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贵胜不贵久

来源 :教学月刊·中学版(教学参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unyu19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问题的提出
  徐州师范大学鲍继平教授曾对当代国内学校教育尤其是中小学英语教育进行了调查并总结出几多几少:1. 学的多习的少;2. 读的多知的少;3. 背的多用的少;4. 抄写的多创造的少;5. 以体力相拼事倍功半的多,智能化讲究效率学习的少;6. 在社会,聘名师、请家教加班延点、休息日坚持开学习小灶的多,开开心心有玩有学、学玩有机结合的少;7. 家庭中,对孩子在班里的考试成绩和名次一再求好求高、批评责备的多,肯定赞许、满意知足、表扬鼓励的少;8. 一发现孩子看电视就制止或埋怨的家长多,同意让孩子腾出时间娱乐、以乐促学益心健智的少。[1]111-113
  以上的几多几少部分地道出了包括国内中学英语教学在内的教育困惑,也将“如何对中学生进行学习策略指导”的问题提了出来。国家教育部在2011年底颁布了重新修订的《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除了继续将“学习策略”作为英语课程总目标的一部分之外,“教学建议”中还特地提到“加强学习策略指导,培养中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并强调“在义务教育阶段,学生逐步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对于提高学习效果十分重要;发展有效的学习策略是英语课程的重要目标之一;结合学生母语学习的经验和认知发展需求,针对英、汉两种语言的特点和异同,重点培养学生运用学习策略的能力;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风格,整体安排学习策略的发展目标,有计划、有步骤地指导学生发展具体的学习策略,把学生培养成为自主的学习者”。[2]那么如何发展中学生的英语学习策略呢?笔者认为,鲍继平教授通过近30年大学英语教学实践提出的“模块化胜学法”同样适用于中学英语教与学,而且是值得推广的学习策略。
  二、关于模块化胜学法
  模块化胜学法是辩证动态双主教学论的产物。辩证动态双主教学论是对“教为主导,学为主体”传统教学理论的质疑而提出的。它是学习者避免被动、实现创造性学习的基础,是主导人格升华和主体人格完善的保障,是对“教为主导,学为主体”论的完善。[1]135-136“教为主导,学为主体”实际上还是教师说了算,学生是被动的,而辩证动态双主教学可以调动教师和学生双方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学生有了学习主动性就可以创造性地寻找适合自己特点的学习策略。
  《孙子兵法》中提到“兵贵胜不贵久”[3],意思是军队持久作战,即使获胜也会挫伤锐气,战争中最珍贵的是获胜,而不是持久作战。同理,在竞争激烈的知识爆炸时代最珍贵的是高效的学习,而不是持久的学习,因此,套用“兵贵胜不贵久”的说法,学习应该是“学贵胜不贵久”。模块化胜学法是“学贵胜不贵久”思想的具体表现:“在开始学习前明确学习目标,合理重组学习内容,科学确定学习时间,恰当选取学习方法,有效调节学习情绪,树立必胜信念,实现快速、高效的学习。”[1]107-108其核心内容是做到“五化”,即:学习目标模块化,学习内容模块化,学习时间模块化,学习方法科学化,学习情绪模块化。
  三、模块化胜学法在中学英语教与学中的运用
  1. 学习目标模块化
