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主要阐述了高校教学反思与教师课堂行为的含义。通过教学反思对高校教师改进课堂行为的作用,笔者提出了改善高校教师课堂行为的一些对策建议
关键词:高校;教学反思;教师;课堂行为;对策
教学反思对教师而言,它是一种再学习活动,更是一种有益的思维活动。在进行教学反思的过程中,教师要反复回顾、咀嚼教学情景,分析教学过程中的成败,针对不足之处查找原因,找到解决问题的良策,以有利于今后教师更好地展开课堂教学。
一、高校教学反思与教师课堂行为的含义
1.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对已经发生或者正在发生的活动进行持续的、深入的、积极的、周密的、具有自我调节的思索,并针对问题寻求有效的解决方案,这个过程即为教学反思。教学反思是教师对教育教学实践的再认识、再思考,并以此来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的重要途径。它不是简单的放电影式教学情境回忆,而是一种是伴随整个教学过程的监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批判性活动。
2.教师课堂行为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运用自己的教学理论、专业知识、教学经验等来影响学生学习的一切活动或表现。它包含两个方面:一是外显行为,是由那些可以被观察到的、可测量、可操作的行为表现构成;二是内显行为,是教师相对比较复杂的心理过程,由教师现有的认知结构对教学情境的把握、对知识的理解、对课堂教学行为的选择等认知活动构成。这里我们主要谈的是教师的外显行为。
二、教学反思对高校教师改进课堂行为的作用
教学反思关键在于教师能准确认识和发现教学活动中的问题,并能及时调控,总结教学经验,最终实现更有效的课堂教学。教学反思是一种教学指导思想,能为教师的课堂行为表现掌舵把关;教学反思是一种教学原则,能验证教师的课堂行为是否合理;教学反思还是一种教学方法,能使教师的课堂行为更加规范。
1.教学反思有利于及时进行课堂行为矫正
教学过程是一个动态的活动过程,课堂偶发事件时有发生,教学反思能帮助教师及时进行课堂矫正。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密切观察学生听课的神情、反应、互相讨论时的状态和内容,教师应对他们的种种表现给予必要反馈,善于掌控这些信息,迅速反思。教师在对自己的课堂行为进行肯定或否定的评价时,会下意识的产生新的教学理念,指导教师对自身不当的行为予以摒弃,对优良的行为予以发扬,能及时矫正课堂行为。
2.教学反思有利于课堂行为更有效
教学反思,有利于增强教师对教学的喜爱程度,改进教学行为态度,使课堂行为更有效。反思产生问题,教师有了反思意识,还需问题意识。教学实际中,“问题”的产生往往有着特定的背景。因为教师的课堂行为往往带有一定教育理论和教育理念支持,也许在某些情况下,教师的某种行为能受到学生和同行的一致认可,但随着教育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教师课堂行为也要顺应时代的发展而改变。因此教师需要教学反思,需要有转变观念的意识,需要及时调整课堂行为。教师是科学文化知识的传播者,是社会人才的培养者,高等院校的教师更是学生的导师,教师的“落后”、教师行为的“不端”都会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思想和行为。所以,教师应适时教学反思、长存问题意识,它不仅对教师自身成长有着极其关键的作用,还能保障教师课堂行为更规范、更有效。
3.教学反思有利于增进高校教师与学生的良好沟通
在大学校园中,高校教师已不再像中学老师那样与学生朝夕相处。因为学习阶段的不同,大学老师可能一周给学生上两、三节课,甚至更少,这样就造就了学生找不到老师,老师不认识学生的尴尬局面,师生之间的交流可谓少之又少。没有交流沟通,就无法准确获取学生对自己的评价和认可程度。在教学反思的过程中,教师将会与学生多进行有效的沟通,准确地把握学生的学习需求,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心理变化合理安排教学内容,以发展的、满足的方式审慎地进行教学。这个过程无形之中就拉近了教师和学生的距离,可以帮助教师在劳动中获得理性的升华和情感上的欢悦,学生的反馈有助于提高教师教学的目的性和创造性,有效改进教学实践,成为富有创见的教育行家。所以教学反思不仅有利于高校教师与学生的沟通,而且使教师品味到了自己工作的意义和价值,提高了职业幸福感,增强了高校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决心。
三、改善高校教师课堂行为的对策
1.教师要撰写教学日志,从教育经历中反思
