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维互动研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来源 :教学月刊·中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c_b0742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活动背景
  
  目前我区中学历史教师队伍的特点之一就是年轻化。在这支队伍中,35周岁以下的历史教师占68%,教龄在5年以下的占31%。因此,如何促进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如何引领青年教师进一步提升历史课堂教学魅力?如何激发青年教师参与新课程课堂教学研究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这都成为课改背景下师资队伍建设和教师专业成长的关键,也是我们提升教学质量的根本所在。为此,从优化课堂教学入手,开展系列教研活动,为青年教师提供多维互动研讨与交流的平台,促进青年教师对课堂教学实践的反思与总结是十分必要的。
  
  二、活动目的
  
  本活动主要是以提升青年教师课堂教学能力为目标,指导青年教师不断改革教学方式,整合教学手段和教学策略,优化历史课堂教学。把自主、合作、探究的新课程理念贯穿于历史课堂教学的始终,打造中学历史魅力课堂,使青年教师们在学习中研讨、在行动中反思、在总结中提高。
  
  三、系列活动的开展
  
  (一)主题之一:“微格备课”
  1. 活动步骤
  (1)备好一堂课:首先由青年教师准备教学详案,然后就各教学环节与骨干教师共同研讨并不断地优化教学设计。
  (2)青年教师进行课堂教学实践。
  (3)互动研讨:对学生进行课后访谈调查;开课教师就教学的预设与生成实况作出诊断和反思;其他与会骨干教师与青年教师在听课基础上提出调整方案与教学建议;形成更优化的教学设计。
  2. 活动的必要性
  “微格备课”活动主要是围绕教师的备课工作而开展的。备好一堂课是上好一节课的关键。也是一名教师常规工作中极其重要的环节。“台上几分钟,台下十年功。”教学何尝不是如此呢?只有胸有成竹进入课堂的教师,才能在课堂上驾轻就熟,灵活自如。这种深入细致的“微格备课”活动,既为青年教师提供了备课的实践与体验,也体现了典型备课的范例与要求。同时,青年教师往往拥有较高的工作激情,但教学经验相对不足,容易忽视对学情的关注和课堂的预估。活动中及时关注学生反馈信息、来自资深教师的指导帮助,能使青年教师少走弯路,快速成长起来。
  (二)主题之二:“魅力课堂”
  1. 活动步骤
  (1)课堂教学展示:由省市级教坛新秀与青年教师一起上观摩课。
  (2)互动研讨:对教学展示课进行评议。
  (3)青年教师撰写活动感言:结合各自特点,总结打造自身课堂魅力的技巧与策略。
  2. 活动的必要性
  教学是一门艺术,同样的教学设计交由不同的教师来上,其课堂氛围、学生反应、教学效果等往往不同。青年教师尤其是新教师的教学特点风格尚未形成,内在的潜力也有待开发。打造“魅力课堂”活动的开展,有利于青年教师关注自己课堂教学的方方面面:从语言表达到教态形象;从媒体运用到板书设计;从提问方式到师生关系;从教学节奏到组织管理;从课堂观察到课堂机智;从反馈评价到课堂氛围,等等。通过评议活动,可以引导青年教师关注并确认自身的教学特长,有利于今后扬长避短;通过观摩学习优质课堂教学,可以引导青年教师明确教学方向,模仿先进,取长补短,提升自身的课堂魅力。
  (三)主题之三:“学法指导”
  1. 活动步骤
  (1)开设研讨课:课型分别为复习课及试卷讲评课。
  (2)互动研讨:怎样做到复习课及试卷讲评课的有效性,如何在复习课及试卷讲评课上加强对学生的学法指导。
  (3)青年教师总结:提出适合各自学校学情的历史学习方法指导策略,总结科学合理的复习课及试卷讲评课的结构与模式。
  2. 活动的必要性
  复习课及试卷讲评课对于教师专业水平的要求极高,需要教师做到对教学内容融会贯通,对教学结构的安排科学合理,对学生的学情了如指掌,教师要能有针对性地取舍讲学内容,要能恰如其分地指导各类学生的学习等。可以说,上好复习课、上好试卷讲评课是衡量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是否成熟的重要标志。
  但我们往往可以听到青年教师的抱怨声:“这么简单的题目都会做错,全是书上的内容,上课讲过好多遍了,这要靠你们课后去复习才行啊!”改考卷时往往老师们又会感慨:这道题目上课讲过了,还是做不出。青年教师都干劲十足,但容易忽视复习课的任务究竟是什么?复习所学知识的主要目的不是展示教师个人才华,而是在有限的时间内帮助学生去掌握学过的知识,并强化能力。教师必须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应变能力。要让学生自己能够“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只有明确这一点,教师才会调整复习时的教学视角,加强对学生的学法指导,去追求和思考复习课的效益。
  
