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立自信,找回快乐童年

来源 :北京心理卫生协会学校心理卫生委员会学术年会论文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xg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理论概述
  记得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智力上的成就,在很大的程度上依赖于性格的伟大。”其中所谓的性格,说的就是健全的人格。健全的人格又是对孩子进行非智力因素的后天培养,产生自信心的结果。由此可见,自信心的培养对一个孩子智力和其他各方面的成长和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多年的教学實践中我发现,缺乏自信心的孩子大有人在。其实这也是一种病态,而身为心理健康教师的我们,一定要准确的找到病源,采取有效的方法,帮助他们重树自信心,找回快乐的童年。
  二、案例研究
  (一)个案背景
  王瑾(化名)是一位四年级的学生,她是个很腼腆的小女生,性格内向,平时不愿意跟同学们打交道,也不爱说话。在人面前不拘言笑,上课从不主动举手发言,老师提问时总是低头回答,声音小得几乎像蚊子声。面对激烈的竞争,觉得自己这儿也不行,那儿也不如别人,缺乏竞争勇气和承受能力,导致自信心的缺失。学习成绩中等偏下,一提考试就没精神,遇到考试时晚上睡不着,头痛,还伴随着发烧。她这样不仅影响着考试成绩,身体上还经受折磨。如何帮助她增强自信心,走出这个阴影呢?
  (二)个案分析
  1、个人因素
  通过观察,我发现她性格内向,在人面前不拘言笑,学习习惯不是很好,上课听讲不太认真,易走神。课前的预习、课后复习不能有序进行,课外作业也不能及时、认真地完成。日积月累,学习成绩也越来越不理想。每一次考试都很紧张,很担忧,开始定的目标是100分,变成能拿到90分、80分了。考试对他来说,一次比一次害怕,一次比一次考得差,挫折多了,失败多了,便产生了严重的自卑感,过重的心理负担,使她不能正确评价自己的能力,一直怀疑自己的优点。即使在成功面前也难以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陷入失败的恶性循环之中。这样就严重影响了她的身心健康发展。
  2、家庭因素
  王瑾在家里是独生女,爸爸、妈妈过于关注她。她的表姐妹学习特别优秀,家长也期待自己的孩子跟她们一样优秀,总拿优秀的例子跟她说教,父母还自主的为她报了各种学习辅导班,每天督促她学习,父母的言行导致孩子肩负重担。父母文化水平较低,对她的学习不能有力地指导,过重的压力在孩子未能达到父母期望时,便埋怨、训斥孩子,使孩子形成自卑心理,怀疑自己,否定自己。不安、孤独、离群等情感障碍随之而来。
  3、教师因素
  在学校里,如果教师对一些同学了解不够,关注不多,就容易造成对这些同学的评价偏低。一旦如此,几个月或者几个学期以后,这些同学便逐渐产生失落感,在老师那里他们得不到适时的表扬和赞叹,久而久之便否定了自己的一些行为和想法,慢慢不相信自己的能力与水平,也就越来越不自信,此时自卑感却慢慢占了上风。另外,老师对少数心目中的优等生日益产生的偏爱,对学困生来说,是一个沉重的压力,滋长严重的自卑心理,丧失自信心。
  (三)辅导策略
  自信的缺失对学生身心健康、生活、学习都有损害,那么究竟该如何引导学生增强自信,正确地评价自己呢?
