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虚构的现实

来源 :名作欣赏·评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fg4g4354y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反腐文学是现实主义文学的重要分支。要处理好艺术与现实的关系,一个重要的方法就是要处理好文学本体与主体的关系。《人民的名义》中,作者周梅森用外在式叙述者的方式,营造了叙述学意义上的虚构性文本,从而实现了本体意义上的自我逃脱;但他又以精心的构建传达出现实主义文学的铿锵之声,体现了主体意义上作家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关键词:《人民的名义》 叙述学 反腐文学 现实主义文学
  2017年,电视剧《人民的名义》一经播出,便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强烈反响。作家周梅森的原著小说伴随着电视剧的热播,也得到了热议。这部反腐高压下中国政治和社会生态的长幅画卷以其磅礴的气势和尖锐的笔触,深深地扎入了中国当代的社会现实。其叙述尺度之大、反映问题之敏感令人震惊。
  反腐小说作为现实主义文学的重要类型,长期处于尴尬的地位。它既要对现实妥协,同时又在妥协中不甘示弱地挣扎和反抗。在被意识形态的规训和对现实的反击中,反腐文学最终走向与主流话语的靠拢和对政治生态的局部修补。而此次周梅森所推出的反腐小说《人民的名義》之所以被评论为尺度空前,主要原因正是对主流话语的反叛超越了以往。自十八大以来,中共的反腐决心与力度空前强烈,中国的政治和社会生态对腐败均呈现出高压之势。现实主义文学作为时代的印记,必然会紧随着社会现实之踵。在周梅森看来,电视剧《人民的名义》“所谓的尺度最大并不在于官员的职务之高,而是在于我们现在可以正视当下的政治生态了。过去这是我们做不到的。剧中的很多对话,过去是要被剪掉播不出来的。这实际上也体现了党反腐的决心”①。小说则亦然。
  从叙述学角度来看,任何叙述文本都是作为叙述功能的叙述者讲述的文本,而非作家个体的叙述。在抛却了作家视角之后,对于文本故事、话语等的阐释便具有了历史和政治的特殊意味。也正源于此,艺术的检查制度和解释权力几乎永远掌控在政治机构之下,以此保证主流话语的权威性和大众性。《人民的名义》作为“最大尺度”的反腐剧,面临的政治压力是极大的。“主流话语的建构无疑是周梅森政治小说的思想内核,也是周梅森政治小说作为主流文学的突出价值所在。‘从哲学文化学角度讲,主流意识形态文学属于主体文化,又称主文化。它的最大特征是带有强烈的中心意识形态色彩,是国家权威意志和利益、国家正统意识形态在文学上的代表。’”②当《人民的名义》作为共和国时期的优秀作品出现时,它得到主流意识形态的注解,即“要以猛药去疴、重典治乱的决心,以刮骨疗毒、壮士断腕的勇气,坚决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进行到底”③的政治抱负。但政治立场一旦转移,那么特定的文化环境将为其提供新的注解。在《人民的名义》中,文本采用的写作方式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第三人称”,但从叙述学意义上来说,这一故事的讲述者是“我”。文本的叙述者实际上采用了外在叙述方式,即叙述者“我”不以人物形象参与文本的发展,仅仅是以一个外在的视角聚焦了一系列文本中的人物,通过对文本中人物形象的塑造和行动的叙述从而推进了整个故事的完成。而文本中的人物则以自己的聚焦视点与话语叙述结构了复杂的故事网络,传递出诸多的文本意义,抑或是语义。外在式聚焦与内在式聚焦共同形成反腐的严峻势态以及整个故事中各方力量的博弈与更深层次的隐喻。比如在赵德汉的落网过程中,叙述者将视角投向了侯亮平,通过侯亮平候机时的现时所见与历史行为,巧妙地完成了故事的渲染与推进。如果用公式符号标示这种结构,很显然是:外在式叙述者(“我”):[外在式聚焦者(我):人物聚焦者(侯亮平)——赵德汉]。在荷兰叙事学家米可·巴尔看来,这样的结构“它常以对真实的坚称而作为其虚构性的最好保证”④。
  因此可以看出,《人民的名义》实际上冒了很大的政治风险,同时也在极力规避政治风险:作为文本的主体,其赋予了文本最大的虚构化的可能和信息;而作为文本的本体,则承载了无限阐释的可能。这二者形成了互文性的观照与弥补,是现实世界与文学表达的有机统一,体现了现实主义文学剥离现实与深入现实的整合艺术。
  小说中,沙瑞金、李达康、田国富等作为金字塔顶端的人物,他们的聚焦与叙述是举足轻重的,外在叙述者通过这些人物的行动及议论所传达的声音也别有意味。在小说的第三十三章中,外在式叙述者聚焦了一次沙瑞金召开的民主生活会。会议由对易学习的个人经历谈到了易学习的人事安排问题,最后上升到了党和政府的人才选拔问题。在这一章节中,既有多层次的聚焦与叙述,又有叙述者的议论和描写。例如,在对易学习的经历进行讲述的时候,采用了可感知的人物叙述者最为直接的叙述,这样一来,易学习的个人事迹在文本内部具备了更为坚定的可信性、真实性。谈到组织部任免干部问题时,则采用了外在式叙述者描写、议论、叙述加人物叙述者叙述、议论的多种叙事手法。例如:
  高玉良笑着反驳:哪来的山头啊?我省大部分都是平原地区嘛!
