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表演”打造强势《女武神》

来源 :歌剧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athleen35019153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何城市,每当演出瓦格纳的《尼伯龙根的指环》,都往往会成为大事:一是因为全套《指环》由四部乐剧组成,每部演出时间需要两三个小时甚至四五个小时不等;同时,瓦格纳的歌剧和乐剧都要求歌唱家拥有强大的歌唱能量,能胜任的歌唱家在全球范围来说都不多;加上整套《指环》的内容颇为复杂,有很深层的哲理性,这也让不少观众望而却步。
  在这种情况下,要将《指环》搬上舞台,投入资金会非常可观,但观赏的观众却不一定足够。为此,虽然北京、台北、上海等城市都已先后演出了全套《指环》,香港却仍迟迟未能将《指环》搬上舞台。直到去年,香港管弦乐团才开始自己的全演四部《指环》的大计,每年一部,四年演完;采用没有布景、服装、灯光设计的音乐会版制作来演出,投入的制作费用便可大大降低:歌唱家全需聘自欧美,演出阵容大,因此制作成本仍很可观!
  诚然,《指环》的演出总会成为大事,主要在于演出本身对演出者及观众来说,都是莫大的挑战。因此,《指环》具有很强大的吸引力,去年1月演出的《莱茵的黄金》,和此次的《女武神》,都遇上内地、澳门地区及台湾地区的友人专程到香港来观赏!
  首晚观众起立鼓掌
  此次音乐会版的《女武神》,连同两次休息在内,整场演出时间超过5小时,对观众来说的确是一次体力上的考验;由于没有任何舞台视觉元素,更是欣赏力的测试;当然,对香港管弦乐团和各位歌唱家而言,就更是很大的挑战。就首演(1月21日)来说,能赢得大部分观众起立鼓掌致意,乐团投入不少资源来制作的“第二只《指环》”已算是有不俗的回报。
  一如去年1月的《莱茵的黄金》,“港乐”采用的并非“半舞台制作”,而是百分百的音乐会版本来演出《女武神》。担任指挥的音乐总监梵志登(Jaap van Zweden)在整个演出过程中,全神贯注驾驭着乐团,务求人人聚精会神;以往“躲”在乐池还可伸伸“懒腰”,而乐师在舞台上,一举一动全在观众眼中;六位主要歌唱家,面对在舞台上“强力出击”的乐队,声音要保持“强大”,要冲出“音屏”,压力会更大。加上音乐所营造的气场极大,前两幕唱完,休息后开始最后一幕,已是开场后的四小时,每个人都带着点儿疲态是意料中的事。不过,这一幕开场,正是整个制作最让人听得无比振奋的“爆棚”音乐:开场已出现过的“女武神的骑行”动机的完整呈示,前奏加上八位女武神“纵横交错”的“高歌”。虽然主要只唱这段还不到十分钟的开场音乐的“配角”,但八位女歌手(五女中音、三女高音),全是活跃于欧洲瓦格纳舞台的实力派歌唱家。从单个接力般的独唱,发展到最后八人的合唱,确有先声夺人、营造出强烈戏剧张力的效果。
  两位男角持谱演唱
  在第二幕出场的两位主力人物,演唱女武神布伦希尔德的女高音佩特拉·朗(Petra Lang),和诸神之王沃坦的男中音戈埃内(M.Goerne)的“声音演出”可用“表现出色”形容,但到第三幕下半段也露出疲态,可见瓦格纳乐剧对声音的要求真的不易应付。同样,演唱齐格蒙德的男高音斯凯尔顿(Stuart Skehon)和演唱其妹齐格琳德的女高音梅尔顿(Heidi Melton),两人都有不错表现,梅尔顿的音色表情力度变化尤为丰富。
