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亚雕塑艺术散谈

来源 :雕塑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nl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2年8月初,中国工艺美术学会雕塑专业委员会副会长、《雕塑》杂志社社长范伟民先生应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悉尼雕刻家协会之邀请来澳进行访问。期间,范先生访问了悉尼、墨尔本、堪培那等几所大学,并和澳洲的艺术家广泛交流,又在百忙之中抽空和在澳定居的中国雕塑同行相聚。范先生不仅对中澳两国的文化差异、以及相互之间的融和、发展有兴趣,也对两国的美术教育体制、教学方式的不同非常关注,同时他也希望我能在这些方面提供一些信息,因为他认为我目前在大学深造,再者我过去在中国从事过美术教学。范伟民这次奥洲之行,增加了澳中两国雕塑界之间的友谊,促进了两国之间的艺术交流,使澳洲的雕塑同行有机会接触并了解中国雕塑界的现状和实力。短短的几个月之内,澳洲的雕塑家频频去中国参展和访问,回来后又在雕塑家协会举办幻灯片讲座等……这一系列的活动使得中澳艺术家之间的距离在缩小,使澳洲的艺术家越来越多地亲近并认识中国的今天和中国的文化艺术,可以说,范先生此行具有远见,真正起到桥梁的作用。
  澳大利亚是个年青的国家,建国只有200多年,白种人占绝大多数,文化背景来自英国,随着世界各国的移民迁入,逐渐呈多元文化,其主流虽是西方化的文化,但也有他独特的面貌。
  澳洲的土著艺术历史悠久,由于保持原有的居住习惯,远离城市的现代工业社会,故风格上未受外来影响。
  现代艺术在澳洲的大学里、学术界、重要的媒体、评论界占主导地位,澳洲的年青人是现代艺术的主力军。
  移民的到来,促进了澳洲文化的繁荣,使澳洲的现代艺术呈现出丰富多彩的状态。以下,我举两位移民艺术家为例。
  侯赛因·凡那门亚(Hossein Valamanesh)是澳大利亚著名的现代装置艺术家,1949年出生在伊朗,1973年来到澳洲,曾在土著居住地生活7个月之久,现住在阿德兰得市,他擅长用自然的沙、泥、木料、石头、树枝制作。
  下面介绍他的几件作品。
  
  《地毯》
  1997
  99.0×99.0cm
  在饰有美丽的传统东方图案的波斯地毯的中央堆放木材燃烧后留下黑洞,墙上的照片说明这是在土著人地区制作的作品。
  伊朗有着悠久的文化历史,精美编织的地毯象征着作者家乡的文化背景,而火又代表着土著文化,因为土著人长期生活在远离城市现代物质文明社会的原始生活环境中,火是他们生活的必须,祭祀、煮食、取暖、创作、打猎,火可以说是他们生命的一部分。
  前者代表作者对家乡古老文明的依托和思念,后者象征着土著文化,这两种不同文化之间的冲突和并存将留下深刻难忘的印记,这件作品隐含着作者心底的苦恼和矛盾。
  
  《无题》
  1999
  82.0×80.0×58.0cm
  一棵枯死多枝的树漂落在一片荒凉的土地上,树根顶部点燃烛光,在月色下树根的影子飘动。整个画面是那么孤独凄凉,连根拔起的枯树象征着身负古老的东方文明的艺术家,远离故乡,飘泊异地,无可奈何的矛盾心态,新旧文化环境、观念、宗教的差异使其难以根植在这块新土地上,艺术家陷入深深地思虑之中,而那盏烛光仍旧点燃着古国的宗教情怀和闪耀着人类的生命之光。
  
  《无题》
  2000
  180.0×82.0cm
  一根又粗又长的妇女发辫,和一幅妇女照片挂在墙上。作者选用澳洲的热带植物树叶编织成一根长约1米的伊朗故乡妇女的传统发辫,来怀念远在故乡的老祖母,在童年时代老祖母非常疼爱他。
  现代材料的运用和传统文明,风俗的结合,借物生情,手法新颖,新旧文化的融和给人很好的启迪。
  
