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一道中考化学实验探究题反思实验教学

来源 :考试·中考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z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众所周知,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每年各地中考試题中,实验探究题都占有很大的比例。实验探究题既考查了学生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又考查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实验探究题要求较高,区分度也很好,成为近年中考题的热点。以前,部分地区中考试题中,实验探究题往往是课本内容的简单重复再现,缺少对考生实验素养、实验能力尤其是动手操作能力深入考查的功能。虽然,部分地区有实验操作的考查项目,但仅仅是考查功能,不计入中考成绩,所以一段时间以来,部分师生平时不重视实验,而平时考试重记忆轻能力;重理论轻操作,更进一步强化这种心理。这种心理往往是对中考的错误认识及中考试题功能的欠缺所造成的。一些学生甚至有些老师说:“中考只要求笔答,又不考你操作”。
  我们需要反思,我们培养的应是具有科学素养的高素质一代,而不是只会考试的“高分低能者”。我们的实验教学将何去何从呢?
  我欣喜地看到近几年的中考试题已经在努力改变这一趋势,实验探究题新颖灵活,综合性强。学生若没有一定的实验操作训练,只依仗死记硬背是根本不能完全准确解答这些试题的。这一变化趋势强化了中考化学实验教学的导向性,要求我们师生改变旧观念,重视并加强实验教学的改革。不能重复以往“黑板实验”和“背实验”的现象,而是要求教师重视实验细节,让学生亲手做实验,感悟实验,从实验中体会实验操作的关键之处。下面笔者结合一道中考实验探究题简述实验教学中细节的重要性。
  在做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中和反应的实验时,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围绕盐酸所氢氧化钠是否恰好完全反应等问题进行了探究。
  实验一用pH试纸测定反应过程中溶液的pH:用(填一种仪器名称)醮取溶液沾在pH试纸上,再把pH试纸显示的颜色与对照。当测得溶液的pH7时(填:“>”“=”或“<”),说明盐酸与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
  实验二用无色酚酞试液作指示剂进行如下实验:
  (1) 指出(或改正)上述操作中存在的错误:。
  (2) 你认为上述实验结论是否可靠,请说明理由:。
  实验三用温度计测反应中溶液温度变化:向一定体积10%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10%的盐酸(室温下),反应中溶液温度的变化如下:
  (1) 如下图所示,温度计的位置正确的是 (用字母表示)。
  (2) 盐酸与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时,所用盐酸体积最接近于 mL。
  错因分析从中考阅卷的统计结果来看,失分最多的是学生不能准确找出实验操作中的错误之处。实验操作出现了两处错误,部分学生只能找到一处,最明显的错误之处“不能将稀盐酸倒入氢氧化钠溶液中”没有找出来,部分学生更是将“酚酞试液”改为“紫色石蕊试液”。究其原因,学生没有动手操作过这个实验,当然对实验的步骤以及操作细节印象不深,更不可能在考试中快速准确地回忆出当时亲手操作实验时的情况。
  为此,我们反思,化学实验既是化学学科的基础和灵魂,又是理解知识的重要方式。在实际教学中,一定不能图省事,在讲到实验时,往往是“黑板实验”,仅停留于“纸上谈兵”,“画”实验。有时实验“画”都懒的画,直接用课本投影或让学生看课本图示。这就使得学生是索然无味“听”实验,“背”实验。对实验中提出的问题,不是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得出结论,回答问题。而是听老师“说”现象,记现象,得结论。化学实验趣味性强,实验现象明显而且好看,初学者就可能带着浓厚的兴趣来学习化学。因此,在实际教学中上好实验课非常重要。我们尽量将实验课放到实验室进行,开始的时候,学生的兴趣主要在于观察教师教师演示实验和各种各样的仪器装置。随着学习的不断深入,哪怕是再简单的试管实验,学生也有极大的兴趣和积极性,这时对化学教师来说,就要不失实机地安排学生分组实验,满足他们的求知欲,这样效果会很好。
  总之,新课程理念强调我们教师的任务不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改变单一的接受性学习,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通过研究性学习、参与性学习、体验性学习和实践性学习来掌握科学知识,实验教学就是其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新课程理念要求打破以讲授、灌输为主的教学方式,使用体现学生参与合作,师生互动,探究创新的教学模式,努力引导学生自主专研,鼓励他们求异创新,主动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
  实践证明我觉得只有我们充分的信任学生,让学生动手实践,课堂“活”起来了,学生“动”起来了,效果才能好起来。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其他文献