  四、活动反思
  
  在提升中学历史青年教师课堂魅力系列活动中,每位与会教师都认真分析执教者的教学特色、亮点和不足,并与个人的反思相结合,相互交流,取长补短,形成了共识,提升了能力。同时也形成了关于开展本系列教研活动的几点思考。
  (一)多维互动研讨
  研讨交流是教研活动的主要形式。在教研讨论过程中,尽可能地多维度研讨,包括开展师资队伍中不同层面的教师的交流研讨,也包括对教学环节的多角度深入探讨。让教师有更多机会、更多层次的交流,有利于青年教师们在个体间的交流中发展,在群体间的分享中提高并拓展教学的视野。在与不同风格的、不同学校的教师交流中,我们要引导教师既关注自身教学、学生特点、各类教学信息,也重视交流新的教学理念,学习他人的教学长处,从而为其自身储蓄“可持续发展的力量”。
  (二)立足需求讲实效
  上述活动围绕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及研究的主要环节展开思考与研讨,这就非常贴近青年教师的内在需求。活动的开展本着从教师专业成长的需求出发,从课堂教学的优化出发,努力追求教研活动的实效。青年教师们在参与研讨中观摩体会,在观摩体会中学习体验,在学习体验中应用提高。比如就如何提高复习课的有效性问题上,教师们在总结时形成了共识,认为复习旧知,教师的视角应该更多地从教师的“教”转向学生的“学”。教师要多琢磨促进学生进一步掌握知识、提升能力的有效策略;要少“唱独角”戏,尽可能让“多种声音说话”;要多让学生想一想、写一写、说一说,尽可能展现每个学生的思维过程后,再加以点拨,促进学生的深透理解;要引导学生总结一些规律性知识、建构各类历史学科的思维模型,多给学生几把解决历史问题的金钥匙等。
  (三)兼顾教师个性与教学共性
  在轻松、愉悦的研讨氛围中,教师们可以重构和拓展自己的经验和理论,使原来属于每一个个体的经验和观点成为一种共享的群体资源。这样的教研活动是非常有价值的。同时,活动的各个环节都要注重兼顾教师个体、不同学校等个性化特征。正如其中一位青年教师所提出的想法一样,他说:“教学能力的提高需要经历一个模仿——反思——创新的过程。要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尤其要注意后两个过程,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不断地努力,不断提升自己,争取成为一名让人尊敬的优秀人民教师。”
  (四)培育随机教研的氛围
  在打造魅力课堂的研讨活动后,老师们随意地交谈着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话题。大家都认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我们的新教材内容很抽象,让学生感兴趣的东西很少。再者,历史与我们学生的生活很远,没有切身的经历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从而自然而然地提出应该创设各类教学情境的想法,并就创设教学情景的常见方法有哪些、怎样的历史教学情境才是有效的、创设有效的历史教学情境需要注意哪些问题等聊了起来。这种随机的研讨活动更能促进人际关系的融洽,增强教研的氛围,是非常可贵的。它会是一种新的教研境界。
其他文献
语文教学离不开“作者介绍”,《语文课程标准》在第四学段(7~9)年级的教学目标中要求学生“了解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和文学常识”。我国文学批评早就有“知人论世”的观点。“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是尚友也。”孟子认为,文学作品和作家本人的生活思想以及时代背景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因而只有知其人、论其世,即了解作者的生活思想和写作的时代背景,才能客观地、正确地理解和把握文学作品的思
蛇身體柔软,如果我们给它打个结,它能自己解开吗?  答案是肯定的,无论是哪种蛇,在解开自身结的时候,只需要往前爬就可以,因为蛇皮表面比较光滑,这样结就由中间变到了尾部,然后突然神奇地解开了。但蛇是脊椎动物,身体里有一根长长的脊椎,如果人为打个死结,或者用力过猛,蛇的骨头就会断掉,甚至会带着结死掉。  其实不用人类打结,蛇自己还要主动打结。蛇蜕皮的时候,会扭来扭去,有的蛇特别是海蛇,通过穿梭在珊瑚丛
