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迁移·融通

来源 :小学语文教学·会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ddff6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园地”与课文、口语交际形成单元教学体例,它的主要教学功能有两点:一是提示课文语言训练的要点、核心;二是对本单元的语言有个小结与归纳、迁移与运用。语文园地教什么?统编本教材在一、二年级的园地教学中分别设置了“识字加油站”“我的发现”“字词句运用”“书写提示”“日积月累”“和大人一起读”或“我爱阅读”等板块的内容,重在结合学段特点,隐性编排知识体系,凸显低段识字写字重点,引导学生在观察中发现识字规律,总结归纳识字方法,学会自主识字,并能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恰当地运用字词句,强化阅读、积累的意识。语文园地怎么教更有效呢?我们曾就此项教学展开过调查,发现绝大部分教师仅把语文园地的教学内容视作普通的练习,形成了备一题、上一题、评一题的思维惯性,这种点状的教学行为造成学生认知的割裂和学习的被动,不利于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和综合素养的提升。
  下面以统编本一年级下册《语文园地八》为例,谈谈如何更好地开发、设计语文园地的教学,使园地成为学生发现拓展、积累整合、实践运用的平台。可分三步拓展学路。
  第一步:情境引入,串联学习任务
  统编本一下《语文园地八》安排了“识字加油站”“我的发现”“字词句”“日积月累”和“和大人一起读”五个板块的学习内容,我把第一至第三板块作为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识字加油站”绘制了一幅“小男孩站在卫生间里用牙刷刷牙”的场景图,图旁提供了五组与之关联的词,揭示了卫生洗漱用品的名称及作用,要求识记“卫、刷、梳、巾、擦、皂、澡、盆”8个生字。而“我的发现”同样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形象生动地揭示带有反犬旁、鸟字边以及虫字旁的三组汉字,引导学生在观察发现的基础上寻找规律、明晰特点,从而发现偏旁与字义之间的联系,领悟形声字形旁表义的特点。再看“字词句运用”,出现了“高兴、生气、害怕、难过”四种表情图,要求学生说一说、写一写曾有过的相应心情,既可以开放表达,又要精准把握一句话的构成要素,是教学的重难点所在。
  李吉林老师的情境教育指出,知识的学习只有扎根于知识产生的情境,发展于知识应用的情境,这样的学习才是有效的、高质量的学习。该设计的巧妙之处在于设置了与学习任务相匹配的情境,在故事的讲述中引出挑战的目标,并通过玩转识字转盘激起儿童乐学的情绪,引发探究的欲望。教学片段如下:
  【片段1】
  1.拼读词语。
  师:亮亮和丽丽都是一年级的小学生,学期快结束了,通过一学年的学习,他们做好上二年级的准备了吗?我们赶紧一起去看看吧!早上七点,闹钟响了,亮亮起床走进了卫生间,他在干什么?请小朋友们借助拼音读一读。
  2.检查反馈。
  (1)(出示自制教具识字转盘)小组开火车读词语,读对一个词语,在识字转盘上贴一个词语。(如下图)
  (2)正音:刷、梳,翘舌音;巾、盆,前鼻音。
  3.练习说话。
  (1)观察识字转盘,把中间的词语“卫生间”替换成“厨房”可以吗?引导学生发现生活空间与这个特定空间中的用品和用品作用的关联。
  (2)观察识字转盘,转动第三圈的词语“刷牙”“梳头”……你们觉得合适吗?(如下图)从而发现转盘中第二圈的词语“牙刷”“梳子”等与第三圈的词语“刷牙”“梳頭”等词语存在用品与用品作用的一一对应关系。
  (3)借助识字转盘上的对应词语,用自己喜欢的句式说话。
  句式一:早上,亮亮在卫生间用________。
  句式二: ________,亮亮在卫生间用 ________,用 ________,还用________。
  句式三:________ ,亮亮在卫生间用________ ,用________ ,还用________ 。亮亮真是个 !
