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兴趣是推动学生求知的一种内在力量。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这句话透彻地说明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能使学生在学习中产生愉快情绪,并随着这种情绪体验的变化,产生进一步学习的需要。所以,在小学作文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培养学生的作文兴趣,调动其主观能动性,这是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一个十分有效的途径。根据农村学生的特点,可以这样培养小学生的作文兴趣。
一、通过活动,激发作文兴趣
在新语文课程标准里,明确提出习作要求,学生要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能不拘于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绚丽多彩的生活,不正是孩子们的浓厚兴趣所在吗?根据小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上作文课时带领孩子们到大自然去“旅行”,或开展丰富多彩的其它活动,将作文教学巧妙地安排在活动中,使学生在玩中学,学中调动学生的写作兴趣。比如安排一次春游活动,农村的学生生长在农村,如诗如画的大自然,就是他们的摇篮。教师带领学生去看看柳树小溪,听听百鸟鸣叫,呼吸新鲜空气,感受一下拂面春风。学生在大自然的怀抱中尽情地玩耍,体验大自然之美,然后再回到教室交流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把亲眼看见、亲身体会到的写成习作。这样,学生的思维特别活跃,有感而发。学生既描写了家乡之美,也陶冶了情操。这种教学方式,学生既玩得轻松,写得轻松,老师也教得轻而易举,事倍功半。作文教学应该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手,乐于表达,所以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情感。的确,在玩中实现趣写,并让玩的乐趣走进学生的作文,学生一定能学出无穷的童趣来。
二、通过创设情景,激发作文兴趣
创设情境,可以加强对大脑的刺激,使大脑处于兴奋状态,引导学生的各种感官调动起来,形成一个作文的兴奋点,从而产生要表达的冲动。老师可以利用生活、实物、图画、音乐、语言、表情等途径,创设丰富的、形象生活的情境,然后引导学生对情境进行细致的观察,既提供了丰富的写作素材,又使学生获得愉悦的感觉,激发学生强烈的写作兴趣和自信心。老师也可以用鲜明的、饱含激情的语言,创设作文情境,激发学生写作兴趣。例如:在指导学生写《我喜爱的……》作文时,一上讲台我就说:“同学们,每个人都有自己心爱的东西,今天,老师把自己心爱的东西带来了,我边说边把一本我很喜欢的书拿出来。“这本书是我读小学时,用五元钱买的,它的封面普通,但他的内容很丰富……它的作用很大,书中的人物激励我从小树立远大的理想,刻苦学习……直到今天,我仍喜欢它,时时拿出来看”。老师今天想知道你们的喜爱之物是什么样子的?你为什么喜欢它?能给老师介绍一下吗?”这时,学生纷纷拿出自己的心爱之物……他们聚精会神地观察着自己的心爱之物,接着争先恐后的在课堂交流……然后就兴致勃勃地写起来。这次写作我几乎没有指导,同学们就能顺理成章了。
三、通过表扬,激发作文兴趣
农村小学生写一篇好的作文并不容易,加上他们比城里的学生胆小,老师适时的表扬和肯定能激发他们的作文兴趣。老师在下评语时应尽可能多挖掘习作中的“闪光点”。如:学生的习作中运用了大量的修辞手法,或好词佳句,我不但给予学生眉批,还在总评再次表扬,而且还在班上给其同学树立榜样,甚至有时还把其作品贴在教室的学习园地处,强化了他们的自豪之情,唤起兴趣。学生的有成功感很重要。学生完成一篇作文后,都希望从老师那儿了解到作文的结果,得到鼓励。因此,教师一方面要及时地把信息反馈给学生,一方面从词、句、段中最大限度地挖掘不同层次学生的习作优点,使大部分学生都能从自己的每一次习作中获得成功的喜悦和乐趣,促使学生的作文兴趣得到了进一步的培养和强化。作文评价的目的不是讲评学生写作的好坏,而是要激励学生写作的兴趣和自信心。如:写得好的作文,可以在班上交流,还可以推荐到报刊杂志上发表。对于写得不够好的,教师应及时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哪怕作文中的一点点进步,或用词得当,片断描述得精彩,都应得到鼓励。同时,教师对作文的评语要体现激励功能和指导性,要伴有诚恳,以便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