  《无题》
  1995
  60.0×145.0×35.cm
  用干荷叶制作的一件衬衫和一组精美的阿拉伯文字组合成一件现代装置作品。
  作者曾生活在土著人地区7个月,土著人的风土人情,叉鱼打猎,用荷叶弊体或包食物,以及土著人的编织手工艺都给他留下深刻的印象。
  荷叶制作成的现代服装和阿拉伯国家的古老文字使人联想到人类历史进程的艰难和长远,作者既赞叹人类文明的伟大,也赞美人类在漫长的历史文明演变进程中充分展现的聪明和才智。
  阿仙来自中国北京,来澳前在江西省景德镇陶瓷厂工作。
  1989年以访问学者身份来澳,现定居在悉尼,2001年获澳洲堪培那雕刻展第一名,奖金5万澳元。
  他将传统的世界闻名的景德镇瓷器和西方人爱好的人体艺术相结合,形成既有东方的艺术神韵又有西方文化色彩的风格,深受澳州人喜欢。传统的中国花鸟山水画、景泰蓝的镶嵌工艺、精细的彩绘,制作在从真人身上翻制成的半身像和全身像上,精美绝伦。
  澳大利亚人,包括年青的女性都十分喜欢在自己的身体上或某个性感部位刺上一杂小花或别的图案,几乎已经成为一种时尚。
  作者敏锐地捕捉到时代的气息和西方人崇尚人体艺术美的理念,以及对越来越感兴趣的东方表现出的神秘主义文化艺术心态。
  
  关于教育
   澳大利亚的中小学教育共12年,分小学1—6年级,中学7—10年级,高中11—12年级,1—10年级小学到初中是国家教育部规定的强制性教育,凡是适龄的孩子都必须完成。11—12年级是为大学准备的,如孩子不想读书,读完10年后可以去当地TAFE,为今后走上社会求职挣钱学一门技术。小学有公立和私立(包括教会办的),公立是免费的,私立学校收费不等,教会学校便宜一些。中学、高中也一样分公立与私立,公立是免费的,公立和私立都有精英中学。
  


