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画笔勾勒美丽人生

来源 :中小学德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YU252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利用绘画心理分析技术,在美术类高中生中开展生涯发展团体辅导活动,可以更好地帮助他们认识自我、唤醒自我、发展自我、成就自我。
  关 键 词美术类高中生;生涯发展教育;团体辅导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编码A
  文章编号2095-1183(2016)07-0043-03
  美术类高中生(以下简称“美术生”)擅长画画,但文化课成绩普遍不甚理想,且自信心和学习动力稍显不足。怎样帮助他们树立信心,直面问题,朝着自己的人生目标前行,是值得我们关注的重要问题。生涯发展教育强调从未来和发展的角度看待学生生命,旨在指导学生在充分认识自我和社会的基础上,获得合理设计学习、升学和未来职业的知识与能力,从而为获得幸福的人生与提升生命质量奠定基础。[1]在高中阶段开展生涯教育,不仅直接关系到学生能否应对当前的高考改革,更关乎其未来生涯的整体发展。基于此,笔者以15名对前途感到迷茫,希望通过辅导获得帮助的高一学生为研究对象,尝试利用绘画心理分析技术,开展美术生生涯发展团体辅导活动。
  一、主要技术
  绘画心理分析是心理艺术治疗的方法之一,是让绘画者通过绘画创作的自由表现过程,利用非言语工具,将潜意识中压抑的感情与冲突呈现出来,并且在绘画的过程中获得抒解与满足,从而达到诊断与治疗的良好效果的心理辅导方法。[2]将绘画心理分析与学生生涯发展辅导相结合,增加了学生的参与和体验,有利于学生变被动规划为主动规划。[3]
  二、实施过程
  第一次活动:绘制个性名片
  活动目的:通过绘制个性化名片,学会推荐自己,同时使团体成员之间相互熟悉。
  活动程序:①通过抽签把团体成员分成3组。②分组围坐,绘制个性名片。名片要求:图文并茂,包含不少于5条的个性化信息。③小组交流,组内相互认识。④集体分享,介绍自己。⑤讨论并制定集体规则。
  活动思考:大多数学生绘制的名片包含姓名、班级、联系方式等内容,但对于性格、理想、目标等抽象的信息呈现较少。这可能是因为他们第一次参加活动,对于不熟悉的人,还存在一定的戒心。
  第二次活动:为美食节义卖活动设计宣传海报
  活动目的:通过为学校美食节义卖活动设计宣传海报,可以展现其绘画、设计方面的才能,提升自信心;体验小组群策群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活动程序:①沿用上次活动的分组方案,每组增设一名组长。②每组集思广益为美食节义卖活动设计、制作一份宣传海报。要求主题鲜明、构思巧妙、图文并茂。③各组阐述设计理念。④评选最佳海报,并将其作为爱心义卖活动宣传海报最终设计方案。
  活动思考:创作阶段,同学们有合作、有争执,最后通过沟通和协商,达成共识,由此提升了小组内部的信任度;分享阶段,学生认真倾听,欣赏其他小组的构思,并真诚鼓励和赞美。由此,和谐的团体氛围逐渐形成。
  第三次活动:美食节义卖活动
  活动目的:加深彼此的了解和信任;感受公益精神和社会责任感;体验自己在团队中所扮演的角色,为后续的职业生涯规划辅导作铺垫。
  活动程序:①15名成员跟随各自班级参与美食节义卖活动,如小吃义卖、手工艺品和绘画作品义卖等等。②活动后,每位成员就自己在团队中的角色和作用撰写心得和感想。③召开义卖活动经验分享会。
  活动思考: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需要学生有一种社会担当,作为绘画设计的延续活动,义卖活动,可让学生观察、思考自己的角色担当,体验合作互助带来的满足感和成就感。
  第四次活动:发现未知的自己
  活动目的:通过绘画探查内心,了解自己的个性特征,促进自我认识和自我悦纳。
  活动程序:①树木人格图。指导语:“请画一棵树。”②家庭动态图。指导语:“请画出你家庭中的每一个人(包括你自己)正在做的某件事或参与的某个活动。”③作品介绍。
  活动思考:在树木人格图部分,学生小张画了一棵树叶茂盛的树,树上有许多果实,但树干却比较细,好像快被压垮了一样。这可能预示着小张自己或家人给他设定了很大或者很多目标,但他的实际能力还不足以去实现这些目标;在他的家庭动态图中,一家五口正坐着看电视,其中哥哥(同父异母)、姐姐(同母异父)坐在两头,且两人神态和姿势有别于中间三人,这可能暗示着哥哥、姐姐之间及与重组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较为疏远。对此,老师建议小张与心理老师作相应的沟通。
  第五次活动:外面的世界很精彩