总之,积极的心理因素可促进学生乐写。当学生对作文感兴趣时,日常生活中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喜怒哀乐的事,就会涌向笔端,从而自觉地、主动地写作。小学生作文兴趣的培养方法多样,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老师的正确引导才能“百尺竿头”。让学生愿意写、喜欢写、乐于写,是新课程标准的重点,也是摆在教师面前的一个难题。不过,如果从小学低年级起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与写作能力,将会为学生今后的写作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
一、通过活动,激发作文兴趣
在新语文课程标准里,明确提出习作要求,学生要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能不拘于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绚丽多彩的生活,不正是孩子们的浓厚兴趣所在吗?根据小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上作文课时带领孩子们到大自然去“旅行”,或开展丰富多彩的其它活动,将作文教学巧妙地安排在活动中,使学生在玩中学,学中调动学生的写作兴趣。比如安排一次春游活动,农村的学生生长在农村,如诗如画的大自然,就是他们的摇篮。教师带领学生去看看柳树小溪,听听百鸟鸣叫,呼吸新鲜空气,感受一下拂面春风。学生在大自然的怀抱中尽情地玩耍,体验大自然之美,然后再回到教室交流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把亲眼看见、亲身体会到的写成习作。这样,学生的思维特别活跃,有感而发。学生既描写了家乡之美,也陶冶了情操。这种教学方式,学生既玩得轻松,写得轻松,老师也教得轻而易举,事倍功半。作文教学应该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手,乐于表达,所以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情感。的确,在玩中实现趣写,并让玩的乐趣走进学生的作文,学生一定能学出无穷的童趣来。
二、通过创设情景,激发作文兴趣
创设情境,可以加强对大脑的刺激,使大脑处于兴奋状态,引导学生的各种感官调动起来,形成一个作文的兴奋点,从而产生要表达的冲动。老师可以利用生活、实物、图画、音乐、语言、表情等途径,创设丰富的、形象生活的情境,然后引导学生对情境进行细致的观察,既提供了丰富的写作素材,又使学生获得愉悦的感觉,激发学生强烈的写作兴趣和自信心。老师也可以用鲜明的、饱含激情的语言,创设作文情境,激发学生写作兴趣。例如:在指导学生写《我喜爱的……》作文时,一上讲台我就说:“同学们,每个人都有自己心爱的东西,今天,老师把自己心爱的东西带来了,我边说边把一本我很喜欢的书拿出来。“这本书是我读小学时,用五元钱买的,它的封面普通,但他的内容很丰富……它的作用很大,书中的人物激励我从小树立远大的理想,刻苦学习……直到今天,我仍喜欢它,时时拿出来看”。老师今天想知道你们的喜爱之物是什么样子的?你为什么喜欢它?能给老师介绍一下吗?”这时,学生纷纷拿出自己的心爱之物……他们聚精会神地观察着自己的心爱之物,接着争先恐后的在课堂交流……然后就兴致勃勃地写起来。这次写作我几乎没有指导,同学们就能顺理成章了。
三、通过表扬,激发作文兴趣
农村小学生写一篇好的作文并不容易,加上他们比城里的学生胆小,老师适时的表扬和肯定能激发他们的作文兴趣。老师在下评语时应尽可能多挖掘习作中的“闪光点”。如:学生的习作中运用了大量的修辞手法,或好词佳句,我不但给予学生眉批,还在总评再次表扬,而且还在班上给其同学树立榜样,甚至有时还把其作品贴在教室的学习园地处,强化了他们的自豪之情,唤起兴趣。学生的有成功感很重要。学生完成一篇作文后,都希望从老师那儿了解到作文的结果,得到鼓励。因此,教师一方面要及时地把信息反馈给学生,一方面从词、句、段中最大限度地挖掘不同层次学生的习作优点,使大部分学生都能从自己的每一次习作中获得成功的喜悦和乐趣,促使学生的作文兴趣得到了进一步的培养和强化。作文评价的目的不是讲评学生写作的好坏,而是要激励学生写作的兴趣和自信心。如:写得好的作文,可以在班上交流,还可以推荐到报刊杂志上发表。对于写得不够好的,教师应及时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哪怕作文中的一点点进步,或用词得当,片断描述得精彩,都应得到鼓励。同时,教师对作文的评语要体现激励功能和指导性,要伴有诚恳,以便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
总之,积极的心理因素可促进学生乐写。当学生对作文感兴趣时,日常生活中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喜怒哀乐的事,就会涌向笔端,从而自觉地、主动地写作。小学生作文兴趣的培养方法多样,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老师的正确引导才能“百尺竿头”。让学生愿意写、喜欢写、乐于写,是新课程标准的重点,也是摆在教师面前的一个难题。不过,如果从小学低年级起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与写作能力,将会为学生今后的写作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