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任务,也是新课程改革的基本要求。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主渠道。那么,如何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呢?我想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创设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陶行知先生说:“只有民主才能解放最大多数人的创造力,而且使最大多数人之创造力发挥到最高峰。”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创设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气氛,是学生树立学习信心、自主发挥数学知识、主动参与学习过程、体验成功喜悦的前提。教师在教学中要尊重每个学生、相信每个学生都能成功。要为学生创设敢想、敢问、敢说的良好氛围,充分肯定他们异想天开的问题和微不足道的见解,保护每个学生独创精神。鼓励学生多思多问,鼓励学生从各个不同角度思考问题,提出问题。只有在课堂教学中营造良好的氛围,使学生
在宽松和谐的环境下学习,学生才有充分表达自己思维见解的机会,这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前提条件。
二、激发兴趣、丰富想象,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兴趣是思维的导向,学生如果对所学内容感到新奇,就能体会学习的欢乐,激发创新思维的动机。以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是课堂教学的基本原则。在课堂教学中,老师利用小故事、谜语、笑话等学生喜闻乐见的手段,引起学生兴趣,激发求知欲,从而诱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例如在引入正整数指数函数的概念时,可以给学生讲述一个有趣的故事:“棋盘中的学问”。由故事得到棋盘格数与麦粒数的如下表格:
棋盘格数(第n格)1 2 3 … 64
麦粒数(y)2 4 8 … 2 64
因此得到麦粒数与棋盘格数的函数关系式:y = 2n
通过这个有趣的故事还让学生加深了对“指数爆炸”的理解,激发他们学习批数函数的兴趣。
想象力是创造力的基础,任何创造活动都离不开想象,没有想象就没有创新。创新意识的培养可以从联想开始,联想能把问题化难为易、化繁为简、化抽象为具体,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活跃学生的思维,寓创新意识于发展思维能力的培养之中。如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运用联想进行例题的多种解法讨论,或对例题进行引申、变通,达到举一反三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目的。
三、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大胆怀疑、探奇索引是创造的开端,问题是推动创新的原动力。在课堂教学中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的重要手段,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途径。课堂上,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正确与否,哪怕是幼稚可笑的,也不能简单否定和讽刺挖苦。要正确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鼓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同时教师一定要把握住学生提出的思维含量较高的问题,促使学生深入地探究,这样就能不断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如在学习“小数除法的计算”时,出现4.3÷0.3这样一道题,学生在确定余数时出现不同意见,有的学生认为商是14,余数是1,有的学生认为余数是0.1。这时有的学生就提出质疑:“这个除法算式的商是14,余数到底应该是几呢?”教师抓住这一问题,组织学生自己思考、验证。通过讨论、验证最终确定余数应该是0.1,并说明理由:“根据商不变性质,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相同的倍数,商不变,并没有说余数不变,余数1在十分位上,所以表示0.1。”教师抓住学生质疑,引导学生多方面、多角度地思考问题,启迪学生创造性思维,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四、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学习的主体是学生,只有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才可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但任何一个创新、创造过程都是一个手脑并用的过程。所以创造力的提高和创造的发挥都有需要有操作能力的支持,操作对人的大脑智力发展有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手使脑得到发展,使它更聪明,脑使手得到发展,使它变成创造聪明的工具和镜子。”所以,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多创设看一看、摸一摸、量一量、做一做、拼一拼、算一算、说一说等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索新知识,解决新问题。这样的活动不仅有利于学生理解所学知识,而且对于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促进学生自身的整体发展都有很大的帮助。
五、设计开放习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开放习题是指题目的条件多需选择,条件不足需补充,或具有多种解题方法,或答案不固定的题型。与传统的封闭题相比,开放题更能发展学生的智能,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注重设计开放习题,训练学生创新思维。开放习题可以从两方面设计。(1)条件开放题。条件性开放题的特点是题中给出的条件并非不多不少正合适。解题时,需认真观察、思考,去寻求适当而合理的条件,不足的要补充,多余的要舍弃,促使学生要作出正确的选择、判断,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2)策略性开放题。策略性开放题即“一题多解”的题目,其特点是一般都给出了条件和问题,而由条件求问题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解题时,要注意引导学生运用不同的知识,从不同的角度去探索多种解题的途径,这样既能提高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作者单位:河北省内丘县第二中学)