  (4)教师给倾听专注、表达有进步的学生发“神耳朵”奖和“金话
  筒”奖。
  【分析】园地教学受惯性使然,很多教师喜欢采用“讲—练—评”的教学模式单刀直入去关注如何让学生迅速、扎实地掌握知识。比如,直接让学生打开书读“识字加油站”,提问有什么发现,揭示“牙刷、梳子、毛巾、香皂、脸盆”都是 “卫生间”里的用品。再引导学生去读“牙刷 刷牙”,进一步揭示每组词都是先写物品的名称再写它的作用。最后读一读,记一记“卫、刷、梳”等8个字便结束这个板块的教学。这样的教学过程直指结果,手段单一,目的明确,以知识铺垫为核心来创设任务,将一个个探究性任务转化为程序指令,学生在教师的指令下亦步亦趋,看似热闹其实思维没有得到充分参与。而上述教学设计,以“亮亮和丽丽的一天”为情境串联三个板块的学习任务,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通过识字转盘的游戏方式,启发学生多角度思考、多层次表达,由此学生接收到的知识不是概念化的解析,而是经历自主探究发现后的领悟,学习效果更好。
  第二步:触类旁通,实现顺向
  迁移
  “我的发现”是语文园地中经常出现的一栏,其作用在于以典型的言语现象为例,让学生发现言语规律,获得如何运用方法的程序性知识。一、二年级编排的“我的发现”多以典型的字词为例,可通过观察、比较、分类、统整,引导学生发现规律、习得方法,并能运用方法举一反三,实现知识的顺向迁移,最终达成自能识字的目标。教学片段如下:
  【片段2】
  1.创设情境。
  广播音乐响起的时候,晨间锻炼开始了,在路队长的带领下,亮亮、丽丽和全班同学排着整齐的队伍出操。你看,生字王国的生字宝宝们也排着队伍向我们走来了。
  2.发现规律。
  我们的队伍是按班级顺序排的,仔细观察生字宝宝的队伍,它们是按什么顺序排的呢?(发现队长都是这排生字的偏旁)为什么这么排呢?(得出形声字形旁表义的规律)
  给会观察、会思考的学生奖励“亮眼睛”。   3.游戏巩固。
  (1)“我该站哪里”——有几个生字宝宝来迟了,不知道该站在哪一队,小朋友们来帮帮它们吧。(出示生字:蚜、猪、鸥、狗、蚣、狼。学生将以上生字移到相应的队伍后面。)
  (2)“谁是路队长”——又来了一支新队伍,可是它们的路队长不见了,我们赶紧找到路队长吧。(出示已学生字:找、打、拍、擦、捧。学生添上“路队长”——提手旁。)
  (3)“再来排一队”——翻开课文生字表(一)、(二),这些生字宝宝还能排出哪些队伍呢,可以在书上圈一圈。反馈时,先说偏旁,再说同偏旁的字。
  (4)完成《语文园地八》第二题,并校对。
  【分析】所谓迁移,指的是把在一个情境中学到的东西迁移到新情境的能力。在“我的发现”中,学生也许具备了与学习情境相关的知识,也就是说发现并理解了形声字形旁表义的规律,但这些知识能否被激活,要看在新的情境中,学生能否运用先前经验建构新知,达到知识的默会。因此,教师要注意抓住规律,提供素材,延展空间,创造机会,让学生实践运用,促进知识的顺向迁移。上述片段中,教师正是通过举一反三拓展了更多的熟字,引导学生归类,从而让学生进一步发现偏旁与字义的联系,帮助学生在习得的知识中巩固方法、增进理解。
  第三步:盘活课文,融通新旧知识
  《论语》有云“温故而知新”。从某种程度上说,学习的本质就是一种连结。把内在联系的材料和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连结起来,新旧知识发生作用,从而实现学生对新材料的深刻理解和超越。语文园地,既是对单元知识重点的回顾盘点,也是一种学法的归纳与检验,因此,它与课文紧密关联。教材园地八的“字词句运用”,本身没有提供可借鉴的范例,这恰恰给教师提供了很大的教学空间。
  【片段3】
  1.看表情,猜心情。
  很快,一天的學习结束了,妈妈来接丽丽的时候,看到了这样的丽丽,你们猜丽丽今天的心情是怎样的。
  预设:高兴、愉快、开心。
  是啊,从一个人的表情就能观察出一个人的心情。如果是这样的表情,猜猜看,丽丽又会是怎样的心情呢?