  饰演弗里卡的女中音迪扬(Michelle De Young)与饰演沃坦的戈埃内,同是去年在《莱茵的黄金》中担演同一角色的歌唱家,再次邀请两人,也可说是之前《指环》故事的延续。迪扬的演唱,声音与表情都配合得很好。至于扮演齐格琳德丈夫洪丁的低男中音施特鲁克曼(Falk Struckmann),所唱篇幅相对较少,声音力度与色彩都控制自如、通畅,第二幕特别安排在舞台右侧观众席上作出“响应”般的歌唱,空间差距感觉并未影响他歌声的穿透性。
  施特鲁克曼的洪丁和戈埃内的沃坦,都手持歌谱出场,要“视谱”演唱。除有点儿碍眼外,两人演出时只能费神在面部表情上配合,但与其他相关角色的歌唱家欠缺眼神交流,更遑论有动作互动了。歌剧演出不能持谱出场,或许这正是音乐会版特有的“专利”吧。
  梵志登较任何一位乐手、歌手付出的都多。三幕演出,他全神投入、全力以赴,指挥动作幅度并无减少,且常以大力度来挥舞手中之棒,对乐团采取“高能量驱策”的方式,以此加强乐手的专注凝聚性。也正因为如此,乐手难有丝毫松懈,难怪有乐师事后表示,坐到腰酸背痛!此外,梵志登明显地采用较慢速度来演唱,三幕时间分别为70分钟、97分钟和75分钟,较一般的录音都长,首场演出连同休息时间便超过5小时,黄昏6时开场,散场时已是晚上儿时15分了。
  欠缺互动效果减弱
  《女武神》是《指环》的联篇歌剧前夕剧《莱茵的黄金》后的第一日剧,也是《指环》最关键和最重要的一部,那不仅是从神界、地下魔界的世界,不要爱情只需要权力(尼伯龙族侏儒阿尔贝里希在《莱茵的黄金》中放弃爱情来换取象征权力的指环),转变到《女武神》第一幕凡人出现的世界;更重要的是借着与凡人生活无异的半人半神——沃坦与凡人所生的齐格蒙德和齐格琳德孪生兄妹,面对种种压力仍能将爱情升华——这种凡尘的爱情力量,最终将沃坦权力控制下冷酷腐朽的天界击垮。这包括在《女武神》第二幕中,沃坦以自己的长矛击碎了齐格蒙德护身的诺顿宝剑(Notung),导致儿子被洪丁击毙。
  当然,全剧的核心人物,沃坦最宠爱的女儿,女武神布伦希尔德,被齐格蒙德因不愿抛弃齐格琳德而放弃进入瓦尔哈拉宫享受英雄荣誉的真情感动,敢于违反沃坦的命令,最终激怒沃坦,将她贬为凡人沉睡山中,被魔焰环绕,等候在《指环》第二日剧《齐格弗里德》中出现的伟大英雄,带她经历人世间的爱情。很显然,沃坦在《女武神》中,亲自毁灭了取回指环的大计。由此不难看出,《女武神》三幕中所发生的故事情节,充满了复杂多变的感情。然而,在百分百纯音乐会形式的演出中,加上“沃坦”与“洪丁”两位男角手持乐谱演唱,于是第一幕齐格蒙德与齐格琳德两人“从重逢相遇到相爱”这段很关键的凡尘爱情,因为眼神交流的欠缺,动人程度被大大减弱。第二幕沃坦个人内心独白的唱段,虽仍能以个人面部表情变化带出感情上的表达,但他与妻子弗里卡争论的一段,欠缺戏剧性的互动。同样,第二幕他与女儿布伦希尔德的矛盾,同样欠缺互动表现。到第三幕,父女两人的对手戏,演布伦希尔德的朗表情变化丰富,但戈埃内的沃坦表情却较平板,而且互动也不多;或许,不带谱上台效果应会好得多,但这显然也是百分百音乐会版本在无导演情况下的演出,难以避免的缺失。   《女武神》的制作与去年《莱茵的黄金》一样,同样是“一只昂贵的《指环》”,不仅六位主角、八位女武神,全部白海外邀来,据节目册上所载,还特别聘用了22位乐手加强阵容,包括六位圆号手和六位竖琴手,其中包括有来自欧美八个专业乐团的乐手,除此之外还特别自广州交响乐团借用四支瓦格纳大号才能以将《指环》完美打造。
  字幕节目册翻译瑕疵
  “港乐”对“这只《指环》”事前做足宣传推广,除安排讲座、小组巡演、公开彩排、研讨会,还有专人绘制动漫版《女武神》。节目册内容做得更充实,包括更清晰的人物关系图,和对《女武神》内涵精辟分析的专文,都有助于观众的欣赏。尽管如此,周末下午3时的第二场(1月23日)全部门票虽售罄,但首演之日(1月21日)因为是星期四,舞台上方的几区座位未能售出(该区座位已架设大银幕来投射字幕,可见已安排发售该区的门票)。除工作日原因,也可看出瓦格纳乐剧的观众在香港仍不多。
