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重庆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主办,重庆市大足区教委承办,大足区教师进修学校与大足区海棠小学协办的重庆市第五届中小学体育教师技能比赛已9月25-27日圆满结束。整个活动组委会精心策划,准备充分,协调有力,组织高效,较好地实现了“以赛促培,以培促研”的目标。正如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体卫艺研究所所长吴键博士讲到:本次教学技能比赛与交流,共有来自重庆市各地区中小学共272名体育教师优秀代表将呈现给我们一场场关于体育专业技能的盛宴,这是重庆市中小学体育工作的一次深度交流,既是对所有参赛选手个人综合素质和技能水平的展示,又是对各区县体育教师队伍和整体素质的一次大检阅,必将有力提升教师专业发展内涵,关注体育教师的发展,加强学科建设与培训,深入推进学校体育改革。
本届比赛历时三天,内容由团体武术操、民族民间和新兴体育项目以及理论部分考核、专项技能考核和身体素质展示几个部分组成。专项技能考核由集体项目(武术操)、个人项目(体操技巧成套、篮球技能)组成。身体素质由800m(女)、1000m(男)、背抛实心球(女)、引体向上(男)组成。理论部份包含教学设计、单元计划、课时计划,教学设计的具体教材内容涵盖:田径类、体操类、球类、武术类、韵律舞蹈(小学)和健美操(中学)。通过临场抽签选取一项教材内容进行教学设计,考核教师的知识积淀功底和设计创新能力。比赛设立4个奖项,分别为代表队团体总分奖、民族民间与新兴体育项目表演奖、个人全能奖、优秀指导员奖。
一、本届比赛呈现的亮点
1.组织设计合理,目标达成度好
比赛针对当前教师发展与教学中反映出的问题进行比赛设置,既有理论又有实践,还有体能检阅,既有传统的延续项目,又有结合基层实际的创新项目和推进项目。在参与对象上,既考虑了男教师也考虑了女教师参与;既考虑了中老年教师的带头示范性,也考虑了年轻教师的梯队培养。考虑到比赛与教学的实际运用,每个参赛队中、小学各4人,同时必须有1名以上女教师参与比赛。各区县高度重视,开展了大范围的选拔、培训,既发挥本地区的优秀教师资源进行专业示范,还聘请有关专家进行引领,许多年轻教师感叹,此次培训比赛又一次较为系统地内化了专业知识,扎实提升了体能,整个比赛对各区县体育教师的思想、行为都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活动既反应了重庆市体育教师的良好精神风貌和课程改革取得的丰硕成果,但同时也暴露出全市体育教师队伍和体育教学中还存在的问题,对下一阶段教学教研工作提供了很好的素材和研究的契机。
2.课程理念更新,教学设计力强
本次比赛每个考生随机抽取教材,用2个半小时完成教学设计思路、单元计划构建、课时计划设计。综合考核教师的教学设计创新能力。设计中,一是体现了以学生为本,从学生的健康出发的设计理念,多数教师能从参与、技能、身体、心理及社会适应四个方面来阐述目标。目标具体、清晰、可操作、可检测;二是体育教师依据课程标准,对现行课程标准有了更深一步的理解和认识,在体育教学实践中逐步探索出了一些适合社会发展、适合学校实际、适合学生特点的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能够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体验、培养团队合作、勇于进取的精神,在教学环节中渗透德育目标,体现学校体育育体、育人目标;三是部分体育教师学会了如何有效利用教材,能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思考和处理教材,把竞技运动项目进行趣味化、教材化,适当降低运动难度并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体验成功,感受乐趣,采用多种方式让学生主动积极全面参与,取得了较好的设计效果;四是善于利用、开发教学资源,教学内容有新颖性。有的教师把选择的体育项目进行延伸与拓展,如:体育舞蹈、街舞、民族乡土教材、生存拓展项目融入传统教材,为体育课教学拓展了较大的空间。有的教师充分利用场地器材,一物多用,在教学设计上大胆创新重组,涌现出许多的精彩设计。
3.夯实专业技能,展现教师风采
