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高音与上海版《茶花女》

来源 :歌剧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xingyu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此番引起我观赏上海版《茶花女》的热情,主要有两点:女高音和新制作。在威尔第创作的歌剧中,《茶花女》是其第一代表作,艺术成就的综合指数最高,其中对第一主角、饰演薇奥莱塔的女高音,要求非常高,不仅嗓音需全面(花腔、抒情、戏剧),诠释人物更要立体丰满,因此在世界乐坛,能胜任薇奥莱塔的女高音,往往特别引人注目,是成为大牌女高音的主要标志之一。当年的歌剧女皇玛利亚·卡拉斯,就是如此。
  徐晓英现在是上海歌剧院的第一女高音,这次出演A组的薇奥莱塔,也是实至名归。为此,在正式演出前,我特意去上海歌剧院观摩了A组的排练。在排练厅,尽管徐晓英没有完全放声,但声音依然光彩夺目(耳),非常富有质感。本来3月18日首演那天,我要去东方艺术中心,但后来还是改到上海大剧院,观赏《茶花女》的首演。考虑到这是徐晓英第一次首场演唱薇奥莱塔,虽然没有完全达到我的期望值,但也难能可贵了,发挥基本正常,也有几处动人的演唱,再说排练厅与大剧院的空间毕竟不能相提并论。徐晓英的综合实力比较强,刻苦好学,善于入情入戏,相信假以时日,多演角色,尤其是薇奥莱塔这样的角色,日后定会大有所为。未来的十年,将是徐晓英至关重要的十年。
  在中国歌剧界,易立明可谓是异峰突起。自他2013年在天津大剧院导演了巴托克的《蓝胡子公爵的城堡》、斯特拉文斯基的《俄狄浦斯王》后,声名鹊起,成为中国歌剧界先锋派导演的代表人物。之前,他在天津导演了天津版的《茶花女》(又名《茶花凋零录》),此番在上海更是大展身手,几乎是颠覆性地导演了一出上海版的《茶花女》。易立明的导演理念完全是开放性、开创性的,是与国际潮流接轨的,值得赞许。
  然而在具体操作上,还是有可商榷之处。首先,与威尔第、皮亚维的原著《茶花女》脚本相比,上海版《茶花女》的时间、地点、故事情节、人物关系等,都作了大幅度的“篡改”。时间:1920年前后的民国时期;地点:从上海出发驶往法国的邮轮“白色茶花号”旅途中,途经北非卡萨布兰卡最终抵达巴黎;人物:薇奥莱塔是“白色茶花号”驻船当红歌女,阿尔弗雷多是从法国到上海来闯荡冒险的富商子弟,热尔蒙是在卡萨布兰卡做贸易的法国富商、阿尔弗雷多之父;其他配角分别改为邮轮上驻船舞女的领班、船长、大副、二副、水手、船员等。这就带来了一个明显的问题:在音乐和唱词不能改动的情况下,身穿中国旗袍(第一幕)的薇奥莱塔唱意大利语,是否有些不协调?暂且不说剧中的主角,即便是配角,原著中的配角都是男爵、侯爵等,现在改为船上的各色角色身份,如此,在唱词内容上是否符合人物身份?既然阿尔弗雷多是法国人,为何不在形象服装上作一些修饰?也许是亚裔法国人?但没有看到任何注明。
  据说是为了方便以后巡演,全剧场景的设计一景多用、一景到底(这种手法目前在国际歌剧界比较流行),故事都发生在邮轮甲板上。然而《茶花女》本质上是一部室内歌剧,不宜全部“外露”。以最典型的第三幕为例,既然场景是雪花飞舞的冬天,身患肺病、奄奄一息的薇奥莱塔本应躺在室内床上休息,现在却来到甲板上——这不是在“找死”吗?她吩咐侍女开窗——甲板上哪来的窗?
  其他还有些细节,比如第二幕第一场,薇奥莱塔上身着泳装出现,显得靓丽、性感。易导解释,这是薇奥莱塔被爱情滋润后的青春焕发。但此时的薇奥莱塔毕竟是已患重病之人,总感觉有些勉为其难,最关键的是,在接下来与热尔蒙深刻悲情的二重唱时,薇奥莱塔的着装与剧情更显得不协调了。能否可以再加上一件披肩?