  话说回来,加用中英文字幕同步投影,的确能提升欣赏体验,不过字幕上的人物译名却与节目册上的不统一。如齐格琳德变成“齐格莲德”,布伦希尔德变为“布伦希德”,罗丝薇榭改为“罗丝怀瑟”……甚至节目册内的中译也有瑕疵,如“人物关系图”的沃坦,介绍“Walse”音译为“威瑟”,但《凡人现身指环》一文却译为“华斯”;该文中将“Walsung twins”翻译为“华宋格所生的孪生儿”显然是误译,也就让分题‘爱的革新力量”第一段,让人看得有点迷糊了(人物关系图中已注明兄妹二人被称为“华宋格”,华宋格并非二人的父亲)。此外“故事大纲”第二幕最后一段将宝剑中译为“诺盾”,会被误为“盾牌”,音译为“诺顿”会否更好呢。
  “麦林”中演出属奇景
  继去年的《莱茵的黄金》后,“港乐”与“周生生”合作,推出限量Wz"指环女武神”18K黄金戒指,灵感源自《指环》中的《女武神》。这款指环不但可自由旋转,更刻有“Die Walkure”字样或剧中一小节乐谱,每只戒指均附有一份鉴定证书。同去年的指环项链一样,指环售卖后的收益全部拨捐“港乐”作日后发展用,这当然也包括补贴未来两年两只相信同样昂贵的指环制作。事实上,节目册上已将未来两年余下两部《指环》的节目册封面及演出日期(2017年1月29日及22日、2018年1月18日及21日)刊登出来,这两部《指环》同样各演出两场,不同的是两场之间相隔由一天扩展为两天,也就是说外请歌唱家的酒店费用会多一晚了。
  同样,今年的《女武神》也会由“拿索斯”唱片公司发行现场录音CD。为此,当晚现场所见,舞台上几乎成为“收音麦”的展示世界,粗略一看,台口“斜麦”十三支,乐队上的“吊麦”最少十八支,还有不少“立麦”,合共估计约有四五十支!确是少见奇景。乐手在“麦林”中演奏《女武神》的感觉,不知道是何感受。现今录音科技已很先进,仍要采用这种方式录音,看来是要“万无一失”,可见有关方面的紧张与重视。
  最后一点,香港文化中心有着对“港乐”的女高音不利的传言(因近年来和乐团合作的女高音“意外”频生),而这次合作的女高音有五位,几率很大。幸好最终一切顺利,看来《女武神》威势足够,但望自此打破这一“宿命”。
其他文献
歌剧演出史在历经巴洛克时期的“歌唱家的歌剧”和格鲁克歌剧改革以降的“作曲家的歌剧”两个阶段之后,迎来了从上世纪至今方兴未艾的“导演的歌剧”这一新时期。“导演的歌剧”(director’s opera)仿佛在新的更高的发展阶段又返回到“歌唱家的歌剧”那种对作品任意解释的状况。发端于维兰·瓦格纳(Wieland Wagner,1917-1966)的“导演的歌剧”之理念逐渐蔓延,对戏剧各个门类的呈现方式
期刊
此番引起我观赏上海版《茶花女》的热情,主要有两点:女高音和新制作。在威尔第创作的歌剧中,《茶花女》是其第一代表作,艺术成就的综合指数最高,其中对第一主角、饰演薇奥莱塔的女高音,要求非常高,不仅嗓音需全面(花腔、抒情、戏剧),诠释人物更要立体丰满,因此在世界乐坛,能胜任薇奥莱塔的女高音,往往特别引人注目,是成为大牌女高音的主要标志之一。当年的歌剧女皇玛利亚·卡拉斯,就是如此。  徐晓英现在是上海歌剧
期刊
2016年8月12日,由湖南株洲戏剧传承中心、湖南南国新社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和声希(北京)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联合制作的大型音乐剧《天使合唱团》在北京民族文化宫剧场上演。该剧为2015年度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在湖南省第七届艺术节上曾荣获田汉大奖,这部反映校园生活的音乐剧以中学生为主角,直面中国社会和家庭教育存在的现实问题,即面对应试重压,处于叛逆期的独生子女一代如何才能身心健康地成长,无论题材的选择还
