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则精,大而全

来源 :歌剧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imir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歌剧在纽约有点像是西方古代宫廷所说的:“国王已死。国王万岁!”尽管许多存在已久的歌剧团体面临程度不等的财务困难,甚至到了解散关门的程度,但新兴小型的歌剧团体却是此起彼落,各以独特新奇的方式来呈现歌剧,力图打破歌剧“一本正经叫人难以亲近”的成见。
  像是歌剧团体“现场歌剧”(On Site Opera),他们会专门选择一些特殊的地点,比如私人宅邸,整个表演专门根据场地的规格打造。去年,他们在上东城一所豪华的私人宅邸里演出《塞维利亚理发师》,不但形式不寻常(让观众跟着演员从院子转到屋子里),歌剧本身也是很少见,因为这不是罗西尼的版本,而是乔瓦尼·帕伊谢洛(Giovanni Paisiello)的版本,1782年首演,是至今仍流传的根据博马舍(Beaumarchais)的原著三部曲写成的歌剧里最早的一部。
  另一个歌剧团体“阁楼歌剧”(Loftopera)则擅长营造出派对气氛,他们的演出都是在年轻人聚居的布鲁克林区里不为人所熟知的空间里,并且允许观众一边看戏一边喝啤酒,中场休息放的音乐也是热门音乐,把看歌剧变成了一种当代娱乐。
  这些演出因地制宜,多半都要在乐队和音乐段落上有所删减,但是他们谁也没有歌剧团体“心跳歌剧”(Hearbeat Opera)大胆,这个团体把多尼采第的《拉美摩尔的露契亚》缩减成90分钟,由五人组成的小乐队伴奏,在一个教堂的地下室演出。
  歌剧的前半段大致维持了原来的样貌,包括第一场戏以昂里克、诺尔曼诺和莱蒙多的对话开端,然后是露契亚在“喷泉”与埃德加尔多私会,她被昂里克逼婚,主要的咏叹调及著名的六重唱都在。但从此后歌剧就被大幅度删节,露契亚的“发疯”场面后,紧接着是埃德加尔多殉情前的咏叹调“你已升天”(Tu che a Die spiegasti I’ali),而后直接结束演出。
  删节的一个主要原因当然是演出人员的减少——所有合唱段落都不见了;但另一个理由则是要把焦点集中在露契亚身上,除了第一场戏因为有建立故事前因后果的必要性外,其他每个保留场景都是有露契亚的。
  这个制作的音乐选择也反映在舞台调度上。导演把舞台切割成前后两部,前半部地上铺满木屑,以半透明布幕隔开的后半部,是个精神病院的病房。露契亚是观众第一个见到的角色,音乐还没开始,我们已经看到身着病号服的露契亚被绑在病房床上,到“疯狂咏叹调”结束她又躺回床上,连埃德加尔多最后的告白都是在她床前,这表示整个故事不是露契亚病中的回忆就是她的幻想。
  演员的动作有些肥皂剧风格的夸张,像是昂里克边唱着要报仇边拿刀砍苹果。但也有很成功的处理,像是露契亚和埃德加尔多彼此宣示永不变心时,露契亚拿着一条长纱布把两人的眼睛蒙起来,就很有象征的意味。不过舞台动作里最大胆的一个,可能是把原来没有演出来过的露契亚杀夫的场面搬到台上,不过因为现场露契亚刺的是枕头,所以也可以解释成是她幻想中的行为。
  整个故事是从露契亚的角度来说,这个角色在这版制作中自然是最重要的。饰演露契亚的杰米里·曼宁-怀特(Jamilyn Manning-White)的声音有些尖锐,但这也可能是地下室的回音造成的,但她高音犀利准确,花腔也有一定的水平,最关键的是她在戏剧上完全投入,塑造出一个时而清醒时而疯癫的露契亚形象,成功传达了这个浓缩版的重点。大卫·古兹曼(David Guzman)的埃德加尔多热情洋溢,马修·辛格(Matthew Singer)的昂里克狂暴吓人,高音优美的克里斯托弗·利雷(Christpher S.Lilley)兼演阿尔图罗和诺尔曼诺两个角色。