  澳大利亚的TAFE(Technical And Further Education,即工艺技术学院)是省政府办的学校,免费制,分短期、一年、二年、三年不等。学科无所不包,从电脑、语言、电工、木工、旅店、酒店、商业、会计、旅游、驾驶、保安、按摩、美术、戏剧、电影、理发到儿童护理,只要社会上有的技术工作,TAFE都可以找到对口的课程,有些高中生考不上大学,会去TAFE里学二年,以后再去考大学。大学生、研究生、博士生可以享受政府贷款,大学收费不算高只有几千元,研究生大约万把元左右,当然学校也有奖学金(笔者就是有奖学金在读MFA)。完成学业后,今后找到工作,收入达到一定的标准才可以还政府的贷款,分期的。
  我曾经在TAFE学习过版画和写生(没有工作费用是全免的,如有工作则收相当少的学费)。学生男女老少皆有,在美术系的绘画、陶瓷专业你可以看到许多妇女,她们大多是家庭妇女,丈夫有工作,她们空闲时来读半职,有的每周二天,有的在晚上,有的妇女白天有工作,晚上来学习版画、素描、陶瓷等作为爱好兴趣。每班十人不等。
  在学校里,有几件事给我留下深刻印象。在班里有一位聋哑人,他每次上课时都有一位哑语翻译陪同上课,老师讲什么她就用手语比划给这位学生。还有一些喜欢美术的残障人,坐着轮椅,也有一位懂美术的护助陪同,不仅照顾她们的行动,而且还动手帮助她们搞创作,用泥土翻模子等。在澳洲的公共场所,你可以看到常有护理照顾残障人,在火车上、美术馆、游泳池……澳洲政府每年花大量的金钱用在护理残障人和老年人身上,每隔几天就会有护理人员来帮他们洗衣服,帮他们洗澡、出去购物等。一些病态严重者,每天都会有人照顾。如今,我国对残障人有了各种各样的帮助方式,但我也希望加强对社会的教育和宣传,提高人们对残障人的同情和帮助的认识。
  还有一件事也给我留下深刻印象。在悉尼大学读研究生时,我发现大多数的大学生和教师对具有传统风格的作品持一相同的观点。我的导师和一些学生在看过我以往的作品后,都会说:“你很喜欢传统的雕刻……”
  我本来以为澳洲的学生没有很深的写实技巧,当他们看到我过去的作品一定会很惊奇,或会赞扬。通过几次的经验、事实告诉我,澳洲大学生和学术界是以现代艺术为主流,对传统和过去的艺术形式不十分感兴趣,包括对纽省民间的雕刻家协会也是这样看待的,他们普遍认为,架上绘画和雕刻是过去的,21世纪是现代艺术时代,代表今天的艺术风格,我们应该往前走,不应该往后退。他们认为开动脑子比动手更重要。我过去在国内教过学生,对国内的教学和学生创作有一定的经验和认识,中国艺术是因袭艺术,它也影响到美术教育中,如果你开陶艺课,学生会首先想到陶器罐之类有型的器皿,然后加以变型,但西方的学生,他们没有这样强的概念,他们脑子里没有这个原型基础,他们没有什么约束,会自由发挥各自的风格,作品充满个性,充分满足创造欲。虽然有些作品你会觉得没有什么造型能力训练,但它们却是充满想像力,甚至那么充溢着童心。
   澳大利亚各州每年在省美术馆有一次中学生美术展览,并出版作品集,学生的作品包括素描、绘画、雕刻、装置、摄影等。每年这时都会吸引很多的观众前去参观,有的是家长亲朋,还有的是中小学校组织的团体,学生们边看边写画什么,老师也在辅导着。学生作品也有广度和深度,风格差异很远,也很大胆,通过这个展览,既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创作交流和竞争能力,也促进了广大中小学的美术教育深化。其最后目的——营造一个发挥想象力的创造空间,去推动人类社会不断进步。
   看到澳洲的小学生白天上学背一个特大、有半人高的书包,其实里面只有一本书,其余都是玩的东西,回家后也是玩,没有家庭作业,这同中国的孩子是根本不同的。中国的孩子们天天就是学习,“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我想中国的学生在这种环境里生长以后上大学,毕业后有个理想的工作是没有问题的,但他们在这十几年从小就在束缚中和压力下形成的心智,是否有助于发明创造呢? 我想很难的,世界上诺贝尔奖(科学)的获得者有几位华人科学家,有的出生在中国大陆和台湾,但他们都是在海外接受的教育,没有一位是在中国大陆受的教育。
  中华民族是个伟大的民族,勤劳、勇敢、智慧,在古代就有过四大发明创造,但随后就很少有什么伟大的发明创造,……然而,在欧洲16世纪的意大利文艺复兴运动,并推动了17世纪的欧洲工业革命,催发了一系列的科学发明而改变了世界,这一历史的经验不能不引发人们的深思。
  由此看来,艺术创造活动是一种积极地开创心智、丰富想象的人类的健康的精神动力,为人类提供着奇思异想,是科学发明的前导。难怪西方社会那么狂热的倡导现代艺术,也许他们看到现象中的本质。
  
