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散落在开封民间的艺术音符

来源 :名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ryangjinhu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汴绣:京都繁华岁月无痕
  
  说开封不可不说汴绣,来古城不可不赏汴绣。
  让我们追溯到千年前的一个辉煌王朝——宋朝。遥想当年作为北宋国都的开封,眼前不禁浮现出历史风俗长卷《清明上河图》的繁华——阳光普照,清风拂面,一个古老又年轻的城市,市井、桥畔、街巷、阡陌,人头攒动,摩肩接踵,热闹非凡。在商品经济大发展的北宋,刺绣业是手工业中一个重要的行业。
  崇宁四年(1105年),开封城中一所以刺绣为专业的“大学”——文绣院诞生了。可有鞭炮齐鸣,披红挂彩,大盘鼓惊天动地,可有各级官员隆重剪彩……就是没有这些,那浓墨重彩的一笔在刺绣史上也是功不可没的!当年,各路选聘的善绣工匠入文绣院授艺,300名绣女云集京师,龙飞凤舞,绣作恢宏,是何等的壮观。
  宋时开封,刺绣之花可以说开遍这座城市的各个角落。人杰地灵的古都又涌现出民间刺绣人才——“百姓绣户”。《东京梦华录》中载:大相国寺东门外有一绣巷,“皆师姑绣作居住”,可谓一个专业刺绣区。想必这条绣巷不会很宽、很长,且是青青石板铺就道路。在满街的黑槐树枝叶茂盛、开花结果之时,源源不断的精美绣品从这里走出。烁烁生辉的绣作把东京城装扮得如此美丽,红红火火的虎头帽、虎头鞋、兜肚、帐沿、绣枕、花巾……城内迎风招展的72家大酒楼和千家小酒店的牌额、望子也都是绣制的。
  


  刺绣,讲究一个针法。如同剑师的剑法,琴师的指法,充满神秘、神奇和神力。纤细的绣花针,飞舞彩线上下,画面上一座座崇楼高阁,一条条街道水路,一辆辆平车,头头牛马及三百六十行人物,被表现得神龙活现。上承古代刺绣的优良传统,下开明清刺绣高度发展的先河,作为北宋都城开封的刺绣,以其地位的优越和人才的集中,无疑是汴绣的冠冕。由于历史的原因,几百年来开封的汴绣湮没无闻,但人民喜爱它,汴绣的一些传统仍代代相传,保存下来。新中国成立以后,又以汴绣的名称恢复和发展了它,并逐渐为中外所重视。
  宋代刺绣遗留下来的绣品已是凤毛麟角。但它功被天下的业绩为后人感叹,绣巷皆师姑的情景令人怀念和向往。刺绣,这独具民族传统艺术的奇葩总是随着岁月之河起伏跌宕,兴盛衰败。宋绣也随着北宋王朝的覆灭而跌入了最低谷,但深深根植中原,特别是开封这块土地上的刺绣技艺,仍在民间广为流传。“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开封这块粗犷的热土竟产生如此秀美、精致的绣品,耐人寻味。开封人的性格又赋予刺绣多了一些恢宏、豪迈的气质。汴绣的成名是沿着古代文化和文人留下的深深的脚印一步一步走过来的。从汴绣中静听历史文化的回声,是否感到一种人文历史、自然时空交融的魅力呢?与汴绣对话,可闻相国霜钟声声,可观州桥明月朗朗,可望隋堤烟柳蒙蒙,可随梁园雪霁茫茫
  
