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郊乡贤

来源 :西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gs35226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那北京城内,大圈圈里头有个小圈圈,小圈圈里头有个黄圈圈”,这便是二环路以内的北京,分成了东城西城、崇文宣武四个区。在北京人眼中,崇文宣武并未撤销,海淀更是个镇子,南北城从未合并,城墙的影子还在,出入二环便是进城出城。城外是一望无际的田野般的乱坟岗,再远便是京郊。如今京郊的观念变了,“乡贤”这词儿也离得远了。
  开书:京郊的幸与不幸
  在从前的胡同中,总有点德高望重的人,他们是资深者年长者,有文化有财富。大凡胡同中人有点什么把不住边儿的事,谁家跟谁家闹了矛盾,总会请这样的人出面给了了,人人都尊敬他们,都会冲他们的面子暂耐一时。他们或为大事小情儿的做个高参,也会帮人批八字看风水时指点一二,这尤以京郊的乡村中更为普遍——在遥远的二环外,布满了山川河流,同样有着离京颇近的各个州府市县、乡村乡镇,后发展成各个县城。那是春秋时起的燕赵大地,四处遍及慷慨悲歌。
  十几年前开始,我和挚友们奔走于京郊遍访文物古迹,将大凡畿辅一带的古墓寺庙、碑铭古塔、教堂古村落看了个干净。明清民国的古墓,结合着墓主人的故居和后人的口述、文献记载和老照片的判断,都已明确了世系年表,人家祖宗八代的事比本主儿家都烂熟于心。而这些,都少不了乡村野老、一方贤达之士的讲述。有时一个再普通的村民会对当地风物掌故如数家珍,会参与编写村志,整理些资料印发给我们。如今再去,人们对此并不关心或三问不知;再访古迹时,很多都被盗毁,令人痛心不已。
  京郊之处,各有自己的幸与不幸。在天南地北聚北京的时代,京郊人在各自的县城活得悠哉,并未急于进京。若赶上全村拆迁,几亩地被开成楼盘,由此就地上楼,一家能分个五六套楼房,过上“开着宝马拉黑车,守着楼盘无事做”的幸福生活。哪个村玩命把自家院子加盖五层,可能是这村要拆迁了,先盖上,拆迁讨个说法。若离北京近的,则把五层都打上隔断出租给“蚁族”,月收房租以十万记。北京的有钱人指他们,城里的胡同快成了贫民窟。近几十年的现代化建设刨净了北京人的祖坟,二环路外成片的坟冢都开发成鳞鳞的大厦。而安居京郊尚有自留地可归葬祖茔,与列祖列宗安息一处,以享子孙祭拜,福德绵长。收获了小产权的房子,失去了祖传的土地。得失如何,恐怕只有自己才知道。
  而他们,纵使县城纷纷撤县改区,也多不说自己是北京人,顶多说是京郊某某区县的:曰朝阳曰丰台,曰石景山海淀,再曰通州顺义、昌平大兴、怀柔平谷、密云延庆、门头沟房山。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先说京郊,再说林遥
  在某个文学院进修的活动中,远见有位仁兄與周围人海聊,什么话都能接得上,并随时抖个包袱,极受欢迎。他并不说自己是北京人,自称是隆庆州(延庆古称)人。他热情地请我来延庆玩儿,不是真玩儿,是来听他说评书。他玩摄影,练八卦掌,能治印,写书法,评书师承京城名家马岐先生,自有一番门道。