本次技能比賽既有技能又有体能项目,专项技能主要选择了学生最喜欢的球类项目和常态课难于开展的体操项目。目的在于进一步强化体育教师的专项能力,重塑教师专业示范能力。在比赛中各参赛队伍体现了良好的团队合作意识,互帮互助。既有各队伍内部的帮助提携,也有队与队的帮助与鼓励。参赛队伍个人与团队都较好地体现了体育人的精气神,特别是民族民间与新兴体育项目比赛,既有编排的创新,又有创新的动作;既注重体育的特色,又注重地区民族文化的融合,充分展现了体育教师的才艺。在规定技能比赛中,许多教师展示动作流畅,完成质量规格较高,赢得了与会观摩教师的掌声,体现了扎实的专业功底,凸显了学科专业性。在比赛中,中年教师的风采不减当年,如:几位近50岁的参赛教师,尽全力完成每一项比赛,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给年轻教师们树立了榜样,青年教师的拼劲十足,在赛场上全力拼搏,获取了自己的佳绩。
二、问题反思
1.教研培训欠扎实,技能体能有下滑
根据本次比赛统计反馈,个别区县不重视抓教师队伍的梯队建设和培养。表现在:队伍发展参差不齐,常规体育不够扎实,体育研培流于形式,有个别区县没有层层选拔便仓促参赛。其次,部分体育教师自身也不加强学习反思,完成动作质量较差,不能对学生进行较好地引领。个别年轻教师毕业不到3年,基本体能下滑速度较快,还不如已有30年教龄的老教师。这种现象值得高度关注。
2.教材教法不熟悉,教材钻研不精细
多数教师能够转变观念,但新课程理念的具体实施渗透操作手段较欠缺。实施渗透操作手段是目前多数体育教师感觉比较困难的事,所以德育渗透及体育育体、育人的价值无从体现。在教学设计中教学的基本要素呈现不全,部分教师教学目标定位欠准确,目标表述欠具体、明确,无可测性,甚至有的教师教学目标的达成与教学内容不一致,教学措施没有围绕目标与重难点进行。有的教学内容设计不符合体育教学和学生的实际水平,拔高或降低。少数教师单元设计与课时计划过于简化,甚至是简单重复,单元的内容划分无科学性、层次性和相对完整性。还有一些教师在教学设计中过于追求游戏化教学,轻视技能学习和体能训练的实效,在评阅中还发现:有的教师忽视了学生必要的技能学习和体能的训练,体育课只求单纯的学生动起来,不求技能学习;只求走过场,不讲求技能的提高;只求欢快,不求身体练习的负荷实效,把体育课设计成了娱乐课、休闲课。体育教法过于形式化,没有较好地联系教学主题,没有真正体现体育的价值内涵。部分教师对学生的兴趣激发手段较单一,教学方法较陈旧,组织不流畅。 3.教学专业功底差,教学能力待提高
部分教师动作的规范性差。少数教师自信心不足,动作示范走样,甚至不能示范。特别是在体操成套技能比赛中暴露出,对基本的体操礼仪、基本技巧的基本规格都不熟悉等问题,部分教师基于安全与自身技能欠缺,严重淡化了甚至不教体操技能。
三、建议
1.强化教学研究,开展主题培训
各区县、学校要根据区域实际开展学校体育工作研究,多开展有针对性的主题培训。如:教学设计研究、教材教法研究、教学组织与管理等针对教学实际的培训与研究。如教学设计中,单元与课堂教学目标表述具体、清晰,具有可测性,在表述上一般要有行为主体、行为动词、行为条件、行为表现、行为标准等;教学目标的达成与教学内容相一致;要突出重点,不必面面俱到。教学设计教材处理科学恰当,要把握好教材的重、难点与课堂教学实际的重难点,并椐此设计出基本的教学思路。教学要讲求实效性。在具体教学中要轻形式重内涵发展,在教学方法、手段、形式的运用上重内涵求高效,注重选择省时、省力的教学策略应该成为研究的重点。加强学习和教材的研究,充分领会课程标准的精神要求指导自身的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2.坚持立德树人,真正育体育人
正确处理教与学的关系。教师要发扬教学民主,尊重学生;要真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要体现教师的引导与学生的积极探索;要重视学习方法的渗透,注重“自学、自练、自评”。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发展体能的关系。发展体能的同时也重视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要善于挖掘教材隐性的育人价值,注重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渗透体育的价值功能。加强常规,强化责任意识。在课堂教学中要加强常规意识,忠于教师职责,为学生以后能够幸福生活一辈子打下坚实的基础。
3.抓好专业技能,提升教师内涵