教学日志是教师把教学过程中的一些感触、思考或困惑记录下来,并在此基础上对其进行分析,以理清思路、提高认识、改进教学方法。“每一个对艺术作品有经验的人无疑都把这种经验整个地纳入他自身中,也就是说,纳入到他的整个自我理解中,只有在这种自我理解中,这种经验才对他有某种意义。”因此,在撰写教学日志时,不仅要从教材内容、课堂结构、教学方法、学法指导、师生互动、多媒体使用、问题设置、作业设计等方面挖掘亮点,同时也要寻找不足,要对教学活动的得与失有所思有所悟。事实上,写日志的过程也是教师对教学进行反思的过程,是教师在用自己的理性思考评判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力图解决教育过程中的种种问题的过程,是教师步入反思境界的有效途径。
2.高校要为教师创设教学反思的情景
学校要为教师构建进行教学反思的教学机制与操作体系,认真组织听、评课活动,多鼓励教师举行公幵课,定期组织教师交流教学反思经验,开展理论研讨活动等。另外,学校可以为教师制定有关提高教学反思能力的培养计划,设置可供学习的课程和内容,为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实践形式、教学手段、教学方法与技巧等方面的改进提供支持,要做一个能促进教师教学反思能力提高、专业水平发展的引导者。
3.征求学生意见,从学生反馈中反思
教学是由师生双方组成的双边共同活动,师生之间借助于反馈互通实现一种独特的交流,从而使师生双方获益。学生对教学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他们从自己的实际需要、兴趣、爱好出发,对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进程、课程安排及课堂组织形式等进行评价,使教师不仅能够清楚地认识到自己教学上的闪光点与不足,而且能够更深入地了解学生的真实感受和需要。 4.增强教师教学效能感
所谓教学效能感,是指教师对其组织和实施某一教学行为的能力的主观判断或信念,包括一般教学效能感和个人教学效能感。教学效能感高的高校教师对自己的教育能力、教学专长充满信心,认为自己能对学生的学习产生积极的作用,能更加积极主动地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具体的教学情境进行教学,从而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实现有效教学。高等院校应定期组织教师进行教学研讨和开展师资培训,研讨过程中引导教师回忆课堂教学中的成功案例,提高他们的教学成就感;加强教学反馈,让教师看到自己的进步,增加教学信心。进行师资培训时,采用讨论和相互学习的方法,分享彼此成功的教学经验。总之,高校教师只有增强了教学效能感,改变了教育信念,对自己的教学能力和水平充满自信,才能积极主动地投身于教育事业,不断改进自己的课堂教学行为,提高高等教育教学的有效性。
5.建立更完善的教师评价体系
教师教学反思意识的缺失与教师没能真正认识到自身的价值有很大的关系。如教师职称的评定,学校一般是参照教师互评和教师科研成绩来进行测评。还有些学校评价教师教学水平时纯粹用学生成绩的高低来衡量,那教师的成长与进步更多的是来自于外部的压力,而非自身的动力,从而削弱了教师自我成长的积极性。如果学校在对教师的评价时也考虑教师自评的因素,这将促进教师教学反思意识的提局。
6.建立健全教学激励机制
建立健全的教学激励机制是调动教学积极性、改善教师行为、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当前,我国许多高等院校是通过实施教师职务聘任制和岗位津贴分配制来激活教师教学积极性的。要想改善教师的课堂行为,首先要了解教师的内在需求是什么。所谓“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教师的“经济基础”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他的教学积极性。作为一个整体,高校教师的基本工资确实不高,尤其是在民办的学校。对教师发放岗位津贴和补助,逢年过节派发节日物资等实行物质激励,提高工作待遇,减少不满情绪。除了物质激励还需要精神激励,其方式有情感激励、关怀激励、公平激励、参与激励、领导榜样激励等。另外,高校也要多种激励手段相结合,由于各专业的独特性,各年龄段教师教龄、经历、经济状况各方面的差异性,所以不可能一种激励手段能普遍适用于任何专业任何教师。因此学校要构建一个自上而下统一的激励方式与各院、系、专业自主激励相结合的教学激励体系,在实践中不断完善。总而言之,激励手段能调动教师教学的积极性,能起到改善教师课堂行为的目的,在运用的时候要避免激励手段单一,综合运用多元的激励手段,从而形成一个健全的激励教师有效教学的运行机制。
参考文献:
[1]丁武. 论当前高校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的问题与优化[J]. 四川烹饪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1.
[2]曹献方. 对高校课堂教学的反思与对策[J]. 改革与开放. 2010.
