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兴趣是人们力求接触某种事物的意识倾向,它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起着关键作用。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对某一事物感兴趣,就是这一事物最易诱发大脑皮层的兴奋,且使兴奋持续,而这种兴奋则是大脑对该事物认识、理解、记忆的最佳状态。如果学生对学习对象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其学习效率将会得到有效提高,同时在兴趣中学习,还能有效地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使其将学习当作一种愉快的享受,从而产生积极主动的学习动机,表现出极大的学习热情。在物理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注意采用各种适合于课堂教学情景的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那么,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减轻学生学习方面的心理负担以及在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参与学习等方面,无疑都是十分有效的。本文就以下几个方面谈谈自己在教学中的做法。
一、利用“开场白”揭示物理学在各学科中的地位和作用
向学生说明物理是研究物质运动基本规律的学问,在天文、地学、生物、数学、物理、化学六大基础学科中,用现代科学技术体系的观点看,天、地、生、化都可归结到物理和数学;现代工程技术也要靠物理作为支柱。还要阐述物理对现代科学的重要影响以及在高科技领域中的巨大成就。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经常地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步入物理学这座精美的科学殿堂,以极大的兴趣和勇气去吸取其中的营养。
二、巧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育家夸美纽斯说“:柳币的责任,不在于教给学生多少学问,而在于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根据一线教师反馈回来的信息我们分析得知:根据中学生的身心特点,巧妙的把教学内容、兴趣教学、教学情境联合在一起是解决同学们能够主动学习的有效途径。因此,我们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巧妙的设置教学情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学习初中课本中的《牛顿第一定律》的时候,我们可以先这样来设置教学情境,同学们有谁滑过冰、划过沙、或者做过水上滑梯那?会有很多的学生来参与这样的活动中,经过与老师的交流以后教师要提出一个这样的问题:同学们你们见过最光滑的物体是什么那?接着教师告诉同学们冰是目前比较光滑的介质,我们滑冰的是在冰面上,如果我们滑冰在比冰面还光滑的介质上面我们会停下来么?通过这样的教学情境设计能够巧妙的调动起同学们的积极性,然后教师讲解有关牛顿定律的相关知识,由于学生的吸引力已经基本全部都在教师的身上,所以这个时候传授给同学们知识会收到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再比如,我们在学习《机械能及其转化定律》的时候我们可以把一个很小的木球挂在天花板上面,然后让一个胆大的同学来到木球的面前,教师把木球拉到一定高度,让木球与学生面目保持一定安全距离,告诉学生保持这个姿势不能动,木球摆回来后会不会撞击到同学的面目,通过这样惊险的教学场景能够调动起同学们的好奇心,使他们对物理课堂产生浓厚的兴趣。
三、提出富有创新性的问题引入新知识
爱因斯坦指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仅仅是一个数学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却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有效的问题设置即问题应有趣味性、启发性、探究性和延展性的特点,一个好的问题提出能较好地处理教与学两者间的关系,能够让课堂教学波澜起伏、引人入胜。如为什么“一枚硬币可以放在水面上吗?”“扔出去的石头总落到地面上?”“如何实现鸡蛋在盐水中上浮下沉?”“用高压锅做饭是什么道理?”这些问题的提出根据不同的情况可以让学生自己做一做试一试,久而久之,学生创造性思维得到训练,学生再做中考题型的归纳探究、演绎探究和问题解决题也就迎刃而解了,在物理创新实验和创新小论文评比活动中也会有很多学生脱颖而出了。
四、通过教师教学语言的感染力来激发学生的兴趣
教人未见其趣,必不乐学。现代教师不仅要有广博的知识,而且要有精湛的教学艺术。其中,教师讲课时如果能让自己的教学语言既显得诙谐、风趣,又不乏逻辑性和科学性,使学生愿意听并引起高度注意,能够让他们在较为轻松的环境中接受知识、增加技能。那么,对天真活泼、好奇敏感的初中学生而言,学习兴趣是很容易被激发出来的。如在讲到光的反射定律时,按物理含义,不能将反射角等于入射角说成入射角等于反射角,但若直接告诉学生不仅难以理解,而且很难记住,我就舉了一个例子:甲乙父子两人十分相象,我们经常说儿子像爹,而不会说爹很像他儿子,为何?(学生笑)。适当停顿之后,我接着讲,因为先有爹,才有儿子,我们只会说后来的像原来的,而不会说原来的像后来的,同样道理,在光的反射现象中,是先有入射角,才有反射角,我们也只能采用类似的说法。在热现象学习中,学生经常将温度升高或降低说成增大或减小,将吸热或放热说成加热或减热,虽然意思是接近的,但同样不符合物理含义,我举了这样的例子,我说:张三是胖人,李四是瘦子,人外形上看,胖与粗差不多,瘦与细差不多,我们干脆将张三说成粗人,将李四说成细人得了,你们同意吗?学生哄堂大笑之后,效果自然可想而知。