专业素养是体育教师能够立足学校、立足课堂的核心力量。必须加强体育教师的自身专业基本功的学习与反思。特别是队列口令以及教材中必须要进行教学的动作的示范练习。强化体能练习,特别是年轻体育教师要加强锻炼,要延长我们的体育能力。加强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做到言简意赅,逻辑条理清晰,丰富知识,积淀教学经验。同时高等院校多与基层学校交流沟通,培养的教师有较强的专业内涵,能较好地学以致用,满足基层学校的实际需求。另外全市也要加強教师的不同层次的培训,注重技能比赛的延续性、系统性与创新性相结合。
本届比赛历时三天,内容由团体武术操、民族民间和新兴体育项目以及理论部分考核、专项技能考核和身体素质展示几个部分组成。专项技能考核由集体项目(武术操)、个人项目(体操技巧成套、篮球技能)组成。身体素质由800m(女)、1000m(男)、背抛实心球(女)、引体向上(男)组成。理论部份包含教学设计、单元计划、课时计划,教学设计的具体教材内容涵盖:田径类、体操类、球类、武术类、韵律舞蹈(小学)和健美操(中学)。通过临场抽签选取一项教材内容进行教学设计,考核教师的知识积淀功底和设计创新能力。比赛设立4个奖项,分别为代表队团体总分奖、民族民间与新兴体育项目表演奖、个人全能奖、优秀指导员奖。
一、本届比赛呈现的亮点
1.组织设计合理,目标达成度好
比赛针对当前教师发展与教学中反映出的问题进行比赛设置,既有理论又有实践,还有体能检阅,既有传统的延续项目,又有结合基层实际的创新项目和推进项目。在参与对象上,既考虑了男教师也考虑了女教师参与;既考虑了中老年教师的带头示范性,也考虑了年轻教师的梯队培养。考虑到比赛与教学的实际运用,每个参赛队中、小学各4人,同时必须有1名以上女教师参与比赛。各区县高度重视,开展了大范围的选拔、培训,既发挥本地区的优秀教师资源进行专业示范,还聘请有关专家进行引领,许多年轻教师感叹,此次培训比赛又一次较为系统地内化了专业知识,扎实提升了体能,整个比赛对各区县体育教师的思想、行为都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活动既反应了重庆市体育教师的良好精神风貌和课程改革取得的丰硕成果,但同时也暴露出全市体育教师队伍和体育教学中还存在的问题,对下一阶段教学教研工作提供了很好的素材和研究的契机。
2.课程理念更新,教学设计力强
本次比赛每个考生随机抽取教材,用2个半小时完成教学设计思路、单元计划构建、课时计划设计。综合考核教师的教学设计创新能力。设计中,一是体现了以学生为本,从学生的健康出发的设计理念,多数教师能从参与、技能、身体、心理及社会适应四个方面来阐述目标。目标具体、清晰、可操作、可检测;二是体育教师依据课程标准,对现行课程标准有了更深一步的理解和认识,在体育教学实践中逐步探索出了一些适合社会发展、适合学校实际、适合学生特点的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能够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体验、培养团队合作、勇于进取的精神,在教学环节中渗透德育目标,体现学校体育育体、育人目标;三是部分体育教师学会了如何有效利用教材,能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思考和处理教材,把竞技运动项目进行趣味化、教材化,适当降低运动难度并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体验成功,感受乐趣,采用多种方式让学生主动积极全面参与,取得了较好的设计效果;四是善于利用、开发教学资源,教学内容有新颖性。有的教师把选择的体育项目进行延伸与拓展,如:体育舞蹈、街舞、民族乡土教材、生存拓展项目融入传统教材,为体育课教学拓展了较大的空间。有的教师充分利用场地器材,一物多用,在教学设计上大胆创新重组,涌现出许多的精彩设计。
3.夯实专业技能,展现教师风采
本次技能比賽既有技能又有体能项目,专项技能主要选择了学生最喜欢的球类项目和常态课难于开展的体操项目。目的在于进一步强化体育教师的专项能力,重塑教师专业示范能力。在比赛中各参赛队伍体现了良好的团队合作意识,互帮互助。既有各队伍内部的帮助提携,也有队与队的帮助与鼓励。参赛队伍个人与团队都较好地体现了体育人的精气神,特别是民族民间与新兴体育项目比赛,既有编排的创新,又有创新的动作;既注重体育的特色,又注重地区民族文化的融合,充分展现了体育教师的才艺。在规定技能比赛中,许多教师展示动作流畅,完成质量规格较高,赢得了与会观摩教师的掌声,体现了扎实的专业功底,凸显了学科专业性。在比赛中,中年教师的风采不减当年,如:几位近50岁的参赛教师,尽全力完成每一项比赛,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给年轻教师们树立了榜样,青年教师的拼劲十足,在赛场上全力拼搏,获取了自己的佳绩。
