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对当代世界少儿美术教育的剖析
我们先来看一看美国的美术教育,其以儿童为中心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提倡个性自由的思想影响到他们的美术教育届,全国没有统一的教材,教学活动通常是在学生自主的、带游戏性的状态下进行的。少儿的美术作品呈现出经松、自在的多样化风格。然而,他们的教学内容缺乏系统性,学生的作品也缺少深度。再来看看日本的美术教学方法,其以传授为主的教育法,有着严谨的教育系统,严格的课堂训练使学生的作品具有严谨、完善的风格,这与战后的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强国而奋发努力的国民意识相联系的。然而他们发达的经济与民族古老的传统观之间的矛盾影响了美术教育,他们虽有较完善的教材,但在实际教学中侧重于对现实的直觉式的模仿和繁琐的制作。
我也试图模仿这两种教学方法:我把一些小学三、四年级的学生分成两组。一组让学生自由地选择各种绘画的表现的方式和内容,在接近游戏状态中进行自由创造。另一组则安排了严格的基本功训练课程,结果表明,前一组的学生学习情绪活跃,思路敏捷,动手能力强。但有把绘画艺术活动当作自由玩耍的倾向。而后一组的学生的学习态度认真、刻苦、进取心强,但作品缺少生气。这一对比使我积累了经验,也得到了教训,增强了走自己的教学道路的信心。
二、从我们的实际情况出发,确定教学的基本出发点
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史使人们习惯于把自己的行动符合于某种现成的观念,反映在孩子们身上,就是一举一动都要看成人的眼色行事。而在一般人的眼里,学习用功,循规蹈矩的孩子才是“好学生”。因此,孩子在画画时最普遍的反映便是犹豫和胆怯。心理学告诉我们,人生来具有一种强有力的潜在力量,即所谓潜意识,如果这种潜能被过分的压抑,就会变为形成不良心理的根源,这好比压在石头底下的小苗。不能得到健康的成长。
我教学的基本出发点,也就是让学生自由发挥,力图把学生的自我表现欲,通过绘画艺术充分表现出来。首先要使学生养成果断的习惯。因此,我很少在黑板上挂示范图,不让学生抄来的形象作品,而是要求学生大胆、·自信地去表达自己的感受。
三、·教学内容合理化、·系统化
为了使学生们能适应时代的迅猛发展,少儿美术教育的内容也必须进行改革。在实践中我发现,现代绘画艺术理论与少儿心理特点有紧密的联系,把它运用于美术教学是切实可行的。
1.·保护儿童纯真的感知方式,培养少儿把握事物的能力
儿童刚接触美术知识,他们的模仿能力都很强,他们天真活泼、单纯,犹如一张白纸,我认为教师可以很好的利用这特征引导学生观察生活,把自己喜欢的情景画下来。自由发挥。你会发现,小学生们画的人物惟妙惟肖,憨厚可亲。稍加点化,一幅“杰作”就诞生了。我不提倡儿童临摹名画家的画,以大画家的虾、蟹、鸡、鸭和残竹败柳作摹本,教出一套固定模式,机械的笔墨,一味让孩子们临摹,最后达到非虾蟹不能画,这样的教画,对培养人才没有帮助。小学高年级的学生已进入美术基本功训练的阶段,学生依赖于直观形体,几乎丧失创作能力。为此,在教学进程上几何石膏的教学就尤为重要了。由浅至深地进行几何石膏的训练,打下基础。并且在每个单元结束后都安排了创作练习。这样既保护了儿童纯真的感知,又能让少儿把握事物的能力。
2.培养少儿的构图意识,使之能按主客观的需求组织画面
光有现实的素材和表现的欲望是不够的,只有把感知材料重新分解、组合,才能成为真正的创造物。这也是现代美学的重要标志。实践告诉我,少儿在教师指导下,是能产生初步的构图意识的,学龄初期儿童如:一年级的男孩子乐有训画的“我设计的多功能汽车”。在这画完成之前,我曾多次要他把那些犹如乱蚂蚁群的画面,象整理自己书包一样弄得有条理些,在完成之后的画面上我们可以看到,复杂的机械部分被安排得井井有条,呈现出一种有次序的吗感。经过我的努力引导,二年级学生已经能形象地接受按照画面需要来改变形象的概念,高年级的学生也能做到能动地安排事物,甚至能摆脱比例、透视、方位的束缚。学生在掌握构成原理的同时,也获得了高度的创作自由感。学生的这一类课堂作业显示了在新的美学观念指导下的教育初步成果。
