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们党和国家的一项重大决策,如何充分利用网络的积极影响,消除消极影响,促进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值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去关注和重视。
[关键词]网络环境 大学生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教育 思考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5)07-0137-02
当代大学生受网络文化熏陶,涉足网络时间较早,充满朝气和好奇心理让他们成为网络的中坚力量。网络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大学生利用网络汲取知识、购买物品……网络的存在让大学生的精神和物质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们党和国家的一项重大决策,网络发展给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带来了积极的影响同时也存在消极影响,网络上不良思潮的存在、网络道德弱化等原因对年轻的大学生产生的负面影响不可忽视。如何充分利用网络的积极影响,消除消极影响,促进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值得关注和重视。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及其内涵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
党的十八大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个倡导”引出的二十四个字中“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核心价值观把涉及到国家、社会公民的价值要求融合到一起,体现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在批判地继承中华民族古老文明的同时汲取世界文明的精粹,体现出时代精神的主旨,为怎样建设国家、社会以及培养公民指明行动方向。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着丰富的内涵
“实践出真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字字箴言来源于实践,并被运用到指导实践中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最基本的价值遵循,它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向心力,是国家发展前进的无尽动力。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处于最高层次,对其他层次具有统领作用。社会实现居有其所、病有所医、老有所养,学有所用的和谐状态,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梦想。国富民强,人民当家作主,讲求文明,社会达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和谐局面。从社会层次上要求“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在提倡人意志、存在和发展自由的同时,要求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社会保持公平、正义,并通过法律维护和保障公民的利益不受侵害,为自由、平等、公正保驾护航。从个人行为层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倡“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是公民的基本道德规范和必须恪守的基本道德准则。每个公民以振兴中华为己任,勇于奉献、爱岗敬业、忠于职守、服务人民和社会,讲求诚信、信守承诺与周围人友善相处共同缔造和谐美好的家园。
二、网络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的积极作用
(一)网络的发展给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带来了丰富的知识资源
网络的发展给人们带来许多便利,在网络中只要轻松的通过搜索引擎等查询工具就会找的许多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关的音像、图片、文字资料等,这为大学生通过网络接受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深刻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刻内涵创造了有利条件。
(二)网络的发展扩大和加快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力度
网络发展,使信息的传播速度日新月异,网络传播的多媒体特性使大学生社会主义价值观教育更富于感染力,大学生通过阅读电子书、观看影片、电视剧等宣传正能量,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得大学生在欣赏和感悟中学会弄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核心所在。通过网络不同表现方式的宣传和诠释,大学生能够从视觉和感官上第一时间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并入脑、入心。
(三)网络为思想教育工作者开展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提供一个平台
网络的发展,给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宣传和讲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平台。通过网络,讲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正能量传递下去,并针对大学生思想实际,开展多方面、寓教于乐的教学方式,充分调动大学生的学习、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积极性,多学、多思、多探讨,在思索中真正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粹所在,促进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
三、网络对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形成的消极作用
(一)网络容易削弱大学生的政治理想,阻碍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
网络中一些拥有信息强权的国家利用掌握的网络控制权和信息发布权,向世界各国倾销他们的意识形态、政治制度和文化思想,企图使世界共享一个以西方文化为基础的大众文化。当代大学生英文水平很高,在网络中涉猎这些方面的较多,因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处于可塑期,判断是非和自控能力相对要弱,很容易受网络中西方一些国家意识形态文化的渗透和影响,容易仅凭自己的一知半解轻易改变自己人生价值取向,不及时纠正会阻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
(二)网络容易使大学生出现道德迷失,不利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
