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论文援事析理中的三种意识

来源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tonw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议论文是以逻辑为基石、以论证为结构、以说服读者接受观点或采取行动(或者两者兼而有之)为写作意图的文章。”但是一些高中生在议论文写作中,往往只注重堆砌事例、引用名人名言进行论证,却忽视了所引事例(名言)与论点之间的逻辑关系,忽视了围绕论点进行援事析理的推理过程,从而削弱了议论文的论辩力度。
  如果在论证过程中强化三种意识,从议论文段的论证结构、援事析理、逻辑推理等三方面着手,合理引用材料,遵循事理、情理逻辑展开透彻的论证,一定能达成议论文的表达效果。
  意识一:论证结构清晰化
  议论文段的论证结构包括作者的观点句、对引用材料(事例、名言等)的概述句、围绕观点展开论证的析例说理句,以及收束全段的总结句。观点鲜明是议论文写作的基本要求,所以,为了让读者更清晰地了解和把握文章论述的核心话题和中心论点,观点句后面有时还须有对其进行补充说明的阐释句。当然,基于议论文的写作特点,引述材料的概述句必須简明扼要,与观点无关的信息切忌存留,以便为下面展开论述做好准备。
  下面展示一则围绕论点“失败是成功之母”而展开论证的议论文段。
  例1:失败是成功之母。(观点句)并不是所有的失败都会导致成功,但敢于面对失败,并从失败中汲取教训,积攒经验,就向成功迈近了一步。(阐述句)发明家爱迪生一生有一千六百二十八项发明,经过多少次失败且不去说,仅在发明电灯的试验中寻找一种适合的灯丝,就试用了一千六百多种材料。(材料句)试想,假如爱迪生不从一次次失败中吸取经验教训,以利再战;假如爱迪生遇到一次失败就却步,那么,电灯的出现,还不知要推迟多少年?失败能让人吸取教训,失败能激发人的斗志,从而使人走向成功。(析例说理句)从这个意义上说,没有失败,也就没有成功,失败是成功之母。(总结句)
  议论文段的论证结构可以用这样的公式表述:论证段落=观点句 (阐释句) 材料句 析例说理句 总结句。初学写议论文的高中生需要严格遵循这种结构思路,强化论证结构清晰化的论述意识,方能紧扣核心话题,清晰准确地表达观点,层层推进地展开论述,为援事析理、深入透彻地展开论证奠定坚实的
  基础。
  意识二:援事析理合理化
  援事析理是就事实论据展开分析说理的论证方法,主要通过析例说理让读者认清事件或现象的本质属性,从而得出与中心论点一致的结论,以证明中心论点的正确性。援事析理要解决两个问题:如何援事,如何说理。
  援事,主要是通过叙述来实现,但因材料来自生活或其他作品,我们称之为转述。援事须遵循以下两个原则:1.转述的内容,应该表现出材料最核心的内容,无关的情节、细节、数据修饰务必去掉。2.要根据阐释论点的需要,决定叙述的方向和详略。比如上述围绕“失败是成功之母”展开论证的议论文段中,有同学在转述爱迪生不断实践的事例中,还叙述了爱迪生的家庭背景和生平经历,甚至非常详细地描述他每一次失败时的痛苦、朋友家人如何劝慰他等内容,这就容易干扰读者的阅读视线,不利于凸显“爱迪生敢于面对失败,勇于奋争,最终获得成功”的核心内容,也就不能为下文展开“失败是成功之母”这个中心论点的论证做好铺垫。
  援事须与析理相结合。析理的关键在于就事论事,分析事件本身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正面反面,有机勾连起材料与中心论点,从而探求中心论点的合理性。结合材料,紧扣中心论点展开分析论证是析理必须遵循的重要原则。同样是围绕“失败是成功之母”这个中心论点展开论述,有同学在提出论点、转述爱迪生在失败中不断实践的事例以后,是这样进行析理的:“试想,假如爱迪生没有顽强的毅力,遇到困难就望而却步,那么,电灯的出现,还不知要推迟多少年?”很明显,这样的分析说理,得出的是“顽强的毅力不可或缺”这个结论,偏离了“失败是成功之母”的中心论点。“爱迪生失败之后为什么能成功?”“为什么说失败是成功之母?”这些是本段析例说理中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没有紧紧围绕中心论点进行合理地分析论证,就不能很好地证明中心论点。