  剪纸:根植民间 源于生活
  
  纸在中国的使用已有近二千年的历史了。从刀耕火种的年代所使用的甲骨,到战国春秋时的沉重竹简,人们一直都在寻求一种既能记载各种符号又轻便实用的特殊载体。直到汉代,人们终于发明了纸。纸的发明使得已有的文明得到广泛的传播。这些神形兼备的国画和这些笔力遒劲且意味隽永的书法作品,无一不是创作在纸上。前人的思想和情感以及民族的文化传统通过卷面一一呈现出来,使后人得以继承。
  而在神州大地上,另一种纸的艺术也同样肩负着传递民族文化的使命,这就是我国独有的民间工艺——剪纸。只需一张纸和一把剪刀就能剪出千变万化的图案,由此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月下村姑、炕头老妪,任凭银剪游移纸花飞,丽人美景、飞禽走兽招之即来,呼之欲出,贴上窗棂厅堂,人见人爱,遐思无限,这便是绵延不息的民间剪纸艺术。
  河南剪纸历史悠久,南宋周密的《志雅堂朵钞》中,就有一段是描写汴梁城里,出售剪纸的盛况。“昔京都大街,有剪花样者……一少年,能于袖中剪字及花朵之类,独擅一时之誉。”由此看来,早在宋代,剪纸就已在民间广泛流行,还出现了以此为生的剪纸艺人,而且技艺已达到了较高的水平。其思维观念仍没有摆脱崇神意识的本质,其动机在于冀求人类与“神灵”的交流,尽管在寻求表达方式时,其间含有多种隐喻手法(为地域文化所包容),但其全部意义,总是与人类的生存需要和愿望(求安、趋利、辟邪)紧密相连。剪纸“天地神”、“求雨”、“谷神”,就表现出庶民百姓无法与天灾人祸抗争时,仰仗神灵、魔力来驱邪避害,以求家室安宁,五谷丰登。与云贵、陕甘等边远地区的民间剪纸相比较,河南剪纸似乎已超越了早期人类对虚幻动物精灵或直观的“生殖图腾”崇拜的表现形式,而进入了封建社会佛,儒、道的神权、礼教思维制约时期。剪纸“舞狮”的形象表征是舞狮活动,然而民俗内涵则是借舞狮暗喻“子孙繁衍”。图中舞狮者为男性,手舞“双绣球”,象征雄性的昂扬,在中原民俗活动中是“祈子”的行为。在这里,人类本能中的繁衍意识,已被纳入“三纲五常”中“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封建伦理规范之中,这种思维规范一旦通过剪纸形式展现时,便极易为地域群体所理解、认同。
  河南民间剪纸的大部分内容,与普通老百姓的日常生活有关,他们明显带有中原文化的风格,构图简洁,厚重凝炼,内涵丰富,黑白对比反差大。在河南各地,都有用剪纸美化生活、装饰房屋的习惯。喜花(结婚时贴用)“鸳鸯戏莲”是表现人们希望“婚姻美满、白首偕老”,窗花“金虎送钱”(视虎为万能吉祥物),则是期盼“生活富足、金钱遍地”;“牧羊人”、“庄稼汉”、“喂猪”、“拉洋车”,表现出不同历史时期芸芸众生的生活写真。在豫西,剪纸还是姑娘出嫁时别具一格的嫁妆。新婚的第一天,新娘要将自己准备好的剪纸送给婆家人。三天回门后,新娘还要把剪纸赠给婆家的亲戚邻居。人们会根据这些剪纸来品评新娘是否心灵手巧。所以,准备剪纸是姑娘们结婚之前非常重视的大事,也许她一生的名声都维系在这稚巧的剪纸上。
  仅仅借助于一把剪刀或者刻刀,于平展纸面上展现一簇簇娇艳欲滴的牡丹,一只只松下闲步的仙鹤,一个个形神各异的老叟、顽童、美妇、神怪,不仅需要灵气,更多的还需要下苦功。通观河南民间剪纸,从某种意义上讲,已逐渐突破地域文化的小空间,进入到现代文化的大空间,在继承传统精神的基础上,进入到个性化发展的空间,使人感到朝气蓬勃、充满活力。
  