  1、巧用激励手段——激发自信心
  教育学理论告诉我们,每个学生都是有进步要求的,都希望别人认为自己是一个好学生。《学习的革命》一书有这样一句话:“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鼓励中,他就学会了自信;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认可之中,他就学会了自爱。”为了去除王瑾的畏惧心理,我在课余经常有意无意的找她闲谈,让她帮我送作业、发作业本,上课时从不公开点名批评她,发现她有所进步及时表扬,经常对同学说:“看,王瑾今天坐得真端正,听课非常认真!”“王瑾同学回答问题声音大了,能让我们听得清楚……”渐渐地,王瑾开始喜欢和我接近了,有一次,我进行课堂巡视时,她主动冲我笑,渐渐的开始和我交谈。我给她讲考试的目的,考不好是很正常的,要端正学习态度,做好考前复习,不懂的地方及时问老师,老师会帮助你的,解决学习中遇到的困难。考试时做深呼吸,放松紧张的情绪,或在心中对自己说“有什么可怕的,我都复习了。”“我能行。”等给自己加油。经过调整,害怕考试的症状消失了。
  2、提供展示机会——树立自信心
  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说:“人类本性最深的企图之一是期望被人称赞和尊重。渴望赞美是每个人内心里的一种最基本的愿望。我们都希望自己的成绩和优点得到别人的认同与尊重,哪怕这种渴望在别人看来似乎带点虚荣的成分。”有一次,我准备编排“六一”儿童节汇报演出的小品。同学们争先恐后地要表演,为了给王瑾一个展示、重树自信的机会,我对全班同学说:“让王瑾来参加好吗?”同学们不太情愿的同意了。开始王瑾很不好意思地说:“我不行。”在我和同学的鼓励下,她终于勇敢的走上了舞台。第一次上台表演,她的小脸憋的通红,额头渗出了汗珠,动作死板、僵硬,在我的带动下,全班同学没有嘲笑她,而是给她更多的掌声。一次又一次地练习,在正式演出时,她出色的完成了任务。当掌声响起时,我发现王瑾的脸上第一次洋溢起了开心、自信的笑容。随后的日子里,王瑾变了,她不再独处,喜欢和同学交往,课堂活动积极主动,学习成绩有了质的飞跃。
  3、重视家校沟通——巩固自信心
  王瑾自信心缺失,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家庭的教育环境与方式。因此,我经常与家长沟通,详细地分析了王瑾在校的表现及原因,共同商量解决孩子不良心理状况的办法,建议家长选择适当的教育方式,要为孩子提供表现自己的机会。比如家里有客人,家长可以让她为客人递茶、剥糖果等,也可以让她与客人玩一会儿,给大家表演一个节目。让孩子在家做力所能及的事,不管干什么,都要从中发现进步的地方,马上夸奖她的闪光点,把家中得到的夸奖讲给老师和同学,把在学校得到的表扬告诉父母。在评价中,王瑾从他人的肯定中得到了满足,增强了自信。
  4、力求合力——加强自信心
  孩子的健康成长是受多种因素影响的,有了良好的外部环境的影响和促进内在需求的动因,学生成长就能少走弯路。从我的教育经验中我深深感到,只有有了良好的家庭-学校-社会三维教育网,才会真正形成教育合力。如何做到这一点?关键是教师必须有科学的教育理念,以及一整套教育方案和良好的细心、扎实的工作热情。从上面的个案来看,王瑾由原来的自卑、胆怯变成大胆、对自己充满了自信。功劳不是我一人的,应该说是大家的功劳。具体做法:其一,要经常与家长多交流;其二,班级内多举行一些“亲子游戏”;其三,老师要创设机会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才华,并让家长能看到或听到;其四,让学生多用欣赏的眼光看待自己的伙伴;其五,多征求其他任课老师的支持;其六,组织学生开展一些有意义的公益活动。当孩子的心态变好了,求知欲强了,自信心也就强了。如果一直这样努力下去,孩子将受益终生。
  (四)辅导效果
  通过师生、家长的共同努力,王瑾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首先,学习成绩不断提高,上课专心听讲,举手发言也比原来积极了、声音也变得响亮了;其次,下课能主动与同学交流合作、和同学一起做游戏,学校组织的各种活动主动地参加,渐渐地与班级、同学融为了一体;家长也反映,王瑾按时完成作业、预习复习都不用家长催了,并且乐于把班级的事讲给父母听。
  缺乏自信,会产生自卑,不管自己有再多的不好之处,都不应该对自己失去信心,相信自己:我能行。对于那些自信心不足的人,我们要给予更多的关爱,让他们感到:“我能行。”“我是最棒的。”
  面对王瑾的成功,让我更加认识到激励的作用、集体的力量。因而,针对类似王瑾这样的学生要循循善诱,不可操之过急,老师不要把注意力集中在孩子的不良表现上,要更多地关注孩子的优点和特长,使之一步步放开自己的心绪,正确的评价自己,将自己融入到集体中去,一点点感受大家给她的善意,通过多元评价、活动参与,使其找回自信,更加自强。
其他文献