   Australia is a young country with a history only about 200 years. Most of its people are white with English immigrants ancestors. However, although western culture dominates, there appears a multi -cultural tendency as immigrants from all over the world settle in. Thus the Australian culture takes its own look.
   The Australian aborigines art has a long history. It has not been influenced by the outside civilization as the aborigines keep their traditional lifestyle well and live far away from the industrial society.
   Modern Art is the leading art form in Australian universities, important media, academic and critic world, and the Australian young people is the main force in the field of modern art. Immigrants also contribute to the cultural flourish, providing various forms of modern art.
   The Australian Children receive 12 years of primary and secondary education, with the primary education from grade 1 to grade 6, the junior middle school education from grade 7 to grade 10, and the senior middle school education from grade 11 to 12. The first ten years of education from grade1 to grade 10 is compulsory, which means all the children of the right age must go to school under the regulation of Australian Education Ministry.
   The technical and further education in Australia is free of charge education founded by the provincial government. It contains short-time training course, one -year training course, two -year training course and three-year training course. And the subjects it provides varies from computer science, language, electrician-training, carpenter-training, hotel management, business, accounting, traveling, driving, kneading, fine arts, drama, movie, hairdressing to children-nursing: all the technique work in society could be found there. And the students may vary disconcerning their age or gender. For example, there are many women major in fine arts or pottery and porcelain. Most of them are housewives who come whenever they have spare time. Some come two days a week; some come only at night because they have to go to work in the daytime. They come to take the courses for their own interests. Each class has ten students more or less.
   When I was still a graduate student in Sydney, I found that most of the students and teachers there held the same opinion about art works in classic style. This is due to the disinterest of traditional and classical art form in the academic world. Australian university students and scholars consider modern art the main stream, and they even treat folk sculptor associations indifferently. It is very common for them to consider that painting and sculpture are obsolete, while modern art as the art of the 21st century represents the artistic style of the present time. They also consider that artist might try to explore rather than recede. Using one's head is more important than using one's hands.
   Every year there is an exhibition on middle school students' art works in the state art gallery. The art works include sketch, painting, sculpture, installation and photographs. And they will be published later. A great many of audience are attracted by the exhibition every year.
其他文献
期刊
期刊
期刊
无论就对空间的改造利用以及对视觉与心灵的持久冲击震撼,还是就将一种创新的见解坚持不懈地传递给社会公众而言,雕塑艺术无疑都具备得天独厚的条件。  建筑艺术虽然在对生存空间的设计制作与品质提升、在给予视觉与心灵恒久影响等方面,与雕塑艺术异曲而同工。但它却显然并不具备源源不断为社会提供睿智哲思的灵活性。建筑的实用目的及其实现构想的漫长时日与高昂成本都大大限制了它从这方面去发挥功能。不是说建筑不能成为睿智
期刊
杰弗里·巴特利特是澳大利亚当代最能传达自然界散发的艺术讯息的雕塑家。在他的科林伍德工作室里随处可见海贝装饰品。这并不让人感到奇怪。海贝钙质的硬壳象征着自然界富有创造性的奇迹,而巴特利特的雕塑就充满对自然生物形态敏感的艺术把握。柔和古旧的铜绿表面及其抒情的外形都源于作者对材料的敏锐感觉。巴特利特尤为赞赏伦敦大英博物馆的埃尔金大理石雕和巴黎罗浮宫的藏品,萨莫色雷斯岛的胜利女神像那磨蚀的外形和流动的美感
期刊
过去的三十年里,贝拉·非尔德曼(Bella Feldman)作品的主体几乎是深深地关切着政治,并且少有流行语言的观念,意志坚定丝毫没有玩世不恭的态度。她的作品中表现了大量的敏感性的问题,比如:女权、战争、生态等。其作品不是凭借口号的传播方式或教训的方法,相反的是,作为一个艺术家,她鼓动欣赏者从她本身极有条理的敏感和社会的操纵之间去观察其相似的问题。她有着将物质材料与内心感受及文化现实联系的能力,她
期刊
●艾:我们知道您已从艺三十多年,曾涉及绘画,艺术摄影、雕塑、设计、艺术收藏、编辑出版以及项目策划等工作,近两年又做起陶来,是什么原因会令您做起陶来?您对陶有什么特别的认识?  ◆伍:1973年我在广东省工艺美术研究所任职,被派赴北京到中国美术馆筹办“石湾美术陶瓷展”,这是我第一次接触到陶艺。1976年曾随省厅工作组进驻石湾美术陶瓷厂,其间也在车间参加过生产。但真正做作品是在1999年才开始。在一些
期刊
葆拉·让·赖斯是亚历桑那州的一位艺术家。1971年获得宾夕法尼亚大学艺术教育硕士,1979年获得威斯康星——麦迪逊大学陶瓷雕塑专业美术学硕士,后任教于亚历桑那大学陶瓷系。参加过许多国际性展览,如:丹麦哥本哈根诺尔比画廊举办的“今日陶艺”展、芬兰波西奥举办的“艺术·设计·研究”展览,波兰华沙举办的“美国、俄罗斯和波罗的海陶艺作品”展等,作品被众多收藏家及国际机构收藏。  她善于从日常生活中捕捉灵感,
期刊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第15个年头,也就是20世纪的60年代初,西方出现了三个主要的艺术流派:美国的波普艺术、意大利的观念艺术和法国的新现实主义。这三种艺术流派的产生都与各自的社会背景密切相连。各种不安定的社会因素促进并激荡着艺术观念和艺术形态的发展与演变——肯尼迪时代的美国,因为远离战场,社会发展得以不受干扰地进行,年轻化的特点格外突出,新成长起来的一代充满了活力,在文化艺术上作出了大胆的反叛,
期刊
1964年,生于浙江龙泉市;  1988年,考入景德镇陶瓷学院雕塑系;  1992年,毕业获学士学位,中国工艺美术学会雕塑专业委员会会员;  2002年,“第七届全国陶瓷艺术设计创新评比”获现代陶艺一等奖。 白之诗 瓷土 秋之壑 瓷土 青之岫 瓷土 春之岩 瓷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