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景体验”中培养良好习惯

来源 :班主任之友·小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ltraUnAs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知道,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一旦养成了良好习惯,人生也就成功了一半。所以,如何培养刚从幼儿园走进小学的孩子养成良好习惯就成了一大课题。但我们往往在教育过程中远离了儿童最本真的生命特征,过多地采用成人的思维方式对学生施加影响,其结果导致教育的功效是短暂的,是不健康的,有效性是值得怀疑的。
  刚进入一年级的孩子,活泼好动、乐于探索、缺乏耐心是他们最主要的特征,如果我们违背这些规律去实施教育,就有可能导致我们的教育对象身心疲惫,被动应付,进而影响到他们的身心发展。将情境体验作为培养低年级孩子习惯的一种重要手段,就能避免上述弊端收到较为理想的效果。
  一、用儿歌启迪心灵
  儿歌朗朗上口,最适合让一些枯燥无味的内容更加容易被接受。比如:好多老师会在开学第一课给学生上一节有关课堂纪律的班会课,给学生制定诸如“发言要举手”“不可以随便讲话、走动”等一系列的规定,然后通过反复训练和教师严厉的语言使学生因为惧怕而遵照执行。虽然看起来达到了培养听课习惯的目的,但学生并不是真正发自内心地主动接受,愿意这样去做。
  我们在开学前,就组织一年级老师就课堂、卫生等方面编创了儿歌。比如:
  身要直,眼有神,
  积极思考不分心。
  回答问题要积极,
  我是课堂小主人。
  我们请音乐老师为儿歌选择一些学生特别喜欢的曲,比如,《拍手歌》、《小苹果》等,让学生反复吟唱,直到熟记于心。
  为使儿歌发挥最佳作用,我们要求任课教师在学期前2个月内,将儿歌作为调节学生课堂状态的主要手段。这样就营造了一个比较轻松和谐的习惯养成的氛围,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二、用游戏内化习惯
  游戏的模拟性、刺激性和情境性是吸引学生的关键。对于刚从幼儿园进入小学的孩子而言,游戏更能引起其足够的兴趣和专注力。为此,如何创造游戏环境,设计游戏内容就显得尤为重要。我们组织学校德育骨干,围绕一日常规内容设计了丰富多彩、新颖别致的游戏。再通过一年级班主任例会对班主任进行游戏内容、规则的培训。在班级进行一定周期的游戏体验之后,我们组织整个年级进行指定游戏内容的竞赛,旨在通过游戏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我们设计的规定游戏有:
  角色体验。为了让学生体验到课堂听讲既是对自己的负责,也是对别人的尊重,我们设计了角色体验游戏。游戏规则是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小组成员轮流做老师模拟上课情景。游戏结束后,组织大家讨论:你是老师,你最希望你的学生怎样听讲?通过这样的角色互换,让学生感同身受。
  情景再现。所谓情景再现,就是将学校一日常规内容通过“缩小”的形式在班级进行反复操练,直至形成良好思维和行为习惯。我们要求一年级的班级利用每周主题班会课进行。如,为了培养孩子课前准备和课后安排的习惯,我们录制了课前铃声和下课铃声,规定了一些要求,进行模拟操练。为了解决放学后学生拖拉的习惯,我们通过放学的模拟训练,请班级的小监督员参与管理。这样的情景再现,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学生习惯培养的一些难题。