  不过,在音乐方面最让人印象深刻的,应该是丹尼尔·施罗斯伯格(Daniel Schlosberg)的编曲,他身兼钢琴和指挥,只用了五个人的乐队,借着钢琴、大提琴、竖笛、吉他和打击乐器,创造出相当丰富的音响,他更加入玩具钢琴、锯琴以及用弓拉吉他弦,创造出不寻常的声音,传达了露契亚内心疯狂的感觉。
  小巧精致固然可人,堂皇传统也仍然有存在的价值,而这也正是大都会歌剧院的《唐帕斯夸莱》(Oon Pasquale)所证明的。奥托·申科(Otto Schenk)的制作非常传统——唐帕斯夸莱的宅邸有高高的天花板和盘旋而上的楼梯,诺丽娜蜗居的房间可以远眺意大利小镇,最后一幕的花园绿叶如荫。这固然不能给人意外的惊喜,但也足以让人叹服,大都会的舞台机械和工作人员,能在短短几分钟内让场景完全转换。
  也只有大都会能让舞台上的所有演员,不管老将还是新秀,都具备世界级的水平。饰演唐帕斯夸莱的安布罗吉奥·玛埃斯提(Ambrogio Maestri)是一位擅长意大利喜剧角色的一流男中音,声音雄浑,喜感十足。饰演欧内斯托的哈维尔·卡马雷纳(Javier Camarena)是这一两年崛起的美声新秀,声音甜美平滑,高音清亮,是大都会力捧的新星,甚至让他“安可”剧中的咏叹调。饰演诺丽娜的埃莉奥诺拉·布拉图(Eleonora Buratto)此次则是初次登台大都会,但是她丰润的音色、出色的台风、自然的戏剧力,显示未来大有可为。只有唱马拉斯泰斯达的阿列克谢·拉夫罗夫(A1exey Lavrov)低音不足,但看他频频摸鼻子,可能有点感冒,算是情有可原。
  从4000人的大都会到200人的地下室,纽约的歌剧演出可谓是丰富多彩,我们既然无法预见它们未来的存亡,那就趁现在好好享受吧。
其他文献
3月中旬,上海歌剧院在上海大剧院首演了他们的新版威尔第歌剧《茶花女》,吸引了上海人的眼球——180。舞台环幕多媒体的海景幻境,海上邮轮的舞台设计,将三幕四场巴黎、乡间、巴黎的场景变成了邮轮从上海出发,途经卡萨布兰卡,最终停靠巴黎的全新情境演绎,这是上海歌剧院邀请北京戏剧名导易立明执导,并由他的新蝉工作室制作的全新版本。先期,人们的期待相当高,毕竟是《茶花女》,更何况是在上海,人们对经典歌剧的新鲜版
期刊
在音乐表演上,我们习惯把作曲家看成是一度创作,而演奏家则是二度创作。由于每个演奏家对音乐的理解、文化修养不同,会出现很多不同的演奏版本。同样,观众也是如此,个人的偏好会决定他对艺术家的选择——喜欢卡拉斯的听众不一定喜欢苔巴尔迪;喜欢里赫特的也不一定服霍洛维茨。这其实是一个很有趣的现象,且正是由于见仁见智,使得艺术始终保持活力,而这种活力正是来源于不断争论,甚至不惜为了自己喜欢的名角大打出手。  艺
期刊
2016年10月20日,北京。清晨还是灰蒙蒙的天,到了傍晚的时候,淅淅沥沥的小雨,将雾霾笼罩的天尽力冲刷着,空气中清新的味道扑面而来。在充满诗意的秋雨中,北京音乐厅灯火通明,人头攒动,人们在期待一场音乐会的开始。  当晚音乐会的主角李新现,男高音歌唱家,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河南理工大学音乐学院院长、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而李新现给自己的定位,就是一个热爱歌唱、视歌唱为生命的普通歌者。  李新现对歌
期刊