  学习目标模块化是学习者在执行任务过程中,把远大的人生目标或成才目标与具体的学习内容和学习目标相结合的策略。[1]190-191学习必须有目标,有目标才有动力和前进的方向。但学习目标的制订要实事求是,适合自己的特点并且通过努力可以达到的目标才是科学的目标。例如,当问及英语学习的目标,或许有学生回答“出国留学”“当翻译家”或“考雅思、托福”等等。只有把这些长远目标分解成日常的年目标、月目标、周目标、日目标,甚至一小时或半小时的学习目标,然后与学习内容结合起来,形成一个个的目标模块才能取得成效,否则只能是纸上谈兵。如有学生要求自己必须在半小时内记住某一课的40个英语生词,这时学生就一定会睁大眼睛、集中精力认真学起来,而且还会创造性地巧学、快学;又如本周必须把英语一般过去时和现在完成时的区别搞清楚,这就迫使学生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寻找相关语法书来钻研或多做相关的习题;如果有学生想在期末考试中力争考取全班英语第一名,那么该学生肯定会作出比别人甚至比自己以前更大的努力,更不会上课时无精打采,昏昏欲睡。目前许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不同程度的错误学习行为:有的学生学习情绪波动大,心血来潮时废寝忘食地学,心情不佳时就干脆玩上几天;也有一些学生看到别人玩他也玩,看到别人学他就学,从来不问自己到底为什么而学,学到了什么,这些学生实行的是“三不政策”——不思考、不总结、不检查,对自己的学习十分盲目。这些现象都是没有学习目标或没有把学习目标模块化的表现。
  2. 学习内容模块化
  学习内容模块化是在突出重点、分散难点的前提下,把学习内容“长划短、大划小、难划易、繁划简”的学习策略。[1]193知识犹如浩瀚的大海,要摄取的东西太多,只有善于学习的人才有收获。这一策略要求划分模块时容量应适中并且难易适度,各模块学习所占用的时间不宜超过半小时,因为学习的兴奋点会随时间的延长而下降。例如,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习惯和特点把分散在教材各章节中的语法点整理在一起,写在笔记本上,便于学习;学习单词时可以将词汇进行分类记忆,如动物类、国家名称等;还可以将英语复习资料中的习题和教材中对应的知识点整理在一起,便于比较记忆。学习内容模块化既可节约学习时间,还能提高学习效率。如今许多学生没有养成整理学习内容的习惯,盲目、被动地接受信息,打开课本翻到哪一页就看到哪一页,学多少算多少。
  3. 学习时间模块化
  学习时间模块化是为了避免时间浪费,做到学玩结合,学习者根据学习模块的具体内容和学习目标,合理地安排学习时间,提高学习效率的策略。[1]194英语谚语说得好,“All work and no play makes Jack a dull boy”.(只学习不玩耍,聪明的孩子也变傻)“玩”是孩子的天性,聪明的家长和教师在督促孩子执行学习任务的同时一定要适当安排孩子“玩”的时间,此曰:“磨刀不误砍柴功。”若周末家长规定孩子半小时内完成英语作业,然后可以看电视,孩子就会高兴地照办;孩子在看电视前家长又嘱咐他(她)看一个小时电视后再去练习半小时的书法或弹琴,孩子同样会很高兴,这叫学玩结合,也可以说是提高单位时间内的效率。前不久,笔者一大学同学的孩子考上了久负盛名的黄冈中学,可这个孩子中考前的表现让其老爸捏了一把汗,因为考前孩子每天晚上从学校回家后还要看一会儿日本动画片,并且还跟着动画片学说日语,不管其老爸怎么劝说孩子就是不听。笔者认为这正是学习时间模块化的典型例子。然而现实生活中普遍存在学习时间浪费的现象,学生每日都在校园里忙碌,最后没有达到学习的目标,深陷“学不像学、玩不像玩、非学不行、学也不行”的痛苦。究其原因,就在于没有合理分配好学与玩的时间,本文开头提到的“一发现孩子看电视就制止或埋怨的家长多,同意让孩子腾出时间娱乐、以乐促学益心健智的少”就是这一现象的生动写照。   4. 学习方法科学化
