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唱法的润腔及咬字在民族声乐曲目演唱中的借鉴和运用

来源 :西江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slovech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戏曲为中国现代音乐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它与中国现代声乐中互相交融、两者互相发展,为民族声乐领域奠定了基石。本文主要论述了戏曲唱法的润腔咬字在歌曲《故乡是北京》上的借鉴与运用,主要从三个方面展开论述:一、戏曲唱法、京歌唱法的润腔在历史沿革中的发展;二、对《故乡是北京》歌曲的唱腔研究与结构分析;三、对《故乡是北京》的润腔剖析以及对曲中的风格、韵味等细节进行分析。
  【关键词】:故乡是北京;戏曲;润腔;民族曲目
  引言
  一、戏曲(京剧)与《故乡是北京》的溯源
  在当今声乐作品中,作曲家吸收戏曲与说唱中曲牌、曲调、板式、节奏等精华,形成了一大批脍炙人口的京歌戏曲之作。民族声乐与戏曲作品的出现,深受人民喜爱。它将京剧中的“西皮腔”板式与“字、情、声、韵”相融合来展现出京歌的独特风格。它取其原有传统戏曲中的精华,同时融入了部分现代化的音乐元素,让音乐变得更加亲民化,拉近与票友之间的距离。正是如此,民族声乐曲目与戏曲的融合让中国声乐作品更为丰富。《故乡是北京》这首作品融入了浓郁京剧气息,由闫肃先生作词、姚明先生作曲,随后由李谷一老师倾情演唱,将其传颂至大江南北。歌曲旋律吸收了京韵大鼓等说唱艺术、京城戏曲的音乐素材,映射出北京人们生活的点点滴滴。
  二、《故乡是北京》的歌曲体裁
  (一)歌曲《故乡是北京》借鉴戏曲(京剧)结构分析
  歌曲《故乡是北京》的体裁正是戏中有歌,歌中帶戏的京歌形式。对于京歌需要做到字正腔圆、抑扬顿挫。字正是咬字准、发出的声音准、声音的形态准;而腔圆则是强调口腔与声音的准确与它的圆润度。
  整曲的结构分为三段体,分别是A段—B段—A’段。从大体上来说,第一部分,包含3个乐句,节奏先紧后松,紧打慢唱,先抑后扬。第二部分速度缓慢增快,节奏先紧后松,采用了念白式音调、节奏。第三部分再现第一部分,节奏扩展一倍,直至高音的延伸。从细节上分析,可见在A段与A’段处采用了西皮腔,唱腔高亢,适于表达激越的感情。歌曲的B段采用了梆子腔高亢激越的特点,旋律情调会有高亢中却带有忧伤,激越中带几分悲凉之感。结尾处采用一句华丽鸣人的甩腔即“京腔京韵自多情”,在旋律中迸发出对北京的浓郁热爱以及京腔带来的十足韵味。A’段的再现部和A段相似,但是节奏采用的是京剧“西皮”中紧拉漫长的手法,运用钢琴伴奏紧凑的音符流动与散板唱腔呼应而行成对比。后部的突快部分以“高拔子”唱腔为主,旋律更为嘹亮。
  (二)歌曲《故乡是北京》借鉴戏曲(京剧)润腔咬字研究
  民族声乐的润腔[1]艺术有着历史的积累与沉淀,对当今音乐具有审美功能,润腔是对声音的润腔加工,在京剧界里更需要对润腔进行完美的演绎,董维松在《论润腔》[2]文中认为,节奏性、音色性、力度性润腔在三个方面在唱腔中是共有的。在演唱作品A段时要注意四句之间不同的唱腔处理。首句的第一个字开门见山,“走”字慢拼咬,需清晰吐字并唱出京剧韵味。后面“了”字要先吐出字头,后慢出保持韵母的发音再归韵。“南北西东”口腔变小发声,用字头至字尾的慢拼归韵完成咬字。“静”字用情感带声,“想”字发声后一个小小的停顿来突出京剧唱腔风格。最后高音“最爱”二字用饱含深情与热爱故土之情将A段结尾推向高潮,做好高音之前气息支撑与高位置的准备,让高音有根基。“京”字延长字腹“i”音,归韵至“ng”上,使得京味儿更足,以达到A段的完美结束。