  许久不到延庆了,看街边的小摊上卖着葡萄、大桃,还有早下来的苹果和梨子,一派的山清水秀。雨后的延庆被刷洗得干净,新盖的楼盘小区宽敞明亮,县城里并无什么高楼大厦。走到县城中心,很快看到了灵照寺。门口有一对狮子分为了左右,进山门东西的廊下皆是古代碑林。寺庙现存的年代不算太久,民国初这里被改为小学,解放后被占用,九几年落架大修缮。正殿是歇山顶,没有大型斗拱,虽不是斜山转角滚龙脊、金钉朱户舞云霓,却也是修旧如旧。院中种满了月季,到了正殿旁的耳房,里面是一排排的长桌长凳,上面是个很小的舞台。每周六的下午,林遥在此说《西游记》,另有位周师弟家住昌平,特意从昌平南口坐火车到延庆来说《蒸骨三验》,也不时有其他师兄弟来帮忙。书座儿不过十几到几十人,多是大人带着孩子。他们与林遥熟了,来不了还会提前请假。
  林遥把《西游记》耍开了说,目前通行的西游版本是清代的,他还参考明世德堂本的《西游记》以及《西游证道书》。说到红孩儿那一回,他连批带讲,不时背一段西游原文,包袱颇多:
  孙猴儿来到火云洞,见小妖正在山洞门口做第八套广播体操呢。
  面对妖精,孙悟空相信,真相只有一个。
  六十个山神土地,编制超了。
  ……
  他操着一口延庆口音的北京话指路:“你上内嗨儿去。”“内嗨儿”,“那边”的意思。地域代表着文化,每个郊区县都有方言和文化认同。延庆原属于察哈尔,密云和怀柔曾属于热河,直至1958年才属于北京。而通县1953年曾单独设立过通州市。密云、怀柔倾向于京东文化,门头沟斋堂倾向于山西文化,房山良乡倾向于河北文化,各个区县的方言和戏曲完全不同。昌平话管墙犄角叫“根揪”,有股乡村的艮味儿;通州话管回家叫“家走”;丰台话,有个词叫“张八”,意思是咋里咋呼,不稳重;北京地铁俸伯站,在当地顺义话里念“风北”;海淀后山的话与海淀镇子里的话也不一样。这都是出乡贤的地方。
  林遥有一儿一女,过着老舍笔下理想家庭的日子。大少爷年方十岁,能上台顶园子了,将一段《哭单通》,四百句的西河大鼓鼓词作为贯口一口气背下来,连说带演足足二十分钟。而宝贝千金也该上幼儿园了。正说着,他接了个电话,告诉我孩子又把老师给教训了。有人给他家大少爷告密,孩子进了办公室,非逼着老师把谁告密的招出来,不招供不许走。半个小时后,把老师逼得没辙,招了。
  京郊人进城的也不少,早已淹没于人海大潮。以林遥的学术和能力之广,在城里会有更大作为,但他不打算搬到城里头。我说:“不为了你们两口子,要为了孩子,让孩子上个重点中学。”
  他却说:“对我儿子没太大期待,就想着,要是念不成书,就在家门口马路对过儿开一面包房,卖面包;要是没人买,就拿回家一吃,准保饿不死。”
  书中暗表:一个人的武侠史
  林遥上学时不知怎么想的,竟到了广西柳州读了个中专,学的土木工程。他自称是木匠,评的四级工,在施工队干过活,为了离家越远越好。要是云南有学校报考,他肯定奔了香格里拉。这在他早年的一本散文集《非主流青春》里写得明白,那书是他自己的青春纪念。在这种环境中能坚持读书,是真的痴爱。   我到他家,他送我一本他翻印的古籍《隆庆州志》,这是延庆古代的志书,印得很精美。他的藏书中,也有满柜子的乡帮文献,是“首批全国书香家庭”,一座普通学校的图书馆不一定比他的藏书质量高。他还藏有很多港台文学的资料,尤以武侠知名。通过他,我知道了一个狂爱古龙、梁羽生的铁杆书迷群,他们花了很大的私人力气与财物,复印罕见的版本与同好分享,有的甚至分头手打。