  学习方法科学化是在执行学习任务前根据不同的模块内容选取适合自己学习特点、使学习行为科学高效的巧学策略[1]195,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苦干加巧干。学生要学会主动地创造快捷、高效的学习方法。例如,有些学生分不清quiet与quite、out of question与out of the question 的区别,如果能琢磨着按下面的方法来记忆就容易多了。若e在里面,说明里面是安静的(quiet, 安静的),若e出来了,说明里面十分吵闹(quite, 十分);若没有the,就说明没问题(out of question, 没问题),若有the,就说明有问题(out of the question, 有问题)。再如ass(傻瓜)/lass(少女)/class(班级),car(小车)/cart(大车)/carter(车夫),其中都有规律可利用。当今的英语课堂里有很多学生看上去貌似很用功,或伏案疾书,或大声朗读,或若有所思,学得很痛苦更谈不上玩耍。然而他们的学习成绩却不理想,辛苦了一早上或一节课才记住的英语单词,不一会儿又忘记了,即本文开头提到的“以体力相拼事倍功半的多,智能化讲究效率学习的少”。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我们必须得学会懂得用活一个“巧”字。
  5. 学习情绪模块化
  学习情绪模块化是指对心理进行调节,使学习心境得到净化、学习兴趣得到激活、学习精神得到提振,在规定的时间内学习者带着轻松、愉快的心情实现高效学习的策略。[1]198实践证明,情绪的力量是巨大的,带着积极情绪进行学习的人会事半功倍、无所不能;带着消极情绪或抵触情绪进行学习的人会事倍功半、一事无成。然而“盈不可久也”[4],人的情绪有波动实属正常,高涨情绪不会居高不下地延续很久,必须对积极的学习情绪进行模块化并加以培植与激活,把积极高涨情绪调整到学习的时间点上,这样才能获得较高的学习效率。设想放学后把没有背完课文而又带有抵触情绪的学生留下来关进一间教室,恐怕老师陪等一两个小时也无济于事;如果一开始就告诉学生半小时内要背完,先背完先回家,结果肯定不一样。再设想一下,孩子正在全神贯注地观看他最喜欢的电视节目,而且节目很快就放完了,这时家长突然大喝一声要孩子关掉电视去做作业。多数孩子虽然表面照做了,其实他们内心是十分不满的,带着消极甚至抵触情绪去做作业,会有效率吗?学生在现实课堂上诸如情绪不佳或抵触情绪、心不在焉、东张西望、趴桌睡觉、急盼下课等现象很普遍,真可谓“春天不是读书天,夏日炎炎正好眠,秋有蚊子冬有雪,朝朝日日望新年”。为缓解上述厌学情绪的困扰,教师除了对学生心理进行调节外,“速学”(规定时间内快速完成指定的学习任务)、“速比”(采取同学之间竞赛的手段)、“速决”(规定时间一到教师立即检查完成任务情况)不失为三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手段。[1]200-201
  四、结语
  对英语学习者而言,心中若没有目标,学习就没有动力,若把目标模块化,学习动力会更足并且保持时间更长;不要害怕学习内容多而杂,如果把它进行分解、模块化,学习起来就能化难为易;做到“常”学而不“长”学,合理地把时间模块化,赢得单位时间内的高效率;学习方法因人而异,但一定要注意“巧”学,千万摒弃“蛮”干;情绪时好时坏没关系,只要把情绪模块化,激活和利用积极情绪,效率自然会提高。笔者认为,“辩证动态双主教学论”指导下的“模块化胜学法”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框架下的英语教学中有着越来越强的生命力。■
  参考文献:
  [1] 鲍继平.教学三字经[M]. 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9.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S].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27-28.
  [3] 孙武. 孙子兵法[M]. 北京:北京出版社,2008:26.
  [4] 邱世友.文心雕龙札记[M]. 长沙:岳麓书社,2007:120.
