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体验

来源 :中小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he10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的感知开始的。”夸美纽斯的话很有道理。《语文课程标准》对阅读教学的基本要求就是注重情感体验。从教学论的角度说,情感体验是学习主体与客观事物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它能激发学生对知识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如何给初中生设置美好的情感体验空间呢?请您关注语文课本:秀美的《济南的冬天》、幽美的《海滨仲夏夜》和壮美的《长江三峡》共同构成了赏心悦目的自然美;风尚美的《驿路梨花》、人性美的《爱莲说》和情感美的《这不是一颗流星》一起谱写了积极向上的社会美。这不就是储备丰富的美育资源吗?只要我们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重视激发情感、感悟心灵,就能使学生受到美的体验,从而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积极美好的道德情操和审美素养。不妨我们从以下几方面去做。
  一、务必重视创设情景
  课堂教学中,语文教师力求为学生的阅读创设一个与学生审美心理适应的情境。通过创设情景,把学生引入文章特定的情境中,置身于美好丰富、生动逼真的气氛中,通过亲身的情感体验,产生对审美对象的肯定与否定的不同评价。《还乡梦·自序》是一篇描写游子怀乡的散文,教学时,面对这些从未离开过父母、离开过家乡的学生,用什么方式才能使他们体验到思乡、爱国的情感呢?我这样导入新课:奥运会期间,当你看到五星红旗在异国他乡冉冉升起的时候,感受如何呢?有的说,看到运动员、华侨哭了,自己的鼻子也酸了;有的说,自从看了电视后,在每周的升旗仪式上,自己好像就在奥运赛场,心中充满激情。潜移默化地使学生对作者异国他乡的苦闷和落叶归根的追求乃至欣慰产生了深刻的情感体验,进而激发了他们的爱国主义激情。
  二、务必重视品味形象
  “形象在美的领域占着统治地位,美在个别的、活生生的事物,而不再抽象思维”(车尔尼雪夫斯基语)。优秀的文学作品都具有形象美和感情美的特点,他总是以美的形象为手段,达到培养人的崇高情感的目的。文学作品中的形象是作家按照美的规律运用一定的艺术技巧创造出来的,而美是通过具体的形象来表现的,所以品位形象是阅读教学中审美体验的基本途径。
  初中语文课文中,有许多栩栩如生的感人形象,花木兰的勇敢刚毅,鲁达的嫉恶如仇,少年周恩来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毛泽东的指点江山、激扬文字……他们的人格魅力蕴藏着无尽的感召力,学生的崇高信念油然激发。美好的形象感染学生,必然激发学生的美好情感,必然萌发向他们学习的激情。
  三、务必重视情感共鸣
  情感性是文学作品的一个重要特征。它贯穿于思维与创作的全过程。因此,教师要善于挖掘课文中蕴藏的丰富的情感因素,让学生充分领悟文中的情感美,使学生在高尚的情感中得到陶冶。
  思想还未成熟的中学生,要全面理解作品的思想情感一定会有很大的困难。语文老师要千方百计启发学生,帮助学生找到情感的共鸣点。在教学《岳阳楼记》时,为把握古人的悲喜观,我精心设计了这些问题:作者、“古仁人”、“迁客骚人”的悲喜观有何区别和联系?你追求的是哪种苦乐观?通过讨论、分析、比较,学生对古仁人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怀产生了强烈的共鸣:身处逆境不自卑,身处顺境不自喜。学生对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的道德观有了新的感知,潜移默化地受到一次情感的洗礼。
  四、务必重视激情朗读
  朗读既可以使学生体验美感,又能引领学生感知语音美、达意美、描述美、事物美、境界美、情感美等,激发学生仰慕美好的人物,热爱美好事物。
  阅读教学时,教师要特别重视文中优美的语言。通过教师激情示范朗读,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词句篇章,把想象到的形象与作品中的形象进行分析、比较,更加深入地领会文中的意境美,从而受到美的熏陶。如《海滨仲夏夜》峻青笔下的晚霞“像一片霍霍燃烧的火焰”,启明星“活像一盏悬挂在高空中的灯”,月亮“像银盘似的”,多么温柔和顺,多么绚丽迷人!此情此景何须讲!带着学生有表情地朗读,课文中那萦回流溢于海滩的温情定能使学生如临其境,得到愉悦的审美感受。
  教师还要要求学生熟读成诵。特别是意境优美、文采洋溢的古今诗文,要让学生放开喉咙高声朗读。诗文中铿锵的声韵,优雅的音律,都给人高雅飘逸的美感。如《沁园春·雪》的反复诵读,不由得使师生沉醉于作者那豪放的风格、磅礴的气势、深远的意境、广阔的胸怀。
  培养学生的审美体验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从多方面、多角度培养学生的审美体验能力,让学生在文、情、理的融汇中学会知识,发展锤炼语言,提高审美体验能力。
其他文献
摘 要:为了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解决教师教学语言随意性的问题,提出了以下观点:①幽默,具有趣味性;②切实,具有实践性;③合文,具有一致性;④分类,具有针对性。笔者结合自身教学实践,主张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的各环节不断优化教学口语,使语文课堂教学富有蓬勃的生命活力和动人的情感魅力。  关键词:教学口语 幽默 切实 合文 分类  教学口语,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主要语言工具,教师教学的口语
期刊