  下面是一则围绕“创新能促进事业发展”中心论点展开援事析理的论证段落,可以给我们的写作提供参考。
  例2:创新能促进事业的发展。(观点句)海尔集团始终坚持自主创新,以技术作为发展的手段和依托。在十几年的发展过程中,海尔集团始终坚持自主创新的研发理念,不断引进先进技术,整合国内外资源,通过技术创新使集团在中国市场乃至国际市场上取得巨大的成功。(材料句)假如海尔集团因循守旧,不坚持自主创新的研发理论,不进行技术创新,也许海尔早就被市场淘汰,“海尔”这个品牌也不会闻名中外。(析例说理句)可见,海尔的成功在于创新,创新是海尔发展的不竭动力,是促进海尔成功的不竭源泉。(结论句)
  上述论证段落中,作者首先亮明论点:创新能促进事业的发展,语言简洁,观点准确、清晰。接着作者转述海尔集团如何坚持自主创新,最终在中国市场和国际市场取得成功的事例,突出了“十几年的发展过程中”,“海尔集团始终坚持自主创新的研发理念、不断引进技术、整合国内外资源”等“自主创新”的核心内容,援引事例简明扼要,切合中心。然后,作者在上述事例的基础上,假设与前面事实相反的情况,并将“因循守旧”“自主创新”两种不同的创业态度导致的不同结果进行比较,展开分析说理,从而有力地论证了“创新是促进事业发展”的中心论点。最后作者再次点明“创新是促进海尔成功的不竭源泉”,呼应主题。整个论证段落可谓论点鲜明,事例典型,结构严谨,论证严密。正是援事析理,将观点、材料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使整个段落浑然一体。
  合理地展开援事析理,是议论文写作中必须强化的意识,是从材料走向论点,有效实施分析论证的重要方式。
  意识三:逻辑推理过程化
  思维是议论文的灵魂,从审题立意、谋篇布局到观点的清晰表达、段落的透彻分析,处处都要运用思维方法。逻辑指的是思维的规律和规则,是对思维过程的抽象化表达。围绕论点进行论证的过程中,我们经常要运用假设论证、因果论证、归纳推理等方法来进行援事析理,透彻分析,但是,由于没有关注所引材料和论点之间的逻辑关系,未能充分关注逻辑推理的过程,许多论证过程流于形式,标签化的现象非常严重。例1、例2论述过程中,“假如爱迪生遇到一次失败就望而却步,那么,电灯的出现,还不知要推迟多少年?”“假如海尔集团因循守旧,不坚持自主创新的研发理论,不进行技术创新,也许海尔早就被市场淘汰,海尔这个品牌也不会闻名中外”等分析论证,虽然较好地围绕“失败是成功之母”的中心论点,合理地展开了援事析理,但是总感觉内容还不够充实,挖掘不够深入,论证还不够透彻。如果聚焦中心论点的某些关键词(如表示观点句陈述对象的主语,表示观点句陈述内容的谓语、宾语等词语),在中心论点的关键词之间寻找一个论证中项,通过这个论证中项将论点的核心话题和观点勾连起来,则能让读者充分感受到论证的推理过程,使议论更符合事理情理,更符合逻辑思维,更具有说服力。下面仍是一则围绕“失败是成功之母”论点展开论证的议论文段。   例3:失败是成功之母。(观点句)并不是所有的失败都会导致成功,但敢于面对失败,并从失败中汲取教训,积攒经验,就向成功迈近了一步。(阐述句)发明家爱迪生一生有一千六百二十八项发明,经过多少次失败且不去说,仅在发明电灯的试验中寻找一种适合的灯丝,就试用了一千六百多种材料。(材料句)但是难能可贵的是,爱迪生在一次次失败中吸取了经验教训,锤炼了自己不断实践、继续探索的坚强意志,正是这种永不言败,不断进取的坚强意志使爱迪生战胜了一次次挫折,最终找到了适合的灯丝,创造了一千六百二十八项发明,从而登上了成功的巅峰。(析例说理句)从这个意义上说,失败砥砺了爱迪生坚强的意志,而正是这坚强的意志推动者爱迪生不断前进,最终获取成功,失败是成功之母。(总结句)
  与例1相比,例3在观点句、阐述句、材料句的表达上没有变化,但在析例说理展开论证的方式上却有了不同,作者不再采取“假如……那么”“因为……所以”等假设论证、因果论证的方法进行形而上式的分析说理,而是在论点关键词“失败”与“成功”之间架构了一个“论证中项”,清晰准确地展示了“失败”“坚强的意志”“成功”三者的逻辑关系,并且结合材料透彻分析了“失败砥砺了坚强的意志”“坚强的意志促进了爱迪生的成功”两个命题的个中关联,从而论证了“失败是成功之母”的主题。