其他文献
世界之大,无奇不有。如果你以为乌鸦只是整天嘎嘎乱叫的小黑鸟,以为猪只是整天吃吃喝喝睡懒觉的小胖墩儿,以为壁虎是蛇的近亲,每次看到它就浑身起鸡皮疙瘩,那我只能说,对于动物,你知道的太少了。那么,动物们的“正确”打开方式是怎样的呢?  去年,一队鬼子兵霸占了村里的祠堂,把那儿变成了他们的物资补给站,游击队便商量对策,企图破坏它。就在根宝脱下鞋子,爬到屋顶上放哨时,一只大黑乌鸦飞过来,把根宝的一只鞋叼走
语文教学离不开“作者介绍”,《语文课程标准》在第四学段(7~9)年级的教学目标中要求学生“了解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和文学常识”。我国文学批评早就有“知人论世”的观点。“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是尚友也。”孟子认为,文学作品和作家本人的生活思想以及时代背景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因而只有知其人、论其世,即了解作者的生活思想和写作的时代背景,才能客观地、正确地理解和把握文学作品的思
蛇身體柔软,如果我们给它打个结,它能自己解开吗?  答案是肯定的,无论是哪种蛇,在解开自身结的时候,只需要往前爬就可以,因为蛇皮表面比较光滑,这样结就由中间变到了尾部,然后突然神奇地解开了。但蛇是脊椎动物,身体里有一根长长的脊椎,如果人为打个死结,或者用力过猛,蛇的骨头就会断掉,甚至会带着结死掉。  其实不用人类打结,蛇自己还要主动打结。蛇蜕皮的时候,会扭来扭去,有的蛇特别是海蛇,通过穿梭在珊瑚丛
笔者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了解到,许多老师对学情的把握全凭自己经验的进行臆测和判断,没有一套有效的方法去切实把握学生的实情。事实上,因学生属于不同班级、不同学校、不同地区,学情就会不同。曾听过同一个执教者关于“正确对待表扬与批评”的两堂课,第一个班上得很成功。在第二班上时,该教师忽略了学情有了较大的变化,仍然套用了第一个班的教法,以致预设的情境问题、分组讨论等环节无法激起学生心灵的火花,教学实效可想而
顾名思义,“悦读”就是用心快乐地阅读,在阅读中品味生活的情趣,感悟生命的真谛,汲取前进的动力。“悦读”强调材料的针对性,过程的渗透性,方法的应试性,情感的迁移性,效果的愉悦性。在思品课教学中巧用“悦读”,会使学生的知识基础更加厚实,观点确立更加充实,技能训练尤为扎实,师生的心理状态变得自然、真实,思品课因“悦读”而精彩。  一、 厚实基础——把握“悦读”材料的针对性  “悦读”,首先强调材料的针对
战国时期,蜀国非常富有,秦惠王很想吞并它。可是通往蜀国的道路太难走了,军队根本无法到达。  有人给秦惠王出了一个主意,说:“蜀王非常贪婪,我们用石头做一头牛,跟蜀王说里面装满宝物,是要专门送给他的。”  果然,蜀王听说有人要送宝物来,马上派人開辟山路,填平谷地,修好了一条可以过车马的路,等着秦惠王来给他送宝物呢。可是,他等来的是秦惠王的军队。军队很快就把蜀国占领了。  贪婪的蜀王因为小小的宝物而失
语感是对语言文字的一种敏锐的具有想象性质的直觉整体感受,是对语言文字的悟性,是和形象思维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受阅读个体的意识思想、生活经验所制约的一种对语言文字感悟的能力。语感能力是在长期的语言实践中逐渐形成的一种语言能力。因而,语感能力培养就是对学生把握语言文字的一种能力培养。  然而,英语语感能力培养面临着诸多问题,尤其是未能形成具有较强针对性、实践性和时效性的语感培养操作系统。因此,如何进行语
在新课程教学实践中,笔者对新增的“过程与方法”目标体会深刻,因为这一教学目标的引入引发了课堂教学行为的突变成为可能。如何贯彻新课标的理念,处理好课堂“突发事件”,从预设走向生成,已成为新课程进一步推进的契机,注重“过程与方法”的探究式教学必将成为课堂教学的主流。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学习者在原有知识经验基础上的新知构建,其实质是新旧知识经验的沟通过程。由于学生的知识经验千差万别,当二者矛盾的时候
SOLO分类理论[1]是一种以等级描述为基本特征的质性评价理论.提出者比格斯和科利斯认为,个人的总体认知结构是一个纯理论的概念,无法直接测量,称为“设定的认知结构(HCS)”.在评价学生的学习时,关键不在于发展阶段或设定的认知结构,而在于他回答具体问题时表现出来的思维结构,即“可观察到的学习结果结构(SOLO)”. 比格斯根据学生回答出的不同复杂程序的学科具体问题,将循环出现的反应层次具体分成前结
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出生在安徽歙县一个农民家庭,父亲给他取名叫“文睿”。“睿”是聪明、智慧的意思,父亲希望他做一个知识渊博的人。  在南京金陵大学文学系读书期间,陶行知深入学习了明代王阳明的“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的知行学说,即先有知识,才有实践,故改名为陶知行。  1915年,他借钱去美国留学,在哥伦比亚大学跟随美国哲学家、教育家杜威研究教育。回国后,他开始从事教育工作,并将杜威的教育学说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