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月初,我们班级的区域玩具更新啦!新的区域玩具种类更全,玩法更有趣,孩子们都非常感兴趣,每次开展区域活动时,大家都会兴奋地欢呼起来。大班的孩子们个人能力已经非常强,完全可以凭借自己的本领完成区域活动并达到区域活动预设的目标。因此,作为老师,在开展区域活动的时候,我一般会以观察者的身份观察和记录孩子们的状态。经过几次活动的开展,我发现了问题。孩子们进行活动的技巧和能力毋庸置疑,但是他们彼此之间几乎没有交流和联系,非常缺乏合作。
情景一:角色扮演区是孩子们特别感兴趣的一个区域,整个区域里的玩具、家居用品非常齐全,俨然是一个温馨的小家庭,孩子们喜欢在里面扮演着自己喜欢的角色。按道理,家庭生活的角色扮演应该是有合作和沟通的。但是当我与他们交流时发现,大家都各自沉浸在自己的角色中,自娱自乐。小予坐在地上抱着洋娃娃在说话,小林在灶台上忙着做饭,小欣在认认真真整理衣柜。他们看起来是一家人在互相配合完成家务,但是实际上他们彼此不清楚对方在做什么,也没有想关心对方的意识。即使是角色扮演,一家人之间也應该有基本的交流和合作。角色区中体现出来的孩子们合作意识的淡薄,出乎我的意料。
情景二:建构区也是孩子们非常喜欢的区域。大家在建构区兴奋地搬运积木,按照自己的想法进行形式多样的搭建,搭建出来的作品丰富有趣。可是孩子们一般都是独自完成整个作品,很少看见有几个孩子共同搭建一个大型作品的情况。通过与孩子们的沟通,我发现他们不进行合作的原因主要有两个:第一,认为自己可以完成作品的搭建,没有必要跟别人合作进行;第二,在家里就是自己玩,已经习惯了自己搭积木,不需要跟别人合作。孩子们的理由都没有错,但是他们却错过了合作的乐趣。
区域活动是幼儿活动的基本形式,区域活动本应成为孩子们体验合作的好机会,可是现在的情况表明,老师应该及时进行干预了。在后面的几天中,我会在活动中要求孩子们合作去完成一件事情或者一个作品。在这个过程中,我发现了他们不愿意合作的另外一个原因,即合作就会发生冲突,而孩子们又疲于解决冲突和矛盾,因此干脆选择不进行合作。班里的孩子大多都是独生子女,习惯以自我为中心,并且缺乏解决矛盾的能力。作为老师,我应该怎么引导他们,这引起了我的思考。
后续进行活动时,我更加注重培养孩子的合作精神,在这个过程中,有几个方面需要持续关注和努力。
(一)带领孩子直观体验合作的乐趣
孩子们不主动进行合作,不仅是因为他们担心面对合作中出现的问题,还因为他们找不到合作的方法。这时就需要老师引导孩子、告诉孩子在与区域中如何进行合作。针对情景二中建构区的情况,我请一位小朋友独自搭建一个大型城堡,同时邀请了几位小朋友跟我一起搭建了同样的城堡,并且对全部的搭建过程进行计时。游戏结束后,我请孩子们聚集在一起,评价了两件作品,并告诉他们完成这两件作品所用的时间。孩子们都很惊讶,因为几个人合作完成的城堡比独自完成的城堡看起来更精致,用时更少。通过这次直观的对比游戏,孩子们切身感受到合作的意义和效果,体验到合作过程中需要不断讨论、协商的道理,他们开始发现合作并不是想象中的那么困难,他们开始愿意主动去尝试与别人合作。
(二)积极鼓励,保护孩子的自信心
有了第一次合作的良好体验,孩子们在日常的区域活动和交往中开始合作,开始感受到合作的乐趣,并且以这份乐趣作为动力继续开展更多的合作。而作为老师,我要认真观察孩子的行为,在孩子们出现合作意识的时候,及时引导、积极鼓励,让他们的合作尽可能顺利进行。当然,合作中一定会出现冲突和矛盾,在孩子们靠自己的力量无法处理时,老师也应该“出手相助”,用孩子们都乐意接受的方式方法,化解他们的矛盾和问题,保护他们的自尊心,保护他们对游戏和合作的热情。
(三)亲身示范,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孩子
教师在孩子们心中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教师的言行举止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每一位幼儿。因此,教师在日常工作中也应该注重合作。例如,班级教师之间、班级教师和保育老师之间都要分工合作、相互配合,注意合作的方式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这对于孩子来说都是积极的正面教育。最重要的是教师和孩子们之间是平等的,同样要有相互合作。而不是单一的教与学、指导与被指导、要求与被要求的关系。教师要融入的孩子的游戏当中,将自己的身份调整到孩子的高度,走进孩子的游戏、走进孩子的内心,永远保持一颗童心。在角色中、生活中、点点滴滴中给幼儿树立一个好的榜样,让他们直观地感受到合作的力量与乐趣。