  A段至B段的过门,仔细聆听,它是以京剧中行腔、板眼、节拍来编织的。过门时不容忽视,此时应感受歌中每一处灵魂,做好与下段情感的对接。B段的两段歌词采用同一旋律,以“高拔子”唱腔为主,歌词中讲述了北京应接不暇的名城建筑,不管是天坛、卢沟桥、高耸大厦还是美食中的油条、豆浆、京城的饼,都展露北京的别有风味,融入歌词而油然而生的亲切感,以一种亲切的诉说式娓娓道来。其中,“松““红”“浓”字的口型需要在”ong”上归韵,“明”“厦”“饼”“情”字需要倚音的辅助发音,“院”“生”字需要借助地道北京话的清晰咬字。演唱B段的时候需要突出“说”与朗读的特性,咬字要清晰并且收的干净,倚音在声调上起一种辅助作用,做到婉转吐字并具有叙事性,需要采用拖腔的字,需要咬清字头再完整归韵。
  第三部分A’段虽然主题与A段几乎相同,但主要还是运用了京剧的散板,西皮中的“紧拉慢唱”式显得此段戏曲味更浓。与A段的情感相比,此时应升华对北京的爱恋,最后的“爱”字上可做延伸处理,拉长音值而推出情感,“京”字更需要有力的咬字,以头腔共鸣来带出京剧中的韵味,直至完美归韵。板式的灵活转换,行腔的行云流水,使结尾充分展露了歌曲的中心情感。
  这首作品演唱时同时需借鉴京剧中“手、眼、身、步、法”[3],使得肢体和演唱表演巧妙结合,以肢体语言来表现出仿佛置身景色之中。
  三、 京歌《故乡是北京》的时代意义
  以上的歌曲内容分析可以看出,《故乡是北京》此曲的浓郁地方区域色彩以及根生土长的北京人对故土的热爱之情。汉语是与音乐交织而成,两者互相融合而达到绝伦美妙的音乐效果,栾桂娟写过一篇文章叫《音韵美》[4],它讲述了汉语歌唱是中国传统音乐中的美学特征。每一个文字,通过声音的起伏、对比来达成优美的音响效果。在戏曲中同样也采用了汉语的音韵美。同时,演唱歌曲的情感正是此曲作品的重点,需要深度了解京剧戏曲的溯源,歌曲与京剧之间咬字、京韵、旋律之间的关系。在王江奇的《润腔在民族声乐教学的应用研究》[5]中了解到以字行腔、以情润腔、以声润腔三者联合,正是形成中国民族声乐艺术的风格、韵味和具有强烈艺术感染力的重要因素。
  本文通过对《故乡是北京》这首京歌的具体分析,以及深入探究它与京剧之间咬字、京韵、旋律之间的关系。我们需要对音乐作品进行实践,要让自己更加深入了解京歌的特点以及它与戏曲的借鉴和渗透之处。在多元化的声乐风格中,京歌这种新的艺术形式顺应着时代的要求,同时也传承着中国戏曲的精华。再次,具体分析这首“京歌”的演唱风格特点,对作品的逻辑、艺术理解程度和声乐艺术经验的储备需要具有一定的分析能力。最后,我们通过演唱《故乡是北京》,使更多的人了解到京歌形式,打开这一扇新的艺术风格大门,在当今时代中需要在它现有的程度上有更多的积累和完善,从而形一门独具风格、内容丰富、理论体系趋于完善的综合表演艺术体。
  注释:
  [1]对于唱腔进行润饰而突显它的韵味、特殊表现力。润腔是中国民族声乐表演中一种技术,甚至在民族器乐表演中也对有旋律润饰的技巧,此处是对声乐润腔概念的移借。
  [2]参见董维松的《润腔论》,载于《中国音乐》于2004年4期62号。
  [3]手眼身法步,戏曲表演艺术的五种技法。亦称五法。手指各种手势动作,眼指各种眼神表情,身指各种身段工架,步指各种形式的台步。法则总指上述几种表演技术的规程和法则。
  [4]参见栾桂娟的《音韵美》,摘自中国传统音乐的精华【J】.音乐研究,1992(1).