  活动目的:通过绘画“我眼中的工作世界”和老师展示的“现实的工作世界”的比较,了解职业,关注和探索外部世界,以便更好地规划学习和职业生涯。
  活动程序:①“我眼中的工作世界”绘画。指导语:“请画出自己眼中的工作世界”。②分享创作心得,师生可适时提问,以启发思考。③老师分享有关工作的图像、视频、文字资料、招聘启事等。
  活动思考:活动反映了很多学生对于工作的认识过于单纯和理想化,如有学生画自己十年后可能是一名牧民,因为牧民可以养小动物,而他很喜欢小动物。因此,很有必要引导他们去了解和关注真实的工作世界。为此,老师建议他们向父母、亲人等询问相关的职业信息,从身边人开始,从一两种职业开始,走进和探索外部世界。
  第六次活动:N年后的我
  活动目的:了解自己的职业价值观,对未来有确定的想法,能在“仰望星空”的同时,脚踏实地地积极行动起来。
  活动程序:①放松练习,平静身心、排除杂念,关注内心需求。②想象自己三年后的样子,越具体越好;接着把想象的内容画在纸上。③同样进行“十年后的我”创作。④两轮绘画结束后,相互进行分享。⑤思考“在每个人的职业发展中,什么是最重要的”,把答案写在卡片上。
  活动思考:①在“三年后的我”部分,有些同学用比较轻、模糊甚至若有若无的笔调画自己在一所大学的教室中坐着发呆的样子,且画中人的腿或脚被遮挡住了,这可能预示着他们对自己的未来并没有确定的想法,在职业规划上想法多、行动少。对此,老师提醒他们职业规划可以有梦想的成分,但要从现实出发,积极行动。②在“十年后的我”部分,有的同学画自己和家人在一起旅游,有的画自己一个人在办公室加班,有的则画自己成功经营着一家连锁画廊,等等。这些从某种角度反映出了他们的职业价值观:有人追求舒适,有人追求成功,有人追求财富,等等。对此,教师结合“在每个人的职业发展中什么是最重要的”的话题讨论,引导学生澄清自己的职业价值观。   第七次活动:风雨·彩虹
  活动目的:通过“雨中人”的绘画,正视负面情绪,挖掘自身资源,化阻力为动力,加强自我管理和自我支持。
  活动程序:①放松练习,帮助平静身心、排除杂念,关注内在感受。②“雨中人”绘画,考察学生在压力下的反应。指导语:“请画一个在雨中的人。”③绘画结束后,分享创作感受。④引导思考:对于自己的画作,有什么感受?如果这幅画能像朋友一样跟你说话,你觉得它会说些什么?
  活动思考:有同学的画中,人在大雨中被淋成了“落汤鸡”,没有任何雨具可以借助,也没有可以避雨的地方。这可能暗示着这些同学在面对压力时的无助与无奈,对此,老师建议他们大胆求助,同时努力发掘自身潜力。
  第八次活动:从“梦想改造家”说起
  活动目的:观看“梦想改造家”(一档有关家居设计的综艺节目)视频并展开讨论,以设计师职业为切入口,引导关注相关职业(尤其是自己的理想职业)所需要的学科素养。
  活动程序:①这期节目给你留下的最深印象是什么?②设计师的工作状态是怎样的?设计师身边的助理又是怎样的工作状态?③除了美术外,设计师还需要具备哪些方面的素养?④当下的学习和设计师工作(或你的其他理想职业)的关系有哪些?如何看待和处理这些关系?
  活动思考:大多数同学认为,美术生从事的职业不仅和美术学科有很大关系,还涉及到物理、建筑、人际交往、管理等学科,而他们在这些方面都还不尽如人意。由此,他们意识到应该在学科素养方面多多努力,从而将梦想与当下学习关连起来。
  第九次活动:回望·展望
  活动目的:通过分享参与团辅活动的感受和收获,互赠祝福及小组合影留念,巩固辅导成果,圆满结束辅导过程。
  活动程序:①引导分享团辅活动中印象最深刻的事情,谈感受和收获。②以心仪的形式(绘画、寄语等)为其他成员或老师送上祝福。③老师总结和赠言寄语。
  活动思考:在最后一次活动中,微妙的离别情绪在成员间弥漫。老师在引导成员处理离别情绪的同时,还需带领成员回忆和巩固历次活动的所思所感,帮助成员将所学所感迁移到现实中,延续团体辅导的积极作用。
  三、小结
  在上述系列活动中,我们欣喜地看到,对于心理自卑不善表达、自我认识不甚清晰的学生来说,绘画打开了他们的心理防御,帮助他们用画笔将无法用言语表达的情感、想法投射出来。同时,同学的关注,老师的回应也提升了他们的自尊和自信。但在此过程中,我们也体会到,仅凭学生的绘画去推断其内心是不全面的,还必须结合学生自己的解释和其他心理咨询技术的综合运用,以及日常辅导者和其他老师对该学生的了解,才有可能真正理解学生的内心想法。此外,辅导者要注意营造轻松愉悦的活动氛围,将活动与绘画课区别开来,让他们将内心的真实想法自然流露于画纸上,这是帮助他们更好地规划自己生涯的前提。
  参考文献:
  [1]王晓梅.让教育关注学生的未来[J].现代教育科学·普教研究2010(5):39-47.
  [2]严文华.心理画外音[M].上海:上海锦绣文章出版社.2003.
  [3]兰珊珊.绘画心理分析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高教论坛.2013(8):118-121.