  纵观世界乐坛,在音乐和唱词不能改动的情况下,歌剧导演如何新瓶装旧酒,用现代手法和理念来诠释经典歌剧,一直是个世界性难题。创新比墨守成规要好,也更难——难在既出奇制胜,又合情合理。上海版《茶花女》虽然“漏洞百出”,但其创新理念还是需要鼓励的。
其他文献
1934年10月至1936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以血肉之躯跨越21个省,长驱两万五千里,创造了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2016年正值长征胜利80周年,全国掀起纪念红军长征胜利的热潮。2016年10月19日至20日,由中央歌剧院创排的歌剧《红军不怕远征难》于文化部主办的2016国家艺术院团演出季期间,在北京天桥艺术中心首演。  歌剧《红军不怕远征难》由胡绍祥编剧,雷蕾作曲,杨洋指挥,陈燕民导演。剧中主
期刊
歌剧《辛夷公主》已经酝酿了近5年的时间,从一粒小小的种子,到如今立于舞台,不难想象有多少人付出了努力和艰辛。重庆市歌剧院在我的印象中,务实、踏实、勤奋又充满创新和活力。在《辛夷公主》正式首演的前几个月,重庆市歌剧院的微信公众号几乎每天都有各种关于这部歌剧创作、排练进度的消息。常常是打开朋友圈,就看到《辛夷公主》的消息在刷屏。而最令我叹服的,是负责这部歌剧微信推送的编辑——每一篇公众号推送的文章,都
期刊
英国具有国际声誉的“黑色乐队”三人组“虎百合”(The Tiger Lillies),结合丹麦的“共和剧团”(TheatreRepublique)制作的《虎百合的王子复仇记》(The Tiger Lilies perform Hamlet),是一个保留着莎剧原著中的人物情节,但在手法上和意念上却充满现代意识和信息的莎剧版本。至于提出该制作概念及担当导演的马丁·杜连尼艾斯(Martin Tulini
期刊
歌颂长征的文艺题材,戏剧与电影有了《万水千山》,音乐作品有了《长征组歌》,两者都是经典。用歌剧形式来歌颂长征,理论上这是一个很好的载体形式。但如何创作?以什么笔调来描写?则是巨大的挑战。今年的国家艺术院团演出季中,中央歌剧院于10月19日在天桥艺术中心上演的歌剧《红军不怕远征难》(雷蕾作曲、胡绍祥编剧、杨洋指挥、陈燕民导演),正是旨在挖掘歌剧对这一命题的艺术表现力。  长征是一个史诗性的题材,《红
期刊
近两年,江苏省演艺集团选择的歌剧题材都与“水”有关。从2013年的《运之河》到2016年的《郑和》,演绎完“运河”又瞄准“大海”。《运之河》在第二届中国歌剧节上,获得了优秀剧目奖,《郑和》也是为明年在江苏南京举办的第三届中国歌剧节而潜心打造的一部大型歌剧作品。两部与水有关的歌剧都出自作曲家唐建平之手。2016年10月20日、21日,原创歌剧《郑和》在南京保利剧院上演。  大明宣德五年,南京静海寺,
期刊
——:最近的双十一都变成购物节了,大概是在买买买中让人淡忘了原本“光棍节”的落寞。其实“光棍节”这个词让人特别想要去重温一下恋爱的感觉,尤其是看一部初恋类的电影,什么《初恋那点事》《我的少女时代》《寻找金钟旭》……反正浪漫喜剧型的都行,找找青春洋溢的感觉再说。  小珊:初恋总是美好而又难忘的啊!你说的最后这部《寻找金钟旭》倒是没听说过。  ——:是孔刘(GongYoo)和林秀晶(Lim SooJu
期刊
3月中旬,上海歌剧院在上海大剧院首演了他们的新版威尔第歌剧《茶花女》,吸引了上海人的眼球——180。舞台环幕多媒体的海景幻境,海上邮轮的舞台设计,将三幕四场巴黎、乡间、巴黎的场景变成了邮轮从上海出发,途经卡萨布兰卡,最终停靠巴黎的全新情境演绎,这是上海歌剧院邀请北京戏剧名导易立明执导,并由他的新蝉工作室制作的全新版本。先期,人们的期待相当高,毕竟是《茶花女》,更何况是在上海,人们对经典歌剧的新鲜版
期刊
在音乐表演上,我们习惯把作曲家看成是一度创作,而演奏家则是二度创作。由于每个演奏家对音乐的理解、文化修养不同,会出现很多不同的演奏版本。同样,观众也是如此,个人的偏好会决定他对艺术家的选择——喜欢卡拉斯的听众不一定喜欢苔巴尔迪;喜欢里赫特的也不一定服霍洛维茨。这其实是一个很有趣的现象,且正是由于见仁见智,使得艺术始终保持活力,而这种活力正是来源于不断争论,甚至不惜为了自己喜欢的名角大打出手。  艺
期刊
2016年10月20日,北京。清晨还是灰蒙蒙的天,到了傍晚的时候,淅淅沥沥的小雨,将雾霾笼罩的天尽力冲刷着,空气中清新的味道扑面而来。在充满诗意的秋雨中,北京音乐厅灯火通明,人头攒动,人们在期待一场音乐会的开始。  当晚音乐会的主角李新现,男高音歌唱家,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河南理工大学音乐学院院长、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而李新现给自己的定位,就是一个热爱歌唱、视歌唱为生命的普通歌者。  李新现对歌
期刊
歌剧演出史在历经巴洛克时期的“歌唱家的歌剧”和格鲁克歌剧改革以降的“作曲家的歌剧”两个阶段之后,迎来了从上世纪至今方兴未艾的“导演的歌剧”这一新时期。“导演的歌剧”(director’s opera)仿佛在新的更高的发展阶段又返回到“歌唱家的歌剧”那种对作品任意解释的状况。发端于维兰·瓦格纳(Wieland Wagner,1917-1966)的“导演的歌剧”之理念逐渐蔓延,对戏剧各个门类的呈现方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