前几年,中央电视台有一档《对话》节目,邀请中美两国即将进入大学的高中生参与。其中美国的12名高中生都是当年美国总统奖获得者,国内的高中生都是被清华大学、北京大学、香港大学等著名大学录取的优秀生。  节目的第一个环节是价值取向的考察,主持人分别给出智慧、权力、真理和美的选项。美国学生几乎惊人一致地选择了真理和智慧,他们的解释是:如果我具有智慧,我掌握了真理,相应我就会拥有财富,而且有了人生的意义。而
期刊
所谓阅读,就是从所读的文章中获取有效信息。文章中的信息有两种:一种是显性信息,就是文章直接告诉读者的,这种信息可以从文中直接找到;一种是隐性信息,就是文章没有直接告诉读者的,而是作者用委婉曲折的手法告诉读者的,这种信息需要读者透过文句的字面意思,从文章的字里行间挖掘它的含义。学生对前一种信息的获取比较轻松,而对后一种信息,往往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这就需要我们阅读的时候掌握一定的方法和技巧。  那
期刊
一、 评价实验器材的选择是否适当  1. 所测物理量的值是否太小,是否小于测量器材的分度值.  例1小军同学探究浮力的大小是否与液体的密度有关,他选取的器材有:一个重8N、体积0.3dm3的铝块、弹簧测力计(量程是10N、分度值是0.2N)、盐水和水(ρ盐水=1.01×103kg/m3).(1) 写出他实验的具体方法.(2) 计算说明他选取的液体(或者测力计量程)是否合适.(g取10N/kg)  
期刊
有关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概念非常简单,计算公式也简洁明了。但实际计算却是初中化学中的一个难点,特别是发生化學变化时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更是学生容易搞混淆的,因而也是错的最多的。下面举几个例子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介绍溶质质量分数计算的几种情况。  一、 基本型  在求发生化学变化后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时,关键是熟练掌握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和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并能够把它们综合运用。同时还必须搞清所求的是什
期刊
一、 正确解读文本,增强学习的有效性  这是一个自由读写单元,其主题是“绿”,共安排了朱自清先生的散文《绿》,陆蠡的散文《囚绿记》,宋淑运的说明文《环球城市 风行绿墙》和姜梦之的由报告文学改成的散文《一双手》四篇文章。这种“主题式”单元编排拉近了语文学习与生活体验的距离,给了同学们一个无限丰富的走进文本、走进语文生活的可能。这也是新课标教材明显改进的地方。实际上谈“文体”离不开“主题”,讲“主题”
期刊
初中的物理题目,往往存在隐含信息,这些隐含信息可隐含在题目的已知条件、物理过程、物理图像、定律应用范围及待求结论中.解题时,如果能及时挖掘这些隐含信息,就能够越过“思维陷阱”,突破解题障碍,提高解题速度.而且能使解题过程简单、明了.如果不把这些隐含信息挖掘出来,往往会导致解题困难或者思维不严谨.学生往往容易忽略隐含信息而导致解题发生错误甚至做不出来.浮力是初中的重点也是难点.本文就如何挖掘浮力题中
期刊
仔细阅读2010年各地的中考试题,发现一些省市的试题中都涉及到与周期有关的问题,这种题型以往很少见到.所谓周期是事物在运动变化的发展过程中,某些特征或某些过程却重复出现,循环往复,周而复始,每次一个完整的过程就是一个周期.这种重复的现象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碰到.例如一个星期是7天,7天那就是一个星期的周期,又如12个月是一年的周期.再如3(n是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的个位数字不断重复出现:  3=3,3
期刊
如果说,好的开头如春云初展,鲜花含露,叫人一见钟情;好的结尾如余音袅袅,凉风习习,令人久久回味。那么,好的结构就似一位衣着时尚的美女,给人眼前一亮、耳目一新之感。   独具匠心的结构设计,能使由赤橙黄绿青蓝紫组成的彩绸,在空中舞出美不胜收的舞姿;别具一格的表现形式,能使精心包装的中考作文,充满魅力和灵气,熠熠生辉,给阅卷老师以新颖与美的享受。  那么,如何才能让文章骨架挺立、脉络分明,造就令人赏心
期刊
概念是客观事物本质属性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数学概念是反映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加强概念课的教学,正确理解数学概念是掌握数学基础知识的前提,是学好定理、公式、法则和数学思想的基础,搞清概念是提高解题能力的关键。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数学概念的教学尤为重要。数学概念的教学在整个数学教学中有其不可替代的作用与地位。那么如何进行概念教学,让数学概念在学生头脑中生根
期刊
牛津版9A Unit4 TV programmes中的重点词汇和固定短语far, cover, disappear, be full of, a number of, send out等,在近年中考试题出现频率较高,现做小结如下:  1. far作副词时可以修饰形容词或副词的原级,意为“很,太……”。它还常和形容词和副词的比较级连用,表示程度,意为“……得多,到……的地步”,在英语中类似这样的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