[3]郭文武. 论教师教学素质中的课堂教学反思[J]. 教育与职业. 2005.
关键词:高校;教学反思;教师;课堂行为;对策
教学反思对教师而言,它是一种再学习活动,更是一种有益的思维活动。在进行教学反思的过程中,教师要反复回顾、咀嚼教学情景,分析教学过程中的成败,针对不足之处查找原因,找到解决问题的良策,以有利于今后教师更好地展开课堂教学。
一、高校教学反思与教师课堂行为的含义
1.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对已经发生或者正在发生的活动进行持续的、深入的、积极的、周密的、具有自我调节的思索,并针对问题寻求有效的解决方案,这个过程即为教学反思。教学反思是教师对教育教学实践的再认识、再思考,并以此来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的重要途径。它不是简单的放电影式教学情境回忆,而是一种是伴随整个教学过程的监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批判性活动。
2.教师课堂行为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运用自己的教学理论、专业知识、教学经验等来影响学生学习的一切活动或表现。它包含两个方面:一是外显行为,是由那些可以被观察到的、可测量、可操作的行为表现构成;二是内显行为,是教师相对比较复杂的心理过程,由教师现有的认知结构对教学情境的把握、对知识的理解、对课堂教学行为的选择等认知活动构成。这里我们主要谈的是教师的外显行为。
二、教学反思对高校教师改进课堂行为的作用
教学反思关键在于教师能准确认识和发现教学活动中的问题,并能及时调控,总结教学经验,最终实现更有效的课堂教学。教学反思是一种教学指导思想,能为教师的课堂行为表现掌舵把关;教学反思是一种教学原则,能验证教师的课堂行为是否合理;教学反思还是一种教学方法,能使教师的课堂行为更加规范。
1.教学反思有利于及时进行课堂行为矫正
教学过程是一个动态的活动过程,课堂偶发事件时有发生,教学反思能帮助教师及时进行课堂矫正。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密切观察学生听课的神情、反应、互相讨论时的状态和内容,教师应对他们的种种表现给予必要反馈,善于掌控这些信息,迅速反思。教师在对自己的课堂行为进行肯定或否定的评价时,会下意识的产生新的教学理念,指导教师对自身不当的行为予以摒弃,对优良的行为予以发扬,能及时矫正课堂行为。
2.教学反思有利于课堂行为更有效
教学反思,有利于增强教师对教学的喜爱程度,改进教学行为态度,使课堂行为更有效。反思产生问题,教师有了反思意识,还需问题意识。教学实际中,“问题”的产生往往有着特定的背景。因为教师的课堂行为往往带有一定教育理论和教育理念支持,也许在某些情况下,教师的某种行为能受到学生和同行的一致认可,但随着教育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教师课堂行为也要顺应时代的发展而改变。因此教师需要教学反思,需要有转变观念的意识,需要及时调整课堂行为。教师是科学文化知识的传播者,是社会人才的培养者,高等院校的教师更是学生的导师,教师的“落后”、教师行为的“不端”都会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思想和行为。所以,教师应适时教学反思、长存问题意识,它不仅对教师自身成长有着极其关键的作用,还能保障教师课堂行为更规范、更有效。
3.教学反思有利于增进高校教师与学生的良好沟通
在大学校园中,高校教师已不再像中学老师那样与学生朝夕相处。因为学习阶段的不同,大学老师可能一周给学生上两、三节课,甚至更少,这样就造就了学生找不到老师,老师不认识学生的尴尬局面,师生之间的交流可谓少之又少。没有交流沟通,就无法准确获取学生对自己的评价和认可程度。在教学反思的过程中,教师将会与学生多进行有效的沟通,准确地把握学生的学习需求,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心理变化合理安排教学内容,以发展的、满足的方式审慎地进行教学。这个过程无形之中就拉近了教师和学生的距离,可以帮助教师在劳动中获得理性的升华和情感上的欢悦,学生的反馈有助于提高教师教学的目的性和创造性,有效改进教学实践,成为富有创见的教育行家。所以教学反思不仅有利于高校教师与学生的沟通,而且使教师品味到了自己工作的意义和价值,提高了职业幸福感,增强了高校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决心。
三、改善高校教师课堂行为的对策
1.教师要撰写教学日志,从教育经历中反思
