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群运营视角下的教研组建设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教研组在教育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但现实中教研组往往不能充分发挥其作用,其原因之一就是教研组建设不到位。本文从社群运营的视角,通过借鉴社群运营行之有效的经验和规律,分析影响教研组有效建设的若干因素,从前提、模式和规则设置对教研组建设提出思考。
  关键词:社群、教研组、运营
  教研组是教学研究组织的简称。[i]是基础教育发展和质量保障过程中的重要角色,特别是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不断深化的新形势下,中小学教研组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升教师专业水平、推动学校内涵发建设方面的作用日益明显。
  在现实的教研组运行上,存在著中小学教研组功能行政化,组长边缘化,校本研修无序,区域教研低效,甚至许多所谓课堂教学改革都是违背教育教学规律的情况。[ii]而产生这些问题的很大部分的原因是教研组织建设不到位。
  教研组在相当程度上具有社群的特点,(在政治学、地理学、社会学等多个领域中都存在“社群”的概念,但在互联网背景下,社群的内涵更加广泛,基于相同的兴趣、特质、属性等聚集起来的一群人都可以称为社群。[iii])社群运营已经在企业界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经验和规律。本文拟从社群运营的角度,分析影响教研组有效建设的若干因素,探讨改进的策略。
  一、建设前提:清晰且可行的目标
  社群运营的前提是明确目标。就是每个进入社群的人在参与前就知道自己可以从社群中获得利益。参与者觉得预期收获会大于自己的付出,不同的社群有不同的利益类型:获取信息、养成良好习惯、发现新价值等等,企业在建立社群之前就要想好能让参与者获得什么样的利益。
  教研组在成立之前,发起者也应该考虑组织的目标,以清晰而又可行的目标作为教研组建设的前提。现在很多教研组运行低效,重要的原因就是简单的把教师们聚集起来听听课,评评课,搞搞活动。但听评课为了什么,搞活动或开会的问题是不是他所需要的东西,又或者活动的形式是不是他所喜欢的,这些没有搞清楚,或者不能给参与者一个明确又清晰的目标预期,就让他付出时间和精力,参与到教研组中,往往就会显得很消极甚至反感。
  此外,清晰而又可行的目标还可以帮助教研组在建设过程中建立自己的活动体系,减少内容的临时性、散乱化、重复度高的问题,真正帮助教师实现专业发展。
  二、建设模式:基于实际需要的形式
  目前来说,在企业界已经取得成功的社群一般有以下三种运行模式:
  社群与产品配合,在产品的基础上提供更多价值。这种模式是让社群和产品产生互补效应,产品本身的特点或者缺陷,社群是跟进或辅助解决办法。一些产品专业性较高,社群可以聚集使用中产生的问题,相互帮助,集中解决。
  收集用户需求,帮助产品迭代。这种模式的社群主要在于了解用户对产品的建议和看法,优化和提升产品。
  维系核心用户。社群中核心用户可以是付费最多的群体,也可以是活跃度最高的群体。该模式下,社群需要通过有效的激励政策,筛选、培养及维系好社群中的核心用户,引领社群的展。[iv]
  教研组建设比照社群运营的三种模式,通常也可以分为三种基于实际需要的形式:
  与一定的研究内容或课题相配合。这种形式的教研组是基于教学中有待解决的某一具体问题或课题,进行主题凸显并有一定深度的研修活动。让一些研究内容可以更好的推广和解决实践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如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小组合作学习、数字化学习、走班制等综合性研究内容或课题,也可以是学科教学中的一个具体问题。
  收集具有一定相同特性的教师的需求,帮助研究内容的改进。这一形式的教研组织,可以根据教师群体中的某一相同特性:如年龄(新教师,年轻教师,资深教师等)、地域(农村教师、城区教师、西部教师等)、职称(高级教师、特级教师等)、职务(总务主任、德育校长、初任校长等)等等加以分类组建,挖掘这些具有一定相同特性教师在专业成长中的共同问题和需求痛点,提供更专业的专业引领。
  维系核心成员及参与者。这种形式的教研组织以有效的激励政策、成长性的活动,筛选和培养一些具有潜力的种子教师或后备人选,达到团队成长,推优选先的作用。如:后备干部、名师/名校长培养对对象等。
  三、建设规则:明确人员和分工的社群机制
  社群运营要取得成功,除了前提和模式两个关键,还需要有明确的社群规则,它包括:搭建关键岗位的角色,并让每个角色有明确的任务。关键岗位运转顺畅,社群才能正常运转。教研组织的建设也一样,角色与分工的模糊会造成教研组的运转不良,常常会引发事无人管,一人管多事或一事多人管,为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可以在建设中借鉴企业社群角色分工的做法,形成自己的社群机制,见下表:
  [i] 尹文坚,中学英语教研组建设的问题与对策【D】,华东师范大学,2006
  [ii] 徐伯钧,我国中小学教研组建设研究述评【J】,教育研究,2016,(9)
  [iii] 杨慧,社群经济及社群运营策略探析【J】,商,2015,(24)
  [iv] 王玮楠,企业社群的3种模式【R】,插坐学院精品线上课,2016
  中山市教师发展中心教育管理培训部 李泳绮
其他文献
《纲要》的教育原则中提到“教育环境是幼儿生活环境中一切影响其发展的外部条件。幼儿的发展是在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实现的。”而教育要面向全体,关注个体差异:尊重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个体差异,根据幼儿不同的发展水平、已有经验及学习方式,在环境的创设与选择上就有所不同。我在研读了教育丛书《幼儿园环境创设与美育》这本书感受到:教师所创设的环境应让幼儿感到舒适、贴近他们的生活、符合他们的需要,同时,幼儿能在教