由于网络的开放性、隐匿性等特点,网络中充斥着各国、各民族的社会思潮和不同的价值观念,容易造成大学生道德认识迷失。目前网络管理还不够健全,大学生对网络中的道德规范认识不清晰,对网络道德认识不足,造成一些大学生偏离我国主流道德观念的引导,导致他们道德迷失、责任感降低、放纵自己,阻碍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 (三)过分依赖网络,降低大学生社会交际能力,影响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
丰富的网络满足了大学生的求知欲、好奇心,使许多学生沉迷其中,“宅”在网络中,沉溺于网络世界不愿面对现实生活,无限制地游荡在网络中,对生活、人际关系等淡漠不关心。不愿和人多交往,不思进取、不求上进,有些大学生思想上偏离了正轨,使得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发生变化,影响其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形成。
四、利用网络的积极影响,消除消极影响,加强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对策
(一)重视和规范网络,让网络成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主要阵地
通过上层设计,国家制定规范网络的一系列法律法规,建立网络监管专门队伍,规范网络运行,及时清除不良思潮对国家和社会造成的负面影响。清除网络中的垃圾思想、垃圾信息和不健康的宣传内容,在保证人们在网络中享有充分自主、自由权利的同时,也要求遵守网络规范,健康上网。针对当代大学生开设专门网站,通过大学生喜欢的丰富多彩的形式宣传和讲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利用网络由专家、学者时时帮助大学生解决心中存在的疑问,及时发现大学生思想上存在的问题,纠正存在的偏差。
(二)提倡网络道德,促动大学生网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
大学生在网络中是介于理性、非理性和成熟、不成熟之间的网民,在网络上的行为需要引导、规范。教育主管部门制定大学生上网规则或守则,对大学生非理性、越轨等行为进行约束,增强大学生网络道德责任意识,规范大学生在网络中的言行,使大学生在网络中自觉遵守网络道德规范要求,主动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三)课堂和网络相结合,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高校教师深入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精髓,课堂和网络相结合,课堂讲解理论同时增添网络实例,提高大学生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积极性。利用先进的网络技术,开辟网上虚拟课堂、开设专栏,由专家、学者、心理咨询教师等组成团队通过生动形象的讲解、释疑保证大学生用网络时时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知识、及时驱除网络成瘾带来的人际关系淡薄,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参考文献】
[1]王彩婷,张旭.高校学生网络法制观教育问题探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5(10).
[2]李磊.基于网络媒介传播的社会思潮对大学生思想行为的消极影响与对策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5(16).
[3]黄艳.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途径探究[J].文化学刊,2015(03).
[4]夏雪峰.在当前高校青年教师中开展党建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法的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5(16).
责任编辑:彭海多
[关键词]网络环境 大学生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教育 思考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5)07-0137-02
当代大学生受网络文化熏陶,涉足网络时间较早,充满朝气和好奇心理让他们成为网络的中坚力量。网络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大学生利用网络汲取知识、购买物品……网络的存在让大学生的精神和物质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们党和国家的一项重大决策,网络发展给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带来了积极的影响同时也存在消极影响,网络上不良思潮的存在、网络道德弱化等原因对年轻的大学生产生的负面影响不可忽视。如何充分利用网络的积极影响,消除消极影响,促进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值得关注和重视。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及其内涵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
党的十八大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个倡导”引出的二十四个字中“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核心价值观把涉及到国家、社会公民的价值要求融合到一起,体现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在批判地继承中华民族古老文明的同时汲取世界文明的精粹,体现出时代精神的主旨,为怎样建设国家、社会以及培养公民指明行动方向。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着丰富的内涵
“实践出真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字字箴言来源于实践,并被运用到指导实践中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最基本的价值遵循,它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向心力,是国家发展前进的无尽动力。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处于最高层次,对其他层次具有统领作用。社会实现居有其所、病有所医、老有所养,学有所用的和谐状态,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梦想。国富民强,人民当家作主,讲求文明,社会达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和谐局面。从社会层次上要求“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在提倡人意志、存在和发展自由的同时,要求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社会保持公平、正义,并通过法律维护和保障公民的利益不受侵害,为自由、平等、公正保驾护航。从个人行为层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倡“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是公民的基本道德规范和必须恪守的基本道德准则。每个公民以振兴中华为己任,勇于奉献、爱岗敬业、忠于职守、服务人民和社会,讲求诚信、信守承诺与周围人友善相处共同缔造和谐美好的家园。