期刊
内容提要:《图兰朵》是普契尼的不朽之作,流传至今已有相当多的版本在世界各地上演。本文对比了四个不同版本的《图兰朵》,比较各版本对同一故事的重点场面的不同处理方式,兼及讨论各版本中平、庞、彭人物形象的多种演绎方法,试图从多种角度还原《图兰朵》的歌剧魅力。  关键词:《图兰朵》、重点场面、平、庞、彭、幕间剧  三幕剧《图兰朵》是意大利音乐大师普契尼最后一部作品,虽是未竟之作却长演不衰,自1926年首演
期刊
威尔第根据历史真实人物写成的歌剧《西蒙·波卡涅拉》充满政治色彩,虽然没有直接关注政治,却营造出一种潜在的政治意识,是一部洋溢着真爱与和解的史诗巨作,具有超越时空的时代意义。  此剧的剧情发展扑朔迷离,人物关系错综复杂,因此上演的机会不多。第44届香港艺术节请来了意大利都灵皇家剧院乐团及合唱团全班人马,在香港演出了《西蒙·波卡涅拉》(港译《父女情深》)。因为实属难得,很受欢迎。3月1日的演出,现场气
期刊
编者按:阎肃,著名剧作家、词作家。由他创作的歌剧《江姐》成为歌剧艺术中的经典剧目之一,盛演不衰。“千里冰封红梅艳,漫山遍野映山红。”为纪念和缅怀阎肃先生,我刊特邀阎肃先生歌剧圈中的众多友人共写缅怀文章,以沉痛悼念这位在艺术领域为我们奏响生命之歌的卓越艺术家。  春节前夕,我把歌剧《特区回旋曲》手抄文本交给阎肃夫人时,她嘱我再找找歌剧《党的女儿》手抄文本并告诉我阎老的病情有点重了.不太乐观。真没想到
期刊
电影《玛格丽特》(Marguerite,本届香港国际电影节将该片译为《金曲金后》,更令人会心微笑)是泽维尔·吉亚诺利(Xavier Giannoli)自编自导的大型复古片。影片非常温馨,令人觉得享受安稳平和、心满意足——如果你是一个乐评人的话,或有此感。  影片中的核心人物玛格丽特·杜孟(Marguerite Dumont)是根据真实的人物而塑造的。主人公原型是美国出生的弗罗伦斯·佛斯特·詹金斯(
期刊
歌剧在纽约有点像是西方古代宫廷所说的:“国王已死。国王万岁!”尽管许多存在已久的歌剧团体面临程度不等的财务困难,甚至到了解散关门的程度,但新兴小型的歌剧团体却是此起彼落,各以独特新奇的方式来呈现歌剧,力图打破歌剧“一本正经叫人难以亲近”的成见。  像是歌剧团体“现场歌剧”(On Site Opera),他们会专门选择一些特殊的地点,比如私人宅邸,整个表演专门根据场地的规格打造。去年,他们在上东城一
期刊
2016年2月12日,阎肃老先生驾鹤西去,永远地离开了我们,告别了这个世界。他病重时,我去医院探望他,当时躺在病床上的他已经失去了意识。但是当我含着眼泪对他说“我还想再为您唱一次《红梅赞》”时,他的眼睛动了动,但已经说不出一句话来。  在我印象中,阎肃老先生永远是位宽容乐观、带着灿烂笑脸的前辈:尽管他年高德劭、声誉卓著,但依旧为人谦逊、待人亲切。对我来说,他并不是高高在上的名人,而是亦师亦友,是像
期刊
10月,在美国总统竞选的晚期,《华尔街日报》刊登了一篇幽默的专栏,字里行间里并没有给予共和党候选人认可,却致以更宏大的敬意。丹尼尔·亨尼格(DanielHenniger)在题为“特朗普歌剧”(“Trump the Opera”)的短文中,铺排了一个标新立异的歌剧大纲。剧中有总统候选人与他身边的众多主要角色,还有只懂手持长矛的群众演员,而合唱队则组成“主流媒体”。第一场结束时,特朗普主唱咏叹调,描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