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体育教师是体育活动的组织者,对学生的发展起主导作用。素质教育对学校体育提出的要求,即是对体育教师的要求,无论是体育教育观念的更新,还是体育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改革,都取决于教师的素质。所以,作为体育教师,首先要树立高度的事业心、责任感。
关键词:素质教育;初中体育;教学方式
一、体育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体育教师是体育活动的组织者,对学生的发展起主导作用。素质教育对学校体育提出的要求,即是对体育教师的要求,无论是体育教育观念的更新,还是体育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改革,都取决于教师的素质。所以,作为体育教师,首先要树立高度的事业心、责任感。其次要端正教学思想,从适应社会需要,培养人才的素质出发,树立以育人为目标的现代教育观、人才观、质量观,树立学校体育为健身、益智、育德、促美的观点。
二、要重视对学生进行思想品质教育和兴趣爱好的培养
“体者,载知识之本,寓道德之舍也。”辩证地指出了体育与知识、道德的关系。所以,体育教学要把教育贯穿到教学中去,利用体育教学丰富的教育因素,加强学生的德育。
通过严密的课堂组织,培养学生动作迅速、听从指挥、遵守纪律、协同行动的良好习惯和作风。通过教材的游戏内容,培养学生团结友爱、互相帮助、热爱集体、勇敢顽强、机智果断、遵守规则等良好的道德品质。通过田径、球类、体操等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组织纪律性和勇敢、果断、机智、顽强的意志及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另外,教师要通过自己的表率作用教育影响学生。要时刻注意对学生的言传身教,用自己的模范行动为学生树立表率。
体育教师要高度重视对学生兴趣的培养,并使之贯穿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在指导和组织学生进行体育活动时,应充分挖掘学生对运动的内在潜力和乐趣,以良好的教学形式,丰富生动的教学内容,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兴趣,并把稳定的兴趣培养为自我锻炼的习惯,使学生学有所得,受益终身。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加强体育基本知识教学,开阔学生视野,教会学生运用知识技能的方法及科学的健身方法,增强学生自我锻炼的能力。加强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深化学校体育改革的必然。现代社会所需要的人才在身体方面,不仅要求要有健壮的体魄,而且要有健康的心理。因此,要充分利用体育这一独特的教育形式,加强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
三、首先熟悉和精通教学大纲和教材
教师接受教学任务后,应当在担任这门课之前,对照教学大纲的要求、教学进度以及课时数分布情况,通读全部教材,做到心中有数,挖掘教材的内在联系和教材的特性,对教材的专门性、辅助性练习及分组练习要仔细推敲,分析教材的内容,根据学生实际水平订出课的目的、任务、教学要求、重点、难点、组织形式、练习手段、教法指示、可能出现的错误和纠正方法等。教师对教材和教学大纲理解越深越透,重点就抓地越准,难点就容易突破,学生就容易听懂、领会、练习和掌握。同时,体育教师应经常温习和查阅有关体育科学知识,掌握和钻研各项体育运动技术、技能和练习方法,随时注意积累资料,多阅读体育书刊、报纸和有关电视广播,多参加教学活动和教学交流,积累教学先进经验和最优教学训练方法,随时收集加以保存,以备备课时可以翻阅。
由于教师存在着“教材、技术教法、教师、场地”为中心的教学旧观念,忘了以学生为主体的主要根据,应树立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指导思想,根据学生的整体体育能力、体质、心理素质,思想道德水平科学、合理、有效、积极地安排课的内容,加强学生科学思维、锻炼方法的训练、能力的培养,加强学生自学,独立工作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自锻自导能力、交往能力、表达能力、总结工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教师在备课时必须认真研究,合理安排。
四、根据教学环境具体探讨备课
教学环境,是指自发地影响人身心发展的一切外部条件的综合,就其内涵来说,包括诸如校际和班际交往、人际关系、学习气氛、课余生活、教学管理等社会性环境气氛。这些因素相互交织,凝集成一种较为稳定的风气,也是潜在的教学和教育因素。有人把这种教学和教育因素称为“潜在课程”。教学环境与体育教学效果是紧密相关,相互制约的,良好的教学环境是取得最优教学效果的前提。因此,在备课时,绝不可轻视教学环境的影响,设计的内容和方案要有助于加深和扩大其所学知识、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以促进学生多种能力的发展,所以在考虑课的设计时,要充分选择和利用教学环境,并与环境保持“动态平衡”,才能使备好的课发挥其整体功能。
在备课时要提倡集体备课。在教学内容、方法、场地、器材等方面允许各持己见,鼓励创新,允许试验。暂时不能统一的意见,通过专门的讨论研究,在此基础上写出教案。另外,教师应集体进行体能训练,保持和提高技能方面的能力,这样以便建立正确的运动表象。集体备课,观摩课是备好课的重要内容,应积极参与。