歌剧演出史在历经巴洛克时期的“歌唱家的歌剧”和格鲁克歌剧改革以降的“作曲家的歌剧”两个阶段之后,迎来了从上世纪至今方兴未艾的“导演的歌剧”这一新时期。“导演的歌剧”(director’s opera)仿佛在新的更高的发展阶段又返回到“歌唱家的歌剧”那种对作品任意解释的状况。发端于维兰·瓦格纳(Wieland Wagner,1917-1966)的“导演的歌剧”之理念逐渐蔓延,对戏剧各个门类的呈现方式
期刊
此番引起我观赏上海版《茶花女》的热情,主要有两点:女高音和新制作。在威尔第创作的歌剧中,《茶花女》是其第一代表作,艺术成就的综合指数最高,其中对第一主角、饰演薇奥莱塔的女高音,要求非常高,不仅嗓音需全面(花腔、抒情、戏剧),诠释人物更要立体丰满,因此在世界乐坛,能胜任薇奥莱塔的女高音,往往特别引人注目,是成为大牌女高音的主要标志之一。当年的歌剧女皇玛利亚·卡拉斯,就是如此。  徐晓英现在是上海歌剧
期刊
2016年8月12日,由湖南株洲戏剧传承中心、湖南南国新社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和声希(北京)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联合制作的大型音乐剧《天使合唱团》在北京民族文化宫剧场上演。该剧为2015年度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在湖南省第七届艺术节上曾荣获田汉大奖,这部反映校园生活的音乐剧以中学生为主角,直面中国社会和家庭教育存在的现实问题,即面对应试重压,处于叛逆期的独生子女一代如何才能身心健康地成长,无论题材的选择还
期刊
内容提要:《图兰朵》是普契尼的不朽之作,流传至今已有相当多的版本在世界各地上演。本文对比了四个不同版本的《图兰朵》,比较各版本对同一故事的重点场面的不同处理方式,兼及讨论各版本中平、庞、彭人物形象的多种演绎方法,试图从多种角度还原《图兰朵》的歌剧魅力。  关键词:《图兰朵》、重点场面、平、庞、彭、幕间剧  三幕剧《图兰朵》是意大利音乐大师普契尼最后一部作品,虽是未竟之作却长演不衰,自1926年首演
期刊
威尔第根据历史真实人物写成的歌剧《西蒙·波卡涅拉》充满政治色彩,虽然没有直接关注政治,却营造出一种潜在的政治意识,是一部洋溢着真爱与和解的史诗巨作,具有超越时空的时代意义。  此剧的剧情发展扑朔迷离,人物关系错综复杂,因此上演的机会不多。第44届香港艺术节请来了意大利都灵皇家剧院乐团及合唱团全班人马,在香港演出了《西蒙·波卡涅拉》(港译《父女情深》)。因为实属难得,很受欢迎。3月1日的演出,现场气
期刊
编者按:阎肃,著名剧作家、词作家。由他创作的歌剧《江姐》成为歌剧艺术中的经典剧目之一,盛演不衰。“千里冰封红梅艳,漫山遍野映山红。”为纪念和缅怀阎肃先生,我刊特邀阎肃先生歌剧圈中的众多友人共写缅怀文章,以沉痛悼念这位在艺术领域为我们奏响生命之歌的卓越艺术家。  春节前夕,我把歌剧《特区回旋曲》手抄文本交给阎肃夫人时,她嘱我再找找歌剧《党的女儿》手抄文本并告诉我阎老的病情有点重了.不太乐观。真没想到
期刊
电影《玛格丽特》(Marguerite,本届香港国际电影节将该片译为《金曲金后》,更令人会心微笑)是泽维尔·吉亚诺利(Xavier Giannoli)自编自导的大型复古片。影片非常温馨,令人觉得享受安稳平和、心满意足——如果你是一个乐评人的话,或有此感。  影片中的核心人物玛格丽特·杜孟(Marguerite Dumont)是根据真实的人物而塑造的。主人公原型是美国出生的弗罗伦斯·佛斯特·詹金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