认识,一味地做题目做试卷对语文素养的提高并不能有多大作用,而学好语文更重要的方法应该是阅读、感悟与表达。所以在很多时候,我布置给学生的家庭作业,就是课外阅读及完成读书笔记与读后感。
  1.让读书笔记促进学生养成读书思考的习惯
  阅读是看别人的生活,经历别人的经历,感悟别人对世界的体验,进而使之成为自己的精神生活方式,并在其过程中建构自己的内心世界。阅读有没有效果,效果好不好,关键要看学生在阅读时有没有思考问题,以及思考了什么样的问题。思考,让睁眼看、张口读有了意义,让阅读有了质量的保证。
  我对学生课外阅读的基本要求是要做到精读与泛读相结合,既追求一定的阅读量,又追求阅读的质量。我依据“课标”中“关于课外读物的建议”,结合课本中的“名著推荐与阅读”的内容安排,向学生推荐课外阅读的内容,以经典小说为主,辅以名家散文、童话、寓言故事等。凡是泛读的内容,必须完成读书卡片的填写;凡精读必须记下思考的问题。
  泛读需填写的读书卡片,其内容主要包括书名、作者、内容简介、阅读感悟和推荐语等。对于精读,总体要求是让学生留下阅读思考的痕迹,从标题、人物、情节、语言(可抄录精彩的语言)、写作方法、线索与结构以及作品意义等方面向文本发问,自己作答,并把自己的思考作简要的记录。这样长期坚持下去,学生就会形成带着问题读、找着问题读的良好习惯。
  2.用多样的作业形式促进学生的感悟表达
  我的课外阅读作业,除了以上的读书笔记外,还有这样的一些样式:对于较长的文学作品,我通过布置写读后感的方式来促进读的质量提升。让学生根据文本特点,或抓住情节,或紧抓人物写读后感。如读了《名人传》,我要求学生用一两个词概括名人的性格特征,然后写一篇300字左右的感言;对于《水浒传》这类小说,则以“ 的武松”等为题写一篇人物评价的文章;而对于情节性强的文学作品,我则要求学生以“我最感兴趣的情节(或故事)”为题写读后感等,让阅读成为构建学生自己精神世界的过程。
  三、突出课外阅读评价的过程性,让评价成为学校育人途径的重要组成部分
  “评定不是为了给出学生在群体中所处位置,而是为了让学生在现有基础上谋求实实在在的发展。它关注让学生学会更多的学习策略,给学生提供更多表现自己所知所能的各种机会,通过评定形成学生自我认识和自我教育、自我进步的能力。”[1]为发挥评价促进成长的功能,我把对学生课外阅读的评价置于学校整个的学生评价体系中加以设计和实施,而不仅仅将其作为语文课程评价的一个方面。
  1.自评、互评、师评相结合
  我每个月都利用一节班会课的时间,定期组织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评价活动。首先是学生的自评,其次是学习小组内的互评,再次是家长的评价(在家中进行),最后是我的评价(收齐学生的记录册,重点查看学生在阅读中提出的问题质量而给出评价),并把各方面的评价按一定的比例计算出学期总分值,每学期据此评选阅读之星。同时我在评价学生课外阅读的时候,还特别注意找出存在的问题,尤其是阅读方法与习惯等方面问题,然后结合所学课文给予阅读方法的指导。
  2.汇编成册,形成档案
  课外阅读的评价是笔者所在学校“五星学生”评比的指标之一,因此,每学期我都要求学生把读书卡片和精读记录以及学生自己的阅读感悟的文章装订成册,学生自己设计封面和插图装饰,同时要求学生给自己的记录册起个名字。学生所命的名字可谓多姿多彩,如“起航”“与书为伴”“在淡淡书香里成长”“我的阅读史”等。记录册让课外阅读留下了痕迹,让学生的成长有了可资追溯的历史。
  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应在育人的视野里组织与实施课外阅读活动,让阅读成为学生的生活方式,让思考成为学生的生活习惯,让表达成为学生的生活追求。
  参考文献:
  [1]钟启泉,崔允漷,张华.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 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出版社,2001:287.