  他著有《凭栏迎雪阁诗词》。凭栏迎雪阁是他的堂号,延庆多山,在他家中直接看山,若是雪景则白茫茫一片。为此自撰一联:推窗观海岳,伏案写春秋。他也出过本新体诗集《侠音》,远不如旧体像样子。问之则曰:新体诗集是追求现在的老婆,每周写一首情诗,持续了两年而编成的。还嘱咐我:“别这么干,现在不好使了。”还出过长篇小说《戊戌侠踪》(原名《戊戌英雄传》),将民国京城里所写的武术家一网写尽,其笔下多是依据史实和武术。他耐心地给我讲某某拳家的生辰事迹在网上是错的,而他考证后写了合理的,但人们却以网上为标准。我佩服他的较真,是做学问的材料。
  他以一人之力,花费若干年写成了四十六万字的《中国武侠小说史话》,出版时删到四十万字,但资料仍十分翔实。他治学功力很深,但我们也聊过武侠这门学问的尴尬。大学者不屑干,小学者干不了,且费力不讨好,各路大侠铁瓷众多,网络骂战滔滔不绝,真考据起来却缺乏史料。很多朋友都说,《中国武侠小说史话》应该分为四大卷出版,都盼着林遥扩写。他的武术、旧体诗词、小说、文化散文和海量的阅读,都在为这武侠史做药引子。那几样炼成了,武侠史也写成了。
  他几乎读过所有笔下武侠作家的代表作,别人看写得好的就行了,而他连不好的也要看,要分析出优劣之处。他尤其推崇五六十年代港台老派的武侠名家的书,特向我推荐了郎红浣。郎氏武侠一口京腔,读若旧京书房中的闲谈。港台老派武侠继承了民国文脉,讲究语言,史料严谨,布局谋篇完整,笔下都是张恨水的味儿,是真正把武侠当作小说来写。如今不一定受欢迎:节奏不快,情节不出幺蛾子,行文不水,怎能满足这个速食的时代?
  林遥下笔就是这种文风,他规规矩矩一板一眼,写文章先开脸,布局谋篇,再详细叙述,是传统套路的评书。他的文章发得不多。
  私下里我不止一次与他商量:“你的书没大卖不是写得不好,是太不‘时尚’——语言不够‘翻花儿’,行文节奏缓和,太民国气了。这年头得直给。每个平台都有它不同的用户和意义,发表时可能编辑会改动,出书时再改回来就是了。”
  “可都改了,那还是我么?”这林遥都明白,他不愿改。我心生敬意。他写了不少精妙的武侠随笔,篇幅很长,一时没合适的平台。武侠已从大众沦为小众,从那竖版繁体、行文四言诗一般的《蜀山剑侠传》的擎天巅峰,已沦为依仗鲜肉和特效的网剧,读者已不迷武侠,更何况是武侠文化与研究?新武侠的语言和故事都很飘,作家没有民国武侠五大派甚至金、古、梁三大师的学养。我们小时候武侠都是地摊货而不让看,被发现要没收了扔进茅坑,现在想看,少有人写得好了。我为林遥的文章没推到读者中而惋惜,是为读者而惋惜。
  他还以延庆平北抗日根据地写了很多作品,这题材的区域性不大,熟悉的人很少,但他就要写这没人知道的来推广,而不是写个众人皆知而容易卖的。因为这里面有他的前辈。
  书中代言:温酒话乡贤
  有一次讲座,听名作家格非讲乡贤,略记如下:
  当年我在村子里跟着祖父一起读书。我考上大学后祖父才说,带我见村里一位前辈高人。我跟着去了,发现那老人黄埔军校上过,商务印书馆也做过,一身的阅历。聊天后老人就问,既然你都是大学中文系的了,那能不能做首旧体诗词看看?我只好请学古典文学的同学帮忙做了两首,拿回去被老人批改得面目全非。他自己在旁边也做了两首,让我们惊为天人。老人有位朋友因年长而欲弃人世,给老人写了封信,来问:“我们这一生关系不错,但最后你对我怎样评价?”老人写了“同气相求,同声相应”八字作回复,意思是,我跟你一生关系不错,你这个为人我就不评价了。那朋友看到信后很欣慰,随后便走了。后来,老人也去世了。
  这是个伯牙子期般的故事,八十年代有這样两位老人,犹如上古的高士显圣。他们都住在乡里,落叶归根。
