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化閒置空間,打擊違規空置、濫用行為

来源 :澳门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ftobt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彈丸之地的澳門,地少人多的問題愈來愈突出,院舍、學校、公屋用地缺乏,阻礙城市發展,以至產生出不少社會問題,甚至乎連變電器都叫無地方放。能源辦與民署研究共同使用垃圾房的公共空間,如下層設垃圾房,上層放置變壓器,希望做到物盡其用。對於土地資源緊絀的澳門,此想法有可取之處,只要符合安全條件,值得研究落實,亦正好讓政府更多地思考如何善用土地資源,取到麻雀雖小,五臟俱全的效果。
  同樣需要“物盡其用”的還有亞馬喇前地停車場,其面積不小,使用率卻較低。據報亞馬喇前地雖經歷多次重整,如在2005年計劃以多條地下行人隧道,構成放射性行人隧道網。地庫更設有行車隧道、地下電單車、私家車停車場,地面的中心圓形地是以玻璃結構為主的休憩廣場。可惜的是在2007年完工後,亞馬喇前地停車場活像迷宮,內裡指示奇缺,烏天黑地,中心圓形地只與私家車停車場相通,可達度低,四個區域互不呼應。直至2010年政府再推“亞馬喇前地行人通道優化工程”,在地庫一層開闢兩條行人通道,直通兩個地下停車場,又成功連接所有出入口到中心圓形地,打通現有四個不同區域。然而,現在的亞馬喇前地停車場一來內裡沒有任何商鋪,清一色停車場,人煙稀少;二來不少地方未開放,頗為陰森。另外,與內部的死寂相比,外部的圓形地的露天廣場既有葡式石仔地,又有水池、草地、綠蔭相映,可一百八十度觀望葡京、永利、中銀、舊大橋、MGM,是難得的綠色觀景台。可惜圓形地仍與周邊完全分離,地面無任何連接,遊人雖可循停車場的地下通道前往,惟通道隱蔽,而且似乎很久沒有清潔,積水、垃圾處處,烏煙瘴氣。
  亞馬喇前地前稱“銅馬廣場”,曾是本澳小城的集體回憶,如今被暴殄天物,筆者感到非常可惜,並認為特區政府不應浪費這些閒置的空間,尤其是現在十分缺乏土地興建社會公共設施的澳門,這些閒置的空間更有需要被活化,合理改造,充分利用,科學調配,應該不是難事。
  而如果說亞馬喇前地空地被“閒置”可惜,是種浪費,那政府投入大量資源興建的公屋遭“空置”,就簡直是罪過了。資料顯示,至今年二月共發出了七千多戶經屋鎖匙,但有一千四百多單位“空置”,社屋同樣存在“空置”問題,引起社會極大關注。經屋入住率不高、非自住用途個案增加,反映了刻意霸佔公屋資源的情況嚴重存在,直接影響對公屋有真正需求的居民。
  近十年來,為確保公共資源得到合理運用,當局制訂“新經屋法”,透過更多設限,以保障經屋資源能幫助到最有需要的居民。但“舊人舊制”,“舊人”無須接受資產審查,即使已擁有一定的經濟能力,同樣可以購買經屋,結果資源錯配。不少經屋單位空置、甚至有人將經屋出租又或者用作“度假”、消遣設施之用,濫用公共資源,特區政府有必要考慮對違規情況作出更嚴厲的處罰,促使公屋資源用在最有需要人士的身上。針對發現的違規行為、長期不入住的個案,必須持續跟進,並對外公佈跟進和處理狀況。此外,一些落成多時的公屋,社區配套、公交等安排一直未到位,居民怨聲載道,也影響入住意願。未來建設新的公屋群時,政府須有整體規劃,在居民入夥前準備好配套設施,服務好公屋的居民,優化生活空間,提升入住率。
其他文献
新媒體的出現,使得發佈、接收資訊上更為方便,但與此同時,香港近年紛爭不斷,新媒體已經成為新型社會事件的“擴音器”和“發動機”,新媒體給社會帶來的影響不容小覷,政府又該如何利用好新媒體與民間進行政策溝通?  媒體變革 勢在必行  新媒體的發展雖延續了十年的時間,新媒體的出現,給傳統媒體帶來的衝擊和壓力不可小覷,在新媒體的大環境下,面對新媒體咄咄逼人的攻勢,已成為一個不可阻擋的趨勢,不管相不相信,改變
期刊
過去, 報紙,電視等傳統媒介不單使得資訊得到了更廣的傳播,人們知道什麼正在發生,什麼與我有關,更使得人們得以和周圍的人,共同分享對事件的看法,使得人們能夠在對事件的探討中完成社會交往。隨著Web2.0時代的到來, 人們可以隨時利用網路進行社交,交流傳播的不單是資訊,還有感知,擁有和自己共同興趣的一批人的感受。而新媒體正是Web2.0時代的產物。當打開手機APP查看新聞取代了讀報看新聞;當網絡數字電
