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看图写话作文教学分析

来源 :作文成功之路·作文交响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iwen198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培养学生的生活观察能力是作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只有让学生学会自己观察,自己写作,才能让他们整体把握写作框架,写出一篇完整的作文。特别是“看图写话”对学生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述能力”要求更高,需要学生观察图中的要素,通过自己的描写手法描述出来。本文就从“看图写话”作文教学出发,围绕提高学生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的方法进行分析。
  “写话教学”相对于普通的写作文体来说,更考查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教师让学生从图画中看到地点、主题、人物、时间以及发生的事件等,才能对图画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写作出一篇完整的作文。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在当前的作文教学中引入“新题材”是每个教师的教学任务,也是新时代的教学趋势。教师要推出崭新的作文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让他们发现图画中的细节。
  一、注重“看图写话”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小学生年龄较小,为了让他们学会自主写作,展现一个完整、连贯的故事,教师首先要注重“看图写话”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特别是“看图写话”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观察必须有一定的顺序,按照“从总体到部分”或者“从远到近”“从上到下或从下到上”的顺序,保证头脑中形成一个总体的写作框架,写作出有条理的文章。生活中有很多可以融入到写作中的素材,教师要严格要求学生,让他们学会观察,学会思考,从日常的元素中提升自己的写作技能。所谓“细微之处见真情”就是这个道理。
  生活元素需要在细节之中体现,细节之处有真情,“看图写话”需要学生入情入境地观察,身临其境地感受,以更好地发现画的“眼睛”,写作出与图像内容一致的作文。“细节决定一切”,学生学会观察图中人物的表情、动作等,就会有不同的新发现。作为学生的引导者,教师要为学生展开想象“活”画面,利用各种图像启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使单调、呆板的画面充实丰盈起来。
  二、引入“看图写话”的教学实例,提升学生思维能力
  刚看到一幅图画时,不能急着写作,可以先對学生进行口头表达的训练,让他们用“生动和连贯”的语言描写图片内容。比如下图,教师可以先组织学生讨论交流,让他们完整地叙述图画中展现了什么“人、物”,以便后期能有“条理性和连贯性”的写作。有的小学生虽然能说出图画里的人物,但在实际的写作过程中仍然“前言不搭后语,啰嗦重复甚至还有语病。对于这部分同学,教师可以让他们先观察,再想象,写作时必须有头有尾,条理清楚,保证语言的规范和严谨。
  图中向我们展示了一位和蔼可亲的老人和活泼乱跳的孩子。教师可以提出问题:“还可以用哪个词语来形容老人和小孩的表情?”“他们正在做什么?小孩和老人之间可能发生的对话”等,都能引发学生的积极思考,帮助学生掌握作文题材选取技巧。对于写作基础稍差的同学,我们要循循善诱,予以肯定性的教学引导。学生建立了写作的自信心,就能参与到课堂的讨论活动中,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小孩递给老人出一颗苹果,可能会说“奶奶,这苹果给您吃,您辛苦了!” 《尊老爱幼》《亲情的温暖》等都可以作为作文的题目。
  三、加强“看图写话”的内容,训练学生写作能力
  看图写话的四步曲——“看、想、说、写”,这是写作的一般规律,也是每个学生需要掌握的写作步骤。对于同一幅图画,有些孩子说得生动完整,可“妙笔生花”,而有的孩子却“难以下笔”,甚至产生畏惧的心理,不愿意动脑筋思考,更不愿意写作。对于这些问题,教师要加强“看图写话”教学,训练学生写作能力,引导他们以“积极主动”的心态面对写作训练活动。教师要发现学生闪光点,用艺术性的评价语言,鼓励孩子们建立写作信心,促进其发展进步。
  对于基础阶段的看图写作,我们可以编一首儿歌,充分发挥作文教学的优势,培养学生的看图写话能力。“一看环境和人物,动作表情看全面”要求学生学会细心观察图画中的人和物,不遗漏任何重要的情节;“原因经过加结果,事情过程才算完”指导学生详细地记录事件发生、发展的全过程,避免作文记流水账;“多读善思强内涵,才思灵动文采显”则是要求学生语句要连贯,多使用修辞手法,增强作文的感染力;“若想下笔如有神,全靠读书破万卷”则是鼓励学生多读书,多思考,以便写出更加优秀的文章。
  总而言之,“看图写话”是小学作文教学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对“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等都具有较高的要求。学生明白了图画中的事物之间存在哪些联系,时间和地点发生怎样的变化,才能写出一篇完整优秀的文章。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注重传授学生“看图写话”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从生活实际中引入“看图写话”的教学实例。只有这样才能提升学生思维能力,不断加强“看图写话”的教学,从本质上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
其他文献
