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教学中,依托教材设计能激活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质疑、敢说、善思的品质,强化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在教学《百分数的意义》时,笔者注重结合生活情境引入探究问题,突出中奖数和抽奖数的对比,使学生在“对话”中获得启发、不断思考,为后续深入学习奠基。
第一次:“猜想”中对话,找出比较量。教学伊始,笔者通过对话交流拉近与学生的距离,顺利开启话题:“刚刚过去的双十一,老师在网上买了不少东西,你们家都买了什么?”这个话题让学生瞬间打开了话匣子。然后,笔者出示了三家超市的调查结果(呈现下表),引导学生思考:从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你猜猜哪家超市中奖的可能性大?
有的学生認为第③家超市的中奖可能性大,也有的学生认为不能确定。笔者追问不能确定的原因,该名学生回答:“仅有中奖次数不能确定哪家超市中奖的可能性大,因为还不知道总抽奖次数。”通过对话,学生体会到,“哪个超市中奖可能性大”的先决条件是要知道哪两个“量”在进行比较。
第二次:“回忆”中对话,找出判断方法。笔者以“要想知道哪家超市中奖的可能性大,你有什么好方案?”引导学生继续思考。这个看似简单、直观的比较,充分调动了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有的学生想到可以用先通分、再比较大小的方法判断各个超市中奖的情况;也有的学生想到用中奖次数与总抽奖次数相除(相比),表示中奖次数占总抽奖次数的几分之几(如下表所示)。这样的设计充分调动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使学生在交流中明确了多种判断方法。
第三次:“矛盾”中对话,绽放思维火花。笔者继续追问:“如果想知道6家超市谁的中奖可能性大一些,怎么办呢?如果是9家超市、70家超市乃至更多超市进行比较会怎么办呢?”这些问题使学生认识到超市数量越来越多,通分会越来越难,用比较分数大小的方法来判断超市中奖情况的局限性会越来越明显。学生思维受到了挑战,感觉已有的知识经验已经很难解决问题了。同时,学生的思维也被激活,自然而然地产生了“应该有更好的方法比较吧?”“好像百分数也能比较?”“有既简单又清楚地表示两个量之间的关系的办法吗?”等疑问。这样的引入既尊重知识的发展规律,又尊重了学生的认知规律,激发了他们对探究中奖率的渴望(如下图)。
三次各有侧重的“对话”,由浅入深、步步深入地引导学生思考,以“启”“诱”的方法,顺利地把学生带入了百分数的学习。
(作者单位:老河口市第八小学)
责任编辑 张敏
第一次:“猜想”中对话,找出比较量。教学伊始,笔者通过对话交流拉近与学生的距离,顺利开启话题:“刚刚过去的双十一,老师在网上买了不少东西,你们家都买了什么?”这个话题让学生瞬间打开了话匣子。然后,笔者出示了三家超市的调查结果(呈现下表),引导学生思考:从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你猜猜哪家超市中奖的可能性大?
有的学生認为第③家超市的中奖可能性大,也有的学生认为不能确定。笔者追问不能确定的原因,该名学生回答:“仅有中奖次数不能确定哪家超市中奖的可能性大,因为还不知道总抽奖次数。”通过对话,学生体会到,“哪个超市中奖可能性大”的先决条件是要知道哪两个“量”在进行比较。
第二次:“回忆”中对话,找出判断方法。笔者以“要想知道哪家超市中奖的可能性大,你有什么好方案?”引导学生继续思考。这个看似简单、直观的比较,充分调动了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有的学生想到可以用先通分、再比较大小的方法判断各个超市中奖的情况;也有的学生想到用中奖次数与总抽奖次数相除(相比),表示中奖次数占总抽奖次数的几分之几(如下表所示)。这样的设计充分调动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使学生在交流中明确了多种判断方法。
第三次:“矛盾”中对话,绽放思维火花。笔者继续追问:“如果想知道6家超市谁的中奖可能性大一些,怎么办呢?如果是9家超市、70家超市乃至更多超市进行比较会怎么办呢?”这些问题使学生认识到超市数量越来越多,通分会越来越难,用比较分数大小的方法来判断超市中奖情况的局限性会越来越明显。学生思维受到了挑战,感觉已有的知识经验已经很难解决问题了。同时,学生的思维也被激活,自然而然地产生了“应该有更好的方法比较吧?”“好像百分数也能比较?”“有既简单又清楚地表示两个量之间的关系的办法吗?”等疑问。这样的引入既尊重知识的发展规律,又尊重了学生的认知规律,激发了他们对探究中奖率的渴望(如下图)。
三次各有侧重的“对话”,由浅入深、步步深入地引导学生思考,以“启”“诱”的方法,顺利地把学生带入了百分数的学习。
(作者单位:老河口市第八小学)
责任编辑 张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