语文素养是一种以能力为核心,体现为具有一定的识记书写能力、阅读能力、作文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在多种语文素养中,语文教师面对繁重的教学压力和升学压力,面面俱到几乎是不可能的,甚至是吃力不讨好的。教师要根据《语文教学大纲》的标准,有意识地在学习习惯、阅读能力、想象创新、写作情感几方面培养,就可以牵一发而动全身,语文的其它素养也就成为一个整体得到提升,便于提高语文的教学效率,激发师生的语文情趣,享受语文
期刊
合作学习是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教学理论和策略。《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明确提出:“鼓励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互相交流、共同发展,促进师生教学相长”。新课改的重点之一就是如何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其中合作学习就是新课程提倡的新的学习方式之一。当前,有些老师认为每节课都要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以至“小组合作学习”成为课改的重要“标志”。由于对小组合作学习理解的偏差,致使小组合作学习的有
期刊
新课程改革指出,课堂教学改革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改学生的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主体意识,培养学习探究习惯,学会自主学习。学生能够自主学习,这是教育改革企盼多年的一种境界。如今人们普遍意识到,学生应是学习的主人,“要求学习”也应成为学生的主动行为。  近些年来,我在语文教学实践中进行了一些尝试和摸索, 以利于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  一、让教学过程成为师生交往、
期刊
现在的教育要求我们教师,不仅要教书育人,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我认为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关键是在课堂教学中要实施“六让”原则,才能实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及创新能力的目的。  一、书让学生自己读  书让学生自己读,就是在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的读书习惯。学生能读懂的或借助工具书也能读懂的书,就让学生自己去读,教师不要代替,更不要提倡教师讲、学生听、不给学生读书机会的做法。书让学生读,
期刊
当今社会对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要懂专业,又要懂管理,具有开拓性和创造性,这种人才的一个重要条件,就是必须具备较高的写作能力。作为一个语文教师,培养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责无旁贷。为了社会的发展,国家的进步,我们语文教师必须勇挑重担,为新型人才提高写作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我在教育教学中不断探索,在秉承语文教学传统模式和借鉴各地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农村中学的实际和新教材的特点,对作文教学进行了
期刊
摘 要:素质教育是我国当前教育的主体,优化课堂教学是数学素质教育的关键。因此,我们要在教学中实施优化教学法,塑造学生的健康人格,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创造和谐的师生关系,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促其全面、主动发展的教育。课堂作为学校教育的基本途径与主要方式,是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数学课堂教学,应该是数学教师在有限的时空中,最大限度地引导学生获取知识、技能的
期刊
摘 要:效率是教育工作需要强调的重点。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直接关系到学生接受知识的成果、质量。教育一直提倡的内容精炼,频繁练习的方式就是旨在强调教学的课堂效率的重要性。音乐课堂教学是一门技能方面的教学,不同于其他的理论学科的教学,在对教学的效率上,音乐教学的有效性有更加严格苛刻的要求。音乐教学是学校除了知识素质教育以外对学生人格艺术水平提升的一项教学内容,在学生学习生涯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如何在有限
期刊
作文作为语文学科的一部分,在基础教育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目前,小学生作文中千篇一律、千人一面的现象比比皆是,这一现象要求我们教师必须努力改变学生作文的现状,在作文教学中把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放在首位,教师要想方设法让学生利用好教材,又从教材内跳出来,走向课外,在写作练习中加强交流,加强积累,丰富自己的语言积累,触发创造灵感,切实提高作文能力。  一、消除作文畏难心理,激发学生的写作潜能  兴趣是最
期刊
摘 要:《品德与生活(社会)》课是我国义务教育课程体系的核心,农村小学品德课教学存在诸多的问题,严重影响了《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的教学效果。文章提出了一些改变现状的应对策略,力求使农村小学的《品德与生活(社会)》课达到新课程标准的目的和要求。  关键词:农村小学 品德与社会 存在的问题 应对策略  《品德与生活(社会)》课是我国义务教育课程体系的核心,它承担着培养社会主义国家公民良好道德品质的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