初中写作教学,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很重要。良好的思维能力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分析问题,在语言表达上更加严密,文章的逻辑也会更加清晰。教师可以随着写作训练的推进,逐渐对学生的高阶思维进行训练,锻炼学生思维的多样性,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并鼓励学生在作文中有更多批判性思维的表达。具备这些思维能力会让学生写出的习作更有质感,论述问题的观点更有说服力,文章整体的可读性也会得到提升。  一、训练学生思维的多
期刊
写作是每一个学生在学习生涯中都必须训练和提升的重要能力之一,它对于提高语文素养有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小学阶段是针对写作开展系统化学习与训练的起步阶段,而初中阶段的写作教学承接小学阶段,重在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与小学阶段带领学生认识写作并进行最基础的写作的目的不同,初中阶段的写作教学需要教师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开展写作活动,同时在自己的能力范围之内开展一些简单的文学创作。因此,教师应当将学生写作灵感的激
期刊
在初中写作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尝试运用读写结合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研读教材,让学生吸收文章中的写作方法,学习语言表达方式式,这对于学生自身写作经验的积累会很有帮助。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读写结合的教学方法优化课堂,为学生提供更多学习的机会。这会让写作训练的效果更为明显,学生的作文能力会稳固提升,达到写作教學预设目标。  一、学习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  教师在开展读写结合的训练时首先要明确教学要点。读写结合
期刊
议论文是高中写作教学的训练重点,培养学生议论文写作能力是这个阶段写作训练的核心目标。在议论文的写作指导过程中,教师首先要明确具体的作文教学指导方向,让课堂训练的针对性更强。教师在设立作文教学目标时,要从学生的学习实际情况出发,根据学生议论文写作中存在的典型问题,给予学生相应的指导。这可以化解学生在议论文写作上的难题,消除学生的认知误区,让学生掌握更多有效的作文方法与技巧,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议论文的
期刊
小学语文课标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表达的重要方式。学生能通过写作来认识自我,拥有良好的表达能力和创造性思维。因此,写作在语文中占据了重要的位置,是语文综合素养的重要体现。写作能力体现了一个学生的语文水平。本文着重从写作素材积累、兴趣、技巧等方面分析提高小学生写作能力的策略。  学生具备了写作能力,那么他就有了一定的语文素养就好一点。在小学阶段,孩子们的抽象思维会弱一些,认识往往局限于事物的表面。
期刊
在写作教学中,教师应立足教材,遵循儿童的心理特点,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使其乐于表达;充分挖掘教材,设计丰富多彩的读写活动,让学生在语言实践训练中不断提升表达能力;链接课外阅读,为学生表达不断地储备“活水”。  寫作表达能力是语文素养的核心能力,小学中年段是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启蒙阶段,需要教师从学生起步开始就有意识地进行培养。笔者就在使用统编教材的教学实践中对小学中年段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谈自己粗浅的
期刊
信息技术的发展使教育、文化的传播方式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将人类社会带入了数字化环境。在该环境下,现有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教师乃至社会发展的需求,科学技术、网络技术以及全媒体信息技术的发展改变了传统一维式信息传播方式,人类之间的信息交流出现了新模式。作文是受数字化环境影响比较大的,信息技术的更新换代直接影响作文的内容以及教学形式,从烽火到書信、从电报到电子邮件、短信等。新的社会环境,给小学写作教
期刊
读写结合是一种很好的写作训练方式,尤其是针对语言积累还不够丰富、写作技能运用还不够娴熟的小学生而言,读写结合可以给学生提供范文,让学生的写作训练更好地开展。在小学作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读写结合来优化课堂,提升写作训练的综合实效。这能够帮助学生加深对范文的理解,模仿文章中好的写作方法,促进学生作文能力的稳步提升,是小学时期写作训练中很值得运用的教学模式。  一、结合课文开展仿写训练  读写结合
期刊
微课教学拥有独特之处,是对传统教学的一种突破,从而受到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青睐,小学作文教学中微课资源的有效开发是教师和学生在微时代中从第一次重大改革,其存在于智慧的教学环境之中,不仅是对广泛教学内容的缩小,更是对教学内容的精简和强化。本文三个方面,探讨如何巧妙利用微课构建小学作文教学高效课堂。  一、以微课资源构建高效作文课堂  微课高效课堂的构建也是学生高效作文思维的构建,微课的高效在于对知识点的
期刊
作为小学与高中学习的过渡阶段,初中很多科目的教学都有一定的过渡性质。就的作文教学而言,小学阶段更多注重引领学生初步认识写作,是入门阶段,而高中阶段则要求学生具备相对成熟的议论文等文体的写作能力。在这个过渡的过程中,初中的语文教师在写作教学中就应当有意地为学生讲授一些相对复杂的写作技巧。而要想让刚刚结束小学阶段学习的学生较好地去接受这些知识,教师应当采用更容易使学生理解与接受的形式。教材是语文学习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