教学日志是教师把教学过程中的一些感触、思考或困惑记录下来,并在此基础上对其进行分析,以理清思路、提高认识、改进教学方法。“每一个对艺术作品有经验的人无疑都把这种经验整个地纳入他自身中,也就是说,纳入到他的整个自我理解中,只有在这种自我理解中,这种经验才对他有某种意义。”因此,在撰写教学日志时,不仅要从教材内容、课堂结构、教学方法、学法指导、师生互动、多媒体使用、问题设置、作业设计等方面挖掘亮点,同时也要寻找不足,要对教学活动的得与失有所思有所悟。事实上,写日志的过程也是教师对教学进行反思的过程,是教师在用自己的理性思考评判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力图解决教育过程中的种种问题的过程,是教师步入反思境界的有效途径。
2.高校要为教师创设教学反思的情景
学校要为教师构建进行教学反思的教学机制与操作体系,认真组织听、评课活动,多鼓励教师举行公幵课,定期组织教师交流教学反思经验,开展理论研讨活动等。另外,学校可以为教师制定有关提高教学反思能力的培养计划,设置可供学习的课程和内容,为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实践形式、教学手段、教学方法与技巧等方面的改进提供支持,要做一个能促进教师教学反思能力提高、专业水平发展的引导者。
3.征求学生意见,从学生反馈中反思
教学是由师生双方组成的双边共同活动,师生之间借助于反馈互通实现一种独特的交流,从而使师生双方获益。学生对教学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他们从自己的实际需要、兴趣、爱好出发,对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进程、课程安排及课堂组织形式等进行评价,使教师不仅能够清楚地认识到自己教学上的闪光点与不足,而且能够更深入地了解学生的真实感受和需要。 4.增强教师教学效能感
所谓教学效能感,是指教师对其组织和实施某一教学行为的能力的主观判断或信念,包括一般教学效能感和个人教学效能感。教学效能感高的高校教师对自己的教育能力、教学专长充满信心,认为自己能对学生的学习产生积极的作用,能更加积极主动地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具体的教学情境进行教学,从而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实现有效教学。高等院校应定期组织教师进行教学研讨和开展师资培训,研讨过程中引导教师回忆课堂教学中的成功案例,提高他们的教学成就感;加强教学反馈,让教师看到自己的进步,增加教学信心。进行师资培训时,采用讨论和相互学习的方法,分享彼此成功的教学经验。总之,高校教师只有增强了教学效能感,改变了教育信念,对自己的教学能力和水平充满自信,才能积极主动地投身于教育事业,不断改进自己的课堂教学行为,提高高等教育教学的有效性。
5.建立更完善的教师评价体系
教师教学反思意识的缺失与教师没能真正认识到自身的价值有很大的关系。如教师职称的评定,学校一般是参照教师互评和教师科研成绩来进行测评。还有些学校评价教师教学水平时纯粹用学生成绩的高低来衡量,那教师的成长与进步更多的是来自于外部的压力,而非自身的动力,从而削弱了教师自我成长的积极性。如果学校在对教师的评价时也考虑教师自评的因素,这将促进教师教学反思意识的提局。
6.建立健全教学激励机制
建立健全的教学激励机制是调动教学积极性、改善教师行为、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当前,我国许多高等院校是通过实施教师职务聘任制和岗位津贴分配制来激活教师教学积极性的。要想改善教师的课堂行为,首先要了解教师的内在需求是什么。所谓“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教师的“经济基础”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他的教学积极性。作为一个整体,高校教师的基本工资确实不高,尤其是在民办的学校。对教师发放岗位津贴和补助,逢年过节派发节日物资等实行物质激励,提高工作待遇,减少不满情绪。除了物质激励还需要精神激励,其方式有情感激励、关怀激励、公平激励、参与激励、领导榜样激励等。另外,高校也要多种激励手段相结合,由于各专业的独特性,各年龄段教师教龄、经历、经济状况各方面的差异性,所以不可能一种激励手段能普遍适用于任何专业任何教师。因此学校要构建一个自上而下统一的激励方式与各院、系、专业自主激励相结合的教学激励体系,在实践中不断完善。总而言之,激励手段能调动教师教学的积极性,能起到改善教师课堂行为的目的,在运用的时候要避免激励手段单一,综合运用多元的激励手段,从而形成一个健全的激励教师有效教学的运行机制。
参考文献:
[1]丁武. 论当前高校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的问题与优化[J]. 四川烹饪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1.
[2]曹献方. 对高校课堂教学的反思与对策[J]. 改革与开放. 2010.
[3]郭文武. 论教师教学素质中的课堂教学反思[J]. 教育与职业. 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