四、注意少儿艺术个性的发展,重视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
我教学的另一个侧重点是在美术教育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然而在这里还没有专门系统的理论可循。必须靠教学实践的积累而得出结论。我认为在培养学生心理素质上。要做到各种因素统一协调的发展,在培养学生艺术个性气质上,要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地發展,而这一切实质上就是“还孩子以自由”的继续,是合理的全面的教育的延伸。
儿童的艺术气质是最易被发现的。一个动作、一张图画,甚至几根线条,几块色彩,都能反映他们的自然天性,及时地抓住这些小苗的个性特征,施以相适应的养料,使之顺利地开花结果,应是实现个性化教育的关键。喜爱具有真实感气氛效果的画面的同学,我让她参加较高年龄的班级的写生课练习。也有些同学画纸上出现的总是同一个古怪的造型,我提供的表现注意画册,成为他们最爱看的美术范本。某些被认为是“无艺术细胞的乖孩子”,然而具有良好的色彩感,我则使他在装饰画方面有所发展。爱动脑子又容易接受新知识的男学生,也具备熟练的写生技巧的同时,还轻松地完成了我给予的抽象画课题。这样的例子还很多,而万紫千红的百花园的形成,正是注意个性发展的必然结果。
当代的美术教育不再只是技巧的训练和情操的陶冶,整个教学过程应成为学生改造世界和改造自身的一种尝试过程。学生在此习得的应该是个性的自由发展,是将来完成社会主义事业的科学态度和积极的开拓精神。而教育本身也应该是门艺术,它也只有的现代改革、开放的环境下才能得以多样化的发展。我们不可能奢望靠一年半载的时间就使我国的美术教育跨进世界先进行列,但我却希望自己的实验能为达到这一目标提供一些有用的线索和启示。
我们先来看一看美国的美术教育,其以儿童为中心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提倡个性自由的思想影响到他们的美术教育届,全国没有统一的教材,教学活动通常是在学生自主的、带游戏性的状态下进行的。少儿的美术作品呈现出经松、自在的多样化风格。然而,他们的教学内容缺乏系统性,学生的作品也缺少深度。再来看看日本的美术教学方法,其以传授为主的教育法,有着严谨的教育系统,严格的课堂训练使学生的作品具有严谨、完善的风格,这与战后的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强国而奋发努力的国民意识相联系的。然而他们发达的经济与民族古老的传统观之间的矛盾影响了美术教育,他们虽有较完善的教材,但在实际教学中侧重于对现实的直觉式的模仿和繁琐的制作。
我也试图模仿这两种教学方法:我把一些小学三、四年级的学生分成两组。一组让学生自由地选择各种绘画的表现的方式和内容,在接近游戏状态中进行自由创造。另一组则安排了严格的基本功训练课程,结果表明,前一组的学生学习情绪活跃,思路敏捷,动手能力强。但有把绘画艺术活动当作自由玩耍的倾向。而后一组的学生的学习态度认真、刻苦、进取心强,但作品缺少生气。这一对比使我积累了经验,也得到了教训,增强了走自己的教学道路的信心。
二、从我们的实际情况出发,确定教学的基本出发点
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史使人们习惯于把自己的行动符合于某种现成的观念,反映在孩子们身上,就是一举一动都要看成人的眼色行事。而在一般人的眼里,学习用功,循规蹈矩的孩子才是“好学生”。因此,孩子在画画时最普遍的反映便是犹豫和胆怯。心理学告诉我们,人生来具有一种强有力的潜在力量,即所谓潜意识,如果这种潜能被过分的压抑,就会变为形成不良心理的根源,这好比压在石头底下的小苗。不能得到健康的成长。
