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衣“战士”凯旋,有些记忆值得铭记

来源 :现代苏州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dsly20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江苏先后向湖北派出2813名医务人员,他们夜以继日地奋战在湖北疫情防控第一线,为湖北和全国疫情防治工作做出了重要贡献,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典型模范。
  日前,江苏省人社厅联合江苏省卫健委给予150名援湖北一线医务人员“记功”奖励,其中有127位来自武汉医疗队,23位来自黄石医疗队,苏州大学附属儿科医院院感染科主治医师陈庆会便是其中之一。
  记者了解到,一个月前,苏大附儿院派出12名医护人员支援黄石,如今,白衣“战士”们已安全返苏,生活也将陆续趋于平静,但当我们再次回顾他们当初写下的战“疫”日记时,定会仍然为此动容,因为那里有他们在疫区最真实的体验。
  下面摘选了部分日记,一起来看看那些值得铭记的时刻。
  两个利好数据让我欣喜 忙完儿科工作转战成人病房帮忙
  讲述人:陈庆会
  职务:苏大附儿院感染科主治医师
  时间飞快,到黄石已经第九天了,今天让我最高兴的是两个数据,第一是黄石昨天新增确诊病历为零,第二是中心医院儿科隔离病房的患儿又出院了一例。看到这些数据,相信每位战友都和我一样欣喜。
  现在每天的工作繁忙而有序地进行着,每天早上到医院后首先去儿科隔离病房和值班医生讨论病情,决定隔离病房患儿的下一步诊疗方案,同时也会和当地医生共同完善防控工作,做好医护人员的自我保护,并作相关指导和培训。
  儿科工作忙完后,转战成人隔离病房,帮助战友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我相信在大家共同努力下,我們定能早日战胜疫情,平安凯旋。2月15日,我进入黄石市中心医院病区,黄石市中心医院离酒店不远,班车10分钟就到了。第一天工作虽然只是查看了病历,没有面对面接触到病人,但我顿时感觉压力挺大。我会严格做好防护,慢一点不要紧,一步一步来,有信心和决心适应新环境,做好本职工作。除了临床工作外,我还有个“差事”,负责中心医院战友的上班车辆调度,工作虽然很繁琐,但能为战友服务,我感到很幸福。
  今天,有个高危宝宝顺利出院了
  讲述人:郭宏卿
  职务:苏大附儿院副主任护师
  今天,有个高危儿宝宝终于解除隔离顺利出院,这是我班上出院的第一个宝宝,即使工作十几年送走无数出院的孩子,这次仍让我激动不已。
  已经进驻黄石工作一周有余,每天穿好防护用品进入隔离病房,交接班、基础护理、生活护理、治疗、物表消毒等所有的工作都越来越顺畅。穿着厚厚的防护用品带来的不适感,往往在最初半小时内尤为明显,我也渐渐养成提前进入病房的习惯,先走到窗口欣赏一会磁湖美景来转移自己的注意力,冷风中会感觉不适感缓解了许多。
  如果工作中遇到困难,大家都会相互帮助、相互鼓励。虽然看不到你们的样子,但我记住了你们的名字和这段特殊时期下的特殊缘分。
  在生命面前,一切都变得微不足道
  讲述人:韩珺
  职务:苏大附儿院呼吸科主管护师
  自2月10日接到援鄂电话,匆匆吃了一口生日蛋糕,一碗面条,便开始整理行装,一夜之间从“白衣天使”变成了“白衣战士”。转眼,来到黄石已一周有余,我被分配到了妇幼保健院的新生儿隔离病房。
  初时,一切都很陌生,不过当地的老师非常热情,相处很融洽,简单熟悉流程之后,便迅速投入到了紧张的工作之中,开始了四班倒。看似平常的静脉穿刺、吸氧吸痰、喂奶喂药、换尿布及使用抢救仪器设备等一系列操作,在穿戴上隔离衣、防护服、护目镜、面屏、双层口罩、三层乳胶手套等防护用品后,视野会变得模糊,呼吸会越来越困难,浑身闷热难受到缺氧想吐,脱下手套时,双手皆已过敏。
  但是,在生命面前,一切都变得微不足道,唯有尽自己最大的力,才能对得起这份职业赋予我们的神圣使命。困难面前,我们不会低头,再大的困难,都挡不住我们前进的步伐。期待疫情早日结束,风雨过后便是彩虹!