期刊
國家“十二五”規劃定位,把澳門發展成世界旅遊休閒中心,然時隔多年依舊進展不大,國家旅遊局與澳門特區政府決定成立聯合委員會推進,日前簽署了促進澳門世界旅遊休閒中心建設的聯合工作協議。顯示建設世旅休閒中心的工作,進入了實質性的階段,而且加快了步伐。更重要的是,此已不單是澳門特區的地方事務,而是中央政府也已加入籌謀及督促,把世旅休閒中心建設提升到國家事務的層面,有點“倒逼”澳門政府的意味。  以一般的區
期刊
立法會議員陳明金在六月號《澳門月刊》撰文指“如果官員問責制不能夠成功建立並有效運作,後人可以有樣學樣,不作為的官員,到時候同樣可以拍屁股走人。長此下去,隨著社會變遷發展,新老問題就可能會更多”。對此,筆者贊同。澳門一直有官員問責的法律規定,但卻沒有官員問責情況,“失職”官員多調任司長辦公室顧問,薪俸與原局長相差不多,令社會質疑問責制形同虛設,甚至不健全。個人分析認為,問責制難落實癥結在於權責難以清
期刊
暑假成為一年一度的掘路高峰期,已經是近幾年的“常規”,雖然避開了學生返學的時段,但居民、遊客出行,面對“遍地開花”的掘路工程,抱怨和無奈之下,不禁要問,政府的協調機制,是不是名存實亡?面對長期泛濫的掘路工程所帶來的怨氣,政府是否會下決心,建造城市基礎設施管線的地下共同管道?  今年施政辯論期間,本人在談到,有人形容本澳已成為“世界掘路中心”時,羅立文司長透露,去年有5,900宗掘路申請,批出3,6
期刊
一個新興產業的出現,除了政府主導外,更需要全民的參與和鼓勵,才能興盛,我們期待到一個不一樣的澳門,一個擁有獨特魅力文化創業產業的澳門。本期的受訪者,都對澳門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頗具經驗,他們或是身處其中,或是旁觀者清,對本澳文創的發展深有感觸。在此次採訪中,他們更是積極地提出自己的意見,為文化創業產業的發展建言,期望政府和社會各界能聽到不同的聲音。  澳門佳作的創意總監林子恩,對文化創意產業基金的提
期刊
此次對於澳門文化創意產業資助現狀的討論,並不是僅僅局限於該不該改變現有的資助方式,有哪些利好或不好,更是對本澳文化創意產業的一次深入討論。當中所有參與各界別認識的觀點均值得參考、借鑒甚至反思。  現下的澳門,處於經濟轉型的階段,連續的賭收下跌,為全澳門的經濟發展敲響了警鐘。誠如澳門文化創意產業管理學會會長蔡強表示,此時此刻,是一個很好的機會去調整澳門博彩業一業獨大的局面。古法講求“天時地利人和”,
期刊
細數現有的對文化創意產業的資助,除了專門的文化創意產業基金,還有常規的澳門基金會、文化局以及各種社團,都可以提供一定條件的資助。在本澳文創剛剛起步的階段,諸多的資助是好還是壞該如何去斷定呢?繁多資金在為業界“輸血”的過程中,能否“活血化淤”,成為“造血”?  澳門佳作的創意總監林子恩,聲稱從兩方面來說,政府覺得資助給了很多,但是需要的申請者和業界人士,反而覺得不夠多。“澳門政府非常有心,一心一意的
期刊
如今的文化創意產業,被政府看到了巨大的“商機”,對其投入連年增加,讓各界訝異。面對資金的誘惑,無論是從業多年的業界精英亦或是蠢蠢欲動的新興青年,該如何抉擇?文化創業產業應該自負盈虧還是接受援助?而援助又應該以貸款方式還是無條件的資助?對於這些問題,受訪者們也提出了他們各自的看法。  澳門佳作的創意總監林子恩,提出做生意就應該是自負盈虧。他直言不諱地回答到:“澳門現下博彩業強勁,令全澳門的中小企業或
期刊
中西文化交匯下的澳門,從來不缺乏文化底蘊。而文創產業作為一個新興之物,政府斥資兩億作起動金的文化產業基金,直接為本澳文創業界,特別是中、小、微文創企業提供各環節,例如產品設計、知識產權登記、生產製造及市場營銷等的財政支援,以助解決不同發展階段的資金問題。那麼,文創與產業兩者之間關係如何,到底哪一方面更重要呢?  澳門佳作的創意總監林子恩,擁有多年文化藝術發展的經驗,面對這個問題,他直截了當地回答道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