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培养学生的数学创新意识

来源 :教坛聚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bc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任务,也是新课程改革的基本要求。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主渠道。那么,如何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呢?我想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创设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陶行知先生说:“只有民主才能解放最大多数人的创造力,而且使最大多数人之创造力发挥到最高峰。”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创设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气氛,是学生树立学习信心、自主发挥数学知识、主动参与学习过程、体验成功喜悦的前提。教师在教学中要尊重每个学生、相信每个学生都能成功。要为学生创设敢想、敢问、敢说的良好氛围,充分肯定他们异想天开的问题和微不足道的见解,保护每个学生独创精神。鼓励学生多思多问,鼓励学生从各个不同角度思考问题,提出问题。只有在课堂教学中营造良好的氛围,使学生
  在宽松和谐的环境下学习,学生才有充分表达自己思维见解的机会,这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前提条件。
  
  二、激发兴趣、丰富想象,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兴趣是思维的导向,学生如果对所学内容感到新奇,就能体会学习的欢乐,激发创新思维的动机。以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是课堂教学的基本原则。在课堂教学中,老师利用小故事、谜语、笑话等学生喜闻乐见的手段,引起学生兴趣,激发求知欲,从而诱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例如在引入正整数指数函数的概念时,可以给学生讲述一个有趣的故事:“棋盘中的学问”。由故事得到棋盘格数与麦粒数的如下表格:
  棋盘格数(第n格)1 2 3 … 64
  麦粒数(y)2 4 8 … 2 64
  因此得到麦粒数与棋盘格数的函数关系式:y = 2n
  通过这个有趣的故事还让学生加深了对“指数爆炸”的理解,激发他们学习批数函数的兴趣。
  想象力是创造力的基础,任何创造活动都离不开想象,没有想象就没有创新。创新意识的培养可以从联想开始,联想能把问题化难为易、化繁为简、化抽象为具体,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活跃学生的思维,寓创新意识于发展思维能力的培养之中。如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运用联想进行例题的多种解法讨论,或对例题进行引申、变通,达到举一反三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目的。
  
  三、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大胆怀疑、探奇索引是创造的开端,问题是推动创新的原动力。在课堂教学中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的重要手段,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途径。课堂上,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正确与否,哪怕是幼稚可笑的,也不能简单否定和讽刺挖苦。要正确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鼓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同时教师一定要把握住学生提出的思维含量较高的问题,促使学生深入地探究,这样就能不断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如在学习“小数除法的计算”时,出现4.3÷0.3这样一道题,学生在确定余数时出现不同意见,有的学生认为商是14,余数是1,有的学生认为余数是0.1。这时有的学生就提出质疑:“这个除法算式的商是14,余数到底应该是几呢?”教师抓住这一问题,组织学生自己思考、验证。通过讨论、验证最终确定余数应该是0.1,并说明理由:“根据商不变性质,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相同的倍数,商不变,并没有说余数不变,余数1在十分位上,所以表示0.1。”教师抓住学生质疑,引导学生多方面、多角度地思考问题,启迪学生创造性思维,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四、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学习的主体是学生,只有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才可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但任何一个创新、创造过程都是一个手脑并用的过程。所以创造力的提高和创造的发挥都有需要有操作能力的支持,操作对人的大脑智力发展有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手使脑得到发展,使它更聪明,脑使手得到发展,使它变成创造聪明的工具和镜子。”所以,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多创设看一看、摸一摸、量一量、做一做、拼一拼、算一算、说一说等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索新知识,解决新问题。这样的活动不仅有利于学生理解所学知识,而且对于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促进学生自身的整体发展都有很大的帮助。
  
