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出生在安徽歙县一个农民家庭,父亲给他取名叫“文睿”。“睿”是聪明、智慧的意思,父亲希望他做一个知识渊博的人。 在南京金陵大学文学系读书期间,陶行知深入学习了明代王阳明的“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的知行学说,即先有知识,才有实践,故改名为陶知行。 1915年,他借钱去美国留学,在哥伦比亚大学跟随美国哲学家、教育家杜威研究教育。回国后,他开始从事教育工作,并将杜威的教育学说运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出生在安徽歙县一个农民家庭,父亲给他取名叫“文睿”。“睿”是聪明、智慧的意思,父亲希望他做一个知识渊博的人。
在南京金陵大学文学系读书期间,陶行知深入学习了明代王阳明的“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的知行学说,即先有知识,才有实践,故改名为陶知行。
1915年,他借钱去美国留学,在哥伦比亚大学跟随美国哲学家、教育家杜威研究教育。回国后,他开始从事教育工作,并将杜威的教育学说运用于实践。然而,实践让他意识到王阳明的知行学说把实践和认识的关系颠倒了,杜威那一套也不靈了。他说:“杜威先生的学说,没有提出知的母亲,这位母亲便是行。”他对学生说:“行动是父亲,知识是儿子,创造是孙子。行是知之始,不行便不知。”1934年7月,他郑重宣布改名为“陶行知”,表明他把实践认作认识的源头,强调从实践中学习。
晓晓竹摘自《作文周刊》
萤火小语:人应该要有追求,追求的目标应该是远大的,且要有不停地追求真理的精神。本文适用于追求真理方面的作文。
其他文献
一、课例研究背景 写作是展示学生的个性化世界的最佳途径。语文新课标也为初中作文教学指出了明确的方向:“要求学生说真话。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地表达。”然而,当前的初中学生难有闲暇体悟生活的酸甜苦辣,也似乎没有空间拓展情感的喜怒哀乐。 写作本来就是对生活的深入认识和审美表达,没有了生
世界之大,无奇不有。如果你以为乌鸦只是整天嘎嘎乱叫的小黑鸟,以为猪只是整天吃吃喝喝睡懒觉的小胖墩儿,以为壁虎是蛇的近亲,每次看到它就浑身起鸡皮疙瘩,那我只能说,对于动物,你知道的太少了。那么,动物们的“正确”打开方式是怎样的呢? 去年,一队鬼子兵霸占了村里的祠堂,把那儿变成了他们的物资补给站,游击队便商量对策,企图破坏它。就在根宝脱下鞋子,爬到屋顶上放哨时,一只大黑乌鸦飞过来,把根宝的一只鞋叼走
语文教学离不开“作者介绍”,《语文课程标准》在第四学段(7~9)年级的教学目标中要求学生“了解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和文学常识”。我国文学批评早就有“知人论世”的观点。“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是尚友也。”孟子认为,文学作品和作家本人的生活思想以及时代背景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因而只有知其人、论其世,即了解作者的生活思想和写作的时代背景,才能客观地、正确地理解和把握文学作品的思
蛇身體柔软,如果我们给它打个结,它能自己解开吗? 答案是肯定的,无论是哪种蛇,在解开自身结的时候,只需要往前爬就可以,因为蛇皮表面比较光滑,这样结就由中间变到了尾部,然后突然神奇地解开了。但蛇是脊椎动物,身体里有一根长长的脊椎,如果人为打个死结,或者用力过猛,蛇的骨头就会断掉,甚至会带着结死掉。 其实不用人类打结,蛇自己还要主动打结。蛇蜕皮的时候,会扭来扭去,有的蛇特别是海蛇,通过穿梭在珊瑚丛
笔者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了解到,许多老师对学情的把握全凭自己经验的进行臆测和判断,没有一套有效的方法去切实把握学生的实情。事实上,因学生属于不同班级、不同学校、不同地区,学情就会不同。曾听过同一个执教者关于“正确对待表扬与批评”的两堂课,第一个班上得很成功。在第二班上时,该教师忽略了学情有了较大的变化,仍然套用了第一个班的教法,以致预设的情境问题、分组讨论等环节无法激起学生心灵的火花,教学实效可想而
顾名思义,“悦读”就是用心快乐地阅读,在阅读中品味生活的情趣,感悟生命的真谛,汲取前进的动力。“悦读”强调材料的针对性,过程的渗透性,方法的应试性,情感的迁移性,效果的愉悦性。在思品课教学中巧用“悦读”,会使学生的知识基础更加厚实,观点确立更加充实,技能训练尤为扎实,师生的心理状态变得自然、真实,思品课因“悦读”而精彩。 一、 厚实基础——把握“悦读”材料的针对性 “悦读”,首先强调材料的针对
战国时期,蜀国非常富有,秦惠王很想吞并它。可是通往蜀国的道路太难走了,军队根本无法到达。 有人给秦惠王出了一个主意,说:“蜀王非常贪婪,我们用石头做一头牛,跟蜀王说里面装满宝物,是要专门送给他的。” 果然,蜀王听说有人要送宝物来,马上派人開辟山路,填平谷地,修好了一条可以过车马的路,等着秦惠王来给他送宝物呢。可是,他等来的是秦惠王的军队。军队很快就把蜀国占领了。 贪婪的蜀王因为小小的宝物而失
语感是对语言文字的一种敏锐的具有想象性质的直觉整体感受,是对语言文字的悟性,是和形象思维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受阅读个体的意识思想、生活经验所制约的一种对语言文字感悟的能力。语感能力是在长期的语言实践中逐渐形成的一种语言能力。因而,语感能力培养就是对学生把握语言文字的一种能力培养。 然而,英语语感能力培养面临着诸多问题,尤其是未能形成具有较强针对性、实践性和时效性的语感培养操作系统。因此,如何进行语
在新课程教学实践中,笔者对新增的“过程与方法”目标体会深刻,因为这一教学目标的引入引发了课堂教学行为的突变成为可能。如何贯彻新课标的理念,处理好课堂“突发事件”,从预设走向生成,已成为新课程进一步推进的契机,注重“过程与方法”的探究式教学必将成为课堂教学的主流。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学习者在原有知识经验基础上的新知构建,其实质是新旧知识经验的沟通过程。由于学生的知识经验千差万别,当二者矛盾的时候
SOLO分类理论[1]是一种以等级描述为基本特征的质性评价理论.提出者比格斯和科利斯认为,个人的总体认知结构是一个纯理论的概念,无法直接测量,称为“设定的认知结构(HCS)”.在评价学生的学习时,关键不在于发展阶段或设定的认知结构,而在于他回答具体问题时表现出来的思维结构,即“可观察到的学习结果结构(SOLO)”. 比格斯根据学生回答出的不同复杂程序的学科具体问题,将循环出现的反应层次具体分成前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