我教学的基本出发点,也就是让学生自由发挥,力图把学生的自我表现欲,通过绘画艺术充分表现出来。首先要使学生养成果断的习惯。因此,我很少在黑板上挂示范图,不让学生抄来的形象作品,而是要求学生大胆、·自信地去表达自己的感受。
三、·教学内容合理化、·系统化
为了使学生们能适应时代的迅猛发展,少儿美术教育的内容也必须进行改革。在实践中我发现,现代绘画艺术理论与少儿心理特点有紧密的联系,把它运用于美术教学是切实可行的。
1.·保护儿童纯真的感知方式,培养少儿把握事物的能力
儿童刚接触美术知识,他们的模仿能力都很强,他们天真活泼、单纯,犹如一张白纸,我认为教师可以很好的利用这特征引导学生观察生活,把自己喜欢的情景画下来。自由发挥。你会发现,小学生们画的人物惟妙惟肖,憨厚可亲。稍加点化,一幅“杰作”就诞生了。我不提倡儿童临摹名画家的画,以大画家的虾、蟹、鸡、鸭和残竹败柳作摹本,教出一套固定模式,机械的笔墨,一味让孩子们临摹,最后达到非虾蟹不能画,这样的教画,对培养人才没有帮助。小学高年级的学生已进入美术基本功训练的阶段,学生依赖于直观形体,几乎丧失创作能力。为此,在教学进程上几何石膏的教学就尤为重要了。由浅至深地进行几何石膏的训练,打下基础。并且在每个单元结束后都安排了创作练习。这样既保护了儿童纯真的感知,又能让少儿把握事物的能力。
2.培养少儿的构图意识,使之能按主客观的需求组织画面
光有现实的素材和表现的欲望是不够的,只有把感知材料重新分解、组合,才能成为真正的创造物。这也是现代美学的重要标志。实践告诉我,少儿在教师指导下,是能产生初步的构图意识的,学龄初期儿童如:一年级的男孩子乐有训画的“我设计的多功能汽车”。在这画完成之前,我曾多次要他把那些犹如乱蚂蚁群的画面,象整理自己书包一样弄得有条理些,在完成之后的画面上我们可以看到,复杂的机械部分被安排得井井有条,呈现出一种有次序的吗感。经过我的努力引导,二年级学生已经能形象地接受按照画面需要来改变形象的概念,高年级的学生也能做到能动地安排事物,甚至能摆脱比例、透视、方位的束缚。学生在掌握构成原理的同时,也获得了高度的创作自由感。学生的这一类课堂作业显示了在新的美学观念指导下的教育初步成果。
四、注意少儿艺术个性的发展,重视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
我教学的另一个侧重点是在美术教育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然而在这里还没有专门系统的理论可循。必须靠教学实践的积累而得出结论。我认为在培养学生心理素质上。要做到各种因素统一协调的发展,在培养学生艺术个性气质上,要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地發展,而这一切实质上就是“还孩子以自由”的继续,是合理的全面的教育的延伸。
儿童的艺术气质是最易被发现的。一个动作、一张图画,甚至几根线条,几块色彩,都能反映他们的自然天性,及时地抓住这些小苗的个性特征,施以相适应的养料,使之顺利地开花结果,应是实现个性化教育的关键。喜爱具有真实感气氛效果的画面的同学,我让她参加较高年龄的班级的写生课练习。也有些同学画纸上出现的总是同一个古怪的造型,我提供的表现注意画册,成为他们最爱看的美术范本。某些被认为是“无艺术细胞的乖孩子”,然而具有良好的色彩感,我则使他在装饰画方面有所发展。爱动脑子又容易接受新知识的男学生,也具备熟练的写生技巧的同时,还轻松地完成了我给予的抽象画课题。这样的例子还很多,而万紫千红的百花园的形成,正是注意个性发展的必然结果。
当代的美术教育不再只是技巧的训练和情操的陶冶,整个教学过程应成为学生改造世界和改造自身的一种尝试过程。学生在此习得的应该是个性的自由发展,是将来完成社会主义事业的科学态度和积极的开拓精神。而教育本身也应该是门艺术,它也只有的现代改革、开放的环境下才能得以多样化的发展。我们不可能奢望靠一年半载的时间就使我国的美术教育跨进世界先进行列,但我却希望自己的实验能为达到这一目标提供一些有用的线索和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