  见贤思齐,古书中多有“卒祀乡贤”的记载。乡贤多是有功名和财产的人,同时负责着一方的学务、公务和公产。乡贤是《白鹿原》中能掐会算、一番舌战退了清兵的朱先生,他根据时局判断未来得天下者必是毛泽东。可惜这个人在电影中彻底没拍。让人更难猜想,乡贤是个什么样子。
  北京的乡贤,都被战乱和革命废掉了。从英法联军到八国联军,从义和团到东北军,从“日本子”(这也是京郊一带的方言)到“老毛子”,太多的北京人失去了家谱、祠堂、祖宗牌位,宗族观念远不如中原和南方。若说京城贤达,可以提老舍先生。老舍不仅文学伟大,更在于某年夏天,他提案北京要供应芝麻酱,好让人于凌乱中过好生活。芝麻酱的恩德,北京人世代都念想着他。同样的,还有老舍笔下的宗月大师,西城粤海的刘家刘寿绵先生。他拒绝日伪给他的“满洲国师”称号,组织了几十人的队伍,掩埋三千多具阵亡将士的尸身,舍掉了半条西直门大街的家产,死后有半座城人相送。他葬于阜成门外一座寺庙的塔院里,后因城市建设而迁葬到卢沟桥附近,下落不明。再有,如同仁堂岳家,做过不少义诊舍药的事,北京过去天黑时,岳家会在黑暗有沟的地方悬挂灯笼;民国总理熊希龄,他本是湖南人,却把后半生的事业都投入到西山的香山慈幼院。这是在城里,似乎叫城贤更合适。
  标准的乡贤就在京郊。门头沟区石门营村有个刘家,刘洪瑞家。村里有他家几个院子,看上去低调,但他家称十三个煤窑加五千亩地,当过宛平县的区长(过去北京为顺天府,分大兴和宛平二县)、门头沟煤业同业公会理事长。这家逢冬天都开粥厂,舍棉袄舍大馒头,帮助西山的八路军打游击,运了好些个枪支药品,1951年就给枪毙了。因为他是中国大学法律系毕业,是国民党,出席过“国大”,也和日寇有交往。作为一方土豪,这是他命中注定,躲不开。再往沟里走,门头沟斋堂镇的灵水村出过位满脸麻子的举人老爷刘增广,他到外省当过知县,学医治病救人,掏钱支持抗战,在灵水创办过新式学堂,还立过办学碑,教导村民要圈养牲口,限制采煤;甚至村民争抢碾子,他在碾子旁贴上“君子不争”。他愤懑于日寇,在抗战中去世了。在海淀后山还有个贝家花园和贝大夫桥,是法国医生贝熙业在京郊生活四十年的遗迹。他当医院院长给名流看病,更为周边百姓做了很多实事,七十高龄还支持抗战,掩护学生。当地人管他的家叫老贝家,给他题匾叫“济世之家”。这人社交极广,能影响到中法外交和乡村建设,这是洋乡贤。   有乡贤的地方,不会炒学区房。
  预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未来的乡贤
  林遥是老派的人,他给我讲童年时在乡下的树林间野跑,坐着大车跟奶奶一起去村里看戏,又讲到奶奶家本在延庆的双营城。他当过技工,出身于延庆普通的劳动阶层,管过物业,干过文物考古,当过领导秘书,靠努力写出了今天的成就。很多人是从幼儿园到博士一路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地读过来,而他能下手干活,又能组织活动,能拍板拿主意。
  论及社会,他偏向左派,是位不喊口号的马列主义者,认为只要这世界上还有人挨饿,那么资本家就带着原罪,哪怕资本家本身是个善人。社会问题绝不是党的领导有问题,恰恰是基层组织的涣散和玩忽职守,而被资本绑架了一切。“资本有300%的利润,它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冒上绞架的危险,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马克思语)他教育自己的孩子,大凡修鞋的修车的甚至卖菜的,人家都太辛苦,别再砍价了。