  例3展示的论证方法在逻辑学上叫做演绎推理法,演绎推理法是由两个含有共同项(即论证中项)的命题作为前提,得出一个新的命题作为结论的推理方法。演绎推理内涵理解难度较大,我们不须在演绎推理的概念及公式上做太多研究,只要明确演绎逻辑的内核—搭建中项,就能很好地围绕材料展开有过程的论证。有一个著名的运用演绎推理法展开论证的案例,它是这样论证“古代黄河流域一带是气候温暖的地带”观点的,论述者在“古代黄河流域”和“气候温暖的地带”之间搭建了一个论证中项—竹子生长。正是因为“古代黄河流域有竹子生长”,“竹子生长的地方都是气候温暖的地方”,所以能得出“古代黄河流域一带是气候温暖的地带”这一结论。我们还可参照下面围绕中心论点“磨难,磨出奇迹” 展开论证的议论文段。
  例4:磨,总给人带来痛苦煎熬之感,然而,有時正是磨难,磨出了奇迹。梵高的一生充满孤独,那种被遗弃感和不堪忍受的悖论撕扯着他的灵魂,让饱受饥寒、家人离别、爱情打击的梵高备受磨难,生活几乎磨灭了他。然而这个无绘画功底又贫穷又不合群的怪异画家始终追求着艺术与美的信仰。他在几近毁灭式的折磨下励志穿透“绘画的铁墙”,正如加缪所言,明知世界的冷酷与丑恶,也要尽力燃烧,为世间带来爱和美。他用大片明黄宣泄心中不堪忍受的孤独,在现实的磨砺中不屈与挣扎,战胜一切打击,犹如穿越一道人生的窄门,门后便是几百年来不曾凋谢的灿烂的向日葵,诡秘又充满魅力的星月夜。在与磨难做伴的人生中,他不放弃艺术家追求理想的本质,打磨出炽烈的激情与不朽的成就。
  这是一则写得比较精彩的议论段落。究其原因,主要是在围绕论点展开论证时运用了演绎推理,用论证中项很好地勾连起了观点句中关键词“磨难”和“奇迹”的核心内容。文段首先点明中心论点“有时正是磨难,磨出了奇迹”,接着在论述过程中概述了梵高所受的“磨难”(如“梵高的一生充满孤独……生活几乎磨灭了他”),以及梵高创造的“奇迹”(如“几百年来不曾凋谢的灿烂的向日葵,诡秘又充满魅力的星月夜”“不朽的成就”等),而勾连起“磨难”和“奇迹”的是“论证中项”—“梵高不屈的追求和抗争”(如“追求艺术与美的信仰”“励志穿透绘画的铁墙”“明知世界的冷酷与丑恶,也要尽力燃烧”“在现实的磨砺中不屈与挣扎”“不放弃艺术家追求理想的本质,打磨出炽烈的激情”等),正是“梵高在磨难中不屈的追求和抗争”,而这“追求和抗争使梵高最终创造了奇迹”,所以最终论证出了“磨难创造奇迹”的主题。
  论证结构清晰化,援事析理合理化,逻辑推理过程化,是议论文援事析理时需要强化的三种意识。下面这篇优秀作文充分关注了这一方面,从而增强了文章论证分析的说服力。
  【押题演练】
  (2019年海淀高三期末试题)根据以下材料,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文章。
  2018年第24届世界哲学大会在我国召开,大会的主题为“学以成人”,它启发我们思考:通过学习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人。请以“学以成人”为题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证合理。
  【满分范文示例】
  学以成人
  北京十二中 马璟程
  在春秋时期,我国伟大的先哲孔子十分重视教育,他广收弟子3000,帮助他们学习,为的是让他们传播天下道义,成为名副其实的人。同时期的古希腊,苏格拉底面对雅典民主的弊端,提出了“知识即美德”的口号,意在让更多人在掌握知识后参与政治活动。两位先哲未曾谋面,面临的社会环境大相径庭,但都不约而同的把学习放在重要地位。今日我们回顾先哲们的思想,不难发现一个道理:通过学习才可以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人。
  何谓名副其实的人?在我看来,这样的人应有与主流价值观相契合的价值标准,有着一定的知识和技能,同时还懂得欣赏身边的美好,这些因素才构成了一个立体丰富的“人”。
  在学习中,人们可以形成一定的价值标准。这样的学习不是来自书本,而是来自周围人的言传身教。好的言传身教,也会让人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多年前的一则公益广告中,疲惫了一天的母亲正为为家中长辈擦洗身体,看见女儿为自己搬来了洗脚水。在母亲的潜移默化中,女儿学习了母亲的“孝”,而正是这样的学习,最对人影响深远。学习正确的价值观,可以让人成为名副其实的人。而错误的价值观,则会让人与“人”这个概念背道而驰,因此没有价值观的学习,就不足以成为人。