总之,浓厚的学习兴趣、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可以转化为强大的学习动机,在学习动机的推动下,学生的学习能够收到良好的效果。因此,在初中物理课堂中,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注意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他们乐学、会学,使学生在物理学习过程中学到自然科学知识,提高能力,为全面发展打好基础。
一、利用“开场白”揭示物理学在各学科中的地位和作用
向学生说明物理是研究物质运动基本规律的学问,在天文、地学、生物、数学、物理、化学六大基础学科中,用现代科学技术体系的观点看,天、地、生、化都可归结到物理和数学;现代工程技术也要靠物理作为支柱。还要阐述物理对现代科学的重要影响以及在高科技领域中的巨大成就。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经常地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步入物理学这座精美的科学殿堂,以极大的兴趣和勇气去吸取其中的营养。
二、巧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育家夸美纽斯说“:柳币的责任,不在于教给学生多少学问,而在于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根据一线教师反馈回来的信息我们分析得知:根据中学生的身心特点,巧妙的把教学内容、兴趣教学、教学情境联合在一起是解决同学们能够主动学习的有效途径。因此,我们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巧妙的设置教学情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学习初中课本中的《牛顿第一定律》的时候,我们可以先这样来设置教学情境,同学们有谁滑过冰、划过沙、或者做过水上滑梯那?会有很多的学生来参与这样的活动中,经过与老师的交流以后教师要提出一个这样的问题:同学们你们见过最光滑的物体是什么那?接着教师告诉同学们冰是目前比较光滑的介质,我们滑冰的是在冰面上,如果我们滑冰在比冰面还光滑的介质上面我们会停下来么?通过这样的教学情境设计能够巧妙的调动起同学们的积极性,然后教师讲解有关牛顿定律的相关知识,由于学生的吸引力已经基本全部都在教师的身上,所以这个时候传授给同学们知识会收到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再比如,我们在学习《机械能及其转化定律》的时候我们可以把一个很小的木球挂在天花板上面,然后让一个胆大的同学来到木球的面前,教师把木球拉到一定高度,让木球与学生面目保持一定安全距离,告诉学生保持这个姿势不能动,木球摆回来后会不会撞击到同学的面目,通过这样惊险的教学场景能够调动起同学们的好奇心,使他们对物理课堂产生浓厚的兴趣。
三、提出富有创新性的问题引入新知识
爱因斯坦指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仅仅是一个数学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却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有效的问题设置即问题应有趣味性、启发性、探究性和延展性的特点,一个好的问题提出能较好地处理教与学两者间的关系,能够让课堂教学波澜起伏、引人入胜。如为什么“一枚硬币可以放在水面上吗?”“扔出去的石头总落到地面上?”“如何实现鸡蛋在盐水中上浮下沉?”“用高压锅做饭是什么道理?”这些问题的提出根据不同的情况可以让学生自己做一做试一试,久而久之,学生创造性思维得到训练,学生再做中考题型的归纳探究、演绎探究和问题解决题也就迎刃而解了,在物理创新实验和创新小论文评比活动中也会有很多学生脱颖而出了。
四、通过教师教学语言的感染力来激发学生的兴趣
教人未见其趣,必不乐学。现代教师不仅要有广博的知识,而且要有精湛的教学艺术。其中,教师讲课时如果能让自己的教学语言既显得诙谐、风趣,又不乏逻辑性和科学性,使学生愿意听并引起高度注意,能够让他们在较为轻松的环境中接受知识、增加技能。那么,对天真活泼、好奇敏感的初中学生而言,学习兴趣是很容易被激发出来的。如在讲到光的反射定律时,按物理含义,不能将反射角等于入射角说成入射角等于反射角,但若直接告诉学生不仅难以理解,而且很难记住,我就舉了一个例子:甲乙父子两人十分相象,我们经常说儿子像爹,而不会说爹很像他儿子,为何?(学生笑)。适当停顿之后,我接着讲,因为先有爹,才有儿子,我们只会说后来的像原来的,而不会说原来的像后来的,同样道理,在光的反射现象中,是先有入射角,才有反射角,我们也只能采用类似的说法。在热现象学习中,学生经常将温度升高或降低说成增大或减小,将吸热或放热说成加热或减热,虽然意思是接近的,但同样不符合物理含义,我举了这样的例子,我说:张三是胖人,李四是瘦子,人外形上看,胖与粗差不多,瘦与细差不多,我们干脆将张三说成粗人,将李四说成细人得了,你们同意吗?学生哄堂大笑之后,效果自然可想而知。
总之,浓厚的学习兴趣、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可以转化为强大的学习动机,在学习动机的推动下,学生的学习能够收到良好的效果。因此,在初中物理课堂中,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注意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他们乐学、会学,使学生在物理学习过程中学到自然科学知识,提高能力,为全面发展打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