  (作者单位:江苏省句容市第二中学)
  (栏目责编:周 彦)
其他文献
初中的文言文教学目标,主要是文言字、词、句的积累、感悟和运用,其中字词积累最为重要。然而,老师对“言”的处理通常遵循着“八字真经”,即“字字落实,句句清楚”,将“言”教“死”了。怎样去灵动地落实文言字词教学呢?还是应该“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就是要教会学生“依文索义”,并为学生创设相应的言语实践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习得文“言”语感。  一、依托文本与文化,探索字词之义  “依文
期刊
我是在李震老师的指导和帮助下成长起来的。当我从苏州大学毕业,成为乡镇中学的一名高中语文教师时,我很茫然,不知如何上课。在备课时,我总竭力去回忆,李老师当年的课堂到底给了我什么。我珍惜每一次到县中参加语文教研活动的机会。去听李老师的报告、讲座,看他的课堂展示,品他课堂上的师生活动,学他的“四步引读”。在《飞向太平洋》里,一句“点火”,我听出了文字中的民族自尊;在孔乙己最后摸出的三文钱中,我体悟出了旧
期刊
一、围绕“兴趣点”  在读一本书时,我们总有印象最深的部分,可能是某句、某段或者某章节,这是我们的直觉,是感性思维。学生阅读完整本书之后,我们应及时引导他们沟通交流内心感受与体验,围绕“兴趣点”,选择“畅谈”的方式,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感受。“畅谈”是一种“展示”,更是一种“呈现”,选择合适的呈现阅读成果的方式,将有利于促进学生的交流,有利于学生将“肚里的货”倒出来。学生对整本书的感受体验,有的比较
期刊
首届“吉视传媒·净月杯”象棋全国冠军南北对抗赛有感  这几年长春的象棋比赛很多,平均每年我都要去两次,300公里的路程,乘坐高铁1个小时左右就到了。来采访本次南北棋王对抗赛之前,主办方代表吉林省棋院刘沫兄弟要派人接站,被我好言婉拒了,在我看来,既然大家是朋友,就不要给朋友添麻烦。  按照之前打听好的路线,出了火车站,换乘摩电、轻轨,一路上信马由缰,走走停停,倒也轻松自在。轻轨终点站是长影世纪城,距
期刊
现在语文阅读教学比较流行“多元解读”“个性解读”“深度解读”“创新解读”等等。其实,“囿于教参”本身并没有错,我们不仅需要借助教参避免“错误解读”,还需要反思一些不适当的解读。  一、“多元解读”的边界在哪里  “多元解读”正成为当今阅读教学的一种走向。然而这并不意味着阅读可以随意发挥,如果放手让学生随意解读文本,学生在没有读懂原文的情况下随意发挥,往往会出现“误读”,文本不仅被肢解,而且被曲解。
期刊
一、问题的提出  叙事学作为一门关于叙事、叙事文本、形象、事件以及“讲述故事”的文化产品的理论,对我们理解、分析以及评价叙事性文本都有很大的帮助。将叙事学理论引入叙事性文本教学领域,对于实现叙事性文本教学的课程目标具有巨大的推进作用。比如:叙事学理论在解读文本时的多元视角可以给学生以更加深刻、丰富的情感体验;叙事学理论用于解读文本的基本思路可以很好地发展学生的文学审美能力以及艺术思维能力;叙事学理
期刊
孩子写作文,无论是记叙文还是议论文,缺少想法,立意肤浅,结构平面,板子不能打在孩子身上,也不应片面地抱怨学校和老师。年轻父母要从自身努力起,从家庭教育开始,保护孩子已经有的想法,让孩子一直能有“想法”,并引导孩子把想法留下来,这意义真的太大了。  孩子本来是有想法的  想法,有疑问、意见、看法、灵感等义项,还有动机(本文也指写作欲望)的意思。心理学认为,想法是孩子很容易就能产生的,只是大人们常常忽
期刊
晋代杜预《春秋左氏经传集解》序里有“若江海之浸,膏泽之润,涣然冰释,怡然理顺,然后为得也”的句子,意思是说左丘明写的《春秋》就像江海被水浸漫、肥沃的湖泽被水滋润一样,使人的疑虑困惑如冰遇热消融般尽释,让你在自然逸乐中学习正确的道理,然后你就会掌握这些知识。我用“江海之浸,膏泽之润”作为题目,应该说比较准确地表达了我跟李震老师学写语文论文的体会。  我和李震老师还是有些缘分的。  最初在淮安中学任教
期刊
一、设计缘起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提出:高中生应“学会正确、自主地选择阅读材料,读好书,读整本书,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提高文化品位,课外自读文学名著(五部以上)及其他读物,总量不少于150万字”。  这一目标对中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指导意义,但现在中学生的学业负担较重,课余时间有限,学生在校外有网络媒体等诱惑,课外阅读要落到实处有一定难度。面对这些情况,教师想要改变学生课外阅读现状,但如
期刊
宋代马远的《寒江独钓图》,画中一扁舟,一翁,一竿,渔翁侧身垂钓,其他皆为空白。整幅画,空而未空,让人感到烟波浩渺,仿佛天与云与水与人,融为一体,天人合一。我们所阅读的作品里,也有大量的“空白”。而这些留白,常常被我们忽略了。  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利用作品中的“空白”,对学生进行阅读指导,提高学生的阅读素养。  一、完而未完,沿着作品的主题继续进行  在我们语文课本中,一些作品因为创作的需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