  ……
  钱秘书长皱起眉头,恼火地敲了一下桌子:老高,你少唱高调!
  ……
  高玉良这才发现,自己今天好像犯了点错误,怎么把好端端的辩证法搞成了诡辩论?似乎还激起了众怒……再一想……因为他不是一把手啊,权重不够大嘛!如果这些话都是沙瑞金说的,那就是堂堂正正的辩证法了。⑤
  在此处,高玉良的笑和钱秘书的皱眉、敲桌子得到了捕捉,通过描写既还原了历史现场,又极大丰富了叙述的内涵,使人物的感情色彩跃然纸上,也预示着故事的节奏跳跃和事态动向。而高玉良和钱秘书的话语则都是议论性质的。前者是以隐喻式的议论进行诡辩,后者则是以鲜明的态度直接对前者进行评判。二者议论的交替从语义中心看是故事的进一步推进,但从意义中心来看却似乎赋予了正反两种力量的交织与抗衡。外在式叙述者对人物叙述者的描写和叙述在此处所传达的可感知的理念是“真切的”:高玉良的悠然是不容怀疑的,钱秘书的愤怒也是不容怀疑的。对于沙瑞金、李达康、田国富等人的描写与叙述同样如此:通过聚焦的功能,达成了客观图景的推进。
其他文献
摘 要:行吟在太行沁水之间的“乡村幽灵”葛水平始终凝眸故乡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以“人”与“土地”之间生死契阔的血脉联系,寄托着自己对于现代化进程中逐渐消逝的乡土文明的眷恋与回望。《活水》依旧是乡土世界,但与时代发展同频共振,厚重的历史感与时代新气象构成了小说文本的巨大张力和丰富蕴涵,更是开拓了乡土小说新的美学空间。  关键词:《活水》 历史感 新气象  一、对乡村文明遗迹的“重拾”  葛水平的长
摘 要: 李煜是五代时期成就较高的词作家,有“千古词帝”的美誉。他流传下来的词作仅三十余首,但意象丰富。其中“梦”“花”“月”意象使用得最为频繁,这些意象的使用与其人生经历、内心情感密切相关。在较为相近的时期内,由后蜀赵崇祚编选的《花间集》中,“梦”“花”“月”意象更俯仰皆是,本文在探讨李煜词中这三种意象的情感内涵时,与花间词相比较,来探究李煜词作由“伶工之词”变为“士大夫之词”的转变时所做出的贡
摘 要: 《大司命》与《少司命》是《九歌》中的名篇,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两首诗的审美意蕴得以产生有赖于原型的存在,他们的原型则是远古流传下来的生殖崇拜仪式,这种仪式原型通过再现生殖祭祀的活动过程,提供自远古而流传的相似情境,引起情感共鳴,将祖先所感受的生命审美愉悦赋予读者,也通过其中蕴含的蓬勃生命力升华两首诗的审美意蕴。  关键词: 《大司命》 《少司命》 原型 审美意蕴  《九歌》是屈原以楚地祭
技术摘要:丛李商隐尺牍围绕追求实现个人抱负的主线,呈现了对国事时局的辨析、对权贵人物的干谒、与政治人物的交往、幕府生活的记录、心灵怨愤的吐露等内容。李商隐的尺牍,不仅折射出晚唐社会可悲的实质,亦显露出他的悲剧有其自身的主观因素,即急切进取的求仕心理、感情用事的书生意气和委曲隐忍的弱者心态。  关键词:李商隐 尺牍 文献价值 思想意义  引言  李商隐(812-858)是唐代一流的骈文大家,其生前自