  激情闯关。我们利用孩子好胜、乐于挑战的特点,设计了多样的闯关游戏。每一项闯关游戏都围绕既定的习惯养成主题进行设计。闯关成功可获得一份奖品。比如,我们开学初设计了3项闯关游戏,每一关过后可获得一张闯关卡,集满3张即可通关。这3项内容为早到、卫生、整理书包。每项内容均规定了过关的要求,比如,连续一周不迟到,这一关即可通关等。闯关内容根据每周、每月学校提出的具体要求和班级实际不断变化和更新。
  登山比赛。我们为所有一年级班级设计了登山的活动,在教室醒目处张贴了一张登山立体图。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登山小组,根据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的具体目标设计了比赛规则。每天晚上放学后,根据得分情况标明每个小组在登山征途上的位置。这种立体式的设计,很明了地显示了学生行为习惯中的问题,更好地引导了学生进行自我反省与矫正。
  三、用动漫营造氛围
  我们请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卡通人物,比如小熊维尼、喜羊羊、熊大等,再根据近期一年级中出现的主要习惯问题,由卡通人物向孩子们提出要求,做成活泼可爱的宣传画,张贴在教室走廊里。这样,学生在休息娱乐时会在卡通人物的吸引下关注文字,得到熏陶。我们将卡通人物和文字都设计成可活动的板块,便于随时根据学生实际更新。
  四、用故事引领成长
  我们知道,故事对儿童而言,具有无法比拟的教育功效,教师要做的就是选择经典的适合一年级孩子读的故事。
  开学前,我们精心挑选与习惯有关的故事,编制了我校低年级阅读的《习惯故事》,内容涉及到卫生、礼貌、上课等十多项内容。开学后,我们要求所有教师利用每天的晨会课给学生读一则故事,让学生自由说说故事所带来的启发。
  除此之外,我们在全校举行了“原创习惯童话故事”大赛,将优秀作品编印成册下发到各年级,由各年级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优秀故事让学生阅读。每学期中,我们还会组织部分年级举行读后感竞赛。
  五、用微电影记录成长
  我们每学期要组织2 3次的微电影主题节,比如:习惯篇、友谊篇等等。主题节分为优秀作品展演和班级微电影创作大赛两大部分。优秀作品展演的是学校的微电影社团围绕“习惯”主题自编自演的电影,全校师生进行观看和评议。“主题微电影大赛”则发动学生和家长参与。班级筛选后,优秀作品上传到学校网站,由全体家长和孩子一起观看后投票,产生出学校十佳作品。
  微电影大赛征集来的作品,内容新颖,创意独特,主题鲜明,在创作的过程中,孩子们实际上已经经历了一个独特的情感体验过程,这种体验的快乐和效果是我们千言万语、苦口婆心所无法达到的。
  (作者单位:江苏如皋师范附属小学)
其他文献
有人说,班主任是法官,常常义正词严、铁面执法;有人说,班主任是清洁工,常常卷起袖子扫里扫外;有人说,班主任是会计,收费、点钞技术娴熟;有人说,班主任是编剧,写剧本、排节目样样在行……班主任究竟是什么?要我说,班主任就是一位魔术师,每天都要想着心思、变着花样施展魔法,不然怎能吸引住自己身边这群天真活泼、好动好玩的孩子们?  红色手环——发出挑战。  就要举行跳绳比赛了,班上到底有多少孩子会跳,跳得怎
期刊
读了崔久霞老师的教育案例《播种之后就能收获吗?》,笔者尘封的记忆也被打开了。因为在十多年前,笔者也曾经有过一次类似经历,所以能感同身受。是什么让满车学生竟几无一人给老师让座呢?沉吟良久,我也没有梳理出一个清晰的思路。心病终须心药治,要想对症下药,首先还是要弄清楚学生们是怎么想的,意识到这一点,我计上心来——  第二天的班会上,我有意抛出崔老师的案例,引导学生“实话实说”:在你的成长历程中,你是否遇
期刊