合作能力的培养是幼儿教育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区域活动的开展有利于孩子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的锻炼。我将会继续努力,不浪费每一个培养孩子合作能力的机会,让孩子们在游戏中感受合作的乐趣,健康快乐成长。
情景一:角色扮演区是孩子们特别感兴趣的一个区域,整个区域里的玩具、家居用品非常齐全,俨然是一个温馨的小家庭,孩子们喜欢在里面扮演着自己喜欢的角色。按道理,家庭生活的角色扮演应该是有合作和沟通的。但是当我与他们交流时发现,大家都各自沉浸在自己的角色中,自娱自乐。小予坐在地上抱着洋娃娃在说话,小林在灶台上忙着做饭,小欣在认认真真整理衣柜。他们看起来是一家人在互相配合完成家务,但是实际上他们彼此不清楚对方在做什么,也没有想关心对方的意识。即使是角色扮演,一家人之间也應该有基本的交流和合作。角色区中体现出来的孩子们合作意识的淡薄,出乎我的意料。
情景二:建构区也是孩子们非常喜欢的区域。大家在建构区兴奋地搬运积木,按照自己的想法进行形式多样的搭建,搭建出来的作品丰富有趣。可是孩子们一般都是独自完成整个作品,很少看见有几个孩子共同搭建一个大型作品的情况。通过与孩子们的沟通,我发现他们不进行合作的原因主要有两个:第一,认为自己可以完成作品的搭建,没有必要跟别人合作进行;第二,在家里就是自己玩,已经习惯了自己搭积木,不需要跟别人合作。孩子们的理由都没有错,但是他们却错过了合作的乐趣。
区域活动是幼儿活动的基本形式,区域活动本应成为孩子们体验合作的好机会,可是现在的情况表明,老师应该及时进行干预了。在后面的几天中,我会在活动中要求孩子们合作去完成一件事情或者一个作品。在这个过程中,我发现了他们不愿意合作的另外一个原因,即合作就会发生冲突,而孩子们又疲于解决冲突和矛盾,因此干脆选择不进行合作。班里的孩子大多都是独生子女,习惯以自我为中心,并且缺乏解决矛盾的能力。作为老师,我应该怎么引导他们,这引起了我的思考。
后续进行活动时,我更加注重培养孩子的合作精神,在这个过程中,有几个方面需要持续关注和努力。
(一)带领孩子直观体验合作的乐趣
孩子们不主动进行合作,不仅是因为他们担心面对合作中出现的问题,还因为他们找不到合作的方法。这时就需要老师引导孩子、告诉孩子在与区域中如何进行合作。针对情景二中建构区的情况,我请一位小朋友独自搭建一个大型城堡,同时邀请了几位小朋友跟我一起搭建了同样的城堡,并且对全部的搭建过程进行计时。游戏结束后,我请孩子们聚集在一起,评价了两件作品,并告诉他们完成这两件作品所用的时间。孩子们都很惊讶,因为几个人合作完成的城堡比独自完成的城堡看起来更精致,用时更少。通过这次直观的对比游戏,孩子们切身感受到合作的意义和效果,体验到合作过程中需要不断讨论、协商的道理,他们开始发现合作并不是想象中的那么困难,他们开始愿意主动去尝试与别人合作。
(二)积极鼓励,保护孩子的自信心
有了第一次合作的良好体验,孩子们在日常的区域活动和交往中开始合作,开始感受到合作的乐趣,并且以这份乐趣作为动力继续开展更多的合作。而作为老师,我要认真观察孩子的行为,在孩子们出现合作意识的时候,及时引导、积极鼓励,让他们的合作尽可能顺利进行。当然,合作中一定会出现冲突和矛盾,在孩子们靠自己的力量无法处理时,老师也应该“出手相助”,用孩子们都乐意接受的方式方法,化解他们的矛盾和问题,保护他们的自尊心,保护他们对游戏和合作的热情。
(三)亲身示范,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孩子
教师在孩子们心中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教师的言行举止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每一位幼儿。因此,教师在日常工作中也应该注重合作。例如,班级教师之间、班级教师和保育老师之间都要分工合作、相互配合,注意合作的方式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这对于孩子来说都是积极的正面教育。最重要的是教师和孩子们之间是平等的,同样要有相互合作。而不是单一的教与学、指导与被指导、要求与被要求的关系。教师要融入的孩子的游戏当中,将自己的身份调整到孩子的高度,走进孩子的游戏、走进孩子的内心,永远保持一颗童心。在角色中、生活中、点点滴滴中给幼儿树立一个好的榜样,让他们直观地感受到合作的力量与乐趣。
合作能力的培养是幼儿教育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区域活动的开展有利于孩子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的锻炼。我将会继续努力,不浪费每一个培养孩子合作能力的机会,让孩子们在游戏中感受合作的乐趣,健康快乐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