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主要探讨在工科专业培养模式中,除专业课程所设知识之外,如何利用公选课自身特点,设置例如“创新思维训练”、“知识产权及其报护”、“三维造型设计”等课程。进一步提高工科专业学生利用专业知识进行创新创造的能力,对知识的应用能力更加贴近和符合企事业单位对于人才的要求。
【关键词】工科 创新实践 公选课 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12-0030-01
序言
高等院校给大学生开设的公选课主要包含,人文社科、艺术体育、自然科学三大类,通过题材丰富的公选课课目,在基本满足学生的兴趣需要的同时在于扩大了学生视野,提高综合素质。根据高校公选课建设的教学经验,笔者在从众多公选课的教学反馈中发现创新创意等激发学生动手动脑的公选课程更加受学生喜爱,特别是具有一定工科知识背景的同学。比如:“创新思维训练”、“知识产权及其报护”、“造型设计”等课程有着特殊的意义。因为毕业生面临飞速的发展形式,他们在校学到的专业知识不一定能用得上,但可以肯定的是,科学的思维习惯和创新方法和精神是会终身受用。
一、培养创新思维习惯的必要性
传统教学往往只是定位于具体的知识介绍和讲授,知识主要停留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或横向科学知识层面。忽视了科研工作者建立科学概念,发现科学规律,取得重大成果中所用的科学思想和采取的科学方法的阐述。然而从一定意义上讲,学习和领会创新思想,培养创意思维习惯比掌握科学知识更为重要。因为学生工作以后,更多情况是服务于企业,而企业只有不断创新掌握核心技术,才能在竞争激励的社会上利于不败之地,因此企业把人才的创新能力和精神看得格外重要。可以说创新思想是一切工作的生命线和金钥匙。
二、创造性思维提升创造性人才基本素质
创造性思维包含敏锐的直觉思维,深入的抽象思维、广阔的联想思维和丰富的想象思维。高校通过创新思维训练的公选课,在课堂上开展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老师之间或团队与团队之间类似于头脑风暴法,功能思考法,缺点列举法等等创造技法使用的互动式教学模式,通过创造技法的应用提高学生个人接收与综合新思想的能力以及吸收群体智慧与组织能力,为工科生为今后参与科研项目,培养一种团队合作和自主研究互融的品质。最终实现利用这些品质,配合专业课和实践性课程所培养的解决专业问题和完成工作的实践能力,满足社会对于创造性人才基本素质的整体要求。
创造性思维训练中,通过实例印证,向学生们介绍一些国家和企业的正反面实例,能让学生体会创新优势可以弥补资源、资本上的劣势,加快创新可以在市场经济的竞争中掌握主动权。除此之外,讲清科学道路的曲折性和各种创造性技法所产生的各种方案的优缺性,从多个创新方案诞生出最好的一个,能让学生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克服科研道路上的坎坷和绊脚石,立志创新,不断继承和提高。
三、知识产权完善学生创新成果转化
一个有着优秀创造性人才基本素质的学生虽然能在科研中发挥巨大作用,但是科研项目在设立之初,往往因为信息的闭塞或是缺少查新工作,使得项目本身就不具备创新性,做出的成果可能早就在其他高校的基金项目中出现过,使得在最终的成绩获得上大打折扣,更有甚者被莫名的冠以抄袭的评价,无果而终。因此让大学生掌握一定的检索查新的法律知识,是大学生投入科研之前,所必须的。知识产权一类的公选课就能满足工科生培养模式的专业自身不足,在法律层面上为学生科研道路打开一把保护伞。
除了在项目设立之初,知识产权能在创新道路上发挥作用外,它还能在创新成果转化方面发挥进一步看得着,摸得到的成果,那就是专利保护。工科生利用公选课培养的撰写专利申请材料的能力,能够自主撰写外观设计、实用新型、发明的申请材料,不仅能比代理机构更好的说明自己所创造发明的成果又能加快专利授权的时间。比如:机械类专业学生通过UG等三维设计软件设计的产品可以提请外观设计保护,电子类专业设计的电子产品可以提请实用新型保护,生物化学类专业可以讲一些产品的制备方法提请发明专利申请。让创新成果实实在在的可见。
四、设计类公选课为创新创造构建理想平台