二、问题反思
1.教研培训欠扎实,技能体能有下滑
根据本次比赛统计反馈,个别区县不重视抓教师队伍的梯队建设和培养。表现在:队伍发展参差不齐,常规体育不够扎实,体育研培流于形式,有个别区县没有层层选拔便仓促参赛。其次,部分体育教师自身也不加强学习反思,完成动作质量较差,不能对学生进行较好地引领。个别年轻教师毕业不到3年,基本体能下滑速度较快,还不如已有30年教龄的老教师。这种现象值得高度关注。
2.教材教法不熟悉,教材钻研不精细
多数教师能够转变观念,但新课程理念的具体实施渗透操作手段较欠缺。实施渗透操作手段是目前多数体育教师感觉比较困难的事,所以德育渗透及体育育体、育人的价值无从体现。在教学设计中教学的基本要素呈现不全,部分教师教学目标定位欠准确,目标表述欠具体、明确,无可测性,甚至有的教师教学目标的达成与教学内容不一致,教学措施没有围绕目标与重难点进行。有的教学内容设计不符合体育教学和学生的实际水平,拔高或降低。少数教师单元设计与课时计划过于简化,甚至是简单重复,单元的内容划分无科学性、层次性和相对完整性。还有一些教师在教学设计中过于追求游戏化教学,轻视技能学习和体能训练的实效,在评阅中还发现:有的教师忽视了学生必要的技能学习和体能的训练,体育课只求单纯的学生动起来,不求技能学习;只求走过场,不讲求技能的提高;只求欢快,不求身体练习的负荷实效,把体育课设计成了娱乐课、休闲课。体育教法过于形式化,没有较好地联系教学主题,没有真正体现体育的价值内涵。部分教师对学生的兴趣激发手段较单一,教学方法较陈旧,组织不流畅。 3.教学专业功底差,教学能力待提高
部分教师动作的规范性差。少数教师自信心不足,动作示范走样,甚至不能示范。特别是在体操成套技能比赛中暴露出,对基本的体操礼仪、基本技巧的基本规格都不熟悉等问题,部分教师基于安全与自身技能欠缺,严重淡化了甚至不教体操技能。
三、建议
1.强化教学研究,开展主题培训
各区县、学校要根据区域实际开展学校体育工作研究,多开展有针对性的主题培训。如:教学设计研究、教材教法研究、教学组织与管理等针对教学实际的培训与研究。如教学设计中,单元与课堂教学目标表述具体、清晰,具有可测性,在表述上一般要有行为主体、行为动词、行为条件、行为表现、行为标准等;教学目标的达成与教学内容相一致;要突出重点,不必面面俱到。教学设计教材处理科学恰当,要把握好教材的重、难点与课堂教学实际的重难点,并椐此设计出基本的教学思路。教学要讲求实效性。在具体教学中要轻形式重内涵发展,在教学方法、手段、形式的运用上重内涵求高效,注重选择省时、省力的教学策略应该成为研究的重点。加强学习和教材的研究,充分领会课程标准的精神要求指导自身的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2.坚持立德树人,真正育体育人
正确处理教与学的关系。教师要发扬教学民主,尊重学生;要真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要体现教师的引导与学生的积极探索;要重视学习方法的渗透,注重“自学、自练、自评”。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发展体能的关系。发展体能的同时也重视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要善于挖掘教材隐性的育人价值,注重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渗透体育的价值功能。加强常规,强化责任意识。在课堂教学中要加强常规意识,忠于教师职责,为学生以后能够幸福生活一辈子打下坚实的基础。
3.抓好专业技能,提升教师内涵
专业素养是体育教师能够立足学校、立足课堂的核心力量。必须加强体育教师的自身专业基本功的学习与反思。特别是队列口令以及教材中必须要进行教学的动作的示范练习。强化体能练习,特别是年轻体育教师要加强锻炼,要延长我们的体育能力。加强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做到言简意赅,逻辑条理清晰,丰富知识,积淀教学经验。同时高等院校多与基层学校交流沟通,培养的教师有较强的专业内涵,能较好地学以致用,满足基层学校的实际需求。另外全市也要加強教师的不同层次的培训,注重技能比赛的延续性、系统性与创新性相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