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性十二指肠瘀滞症误诊为十二指肠溃疡20例分析

来源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半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yyyoooouuu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09.20.044
  
  良性十二指肠瘀滞症在临床诊治中比较少见,该病是指肠系膜上脉及其分支压迫十二指肠水平部而引起间歇发作的十二指肠内容物通过障碍所致的一系列症状。我们收治良性十二指肠瘀滞症患者20例,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06年3月~2008年10月收治本病患者20例,男12例,女8例;年龄4~38岁,平均26.8岁。诊断时可见胃十二指肠明显扩张,幽门通畅,钡剂在十二指肠水平部末端突然受阻,近段肠管强有力地顺向蠕动及逆蠕动构成“钟摆运动”。俯卧位则均有不同程度腹痛、上腹饱胀、嗳气、恶心、呕吐。20例患者中,餐后卧床疼痛缓解15例,返酸、疼痛与饥饿有关11例,解黑便、频繁呕吐、呕吐物含胆汁7例。体检:患者病后消瘦,腹肌松弛无力,上腹部压痛。入院后按十二指肠溃疡给予抑酸补液治疗,胃镜提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变形,经治疗症状均有好转。出院后给予抑酸药物口服,但反复发作。X线钡餐检查确定钡剂顺利通过,逆蠕动消失。
  治疗方法:诊断明确后根据自身对照原则,18例均首选药物等治疗措施,包括休息、补液、少量多餐、口服吗丁啉、餐后俯卧位等。2例保守治疗无效者,行手术治疗。
  
  讨 论
  
  良性十二指肠瘀滞症的病因有多种[1-4],主要是肠系膜上动脉分出部位过低、肠系膜上动脉和腹主动脉之间夹角狭窄、腹腔内粘连牵拉肠系膜、内脏下垂牵拉肠系膜以及环状胰腺等。本病多为慢性部分性梗阻,经非手术治疗多可缓解症状,但对反复发作以及出现十二指肠高压引起并发症者,宜手术治疗。
  由于十二指肠部位解剖位置复杂,内部脏器较多,极易误诊为十二指肠溃疡、胃炎、急性胰腺炎等疾病。良性十二指肠瘀滞症以慢性间歇性高位小肠梗阻表现为主,除上腹部闷胀、疼痛、恶心、纳差、消瘦外,呕吐物中含有胆汁是一种重要特征;改变体位症状可缓解,为本病的另一重要特征。近年来随着诊疗技术的提高,良性十二指肠瘀滞症有了有效的诊断手段,上消化道造影能十分准确地诊断该病,造影时可见受阻处有一光滑整齐的笔杆样压迹,受阻以上显著扩张,扩张肠管有活跃顺蠕动和逆蠕动构成的“钟摆运动”[4],但临床上诊断胃肠病时首选胃镜,对于胃镜诊断有十二指肠病变的患者,没有再进行上消化道造影,这使得良性十二指肠瘀滞症的漏诊率大为增加。
  我们认为对于反复腹痛呕吐的患者,经抑酸治疗效果不佳者应行上消化道造影,从而了解有无十二指肠运动障碍。对于年轻的初次发作者采用内科保守治疗,反复发作影响生活质量者应行外科手术以缓解瘀滞症状。
  