摘要:电视剧《难忘岁月——红旗渠的故事》反映了中华民族勇于改造自然的优秀特质,剧中的人物成为这些特质的承载体,他们或许敢想敢做,或许粗中有细,或许不屈不挠,这些既是单个人物的闪光点,也反映着群体的光芒。  关键词:人物形象电视剧《难忘岁月——红旗渠的故事》 《难忘岁月——红旗渠的故事》是由都晓导演,李佩甫编剧的十五集连续剧,讲述了林县县委书记阎运德带领全县人民开凿、修通红旗渠的故事,电视剧在199
摘 要:古代朝鲜编纂的中国诗歌选本呈现出古代朝鲜汉诗发展的历史进程,反映朝鲜提倡温柔敦厚的诗教,在理学视域下论诗的文学思想,而朝鲜王朝后期拈出“天机”与质、真的诗学范畴,有重提文学艺术标准的倾向。  关键词:朝鲜汉诗 选本 朱熹 温柔敦厚 性情  古代朝鲜是域外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最全面、最深刻的国家。中国诗学,作为朝鲜汉诗的源头,从诗学观念、师法典范、艺术形式等方面深刻影响、全面塑造了朝鲜汉诗的创
摘 要:雨果在《巴黎圣母院》中塑造了克洛德和爱斯梅拉达两位重要人物,他们的命运不幸地交织在一起,造成了《巴黎圣母院》中的悲剧。本文根据雨果提出的美丑对照原则,以《巴黎圣母院》中对克洛德的头部与爱斯梅拉达的脚部描写为出发点,探究作者在人物形象塑造中所体现出的艺术技巧和美学观念。  关键词:《巴黎圣母院》 克洛德 爱斯梅拉达 塑造  《巴黎圣母院》是19世纪法国作家雨果创作的长篇小说,他深刻地表现了1
摘 要:王阳明是明代著名的思想家、军事家和教育家,同时也与孔子、孟子、朱熹并称为儒家的四大圣人。作为中国历史上的“三不朽”者,王阳明及其创立的心学思想对后世产生了巨大影响。自新世纪以来,全国各地掀起了一股“阳明热”,其表征之一就是多部“阳明戏”创排上演。无论是戏曲版“阳明戏”,还是话剧版“阳明戏”,都对王阳明及其心学有着独到的理解。绍兴文理学院原创大型历史话剧《千古一圣王阳明》一方面从当前几部“阳
摘 要:周浩晖是中国当代极具个人写作风格的悬疑小说家。本文以他的小说《邪恶催眠师》为研究对象,通过文本分析的方法,不仅指出周浩晖善于心理悬疑的个人写作风格,也分析了心理悬疑含义。一是写作目的,通过不断设置悬念给读者心理上的追寻和暗示,为了达到这种效果,小说用催眠营造神秘文化氛围。二是主题,用人性营造和解释悬念,使读者关注人性。与此同时,我也探讨周浩晖对于催眠的态度,认为他将悬疑小说与传统侦探小说相
摘 要: 动荡的三国时期,曹操、孙权、刘备三雄以及其臣下,各展雄才,其心、其意有异,且随时局变化而变换,这种“三心二意”激荡三国风云,让三国这段历史更加精彩纷呈。  关键词:三心 “贰”意 三国  本文所谓三心,重在曹操、孙权、刘备三人,三雄之心异,心异则争,于是有官渡之战袁、曹之争,刘备为袁绍一方以抗曹操,有赤壁之战,孙权、刘备联盟以抗曹操,有猇亭之战孙权向曹魏称臣以抗刘备。“二”之解释有三: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