其他文献
天天宅在家,第一周,感觉还可以;第二周,每天都期待着下楼倒垃圾的放风时刻;第三周,竟然有点开始怀念上班;第四周,觉得腰酸背痛空虚寂寞冷,反正就是浑身上下哪里都不舒服……可偏偏就有人同样不出门却依然惬意十足,不止把家收拾得焕然一新,还能趁此难得的假期做一道菜,看一本书,睡一个好觉,甚至学会一项新的技能。  是什么让这些人能够“宅得了身体”,亦“宅得了心”呢?真可谓高手在民间,拥有这些宅家利器,再躺五
期刊
“为了保障学生和校园安全,西浦将于2月底启动线上开学。尽管是不得不做,但西浦的在线教育绝非权宜之计,也不单纯是实体教育的替代方案。”日前,西交利物浦大学执行校长席酉民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西浦已于2月24日全面开启在线教育,90%以上的课程将采用在线方式进行。  记者了解到,届时西浦将在线开设超过450门课程。基于上述计划开设课程所需流量测算,由西浦信息与知识中心和西浦教育技术团队
期刊
因为疫情而慢下来的时光,大家宅在家都在做些什么?慢下来的城市,变得更优雅。品茶、读书、作画……那些在忙碌时光里来不及做的事情,这次他们要做个够。  谁还不是个tony老师呢  受疫情影响,很多人正在经历人生中最长的不能出门理发的日子,特别是男士,眼看着就要集体变身《流星花园》男主发型了。这不,二月二龙抬头的日子,不少人在家开启了自助理发模式。  “自理”这个网络新名词就是来自于这里,寓意为宅在家里
期刊
中华传统文化是古老的文化,是覆盖面、影响面巨大的文化,是独树一帜并拥有巨大影响与声誉的东方文化。它历经曲折,回应了严峻的挑战,走出了落后于世界潮流的阴影,如今日益呈现出勃勃生机。它更是一个能够与世界主流文化、现代文化、先进文化相交流、相对话、互补互通、与时俱进的活的文化。  中华文化有三性:  此岸性、积极性和经世致用性  此岸性相对于“彼岸”。有些热衷于神学、专门讨论这个世俗的人生之外的另一个世
期刊
一场新冠肺炎疫情让“宅经济”在2020年的春节前后迎来前所未有的“拐点”。虽然宅在家,但生活依然要继续。在那些笃悠悠宅在家中为国做贡献的时候,生鲜外卖平台、在线教育、在线医疗、在线办公、快递配送等行业快速“补位”,成为了宅家时期的日常生活组成,也成为了战“疫”中的一抹亮色,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活力。  为此,“宅”出的新业态也备受人们关注。“宅”家推动了不少行业的逆势上涨。百度数据显示,自1月18
期刊
这里装的下四季更迭,也装得下人生欢喜.  林语堂先生曾这样描述过自己对于悠闲生活的想象——“宅中有园,园中有屋,屋中有院,院中有树,树上见天,天中有月。不亦快哉!”  疫情期间,若有一个园子,便能装得下我们所有的诗意和梦想。在独享的空间里,在自然的环抱里,安安稳稳地度过疫情这段紧张的日子。  逃脱水泥森林的院落之趣  冬去春来夏至,不紧不慢岁月。  一个院子,推门见湖,房前屋后一亩两分田,可以种着
期刊
2020农历正月,所有人的心都被这场疫情牵动着。“被迫”宅家,朋友圈有人被“逼”成了厨神,也有人用闲暇时光激发了自己体内无限的艺术细胞——特别是一幅幅惟妙惟肖、活灵活现的画作,让我们的朋友圈都变得文艺了起来。  普通人“变身”成了业余艺术家,那么,我们真正的艺术家们,疫情期间是怎么度过的呢?如何做到“宅”在家里却不虚度时光?如何让生活变得更艺术化呢?本期杂志,我们就来窥视下三位艺术大咖的生活空间,
期刊
从弄堂里说着吴侬软语的老苏州人,到高楼里统一操着普通话的新苏州人,时代的变迁,多元文化的融合,苏州人的生活习惯也在发生着改变。外来人口的涌入,许多老苏州不得不跟着说起了普通话,但语言只是表现形式,刻在苏州人骨子里的苏式基因又岂是时间能够轻易抹去的呢?苏式生活情调,会不经意地流露在苏州人的小日子里。  喝茶听书自制大饼油条,苏式情调满分  “现在我每天都是在阵阵悠扬的评弹声中苏醒的。”林太打趣说,过
期刊
跟大部分宅在家里就能为社会做贡献的人不同的是,有一群人,他们虽然宅在家里,但时刻心系企业,这群人就是企业主们。  疫情期间,网上流传着这样的段子:“再不复工,公司就会发现有我没我都一样了”“不,再不复工,公司就会发现没你会更好”“不,再不复工,公司就要没了,你也不用来了”……段子归段子,全民抗疫期间,最难的莫过于这些企业老板了。  但他们坚信,严寒不会太久,春暖花开终会到来。  Lesley :初
期刊
3月中旬以来,天气越来越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也进入了更为积极的局面,人们压抑已久的身与心都开始蠢蠢欲动。苏州博物馆、苏州美术馆、苏州图书馆、苏州园林等这些承载着苏州人日常精神寄托的场所,经过了多日“休整”也开始逐步开门纳客。  如今,回忆起那段宅在家中的日子,似乎我们的精神生活也并未受太多影响。云逛展、云学习、云听书……苏州,这座越来越“互联”,越来越“智慧”的城市,用一波波线上操作,用精准、细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