  参考文獻
  1 王金生.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附11例报告).天津医药,1980(5):294.
  2 姚明龙.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附5例报告).河北医药,1992,14(5):294.
  3 王凤安.十二指肠良性梗阻的诊断和治疗(附30例分析).河北医药,1992,14(5):290.
  4 关永记.十二指肠淤滞症60例X线报告.右江医学,1997,25(2):76.
其他文献
摘 要 目的:评价依达拉奉联合奥扎格雷钠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8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联合治疗组(n=44)和奥扎格雷钠治疗组(n=44)。治疗时间为28天,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恢复情况。结果:联合治疗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单用奥扎格雷钠对照组。结论:依达拉奉联合奥扎格雷钠治疗急性脑梗死是有效、安全的治疗方法。  doi:10.3969/j.issn.1007-614x
期刊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09.20.008    我国脑血管病发病率高,病死率占各大疾病的首位,其中青年脑梗死有上升趋势。国内外报道青年脑梗死占全部脑梗死3%~20%。青年脑梗死病因比较复杂,常见的病因有高血压,脑动脉碰化,风湿性,心脏病,糖尿病,外伤,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妊娠,口服避孕药,饮酒等。    资料与方法    2002~2007年收治青年脑梗死患者
期刊
摘 要 目的:探讨小骨窗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方法。方法:回顾分析了采用小骨窗治疗136例高血压脑出血的方法及结果。结果:经用小骨窗治疗的136例高血壓脑出血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结论:小骨窗开颅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血肿清除完善、病程短等优点。  关键词 小骨窗 高血压脑出血 手术治疗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09.20.015    资料与
期刊
摘 要 目的:分析单侧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治疗外伤性小脑幕切迹疝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单侧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治疗外伤性小脑幕切迹疝。结果:该术式暴露范围广,能清除手术侧额颞顶部所有急性颅内血肿或脑坏死组织,有效降低颅内压。随访半年,存活率为73.17%,病死率为26.83%。结论:单侧标准外伤大骨瓣手术治疗外伤性小脑幕切迹疝能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关键词 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 外伤性小脑幕切迹
期刊
摘 要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尿激酶静脉溶栓再灌注心律失常的临床特点。方法:采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AMI患者128例,分析再灌注和未再通组心律失常的临床表现和转归。结果:128例再灌注率为68%。溶栓开始后2小时内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发生率为37.3%,其中出现室性早搏18例,加速性室性自主心律3例,一过性窦性心动过缓、传导阻滞8例。结论:再灌注心律失常可作为判断再灌注较可靠的无创性指标。大
期刊
摘 要 目的:介绍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颅内血肿的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采用Y2-1型颅内血肿粉碎穿刺针,选择合适病例,在CT下定位或根据CT片定位后确定穿刺点及靶点,将微创针钻入血肿。若为硬膜外血肿或脑内血肿,在抽除血肿液体部分后注入血肿溶解剂;若为亚急性或慢性血肿,无论硬膜外、硬膜下血肿无需使用血肿溶解剂。结果:本组1例因硬膜外血肿较大改行开颅手术,1例巨大硬膜外血肿合并严重原发性脑干损伤死亡,3
期刊
摘 要 目的:观察氨茶碱、心先安、心宝丸联合应用治疗病态窦房结综合征(SSS)的临床疗效。方法:32例SSS患者,静脉给予心先安针加入250mlGS或NS,从90mg起始,3天加1次量,每次加30mg,加量至240mg,氨茶碱、心宝丸口服。结果:氨茶碱、心先安、心宝丸联合应用治疗病窦综合征有效率84.357%。结论: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 氨茶碱 心先安 心宝丸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d
期刊
摘 要 目的:分析心脏性猝死(SCD)临床特点,以提高SCD的抢救成功率。方法:对126例院内SCD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0~14岁占6.3%,15~39岁占20%,40~59岁占29.3%,60岁以上占44.4%。导致院内SCD的常见病因是冠心病(50.8%)、先心病(17.5%)和风心病(14.3%)。导致院内冠心病性猝死的常见原因是急性心肌梗死(AMI)(72.3%)。心脏骤停时即时
期刊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09.20.018  绝经后妇女由于体内雌激素水平低下,导致子宫体、宫颈萎缩,组织弹性降低变硬,绝经妇女取宫内节育器(IUD)时必须用宫颈扩张器扩宫,由此产生疼痛使患者难以忍受,部分患者因宫颈萎缩变硬,扩宫时致宫颈轻度裂伤出血,增加感染机会。    资料与方法    2007年10月~2008年10月我院要求取IUD的绝经后妇女48例;
期刊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09.20.031    医学的发展使治疗学的研究更加深入,对各种疾病的认识和治疗有了新的突破。小剂量阿司匹林已被广泛应用于心、脑血管疾病的常规治疗和二级预防。使用中出现的一系列消化道不良反应以及与一些消化系统疾病的相关性引起了临床的重视。我们随访一组较长时间服用小剂量阿司匹林患者,就其与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相关性探讨总结如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