普通专业内实践性课程,往往由教师给定题目,单人独立动手为主。学生在题目框定的内容中组合设计,并且由于学生数量有限,或是题目灵活性不够,最终导致,实践项目成果千篇一律,更谈不上团队合作。
但公选课的教学中,它可供面向全校各专业学生选课的特点,特别能让设计类公选课的教学效果达到普通专业内实践性课程所没有的效果。因为各专业学生的集合,能够让一个项目设计又更多来自其他专业视角的观点,公选课中组建的项目团队能实现美学、材料学、机械、电子的广泛融,配合大家的集思广益还能达到一个项目的成本最优化,比如“三维设计”,“平面设计”等公选课就为创新创造构建一个理想平台。
总论
本人作为高校教学系统的工作者,清楚的发现工科专业培养模式中专业课程在学生创新创造能力培养上的不足,经过对学校近年来公选课教学的学生课堂反馈来看,更深感除专业所设知识培养形式之外,利用公选课自身特点,设置例如“创新思维训练”、“知识产权及其报护”、“造型设计”等课程。将进一步提高工科专业学生利用专业知识进行创新创造的能力,健全创新人才知识体系,使得高校学生经过大学四年的综合培养,对知识的应用能力更加贴近和符合企事业单位对于人才的要求。
参考文献:
[1]何维杰,刘利辉;通过公选课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探索与实践[J];高等理科教育;2007年第6期
[2]吴慧华,徐燕;高校公选课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教育探索;2011年第01期
[3]刘津明;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几点思考[A];土木建筑教育改革理论与实践(第12卷)[C];2010年
[4]周德军,朱琼;创新型人才培养视野下的高校公共选修课价值探讨[J];网络财富;2010年23期
作者简介:
钱懿:1984年生,汉族,硕士,湖州师范学院信息工程学院电子系教师(讲师)兼院教学秘书,从事工作:单片机应用系统开发,分布式网络控制,课程改革及教学管理。
胡文军:1977年生,汉族,博士,湖州师范学院信息工程学院电子系教师(副教授)兼系主任,从事工作:单片机应用系统开发,智慧农业项目研究,电子系教研及日常管理工作。
李祖欣:1972年生,汉族,博士,湖州师范学院信息工程学院副院长(副教授),分管教学工作。
【关键词】工科 创新实践 公选课 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12-0030-01
序言
高等院校给大学生开设的公选课主要包含,人文社科、艺术体育、自然科学三大类,通过题材丰富的公选课课目,在基本满足学生的兴趣需要的同时在于扩大了学生视野,提高综合素质。根据高校公选课建设的教学经验,笔者在从众多公选课的教学反馈中发现创新创意等激发学生动手动脑的公选课程更加受学生喜爱,特别是具有一定工科知识背景的同学。比如:“创新思维训练”、“知识产权及其报护”、“造型设计”等课程有着特殊的意义。因为毕业生面临飞速的发展形式,他们在校学到的专业知识不一定能用得上,但可以肯定的是,科学的思维习惯和创新方法和精神是会终身受用。
一、培养创新思维习惯的必要性
传统教学往往只是定位于具体的知识介绍和讲授,知识主要停留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或横向科学知识层面。忽视了科研工作者建立科学概念,发现科学规律,取得重大成果中所用的科学思想和采取的科学方法的阐述。然而从一定意义上讲,学习和领会创新思想,培养创意思维习惯比掌握科学知识更为重要。因为学生工作以后,更多情况是服务于企业,而企业只有不断创新掌握核心技术,才能在竞争激励的社会上利于不败之地,因此企业把人才的创新能力和精神看得格外重要。可以说创新思想是一切工作的生命线和金钥匙。
二、创造性思维提升创造性人才基本素质
创造性思维包含敏锐的直觉思维,深入的抽象思维、广阔的联想思维和丰富的想象思维。高校通过创新思维训练的公选课,在课堂上开展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老师之间或团队与团队之间类似于头脑风暴法,功能思考法,缺点列举法等等创造技法使用的互动式教学模式,通过创造技法的应用提高学生个人接收与综合新思想的能力以及吸收群体智慧与组织能力,为工科生为今后参与科研项目,培养一种团队合作和自主研究互融的品质。最终实现利用这些品质,配合专业课和实践性课程所培养的解决专业问题和完成工作的实践能力,满足社会对于创造性人才基本素质的整体要求。