  [5]参见王江奇的《润腔在民族声乐教学的应用研究》一文,【J】河北师范大学.2009(10)
  参考文献:
  [1]杨丽,京腔京韵自多情《星海音乐学院》2007年第04期
  [2]徐晓璐,“戏与歌的创新”[D].上海师范大学
  [3]黄安辉,中国京剧研究综述[J].广西民族研究.2010(02)
  [4]黄雪,戏歌综合多元化的艺术因缘[J].商业文化.2011(01)
  [5]李淑兰,京味文化的形成与演变[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01)
  [6]王飞,《浅谈中国传统戏曲演唱技巧在民族声乐演唱中的运用》[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
  [7] 陈筱悦.我国民族声乐对传统戏曲的借鉴[J]. 大舞台. 2014(04)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以德彪西前奏曲第三首《平原上的风》、第四首《飘荡在晚风中的声音与香气》以及第五首《阿纳卡普里的山丘》为例,从曲式结构、调式音阶、和声进行等方面对这三首作品进行相关分析。  【关键词】:德彪西;前奏曲;创作特征  一、曲式结构分析  (一)《平原上的风》  第一部分:第3-6小节为第一乐句,是整个乐曲的主题,7-8小节是1-2小节的重复,是两乐句间的过渡。第9-12小节是这一部分的第二
期刊
Usually as a tragedy,the final fate of protagonist always makes readers contemplate on what on earth resulted in his tragedy.We can analyze this question from many perspectives like theme and the back
期刊
【摘要】:王蒙作为元四家之一,在中国山水画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他能够载入史册为后人赞赏的原因,是因为他在山水画艺术上有着独具一格的绘画特点。他在家庭环境和元代画坛以及同时代艺术家的影响下,创立了解索皴法和牛毛皴法,从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密而不塞,满而不闷”的构图方式,为中国山水画又添一笔美。他的山水画风格虽千奇百态,但怎么变都离不开繁点密线的艺术特征,从而增强了整个画面的效果又显现了物象美。  王蒙
期刊
山西省左权县蕴藏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是全国闻名的“歌舞之乡”,有“民歌的海洋”“小花戏之乡”的美称,在2006年山西省左权民歌“开花调”被国家评定为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本文通过对开花调的起源地的地域风俗、憨厚朴实的方言、优美的旋律以及极具特色的节奏四个方面的介绍,使更多的人对左权民歌有一个较为全面的认识,从而发现开花调的美,热爱左权民歌,继承和发扬传统民歌。  何为“开花调”?开花调大多都是即兴创作
期刊
【摘要】:声乐对于声音的训练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其中涉及的问题很多,而且这些问题自身之间又有相互关联之处,它们往往产生综合的作用力,对歌唱效果具有不容忽视的影响力。歌唱技能、心理素质、文化素养的养成与磨练是进行声乐训练时必须引起高度重视的问题,这三者缺一不可。  【关键词】:声乐训练;歌唱技能;心理素质;文化素养  一、好声音与声乐  (一)我国已故声乐教育家沈湘先生曾经说过的:“好的声音概念是非常
期刊
【摘要】:語用学作为一门较新的科学,它的相关理论使人们能够从全新的角度认识语言和使用语言。尤其是语言行为理论和语境理论,不仅改变着人们对语言的认识和运用,同时也深刻地影响着语言的教学。本文探讨语用学相关理论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其次,英语教学中运用一定的语用学原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和语言交际能力。  【关键词】: 语用学;英语教学;语用能力  【Abstract】:Pragmatics, a
期刊
【摘要】:巴塘弦子舞是一种优美而又抒情的藏族舞蹈,其中的伴奏乐器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牛角胡是其主要的伴奏乐器,汉语称其为“弦子”或“弦子歌舞”。它活跃在藏族地区,为藏族人民做喜爱。表演时,由数名男性持拉弦乐器“毕旺”(胡琴)在队前演奏领舞。  【关键词】:巴塘;弦胡;琴手;律动;节奏  四川甘孜州巴塘县是川滇藏三省区的结合部,是一个以藏民为主的少数民族聚居县。境内气候温和,川山秀美,千百年来,生活
期刊
一 羌族以及羌族传统民歌  羌族,自称尔玛,是中国西部的一个古老民族。现在中国官方认定的羌族主要聚居在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茂县、汶川、理县等、绵阳市的北川县、平武县等.其它省市。现有人口约30.6万人(2000年)。羌族部分地区至今仍保留原始宗教,盛行万物有灵,多种信仰的灵物崇拜。羌族传统的民歌内容非常的丰富,题材也非常的广泛,是羌族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几千年来羌族人民集
期刊
【摘要】:在《历代名画记》中,关于谢赫所提出的“气韵”尤其强调。“气韵”是艺术创作过程中的内在精神,“形似”是艺术创作过程中的载体,“气韵”与“形似”二者相辅相成,合则两美,离则两伤。  【关键词】:气韵;形似;创作  张彦远,字爱宾,出生于名门望族之家,凭借其家庭传统的深厚积累及自身刻苦专研,成为唐代著名的书画家和书画理论家,《历代名画记》是他的代表作,也是是中国古代绘画理论史中第一部系统而完备
期刊
【摘要】:演唱者的舞台演唱是长期在课堂训练之后在舞台上进行演唱表演的一种形式。对于声乐演唱者来说,舞台上的演唱,一些突发状况会使心理上的一些因素有一定的变化。当演唱者避免不了一些突发状况的发生时,正确地、及时地调整心理状态,会对演唱者完整地演绎声乐作品有所帮助,并影响着演唱者内心的感受。于是对于声乐演唱者在舞台演唱时的心理上的相关探究也就尤为重要。  【关键词】:舞台;演唱;心理;  一、舞台演唱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