笔者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了解到,许多老师对学情的把握全凭自己经验的进行臆测和判断,没有一套有效的方法去切实把握学生的实情。事实上,因学生属于不同班级、不同学校、不同地区,学情就会不同。曾听过同一个执教者关于“正确对待表扬与批评”的两堂课,第一个班上得很成功。在第二班上时,该教师忽略了学情有了较大的变化,仍然套用了第一个班的教法,以致预设的情境问题、分组讨论等环节无法激起学生心灵的火花,教学实效可想而
顾名思义,“悦读”就是用心快乐地阅读,在阅读中品味生活的情趣,感悟生命的真谛,汲取前进的动力。“悦读”强调材料的针对性,过程的渗透性,方法的应试性,情感的迁移性,效果的愉悦性。在思品课教学中巧用“悦读”,会使学生的知识基础更加厚实,观点确立更加充实,技能训练尤为扎实,师生的心理状态变得自然、真实,思品课因“悦读”而精彩。  一、 厚实基础——把握“悦读”材料的针对性  “悦读”,首先强调材料的针对
战国时期,蜀国非常富有,秦惠王很想吞并它。可是通往蜀国的道路太难走了,军队根本无法到达。  有人给秦惠王出了一个主意,说:“蜀王非常贪婪,我们用石头做一头牛,跟蜀王说里面装满宝物,是要专门送给他的。”  果然,蜀王听说有人要送宝物来,马上派人開辟山路,填平谷地,修好了一条可以过车马的路,等着秦惠王来给他送宝物呢。可是,他等来的是秦惠王的军队。军队很快就把蜀国占领了。  贪婪的蜀王因为小小的宝物而失
语感是对语言文字的一种敏锐的具有想象性质的直觉整体感受,是对语言文字的悟性,是和形象思维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受阅读个体的意识思想、生活经验所制约的一种对语言文字感悟的能力。语感能力是在长期的语言实践中逐渐形成的一种语言能力。因而,语感能力培养就是对学生把握语言文字的一种能力培养。  然而,英语语感能力培养面临着诸多问题,尤其是未能形成具有较强针对性、实践性和时效性的语感培养操作系统。因此,如何进行语
在新课程教学实践中,笔者对新增的“过程与方法”目标体会深刻,因为这一教学目标的引入引发了课堂教学行为的突变成为可能。如何贯彻新课标的理念,处理好课堂“突发事件”,从预设走向生成,已成为新课程进一步推进的契机,注重“过程与方法”的探究式教学必将成为课堂教学的主流。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学习者在原有知识经验基础上的新知构建,其实质是新旧知识经验的沟通过程。由于学生的知识经验千差万别,当二者矛盾的时候
SOLO分类理论[1]是一种以等级描述为基本特征的质性评价理论.提出者比格斯和科利斯认为,个人的总体认知结构是一个纯理论的概念,无法直接测量,称为“设定的认知结构(HCS)”.在评价学生的学习时,关键不在于发展阶段或设定的认知结构,而在于他回答具体问题时表现出来的思维结构,即“可观察到的学习结果结构(SOLO)”. 比格斯根据学生回答出的不同复杂程序的学科具体问题,将循环出现的反应层次具体分成前结
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出生在安徽歙县一个农民家庭,父亲给他取名叫“文睿”。“睿”是聪明、智慧的意思,父亲希望他做一个知识渊博的人。  在南京金陵大学文学系读书期间,陶行知深入学习了明代王阳明的“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的知行学说,即先有知识,才有实践,故改名为陶知行。  1915年,他借钱去美国留学,在哥伦比亚大学跟随美国哲学家、教育家杜威研究教育。回国后,他开始从事教育工作,并将杜威的教育学说运
一、问题的提出  徐州师范大学鲍继平教授曾对当代国内学校教育尤其是中小学英语教育进行了调查并总结出几多几少:1. 学的多习的少;2. 读的多知的少;3. 背的多用的少;4. 抄写的多创造的少;5. 以体力相拼事倍功半的多,智能化讲究效率学习的少;6. 在社会,聘名师、请家教加班延点、休息日坚持开学习小灶的多,开开心心有玩有学、学玩有机结合的少;7. 家庭中,对孩子在班里的考试成绩和名次一再求好求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