总之,素质教育下,备课也是一门艺术,它的基础是专业理论、运动技能和教学技巧、教学环境、学生的基础溶为一体。每一位体育教师都应该备好课,把自己所学的以及前人积累的经验成果,更好地传授给学生。
关键词:素质教育;初中体育;教学方式
一、体育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体育教师是体育活动的组织者,对学生的发展起主导作用。素质教育对学校体育提出的要求,即是对体育教师的要求,无论是体育教育观念的更新,还是体育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改革,都取决于教师的素质。所以,作为体育教师,首先要树立高度的事业心、责任感。其次要端正教学思想,从适应社会需要,培养人才的素质出发,树立以育人为目标的现代教育观、人才观、质量观,树立学校体育为健身、益智、育德、促美的观点。
二、要重视对学生进行思想品质教育和兴趣爱好的培养
“体者,载知识之本,寓道德之舍也。”辩证地指出了体育与知识、道德的关系。所以,体育教学要把教育贯穿到教学中去,利用体育教学丰富的教育因素,加强学生的德育。
通过严密的课堂组织,培养学生动作迅速、听从指挥、遵守纪律、协同行动的良好习惯和作风。通过教材的游戏内容,培养学生团结友爱、互相帮助、热爱集体、勇敢顽强、机智果断、遵守规则等良好的道德品质。通过田径、球类、体操等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组织纪律性和勇敢、果断、机智、顽强的意志及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另外,教师要通过自己的表率作用教育影响学生。要时刻注意对学生的言传身教,用自己的模范行动为学生树立表率。
体育教师要高度重视对学生兴趣的培养,并使之贯穿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在指导和组织学生进行体育活动时,应充分挖掘学生对运动的内在潜力和乐趣,以良好的教学形式,丰富生动的教学内容,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兴趣,并把稳定的兴趣培养为自我锻炼的习惯,使学生学有所得,受益终身。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加强体育基本知识教学,开阔学生视野,教会学生运用知识技能的方法及科学的健身方法,增强学生自我锻炼的能力。加强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深化学校体育改革的必然。现代社会所需要的人才在身体方面,不仅要求要有健壮的体魄,而且要有健康的心理。因此,要充分利用体育这一独特的教育形式,加强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
三、首先熟悉和精通教学大纲和教材
教师接受教学任务后,应当在担任这门课之前,对照教学大纲的要求、教学进度以及课时数分布情况,通读全部教材,做到心中有数,挖掘教材的内在联系和教材的特性,对教材的专门性、辅助性练习及分组练习要仔细推敲,分析教材的内容,根据学生实际水平订出课的目的、任务、教学要求、重点、难点、组织形式、练习手段、教法指示、可能出现的错误和纠正方法等。教师对教材和教学大纲理解越深越透,重点就抓地越准,难点就容易突破,学生就容易听懂、领会、练习和掌握。同时,体育教师应经常温习和查阅有关体育科学知识,掌握和钻研各项体育运动技术、技能和练习方法,随时注意积累资料,多阅读体育书刊、报纸和有关电视广播,多参加教学活动和教学交流,积累教学先进经验和最优教学训练方法,随时收集加以保存,以备备课时可以翻阅。
由于教师存在着“教材、技术教法、教师、场地”为中心的教学旧观念,忘了以学生为主体的主要根据,应树立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指导思想,根据学生的整体体育能力、体质、心理素质,思想道德水平科学、合理、有效、积极地安排课的内容,加强学生科学思维、锻炼方法的训练、能力的培养,加强学生自学,独立工作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自锻自导能力、交往能力、表达能力、总结工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教师在备课时必须认真研究,合理安排。
四、根据教学环境具体探讨备课
教学环境,是指自发地影响人身心发展的一切外部条件的综合,就其内涵来说,包括诸如校际和班际交往、人际关系、学习气氛、课余生活、教学管理等社会性环境气氛。这些因素相互交织,凝集成一种较为稳定的风气,也是潜在的教学和教育因素。有人把这种教学和教育因素称为“潜在课程”。教学环境与体育教学效果是紧密相关,相互制约的,良好的教学环境是取得最优教学效果的前提。因此,在备课时,绝不可轻视教学环境的影响,设计的内容和方案要有助于加深和扩大其所学知识、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以促进学生多种能力的发展,所以在考虑课的设计时,要充分选择和利用教学环境,并与环境保持“动态平衡”,才能使备好的课发挥其整体功能。
在备课时要提倡集体备课。在教学内容、方法、场地、器材等方面允许各持己见,鼓励创新,允许试验。暂时不能统一的意见,通过专门的讨论研究,在此基础上写出教案。另外,教师应集体进行体能训练,保持和提高技能方面的能力,这样以便建立正确的运动表象。集体备课,观摩课是备好课的重要内容,应积极参与。
总之,素质教育下,备课也是一门艺术,它的基础是专业理论、运动技能和教学技巧、教学环境、学生的基础溶为一体。每一位体育教师都应该备好课,把自己所学的以及前人积累的经验成果,更好地传授给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