  在文学院进修期林遥当班长,他组织办晚会或展览,连带做人的思想工作。全班五十人到郊区采风,他把这一车人全部搬到延庆,从永宁古城到延庆硅化木群考察了两天,请了地质专家一路讲着地质运动和恐龙足印。衣食住行旅途安排全由他一手操办,一路刷脸,在别人游览得开心返程时,我见他一脸释然,可算结束了。他付出了很多,他不说。
  乡贤是必须有的,是地方文化的传承人,不仅是优秀干部和道德模范,还要反哺乡里。不论古今,先贤都是国家主旋律的地方代表,而学术是阐释主旋律思想合理性的工具。古代是主持忠孝节义,今天是为人民服务。但现代乡贤的权力与学术远不及古人,不会有个举人名号再称上五千亩地加十三个煤窑,还不转移财产,一心行善故乡。但当代也是有乡贤的。通州有各路武术的传人,还有位文物管理所的周良先生,是一生都在研究通州文化,幾乎跑遍了通州所有的村子,是罕见的“通州通”。延庆有位文学前辈叫孟广臣,编著了《长城脚下的传说》、《妫川民间故事传说》、《延庆民间谚语》,于民谣、儿歌、谚语、谜语、歇后语无一不精。这都是当代的乡贤。能像林遥一样这么藏书、习武、做学问的人,在延庆几乎没有了,更关键的,他能做实事。
  乡贤不仅是有文化、有影响力,还能做事情,能八面玲珑。上至地方官员,下至引壶卖浆者之流,巫医乐师百工之人,都能说得上话。本身没有官职,但对各级官员不卑不亢,能为做事情的人牵线搭桥,是一方乡土的庇佑者。另一面,钱是要挣的,但并不追求文学上的虚名浮利,林遥知道自己要什么。而挣钱,是为了有对恶说“不”的能力。
  在进修的文学院开会座谈时,在人人关心自己前景的时代,林遥的议题是基层文联的建设运转,和文学爱好者的培养问题。若说文学创作也是个金字塔,那么它总要有个塔基,总不能只管塔尖的吧?他要延庆的文化做些基层的事,以对得起这一方乡土的百姓,因为那是他的家。
其他文献
大头马,1989年生。作家,编剧,记者。出版有中短篇小说集《谋杀电视机》、《不暢销小说写作指南》,长篇小说《潜能者们》。其中《谋杀电视机》被改编为同名话剧,2016年于北京人艺上演。获第二届豆瓣征文大赛虚构组首奖、第十六届华语文学传媒大奖新人奖提名。
期刊
张广天,男,1966年生于上海。作家,音乐家,戏剧家。曾出版长篇小说《妹方》、《既生魄》、《南荣家的越》,学术著作《手珠记》,导演《切·格瓦拉》、《圣人孔子》。他的戏剧《基尔凯廓尔药丸》、《野草尖叫蓝靛厂》在欧洲和东亚多国上演。  丰奂英对夏光妹说:“你爷让你去后大镇,做管彤家的新妇,娘是不大愿意的。娘不是嫌弃他家门第矮,而是管彤这个人促狭,他教出的儿子我也不大看好。再说我们娇纵你久了,你过于任性
期刊
每逢岁末年初,层出不穷的各种文学榜单总让人眼花缭乱。就像《水浒传》第七十一回的回目(“忠义堂石碣受天文,梁山泊英雄排座次”)所说的那样,“文学排行榜”无疑也是一场文坛好汉们“排座次”的狂欢。从古至今,一切榜单都标榜自己以寻找“最好”、“最优秀”为宗旨,但这一标准实在是过于宽泛,再加上中国人自古便有“文无第一,武无第二”的说法,因此,选择哪些作品上榜、上榜次序如何都是一门大学问,其背后隐藏着的,是各
期刊