期刊
摘要:幼儿意愿画是幼儿根据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由自己确定主题,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情感、愿望的一种绘画形式。作为艺术教育中美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最大的功能在于发展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教师要从丰富幼儿感知经验,提高审美能力,发展幼儿想象力,掌握必要的绘画知识技能等方面去支持幼儿的意愿画,提高幼儿绘画兴趣,促进幼儿绘画水平的提高。  关键词:幼儿 意愿画 想象  意愿画是幼儿绘画的一种,幼儿根据自己已有
期刊
摘要:本文采用质性研究方法,从教师的学习动机、学习途径、学习内容以及影响因素四个方面分析了五位教师参与教学大赛的学习过程,发现教学大赛对教师学习和专业成长的重要作用。在研究发现的基础上,从教学大赛促进教师学习的角度,提出了两方面的建议。  关键词:教师学习;教学大赛  研究者所在区域每年9-12月份开展区域教学大赛,此活动已经持续将近20年。教学大赛的筹备过程中,蕴含着学校领导层的支持、教师团队的
期刊
摘要:识字教学的质量直接关系到语文教学的质量,关系到学生掌握语言文字这一工具促进其他各门知识的学习质量。研究识字教学,探求出既减轻学生负担又提高识字质量的更科学、更艺术、更符合儿童接受能力的识字教学途径,实在很有必要。识字教学要遵循儿童的认识规律;识字教学要让学生“动”起来;识字教学要发展学生的智力,轻松识字……  关键词:儿童 识字 自主 减负 乐学  识字教学的质量直接关系到语文教学的质量,关
期刊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如何协调统一,已成为语文成功教学的关键所在,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是在教育学中逐渐形成的。语文是小学的基础学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激发学生的兴趣,营造愉悦的学习气氛;明确小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动者,而不是被动受教者;只有增强学生的学习意识,创设意境,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并创新练习与检测及动手操作的能力,让学生在探索中学习;注意听说读写结合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具
期刊
一、自控力定义  自控力,即自我控制的能力,指对一个人自身的冲动,感情,欲望施加的正确控制。广义的自控力指对自己的周围事件、对自己的现在和未来的控制感。自我控制能力(简称自控能力)是自我意识的重要成分, 它是个人对自身的心理和行为的主动掌握,是个体自觉地选择目标,在没有外界监督的情况下,适当地控制、调节自己的行为,抑制冲动,抵制诱惑,延迟满足,坚持不懈地保证目标实现的一种综合能力,表现在认知、情感
期刊
新高考对學生能力的要求较高,考查的知识点灵活多样,学生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准确解答一定量的问题,必须在平时的学习中注重对知识的积累、对同类问题的解题方法进行归纳并形成思维模型。鉴于此,笔者以考题为例,结合多年教学经验,对如何构建难溶电解质沉淀溶解平衡的相关计算思维模型进行归纳阐述:  三、计算思维模型的构建  通过以上文例题的分析,可归纳出如下的计算思维模型:  以上是笔者以考题为例,阐述难溶电解质沉
期刊
科学是一门综合性课程,涉及到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等学科的知识,虽然浅显,但学生要完全掌握并不容易,主要是在课堂上无法满足学生对知识的需求,也无法全面让科学的精彩得到充分发挥的展示。如果能将课外探究活动作为课堂的有效衔接与补充,让学生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接触到更多的科学知识,了解更多的科学现象与规律,就能为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拓展更大的教学空间。  一、培养学习兴趣,树立学好科学的自信心  兴趣是
期刊
摘要:针对青少年不断出现的抑郁和轻生现象,思考背后的教育原因,探讨学校教育的方法,归结为“梦想教育”与“生命教育”两手抓。创建以“少年有梦何惧风雨”为主题的德育班会课模式,通过“书本+视频+歌曲”的形式,一节德育班会课分成三个版块:“风雨”“梦想”“知行合一”。其中“风雨”版块是“生命教育”,教育学生珍爱生命,顽强生活;“梦想”版块是“梦想教育”,教育學生追求梦想,实现人生的价值;“知行合一”版块
期刊
语文学习的过程,其实就是阅读积累的过程。那么要提高语文能力,仅仅在课堂上是远远不够的。这就需要课内向课外延伸。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可见语文教学效果真正的源泉是课外阅读,课外阅读不仅是语文课外活动的主要内容之一,而且也是课内阅读的补充和延伸。但我们小学生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严重脱节。鉴于此,我对如何衔接课内阅读与课外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