  预设:生气、气愤、愤怒;害怕、紧张、担心;难过、伤心、悲伤。
  2.读文字,品心情。
  读一读句子,你从这些课文片段里体会到怎样的心情?
  《夜色》:我从前胆子很小很小,天一黑就不敢往外瞧。(害怕)
  《荷叶圆圆》:小鱼儿在荷叶下笑嘻嘻地游来游去,捧起一朵朵很美很美的水花。(高兴)
  《一分钟》:为睡懒觉,元元上学迟到了二十分钟,他非常后悔。(难过)
  《小公鸡和小鸭子》:小鸭子捉不到虫子,急得直哭。(生气、难过)
  3.细回忆,说心情。
  你有过这些心情吗,跟你的同桌说一说。温馨提醒:可以直接说出心情,也可以把心情藏在句子的意思里。(指名说)
  4.想画面,写心情。
  出示练习:画一画你今天的心情,再写一写。
  我今天________ 。
  ________。
  评价要点:语句通顺、正确使用标点、不写错字。同时,给认真写话的学生奖励“小神笔”。
  【分析】这道写话题是教材中出现的第二次练笔:第一次编排在课文《我多想去看看》课后练习中,以“我多想……”为开头,写下自己的愿望;而这一次编排在园地八中,画画写写自己的心情。从学情预判看,因为是第二次练笔,前面又引导学生先想再说拓展思路,学生下笔不会很难,但是容易造成思维定式,形成机械僵化的表达,如:“我今天被老师表扬了,很高兴。”“我今天和同学吵架了,很难过。”好的教学,是将教学资源发挥到最佳,当一个文本呈现在学生面前时,它的人文信息、语言信息交织产生的冲击能给学生带来美的享受并促进其对语言的关注。教学片段中,教师敏锐地捕捉到课文与园地间的联系,在设计过程中,选择课文中表现心情的精彩语句带领学生回顾、品读、评点,使学生发现同样是写心情,可以直抒胸臆,也可以隐含其中,这就是表达的多重魅力。在引导学生写话时,设计两个梯度,一个有提示,一个自由挥发,在借助提示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谁怎么样”或“谁干什么”的句子构成要素,促使学生在自由表达中放飞创造的灵性。可见,园地与课文的联动,搭建起书本知识与实践运用的桥梁,能更好地实现讲练融通、读写融通,延伸学习的价值。
  语文园地重知识、重积累、重运用,教学时必须将其置于整体情境中,精心设计、盘活资源、提炼方法、延伸生活,给学生更多的松绑与创造的契机。如此,语文园地方能实现“化教为学”“学以致用”的教学价值。
其他文献
【教学价值】  《笨狼的故事》是汤素兰以小笨狼为主角创作的一系列童话故事。故事内容简单易懂,情节丰富有趣,读后总能让人心里生出暖暖的情感。笨狼憨拙可爱,因为他的“笨”闹出了不少笑话,但他善良亲切、乐于助人,总会在危险的时刻得到好朋友的帮助,这就是“傻人有傻福”吧。学生阅读这样的故事,能够从中感受到友谊的力量和友情的可贵,在生活中学会怎样去帮助朋友,真诚对待朋友,从而形成良好的品质。  著名儿童阅读
文本解读  观照整个单元,《方帽子店》是统编本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的第二篇课文。单元导读提示:“你就是故事中的一员,跟着他们一起嬉笑开怀。” 并明确了两个学习目标:一是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复述故事;二是根据提示,展开想象,尝试编童话故事。本单元围绕“有趣的故事”和学习目标编排了两篇精读课文和两篇略读课文。口语交际是《趣味故事会》,大家都来讲有趣的故事。习作是《这样想象真有趣》,“选一种动物作为主角,
统编本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习作《这儿真美》是学生接触的第一篇写景作文。对于写景作文,学生写不好的表现大多是写景没顺序,景物描写抓不住特点。如何提高学生的写景文习作能力?我们可以整组观照文本,从本组课文中整合利于学生形成本单元习作能力的训练点,实行“微格”练笔,帮助学生形成相应的习作能力。  一、何谓单元整合,“微格”练笔  “单元整合”是立足于教  材本身,对一组主题或体裁、题材、表达上能寻找到连接