  如果把人比为树,价值观是根。知识技能就是支撑人生长的树干。只有在学习中,人们才会掌握知识与技能,获得人所必需的安身立命之本。“传于我辈门人,诸生须当敬听,自古人生于世,需有一技之能,我辈既务斯业,便当专心用功,以后名扬四海”。《霸王别姬》中戏班青年在晨练中说的话解释了一个深刻的道理:习得一技之长,目的是为了让人被需要而不被取代,只有这样才可以体现人的价值。而人一旦没有价值,不再被人需要,便不再是名副其实的人。改革开放初期,曾有“造原子弹的不如卖茶叶蛋的”之说,须知茶叶蛋人人都能卖,原子弹可不是人人都能造,于敏院士可以获得改革开放贡献奖而名垂青史,可你见过有哪一本史书上记载过小商小贩的名字?这便是为什么学习知识,可以让人成为名副其实的“人”。
  价值观是根,知识是树干,而发现美的能力就是花。人与动物的区别,在于是否会欣赏生活中的美,而这同样需要学习与引导。一个在美术鉴赏课上不听讲的人说不上蒙娜丽莎美在哪里;一个名著只是草草看过的人也一定说不出《红楼梦》的妙处所在;终日“宅”在家中的人,听不惯鸟语、闻不了花香。自然亦或是人世,都有涌现许多美好的事物,在不断的学习中,学会欣赏美,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人。
  第24届哲学大会的主题是“学以成人”,作为中学生,我们应当在学习中养成正确的价值观,培养知识技能与审美能力,成为名副其实的大写的人。
其他文献
摘 要: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整个语文课堂教学中,优秀的导入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更好地达成教学目标。本文即对教学中的导入方法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语文 课堂教学 导入  导入是整个课堂教学中的第一个环节,是教师在正式讲授教学内容之前,利用短短几分钟的时间进行的教学活动。它虽然用时较短,但起到的作用是巨大的,不仅影响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更大程度上影响着一节课的教学
摘 要:作為小学语文教学中重要的环节之一,培养小学生的诵读和写作能力,不仅能够加深小学生对语文教材的理解,同时能提升小学生的写作水平,对小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在小学三年级的教材中,包含了很多对话的内容,不管是人物之间的对话,还是动物之间的对话。小学语文教师如果对其加以重视,并予以一定的指导,对提升小学生的诵读和写作能力会产生积极的影响。本文以诵读和写作为中心,对三年级语文人物对话教
摘 要:文言文是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在高考中也占有相当大的分值。同时,文言文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我们研究古代社会、走近古人的有效途径。所以,为了能够有效提高高中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教师就不能忽视对文言文教学方法的探究,只有将有效的教学方法渗透到具体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才能实现教学效果的最大化。本文从创设情景,感知文言文内涵;正确诵读,培养文言文语感;“言”“文”统一,强化理解能力;
摘 要:新时代的历史教师除了是传道、授业、解惑者,还要做“时间的逆行者”,要带领学生一同“穿越”时空,铭记民族大义与民族气节,树立文化自信,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本文从延展生命的长度、拓宽思维的广度、增加思想的深度三个层面,叙述新时代历史教师应注重的教学方向与教学意义。  关键词:历史教师 教学意义 教学方向  历史是什么?我想它不仅仅是一个个逝去的灵魂,也不仅仅是一段段尘封的往事,更不仅仅是