  木版年画:雕版印刷中的绝技
  
  朱仙镇早在战国初期就已形成,因朱亥故里而得名。朱亥原是卖肉的屠夫,因勇猛过人,武艺高超,被魏国公子信陵君看中,招为手下战将。朱亥曾在退秦、救赵、存魏的战役中立下过汗马功劳,被封为朱仙,镇名由此而来。宋朝时,朱仙镇已具相当规模,成为宋都汴京(今河南省开封市)城南的咽喉重镇。明末清初,达到鼎盛时期,商贸云集,生意兴隆。
  朱仙镇木版年画起源于唐,兴于宋,鼎盛于明清,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是中国四大木版年画之一,历来为国内外美术界重视和敬慕。年画,顾名思义,就是过年(春节)时 张贴的画。旧时候,每当春节来临,新的一年即将到来的时候,家家户户都把房院打扫得干干净净,在堂房、卧室、窗旁,门上以及灶前,院内的神龛上,贴上焕然一新的年画,既用以创造喜气洋洋的新年气氛,又借以祈求上天赐给幸福,消除灾祸与不幸。
  明清两代,朱仙镇的木版年画十分兴盛,作坊最多时达三百余家。清末民初朱仙镇木版年画开始衰落,大多数作坊迂回开封市内,于是开封又成为朱仙镇木版年画的生产与销售中心,城内出现了“天成”、“云记”、“汇川”等名噪一时的老字号年画作坊。新中国成立后,这一古老的民族文化遗产得到了继承和发扬,成立了年画社,形成了具有现代规模的作坊,销售批发市场,不仅有传统的手工套色,而且有胶版印刷,并创作出了一大批既具有民族特色,又富有时代精神的年画新作。使这一民间古老艺术瑰宝,在百花园中结出丰硕之果。
  从兴盛到繁荣,从繁荣衰落,又从衰落到繁荣,朱仙镇木版年画经历了近千年的坎坷历程。一幅小小的木版年画,浓缩了历史的苍桑和进程。因此,朱仙镇木版年画也成为国内外专家学者收藏的珍品。欧、美一些国家博物馆都珍藏有朱仙镇木版年画,莫斯科博物馆就藏有118幅,而且大部分是清朝乾隆年间的。鲁迅先生生前喜爱收藏,曾大量收集朱仙镇木版年画(现藏于北京,上海鲁迅博物馆的有42幅)。鲁迅先生在深入研究后给予高度评价。他说:“河南朱仙镇年画,刻线刚健有力,不似有些地方年画那样纤巧,这些木版年画不染脂粉,人物无媚态,很有乡土味”。
  朱仙镇木版年画有五大特点:一是线条粗犷,粗细相间;二是形象夸张,头大身小,三是构图饱满,左右对称;四是色彩艳丽,对比强烈:五是门神神码多,严肃端庄。朱仙镇年画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神祗画,如灶君神、天地神等,另一类是门神类,朱仙镇木版年画中最多的就是门神,门神中以秦琼、尉迟敬德两位武将为主。那些大大小小的门神画中,两位武将或衣着不同,或形态各异:步下鞭、马上鞭、回头马鞭、抱鞭、竖刀、披袍等,不下20种样式。除此之外,还有各种文武门神。文门神有五子、九莲灯,福禄寿等:武门神常是戏曲中的忠臣义士和各类英雄好汉。不同人的房门常贴不同内容的门神:已婚子女辈房门贴“天仙送子”、“连生贵子”、“三娘教子”;中年人房门贴“加官进禄”、“步步莲生”;老年人房门贴“松鹤延年”和“寿星”之类;少年儿童居室房门贴“五子夺魁”、“刘海戏金蟾”等。制作采用木版与镂版相结合,水印套色,种类繁多,所用原料为炮制工序,用纸讲究,色彩艳丽,庄重深厚,题材和内容大多取材于历史戏剧、演义小说、神话故事和民间传说。
  木版年画整个画面饱满、紧凑、严密、上空下实,留有空白地方较少。有主有次,对象明显,情景人物安排得巧妙,使人感到合情合理,不繁琐,表现出匀实、对称的图案,美感性强。乡土气息浓郁,民间情趣强烈,具有独特的地方色彩和淳朴古老的民族风格,是民间工艺美术中的一支奇葩。事物总是在发展,木版年画也一样。朱仙镇已经把过去的“天成、老店、天成德、天义德”4个著名的年画作坊恢复起来,朱仙镇木版年画这一中华民族民间文化艺术的瑰宝会更加光彩照人。
其他文献
2000年的情人节,杜应红只身从偏远的贵州来到深圳这座令许多人仰望的城市。因为年少轻狂打伤了人而蹲过监狱的杜应红对深圳充满了憧憬,在内地被排斥的他,更渴望可以在深圳这坐城市中得到包容,并且找到自己的位置。  期间,杜应红做过各种各样的工作,包括幼儿园的美术老师。在做幼儿园美术老师期间,杜应红开始认真学习绘画,并且进步飞快。聪明勤奋加上良好的悟性,他很快创作出了一些相当优秀的作品。另外他还是一个天性
期刊
武侠片里经常会出现神捕,拥有绝世轻功、冷静头脑的侠客,但他们感情冷漠。早先大家喜欢看福尔摩斯,那个思维缜密、消灭罪恶的超凡之人,但他只是喜欢推理。电影里的迷倒众人的007,外型俊朗、身手敏捷的特工,但他只是依赖高科技。直到如今,我们有了李昌钰,他真实地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之中,他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神探。    每天回家都翻垃圾桶    李昌钰是江苏人,小时候家里有张八仙桌,父亲长辈们会在一起吃饭,而母