传统文化,即“中国几千年历史长河中,在特定的自然环境、经济形势、政治结构、意识形态作用下形成的和流传下来的并且至今仍在影响着当代文化的‘活’的文化”。中国科学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原校长杨叔子在《走出“半个人”的时代》中说:“学习《老子》《论语》,第一,可以陶冶情感,树立对国家、对民族的高度责任感;第二,可以改善思维,活跃思维,完善思维;第三,可以增加非智力因素。从思想感情、从思维方法、从非智力因素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特别关注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对学生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思维发展等方面的影响。”就“字”的教学来说,关注其特点也就是要关注字的构字理据——字理。“字”在具体语境里其实就是“词”,因此,我们在阅读教学中适时恰当地运用字理进行词语解析,能帮助学生更好地品味词语的意蕴和情味。  一、演绎,“理”出词语的趣味  无意注意在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
背诵课文内容是丰富学生语言积累的重要途径。对这项作业,有些学生因为信心不足、缺乏兴趣与动力、对课文内容理解不透彻等原因,完成有点难度。如何帮助他们越过这道坎,引导学生积累语言,是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我想,如果有老师的示范引导、同伴的影响、学生的大胆尝试,就会让不可能变成可能,让背诵变得轻松。  和往常一样,周一下午整理课时间我走进教室。  “第11课《军神》写得很精彩,我们可以背诵哪几个自然段呢?
一、群文阅读从哪里来  过去,我们从事群文阅读研究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即实现《语文课程标准》的三维目标。如今,这个目标由实现三维目标向提高核心素养、语文学科素养转变。  对于核心素养,学术界已有许多解读。我认为,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的核心素养有三个维度。一是健康的身心,即“育体”。身体要健康,心理也要健康,这是一个人的本钱。二是关键的能力,即“育智”。这是一个人安身立命的本领。三是良好的品格,即“育德
随着课改的深入,核心素养指导下的阅读教学引发了语文教师的诸多思考。尤其是统编本语文教材的问世,清晰地展现出语文教学的学习规律。教材中清晰明确的学习要点能帮助教师较快掌握语文教学的方向。但是,在没有实现统编本语文教材的年级里,教师应该怎样运用统编本思想进行教学呢?下面就以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材为例来谈谈如何进行单元教材分析,从而提炼出准确有效的教学目标。  我们从横向坐标来看本册书:  从八个
小学习作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点之一,从一年级的说话写话,到中高年级的习作练习,一直是让教师比较心焦、学生比较头痛的事情。作为农村的孩子,受经济条件和社会环境的限制,他们生活面狭窄,阅读积累不够,一听说写作文、记周记,就面露痛苦神情,下笔时绞尽脑汁,东拼西凑。久而久之,学生对作文望而生畏,逐渐失去了写作的兴趣。笔者认为,在这种现状下,对于习作教学,最好的老师莫过于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用学生感兴趣的、丰
很多一线教师都感觉,教作文,常让自己陷入非常尴尬的境遇。  当我们一腔热血、满心欢喜地实施教学,自以为这么教,所有学生一定会写的时候,只要一开始写,窘况就让自己哑口无言,哭笑不得。之前所有的教学愿望都化为乌有。为什么?因为我们眼睁睁地看着班级中至少有两三个同学,只是坐着发呆,就是写不出来。问他们是怎么回事,回答也简单,也直接,就一句“我真的不会”。不会,所以不写;不写,所以老师又教一遍。更让我们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