二、网络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的积极作用
(一)网络的发展给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带来了丰富的知识资源
网络的发展给人们带来许多便利,在网络中只要轻松的通过搜索引擎等查询工具就会找的许多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关的音像、图片、文字资料等,这为大学生通过网络接受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深刻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刻内涵创造了有利条件。
(二)网络的发展扩大和加快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力度
网络发展,使信息的传播速度日新月异,网络传播的多媒体特性使大学生社会主义价值观教育更富于感染力,大学生通过阅读电子书、观看影片、电视剧等宣传正能量,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得大学生在欣赏和感悟中学会弄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核心所在。通过网络不同表现方式的宣传和诠释,大学生能够从视觉和感官上第一时间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并入脑、入心。
(三)网络为思想教育工作者开展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提供一个平台
网络的发展,给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宣传和讲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平台。通过网络,讲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正能量传递下去,并针对大学生思想实际,开展多方面、寓教于乐的教学方式,充分调动大学生的学习、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积极性,多学、多思、多探讨,在思索中真正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粹所在,促进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
三、网络对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形成的消极作用
(一)网络容易削弱大学生的政治理想,阻碍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
网络中一些拥有信息强权的国家利用掌握的网络控制权和信息发布权,向世界各国倾销他们的意识形态、政治制度和文化思想,企图使世界共享一个以西方文化为基础的大众文化。当代大学生英文水平很高,在网络中涉猎这些方面的较多,因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处于可塑期,判断是非和自控能力相对要弱,很容易受网络中西方一些国家意识形态文化的渗透和影响,容易仅凭自己的一知半解轻易改变自己人生价值取向,不及时纠正会阻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
(二)网络容易使大学生出现道德迷失,不利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
由于网络的开放性、隐匿性等特点,网络中充斥着各国、各民族的社会思潮和不同的价值观念,容易造成大学生道德认识迷失。目前网络管理还不够健全,大学生对网络中的道德规范认识不清晰,对网络道德认识不足,造成一些大学生偏离我国主流道德观念的引导,导致他们道德迷失、责任感降低、放纵自己,阻碍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 (三)过分依赖网络,降低大学生社会交际能力,影响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
丰富的网络满足了大学生的求知欲、好奇心,使许多学生沉迷其中,“宅”在网络中,沉溺于网络世界不愿面对现实生活,无限制地游荡在网络中,对生活、人际关系等淡漠不关心。不愿和人多交往,不思进取、不求上进,有些大学生思想上偏离了正轨,使得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发生变化,影响其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形成。
四、利用网络的积极影响,消除消极影响,加强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对策
(一)重视和规范网络,让网络成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主要阵地
通过上层设计,国家制定规范网络的一系列法律法规,建立网络监管专门队伍,规范网络运行,及时清除不良思潮对国家和社会造成的负面影响。清除网络中的垃圾思想、垃圾信息和不健康的宣传内容,在保证人们在网络中享有充分自主、自由权利的同时,也要求遵守网络规范,健康上网。针对当代大学生开设专门网站,通过大学生喜欢的丰富多彩的形式宣传和讲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利用网络由专家、学者时时帮助大学生解决心中存在的疑问,及时发现大学生思想上存在的问题,纠正存在的偏差。
(二)提倡网络道德,促动大学生网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
大学生在网络中是介于理性、非理性和成熟、不成熟之间的网民,在网络上的行为需要引导、规范。教育主管部门制定大学生上网规则或守则,对大学生非理性、越轨等行为进行约束,增强大学生网络道德责任意识,规范大学生在网络中的言行,使大学生在网络中自觉遵守网络道德规范要求,主动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三)课堂和网络相结合,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高校教师深入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精髓,课堂和网络相结合,课堂讲解理论同时增添网络实例,提高大学生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积极性。利用先进的网络技术,开辟网上虚拟课堂、开设专栏,由专家、学者、心理咨询教师等组成团队通过生动形象的讲解、释疑保证大学生用网络时时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知识、及时驱除网络成瘾带来的人际关系淡薄,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参考文献】
[1]王彩婷,张旭.高校学生网络法制观教育问题探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5(10).
[2]李磊.基于网络媒介传播的社会思潮对大学生思想行为的消极影响与对策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5(16).
[3]黄艳.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途径探究[J].文化学刊,2015(03).
[4]夏雪峰.在当前高校青年教师中开展党建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法的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5(16).
责任编辑:彭海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