学生该不该给老师让座?学生该不该给病人让座?案例中学生的思想认识和教师的心理期待,对于这两个问题,都给予肯定的答复。  然而,现实生活中发生的事实是,这几天里教师行走不便,在坐车时,天天接受学生的冷漠以对。  在我们面对现实社会中发生的人际冷漠现象时,所愤怒声讨的是,社会经济发展中,金钱至上的思想冲淡了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如今,案例所指,是学生与其老师之间,也客观存在感情的疏离,这让人不太好理解。 
期刊
当我细细看完崔老师的经历后,脑海里闪过一个词——感同身受。我遭遇过在公交车上偶遇所教学生见到我时依然稳坐泰山的尴尬,也感受到了外班学生执意让座的欣慰。孩子让座永远是美德,可是为什么案例中仅有一个一年级的小女孩站了起来?四五年级的大孩子怎么就纹丝不动?为什么自己班上的孩子只会侧目?究其原因,是教育的缺失还是另有隐情?其实通过崔老师后来的叙述我们不难找到答案——“孩子们都非常明白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
期刊
《教育的道与术》,越是深入地阅读,便愈加感觉自己被书中诸多的文字牢牢抓住,尘封已久的记忆也随之被唤醒。王开岭的《消逝的放学路上》就是这样一篇千字文,将我带回到那个自由散漫且充满无限欢乐的童年时代。  “放学路上”,对于作者成长而言,是一片肥沃的土壤,是一段风和日丽的生命成长的美好时光。对于我而言,它还是一块释放热情的舞台,展开想象的有力翅膀。那个时候的我,可以在放学路上背着轻飘飘的斜挎帆布包拼命奔
期刊
小组长沙龙制度,即每月定时召开一次组长交流会议,及时解决小组管理中的疑难困惑,交流小组管理的优秀做法,并对其中的“金点子”表彰奖励、加以推广。这样,每个组长甚至组员都纷纷行动起来,积极地为小组乃至班级管理出谋划策,密切了组长的交流学习,也真正实现了班级的自主管理。下面选取某班组长沙龙的几个花絮与各位共享:  花絮一:  六组组长刘芸:“我们为什么一定要帮助那些组员呢?学生的任务就是学习,可是很多时
期刊
有两份工作摆在你的面前,一份是挖掘一口深井,而且要保证挖出水来;另一份是燃放烟花,只要保证绝对安全。朋友,请问你会选择哪一个?你是否会毫不犹豫地选择“放烟花”?  对不起,我漏掉一个参考条件。那就是,这两份工作的酬劳:前者的酬劳是那口井及井中的清水,后者的酬劳是那一地的纸屑和空中的硫黄。朋友,请问你的选择会因此而不同吗?你会犹豫吗?相信明智的你会做出自己的选择。  当然,这只是一个譬喻,任何譬喻都
期刊
儿子语录  儿子读二年级,时常有一些有意思的话从他嘴里蹦出来,下面记录一二:  儿子完成作业后整理书包。我看见他把几枝铅笔放在书包的侧袋里。我说:“那是铅笔的家吗,铅笔的家不是文具盒吗?”儿子说:“妈妈,我忘了告诉你了,它搬新家了。”  儿子准备做“读卡片”的作业。首先得找到卡片。卡片就在书架上,但凡长了眼睛的人都能看见。结果这小家伙怎么也找不到。眼睛在书架上来回搜寻也没发现目标。最终,在我的暗示
期刊
手记十五:匿名型表扬  匿名表扬自有它的好处:降低被表扬者的心理压力,每一个同学都有成为匿名者的可能,也能降低教师在统计、调查上的精力。有的匿名表扬,能激起学生讨论、追究的欲望,表扬的效能由此而放大。匿名表扬,分故意匿名、无意匿名。不管哪一种,只要心中有数,而不是稀里糊涂地表扬,匿名表扬的教育价值就会凸显出来。  统计粗略的匿名表扬  本学期要背的课文、片段,集中在一张表上,名为“背诵复习表”。回
期刊
1.影响孩子成绩的主要因素不是学校,而是家庭。在学校和家庭之间,家庭是人成长的根本,家庭教育是“培根教育”。家庭不仅是孩子成长的根本,也是父母本人生活的根本。无论父母有多大的成就,孩子的教育一旦失败,整个人生就陷入悲剧。  2.在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三者之间,家庭教育比学校教育更重要,社会教育比家庭教育更重要。学校教育相对而言是最不重要的。  3.每一个孩子的健康成长,将影响整个国家的发展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