对小说如果你有耐心看到了最后仍怀揣疑惑,这将是最接近真相的创作谈。  我曾见过人类难以置信的景象。在我跌入万丈无穷的虚无,举目皆是黑暗,伸手只能探尽无穷。我跋山涉水远赴世界的尽头,希望可以因此获救。体验最为极致的迷幻,希望可以看见终点的答案。我看见纯白色毫无人迹的大地上冉冉落下一盏可以称之为奇迹的太阳,同时经历着遍身骨头咬合摩擦带来的痛苦,风和距离停止折磨。我看见汹涌杀人的大海吞噬远方的海岸,雾气
期刊
最初是一封从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国立图书馆寄来的信函引起了奥地利神经学家的注意。在信中那位据称对音乐从无热情的图书馆工作人员愤怒地咆哮,“我再也无法忍受这些漂亮的旋律了!”神经学家从混乱的语句和因浸泡泪珠而变得凹凹凸凸的信纸中,诊断这不过是一位饱受幻听困扰的神经失调患者,或许遭受过癫痫或是其他的脑部器质性病变而导致症状的产生,具体的病症和治疗方法都必须在接受检查后才可以判断,因而这位神经学家优雅地
期刊
领完小学结业考试的成绩单,武志权和李晓梅带武安安回了老家。那是二〇〇一年,还没有动车,如果坐普通火车,要从南汇赶到闸北的上海站,太麻烦。况且火车只到老家市里。他们傍晚出发,从惠南镇汽车站坐专线到周浦镇,再换上直达大别山小镇的长途大巴。  天气很热,发车前,乘客们站在路边等待。行李已被塞进了大巴肚子。武志权和李晓梅脱掉白大褂和厨师帽,换上正常衣服。安安穿着他最喜欢的一套衣服,绿白相间的格子短袖衬衫,
期刊
1、如果仿大头马“指南”式小说的写法,  首先应该指出“喜闻乐见”的出处  出处一:“喜闻乐见”参见大头马小说《一块丽兹饭店那么大的沉香》,这篇小说将会在《西湖》杂志发表。原文是:“你看,到这里,我已经又让故事朝着那种读者所喜闻乐见的方向发展了,你看出来了,男主人公是个有钱人,苛刻、顽固、老派、有原则、有坚守的有钱人。他坚持不为改善女主人公的职业发展做任何贡献,‘你必须靠自己。’”  按照小说标注
期刊
一  民国廿一年(1932年)十月二十五日(农历九月廿六),这一天是星期二。时临秋末,金风萧杀,天气也阴晴不定,按理说不是出游的好日子,在杭州里西湖的西湖肺病疗养院养病写作的郁达夫却兴致很好,起一大早再次杀向了他喜欢的杭城西北九公里外的留下镇,在当天日记里他这样写道:  晨起搭杭余路汽车至留下,由石人坞上岭,越过两三峰,更遵九曲岭而下,出西木坞,历访风木庵、伴凤居等别业。沿途灵官庙很多,有第一二三
期刊
时间:2018年4月22日  地点:中国人民大学人文楼七层会议室  杨庆祥:今天联合文学课堂邀请到了著名作家李浩,就他的新书《封在石头里的梦》做一个小型的研讨。  我认识李浩很早了,印象特别深刻的是在现代文学馆的一次活动上,李浩在那里侃侃而谈,我就很惊讶:这个人不是个作家吗,怎么比理论家还理论?后来陆续读了他的一些作品,像《会飞的父亲》等等,印象特别深刻,是非常重要的写作存在。后来我跟李浩接触了几
期刊
【作者介绍】  比格·海德·豪斯,曼哈顿人,生平难以查考。  【说明】  本篇是“美国往事”中著名的作品,写的是美国小城百姓塞缪尔误入鬼市与当地黑帮头目教父结识的故事。歌颂了塞缪尔勇敢诚实的品行,批判了女性茜茜的狡猾凶狠,反映了那个年代美国民不聊生的时代特色。本篇故事情节离奇曲折,人物刻画鲜明,具有较强的文学性和阅读价值。  塞缪尔原籍美国东海岸某小城,在当地是个有勇有谋的人,没有其他的嗜好,唯独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