  (作者单位:上海市闵行区教育学院德育研究室 上海市闵行区教育学院附属中学 上海 200241)
  责任编辑 徐向阳
其他文献
摘 要 基于深度学习道德与法治“主动”课堂,指向知识迁移和问题解决等学习能力的提升。通过划分课前与课上“研学”类型,帮助儿童掌握框架图、矩阵图等多元学习工具,以更好地链接儿童生活,使其“敢学”“会学”,“浸入”深度学习;并创设主动实践场域,引领儿童提升道德创新思维,以更好地指导和引领儿童生活。  关 键 词 道德与法治;深度学习;主动课堂  中图分类号 G41  文献编码 A  文章编号
摘 要“大阅读”整合学校、家庭和社区图书资源,让书籍走进师生和家长生活,让每一个广雅人享受生动而丰富的阅读生活;以阅读弥散“书香”,让阅读成为每一个广雅人的学习方式,接续广雅书院文化精神,用“书香”涵养“广思博学,品雅志高”的广雅学子。  关 键 词家校合作;大阅读;广雅书院文化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编码A  文章编号2095-1183(2017)04-00-03  书籍承载着人类的智慧与文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校本课程开发逐渐成为学校文化建设的主要抓手。实践表明,学校文化建设只有融入到学校课程中,才是生根的有生命力的文化;学校课程只有体现学校的文化特质,承载学校文化使命,才是真正的带有校本性质的课程。[1]杭州市德胜小学依托“万物育德,人以德胜”的品牌优势,从德育活动课程化开始,创新课程样态与实施路径,构建起既符合国家要求又富于校本特色的“万物育德”课程群。  一、围绕核
摘 要 师生观决定了学校教育中的教师與学生之间关系的性质、距离、定位和模式。中国学校教育中的师生观是典型的教师权威指导下的学生平等。在中国师生观中,教师拥有必要的职业权威,教师拥有充分的教育与教学的管理权,学生之间平等竞争发展,教师是学生事务的权威仲裁者和保护者。在西方学校教育的师生观中,教师是平等中的首席,学生之间与师生之间均为平等关系。在西方师生观中,教师职业不具有权威地位,学生以挑战教师为荣
以自编问卷对广州市H区416名中小学教师的幸福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教师拥有较高的职业认可度,能从学校生活中获得幸福,对教育生活整体上持满意态度。调查提示,促进教师幸福生活的基本路径有:大力推崇师道,提高教师的职业认同度;优化学校管理与服务,为教师创建幸福的组织环境;努力提高教师待遇,保障教师的体面职业生活。  职业幸福感;教师幸福;师德教育;调查分析  G41  A  2095-1183(
摘 要统编《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上册教材以“学会做人”,引导儿童积极努力地完善人格作为核心目标,不只在认知层面,教会儿童与生活、社会、道德相关的知识,更重要的是重视“回望”这一精神反刍,引导儿童在自己的生活中找寻意义;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鼓励儿童积极实践,在批判反思中培养实践智慧,将一条成人之路构筑在儿童心中。  关 键 词统编《道德与法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
“快乐过新年”是统编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一年级上册第15课,按照教学进度,上这一课时正是公历新年前后。其中,“欢度元旦”“开个元旦联欢会”的教学恰逢其时,老师们会感觉比较好处理。待到过农历新年的时候,学校都已经放寒假了,“大家一起过春节”的教学就显得不那么“趁手”了。  教材上有这样一段话:“过春节有很多礼节和讲究呢!你知道哪些呢?”据此,有些老师就围绕着“春节知多少”展开了教学。比如,或是利用
摘 要:为实现以特色凝聚学校精神,推动学校发展方式由外延向内涵的转变,厦门市思明区以行动研究的方式推进区域性特色学校创建工作,在研究中建立了四方合作、学习研讨、校本研究、跟踪指导、展示交流等工作机制,并在研究推进过程中,注重对创建活动本质的追问和结果的关注,以及学校在创建过程中成长方式的转变。  关键词:特色学校;行动研究;机制;视角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编码:A 文章编号:2095—
黄瑞萍,广州市天河区华景小学校长,广东省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工作者,广州市优秀校长培养对象,广州市优秀教育工作者。  儿童节过后,广州市天河区的华景小学出现了一个“怪”现象:每节课下课后,孩子们就玩起了魔方,像是正在举行一个魔方派对似的。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这个六一节,学校发下的儿童节礼物是魔方。  在华景小学,每逢大的节庆日,当孩子们收到一个个学校发放的大礼包,兴奋地拆开,或思考或询问这些礼物时,
一、研究问题及个案介绍  1.提出问题  国家认同是“个体对自身国民身份的肯认,它指的是个人归属于何种国家范畴,以及在此基础上在国家安全、稳定和发展方面所表现出的支持性的态度和行为取向”[1]。香港青少年是推动实现香港人心回归的关键群体,使他们乐于接受其国民身份并达至国家认同,是香港教育界的严峻挑战。  开展内地交流计划是香港国民教育的主要途径之一。在中央政府的大力支持和特区政府不遗余力的推动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