期刊
邓小平的手轻轻一点,一座城池拔地而起,这是多数人对深圳来源的看法,但近几年来,考古学家研究发现深圳迄今已有6000多年的历史。据有关地下考古挖掘和地面古代遗址的资料表明,深圳的历史源远流长。在大黄沙、大梅沙沙丘遗址发现的陶器、石器显示,早在6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生活在这片土地上。  早在1600多年前,深圳就发生过移民潮,公元331年东官郡在南头古城设宝安县治,跟1600多年后的今天
期刊
2007年1月17日2时45分,都灵,国际大体联主席基里安宣布,深圳获得了2011年第26届大学生运动会主办权。  市长哭了,深圳笑了。  许宗衡,深圳市市长,1955年7月生,汉族,湖南湘潭人,1973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72年3月参加工作。许宗衡曾任中共湖南省衡阳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深圳市委常委组织部长,深圳市委常委、市人民政府常务副市长、党组副书记。2005年被选为深圳市市长。  
期刊
他不像戈尔巴乔夫那样治理无能,导致亡党亡国;他不像叶利钦那样武断多疑,导致危机四伏,普京就是普京,他有着自己独特的政治魅力和人格魅力。他是一个传奇,他的神秘像一座冰山,你只看得见水面上的部分,至于水面下还有多大,谁也不知道。唯一被我们所确定的,就是他作为俄罗斯人民心目中的英雄和偶象的地位已经无可替代。弗拉吉米尔-普京,他到底是怎样一个人?  “坚定的语气和作风,以及犀利的眼神。”  “极具魄力的铁
期刊
他是华人首富李嘉诚,财富对他来说已经只是一个概念;他的儿子同样是亿万富豪。而且两代人所堆积的财富金字塔正越来越高,所谓高山仰止,李氏如斯。然而在惊天巨富背后,李氏家族带给我们的影响应该远远超越物质的层面,而应是—种震撼人心的“李氏精神”。      李嘉诚的大胸怀    李嘉诚曾经说过“个有信用的人,比起一个没有信用、懒散、乱花钱、不求上进的人,自必有更多机会。”这是他给年轻人的忠告,更是自己为商
期刊
不久前传出消息,在深圳本土发展起来的两大高科技企业——中兴和华为拟把总部迁往上海!在中国四大通讯设备商“巨大中华”(巨龙、大唐、中兴、华为)之中,中兴和华为在这个称呼中虽然靠后,但这两大企业的实力却居于前列。作为深圳的两大骨干企业,中兴和华为对有志于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深圳可谓意义重大,因此,无论中兴和华为要“弃”深圳而去的消息是真是假,都足以震撼直插云霄的赛格广场。  对于深圳来说,这样的事情已经
期刊
家与国的无界轮回  路茗歌  家,是我们的心灵港湾。在疲惫或喧嚣之后,在困顿或落寞之后,家,总有温馨和体贴,默默地关照着我们。近年来,随着房地产的火爆,掀起了一轮又一轮的家装热,从早期“锅灶+板凳”式的功能装修到如今追求个性和格调,家装似乎已成为个人或家庭文化的载体:新古典、现代简约、欧式风情……百家争鸣,风格林立。究其实质,都是文化在起作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没有文化,家装就失去了灵魂,家就成了
期刊
阿甸是村子里有名的不良青年,香港人称“古惑仔”,北方人叫他们“烂仔”。说他是“不良青年”,其实也没做过什么伤天害理的事,无非是和村子里靠收房租的地主们家的纨绔子弟一起抠抠女、打打架什么的。偶尔也会和村里的联防队员一起去欺负村口那些乱摆卖的外地人,反正闲着也没事做。阿甸家住在深圳福田区的一个村子里,这个村里所有的原著居民以前都是村民,而现在的身份都是地主。  “地主们”打心眼儿里感激党和政府,感激邓
期刊
来到深圳已有十年,在这里结了婚,生了女。  我说不出喜欢它的理由,也说不出不喜欢它的理由,尽管我拿着印有自己头像的深圳身份证,但每当有人问起我是哪里人时,我仍毫不犹豫地说出西北家乡的那个名字。深圳十年,经历了所有在这个城市都曾拥有过的普遍经历:拿着地图,徘徊于人才市场和各面试单位之间,每天早早起床,挤进大巴,并想尽一切办法赶在该死的打卡机叫响之前赶到公司;在地铁里,大巴上,听着人们关于房价爆涨,股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