一、创设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陶行知先生说:“只有民主才能解放最大多数人的创造力,而且使最大多数人之创造力发挥到最高峰。”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创设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气氛,是学生树立学习信心、自主发挥数学知识、主动参与学习过程、体验成功喜悦的前提。教师在教学中要尊重每个学生、相信每个学生都能成功。要为学生创设敢想、敢问、敢说的良好氛围,充分肯定他们异想天开的问题和微不足道的见解,保护每个学生独创精神。鼓励学生多思多问,鼓励学生从各个不同角度思考问题,提出问题。只有在课堂教学中营造良好的氛围,使学生
在宽松和谐的环境下学习,学生才有充分表达自己思维见解的机会,这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前提条件。
二、激发兴趣、丰富想象,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兴趣是思维的导向,学生如果对所学内容感到新奇,就能体会学习的欢乐,激发创新思维的动机。以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是课堂教学的基本原则。在课堂教学中,老师利用小故事、谜语、笑话等学生喜闻乐见的手段,引起学生兴趣,激发求知欲,从而诱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例如在引入正整数指数函数的概念时,可以给学生讲述一个有趣的故事:“棋盘中的学问”。由故事得到棋盘格数与麦粒数的如下表格:
棋盘格数(第n格)1 2 3 … 64
麦粒数(y)2 4 8 … 2 64
因此得到麦粒数与棋盘格数的函数关系式:y = 2n
通过这个有趣的故事还让学生加深了对“指数爆炸”的理解,激发他们学习批数函数的兴趣。
想象力是创造力的基础,任何创造活动都离不开想象,没有想象就没有创新。创新意识的培养可以从联想开始,联想能把问题化难为易、化繁为简、化抽象为具体,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活跃学生的思维,寓创新意识于发展思维能力的培养之中。如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运用联想进行例题的多种解法讨论,或对例题进行引申、变通,达到举一反三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目的。
三、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大胆怀疑、探奇索引是创造的开端,问题是推动创新的原动力。在课堂教学中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的重要手段,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途径。课堂上,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正确与否,哪怕是幼稚可笑的,也不能简单否定和讽刺挖苦。要正确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鼓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同时教师一定要把握住学生提出的思维含量较高的问题,促使学生深入地探究,这样就能不断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如在学习“小数除法的计算”时,出现4.3÷0.3这样一道题,学生在确定余数时出现不同意见,有的学生认为商是14,余数是1,有的学生认为余数是0.1。这时有的学生就提出质疑:“这个除法算式的商是14,余数到底应该是几呢?”教师抓住这一问题,组织学生自己思考、验证。通过讨论、验证最终确定余数应该是0.1,并说明理由:“根据商不变性质,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相同的倍数,商不变,并没有说余数不变,余数1在十分位上,所以表示0.1。”教师抓住学生质疑,引导学生多方面、多角度地思考问题,启迪学生创造性思维,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四、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学习的主体是学生,只有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才可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但任何一个创新、创造过程都是一个手脑并用的过程。所以创造力的提高和创造的发挥都有需要有操作能力的支持,操作对人的大脑智力发展有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手使脑得到发展,使它更聪明,脑使手得到发展,使它变成创造聪明的工具和镜子。”所以,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多创设看一看、摸一摸、量一量、做一做、拼一拼、算一算、说一说等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索新知识,解决新问题。这样的活动不仅有利于学生理解所学知识,而且对于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促进学生自身的整体发展都有很大的帮助。
五、设计开放习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开放习题是指题目的条件多需选择,条件不足需补充,或具有多种解题方法,或答案不固定的题型。与传统的封闭题相比,开放题更能发展学生的智能,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注重设计开放习题,训练学生创新思维。开放习题可以从两方面设计。(1)条件开放题。条件性开放题的特点是题中给出的条件并非不多不少正合适。解题时,需认真观察、思考,去寻求适当而合理的条件,不足的要补充,多余的要舍弃,促使学生要作出正确的选择、判断,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2)策略性开放题。策略性开放题即“一题多解”的题目,其特点是一般都给出了条件和问题,而由条件求问题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解题时,要注意引导学生运用不同的知识,从不同的角度去探索多种解题的途径,这样既能提高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作者单位:河北省内丘县第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