  五、设计开放习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开放习题是指题目的条件多需选择,条件不足需补充,或具有多种解题方法,或答案不固定的题型。与传统的封闭题相比,开放题更能发展学生的智能,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注重设计开放习题,训练学生创新思维。开放习题可以从两方面设计。(1)条件开放题。条件性开放题的特点是题中给出的条件并非不多不少正合适。解题时,需认真观察、思考,去寻求适当而合理的条件,不足的要补充,多余的要舍弃,促使学生要作出正确的选择、判断,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2)策略性开放题。策略性开放题即“一题多解”的题目,其特点是一般都给出了条件和问题,而由条件求问题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解题时,要注意引导学生运用不同的知识,从不同的角度去探索多种解题的途径,这样既能提高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作者单位:河北省内丘县第二中学)
其他文献
素质教育,是一种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的教育。语文素质教育即指通过语文历练过程,全面地、综合地提高受教育者的语文素养,使受教育者具有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素养,具有运用与理解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素质、言语行为素质、语言审美素质和语文习惯素质。    一、优化教学方法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手段    提高语文素质教育水平,就要优化教学方法,变注入式教学为启发式教学。启发式教学的目标是激活
期刊
语文教学是一门艺术,重在培养学生“读、写、听、说”四项基本能力。语文教学大纲将“读”列为首位,可见朗读教学在整个语文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首先,朗读是加强学生理解文章的主要手段,使学生在读中体会,在读中领悟,在读中升华,在琅琅的读书声中,学生能够深入课文的意境,充分感知课本遣词造句的生动、布局谋篇的巧妙。古人有“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说法,足以说明读的重要。  其次,朗读又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期刊
被动学习是传统教育的弊端之一,学生成了接受知识的容器,积极性得不到发挥,产生厌学情绪,效益低下。那么,怎样促进学生从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呢?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掘其内驱力,引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习效率。    一、创设动手操作和自主探索的定向,让学生在活动中学    (一)注重体现探究过程,培养创新意识。  课堂中,教师要尽可能避免把现成的理论知识搬上讲台,
期刊
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是数学发展的需要。阅读是获取知识、发展认知能力的一种途径,常言说:“读书百遍其意自见”。数学阅读是指学生通过阅读数学教材、数学课外书籍等,获取数学知识、数学思想和方法,积累数学语言,收集整理信息的过程。数学阅读要用数学的观念来接触、理解、处理数学信息,它不仅要建立在学生的主动性、主体性基础之上,而且要建立在数学逻辑思维之上,也就是要建立在情感和心智的高度投入之上。加强数学阅读教学
期刊
语文教学不单是知识文字的机械传授与课文情节的简单分析,更是培养学生感知社会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陶冶学生的思想情操,增强思想教育效果的一种途径。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把握课文的内容和思想教育的关系,我经过近几年的工作经验,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激发情感    带有感情朗读,不仅可以使学生对课文内容加深理解,充分领会文章字里行间的思想感情,而且还可以再现文章中的形象,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应在具体的口语交际情境中,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那么,学生口语交际能力怎样才能得到切实的发展呢?现将我在教学实践中的几点做法阐述如下。    一、创设情境,使学生想说、爱说、乐说    1、走近生活。在《学会讨价还价》一课教学中,我利用学校旁边的菜市场,把学生们带到菜市场,让他们比赛谁
期刊
【摘要 】从说开始,锻炼口头表达;由句到段再成篇锻炼书面表达;批语鼓励,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这样的训练,引导学生走上作文之路。  【关键词】引导 作文“三部曲”    每当看到学生在作文课上咬着笔杆发呆,作为语文教师一定会很难过。其实,学生更难过。他们对作文畏之如虎,作文课上如坐针毡,不是草草写上几句,应付了事,就是急盼下课,以求一时的解脱。此时的语文教师更是想尽千方百计,以解燃眉之急,但写作并无
期刊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新教材已走进学校,走入课堂。新教材是为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尊重和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帮助学生获得未来发展所必需的化学知识、技能和方法,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在实践中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生活、热爱集体的情操。使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得到统一和谐的发展。心理学认为,情感是客观事物是否符
期刊
笔者根据当前新课程改革的发展要求,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就新课改下让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几点做法,谈谈自己的认识。    一、 培养学生兴趣,是让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基础。    要使学生对学习数学有兴趣,有需要,提高参与的主动权和积极性,必须注意把数学知识与学生生活密切结合,使之成为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科学。学生掌握了某项知识,让他们运用这项知识去帮助大人解决某些问题,他们是最乐意的。  联系生活实
期刊
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对课程的基本理念进行了更为详尽地解读,其中明确规定倡导探究性学习。探究也是学生认识生命世界、学习生物课程的有效方法之一。《标准》倡导探究性学习,力图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过程、勤于动手和动脑,逐步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科学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等,重在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新课程中充分体现了这一理念,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