摘 要:文言文教学的核心是字义教学,教师可依据《说文解字》分析小篆字形,引导学生探究古汉语常用字字义,掌握从本义到引申义之间的演变,沟通古今词义的发展变化。掌握了常用字的本义和引申义,文言文的教学难题便不攻自破。本文以教学实践为基础,以《说文解字》为依据探究文言文教学策略。  关键词:《说文解字》 字形 词义  文言是相对于唐宋以来的语体文而言的书面语言,是两汉以后、五四以前以秦汉典籍所反映的古代
摘 要:小学语文课程对低年级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要求是,能够专心听别人的讲话,能够更全面地讲述他们感兴趣的内容,能与他人交流。笔者通过随堂听课、与老师和学生交谈以及与学生做游戏等方式调查了部分学校开展口语教学的情况。调查发现,在当前小学低年级口语教学中,仍然存在着口语交际课不足、教师情境创设不够、学生表达不充分、不会倾听等问题。笔者根据教学实践,就如何提高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谈几点认识。  
摘 要:在小学低段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在拼音上多花些时间,训练学生用拼音写句子、读句子,达到直接朗读拼音的程度。低年级学生还要增加识字量。一、二年级的学生通过大量识字,大量背诵,能够积累许多素材。而在背诵、朗诵中使用普通话,则可以达到一举多得的效果。  关键词:强化拼音 识字量 背诵量 普通话  根据语文新《课标》的要求,小学生要识字2500个,进行听说读写训练,掌握听说读写技能,提高语文素养,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0.31.043  初中语文教材中的古诗词,是大浪淘沙后的艺术结晶,是专家学者千挑万选的精品佳作,这些作品措辞典雅、韵律优美、内涵丰富,比较适合学生。但与此同时,也应注意另外一个问题,即优秀的古诗词作品往往具有词句凝练、意蕴隽永的特点,因此给鉴赏者提出了较高要求。初中生理解能力有限,学习这些作品时难度很大,为了保证教学效果,教师可在
摘 要:语文学科具有较强的人文属性,能够培养小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小学生正处在心智发育的关键时期,语文教学还能培养小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让小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同时使学生具有一定的审美能力。语文阅读作为一种获取信息的重要方法,阅读的技巧和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小学生语文学习的效果,所以,教师应该注意在日常教学中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本文以培养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为核心,提出并分析了当前小学语
摘 要:随着我国新课程教育理念的推广,我国教育对初中语文教学提出了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的目标,要求教师利用语文教学渗透传统文化,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本文结合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实际情况,探究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的策略。  关键词:初中语文 传统文化教育 渗透策略  初中阶段是提升学生综合素养,培养学生形成良好情感价值与认知观念的重要时期,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语文教材的教育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