创造性思维训练中,通过实例印证,向学生们介绍一些国家和企业的正反面实例,能让学生体会创新优势可以弥补资源、资本上的劣势,加快创新可以在市场经济的竞争中掌握主动权。除此之外,讲清科学道路的曲折性和各种创造性技法所产生的各种方案的优缺性,从多个创新方案诞生出最好的一个,能让学生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克服科研道路上的坎坷和绊脚石,立志创新,不断继承和提高。
三、知识产权完善学生创新成果转化
一个有着优秀创造性人才基本素质的学生虽然能在科研中发挥巨大作用,但是科研项目在设立之初,往往因为信息的闭塞或是缺少查新工作,使得项目本身就不具备创新性,做出的成果可能早就在其他高校的基金项目中出现过,使得在最终的成绩获得上大打折扣,更有甚者被莫名的冠以抄袭的评价,无果而终。因此让大学生掌握一定的检索查新的法律知识,是大学生投入科研之前,所必须的。知识产权一类的公选课就能满足工科生培养模式的专业自身不足,在法律层面上为学生科研道路打开一把保护伞。
除了在项目设立之初,知识产权能在创新道路上发挥作用外,它还能在创新成果转化方面发挥进一步看得着,摸得到的成果,那就是专利保护。工科生利用公选课培养的撰写专利申请材料的能力,能够自主撰写外观设计、实用新型、发明的申请材料,不仅能比代理机构更好的说明自己所创造发明的成果又能加快专利授权的时间。比如:机械类专业学生通过UG等三维设计软件设计的产品可以提请外观设计保护,电子类专业设计的电子产品可以提请实用新型保护,生物化学类专业可以讲一些产品的制备方法提请发明专利申请。让创新成果实实在在的可见。
四、设计类公选课为创新创造构建理想平台
普通专业内实践性课程,往往由教师给定题目,单人独立动手为主。学生在题目框定的内容中组合设计,并且由于学生数量有限,或是题目灵活性不够,最终导致,实践项目成果千篇一律,更谈不上团队合作。
但公选课的教学中,它可供面向全校各专业学生选课的特点,特别能让设计类公选课的教学效果达到普通专业内实践性课程所没有的效果。因为各专业学生的集合,能够让一个项目设计又更多来自其他专业视角的观点,公选课中组建的项目团队能实现美学、材料学、机械、电子的广泛融,配合大家的集思广益还能达到一个项目的成本最优化,比如“三维设计”,“平面设计”等公选课就为创新创造构建一个理想平台。
总论
本人作为高校教学系统的工作者,清楚的发现工科专业培养模式中专业课程在学生创新创造能力培养上的不足,经过对学校近年来公选课教学的学生课堂反馈来看,更深感除专业所设知识培养形式之外,利用公选课自身特点,设置例如“创新思维训练”、“知识产权及其报护”、“造型设计”等课程。将进一步提高工科专业学生利用专业知识进行创新创造的能力,健全创新人才知识体系,使得高校学生经过大学四年的综合培养,对知识的应用能力更加贴近和符合企事业单位对于人才的要求。
参考文献:
[1]何维杰,刘利辉;通过公选课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探索与实践[J];高等理科教育;2007年第6期
[2]吴慧华,徐燕;高校公选课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教育探索;2011年第01期
[3]刘津明;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几点思考[A];土木建筑教育改革理论与实践(第12卷)[C];2010年
[4]周德军,朱琼;创新型人才培养视野下的高校公共选修课价值探讨[J];网络财富;2010年23期
作者简介:
钱懿:1984年生,汉族,硕士,湖州师范学院信息工程学院电子系教师(讲师)兼院教学秘书,从事工作:单片机应用系统开发,分布式网络控制,课程改革及教学管理。
胡文军:1977年生,汉族,博士,湖州师范学院信息工程学院电子系教师(副教授)兼系主任,从事工作:单片机应用系统开发,智慧农业项目研究,电子系教研及日常管理工作。
李祖欣:1972年生,汉族,博士,湖州师范学院信息工程学院副院长(副教授),分管教学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