摘要:教育戏剧是一种综合性的教育形式,突破了学校教育固有的言语式、灌输式、结论式的局限性,通过感官—情感—精神—境界的融通,促使学生从内而外感悟。本文从教育戏剧概述出发,论证教育戏剧与心理健康发展之间的关系,并探讨教育戏剧在学校教育中教学方法。  关键词:教育戏剧;学校教育  一、教育戏剧概述  教育戏剧是一种直觉体验、身临其境的学习模式。在自然开放的气氛下,由一位领导者运用空间、出入戏、制造冲突
期刊
摘要: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培养心理健康的教育人才,是学校教育的重要任务。为了培养心理健康的人才,我们要在实践中不断努力。笔者在日常教学中注重对学生心理健康的辅导,在与学生交流中,有了不少感悟和收获,在此与大家分享。  关键词:爱心;宽容;理解  心理健康辅导主要是针对儿童青少年心理发展的需要而开展的教育活动,
期刊
摘要:不要在冬天里砍倒一棵树,在德育常规教育中对一个丢东西事例的处理及分析鲁迅先生有句话:“教育是植根于爱的。”爱是教育的源泉,教师有了爱,才会用伯乐的眼光去发现学生的闪光之处,才会用宽容的心态去面对学生的一时错误。从而,对自己的教育对象充满信心和爱心,对自己的教育对象充满关爱与呵护,使他们得以健康成长。  关键词:自尊心;宽;爱心;健康;成长  一、案例的背景情况简介  鲁迅先生有句话:“教育是
期刊
人们都说,教育是爱的事业,我也深深知道,爱是教育的桥梁,是教育的推动力,如果没有爱,我们的教诲将无人听取,我们的教育将无法继续。然而这种爱不能是盲目的,无节制的,它是需要智慧的。有一件小事,让我深深体会到了这一点。  有一次,班里有个叫兰珊的小姑娘向我诉说了一件让她特别气愤的事:一直以来,同学们对她的“爱称”都是蓝色的山,她很喜欢。但最近一段时间,有些男生看了电视广告,看见她就管她叫牛栏山二锅头,
期刊
摘要:本文首先对偏常生进行了界定,把偏常生行为归为几类,并且根据偏常生的分类结合心理健康教育的亲身经验和研究,提出了针对不同类型偏常生的解决对策,进行分析和反思。  关键词:偏常生;类型;对策  一、对偏常生的界定  提起偏常生,第一反映就是“差生”,在班级制造麻烦、让老师十分头疼、让同学十分厌恶的“坏”学生,还有的是校园暴力事件的导火索。他们不但学习成绩不好,行为习惯就更差了。这样的学生,如果学
期刊
我曾在一期《中国教师报》里看到一篇叫做《“老师,我可以唱歌吗?”》的文章,当我读完它时,心情顿时感慨万分。文章讲的是张老师在教学一节一年级语文公开课的过程中,一位清秀帅气却有智障的小男孩突然提出要做一件跟课堂内容完全无关的事——唱歌,张老师不但没有生气,而且出乎大家的意料,居然让男孩亮起嗓子唱完,结果全班同学一起唱起了这首歌,歌声结束,孩子们继续写字,教师过去摸了摸男孩的头,男孩露出了舒心的笑容。
期刊
摘要:求助者是一位初二学生,性格内向敏感,缺乏自信心,因自己的好朋友都有比较要好的异性朋友,而自己却从没任何异性朋友,感到十分孤独,近一个月来,有次校外集体活动中没有任何异性与其主动搭讪从而对自我产生怀疑并因此情绪失落,焦虑烦躁,前来咨询。咨询师通过判断认为该求助者为一般心理问题,在咨询过程中采用了埃利斯的合理情绪疗法,通过改变不合理信念达到消除不良情绪和行为的目的。经过5次咨询,求助者的焦虑情绪
期刊
摘要:考虑到人际关系对个体身心发展的重要性,以北京市某所中学的294名初中学生为被试,分别采用Armsden和Greenberg编制的同伴、亲子依恋问卷(IPPA)和Pianta编制的师生关系问卷,对初中生的同伴关系、亲子关系和师生关系进行调查。统计结果显示:初中生的同伴关系和教师关系得分相对理想;同伴关系总分显著高于亲子关系,突出表现在被试与父母沟通维度得分较低,疏离维度得分较高;母子依恋水平略
期刊
摘要:通过分析求助者的行为问题、学习问题和情绪问题得出其“求关注”、“讨好”以及“无常性”的特点,进而通过“积极关注”和“共情”的手段来对他进行辅导,收到了良好的辅导效果。  关键词:看见;共情;成因;辅导  一、基本信息  姓名:维维  年龄:10岁  性别:男  年级:小学中段  二、求助者的表现  维维的问题主要集中体现在行为问题、学习问题和情绪问题这几个方面。  首先是学习问题。其实在学习
期刊
案例背景  “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这一核心理念在教学中的具体表现是:以学生为本,关注每一个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所以我们应该尊重每一个学生,尤其要关注个别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学生平等相处,用发展的眼光看学生,不以他是弱势中的一员而一成不变地看待他,忽视他。  案例描述  多动症儿童对外界的事物“视而不见、充耳不闻”,失去敏感,上课不能专心听讲,心不在焉,小动作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