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研组是学校对某一具体学科进行教学业务管理的基层组织,承担着教师、教学管理的职责,是学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开展各项活动,解决教育教学中的难题和困惑,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提高教学质量。但通过调查,发现当前教研组活动整体实效比较低,许多教师参与的积极性不高,研修的氛围不浓。因此,对教研组工作的观察与反思,将有助于教研组工作的顺利开展,有助于教师更快更好地发展。
一、教研组现状掠影
1.教研组工作浮于表面,教研功能不强
教研组的一项重要功能就是组织教研活动,但在现实中,教研组工作有时只停留于一些事务性工作,如组织学科教学,传达会议精神,安排公开课活动等,而对教育教学工作中遇到的问题,缺乏针对性的反思和研究。
教研组活动多,但活动内容空泛。每学期教研组都要开展系列活动,但往往出现“活动目的不明确,活动主题不具体”,从而出现活动过后收效甚微的状况,活动也就失去了应有的意义。
2.教研组工作缺少同伴指导,缺乏合作性
由于教师的劳动主要是个体性的,加上教师的性格、经验和经历各不相同。因此在现实生活中,组员之间常常各自为政、单打独斗,教师之间合作交流,集体备课的协同作战比较少见。即使有集体备课,也是粗浅的、片面的,甚至还存在互相留一手的状况。这也制约着教师特长的发挥和教研组优势资源的充分挖掘。
3.教研组评课氛围保守,褒多贬少
在每次课堂教学展示之后,评课时,气氛总是不够热烈,有时甚至会出现较长时间的沉默。于是,教研组长只好采取强制措施,指名发言。即使有主动发言,也是“只讲好话,少讲缺点”,评课不痛不痒,泛泛而谈,对于课堂中存在的实质问题则避而不谈。这样的评课方式,对于我们上课和听课的老师来说都没有太大的提高,也使我们的评课失去意义,使我们的活动流于形式。
4.教研组活动民主程度不高
教研组活动一般都由教研组长统一召集、安排、管理,教研组长无形中成为管理人员。教研组长起着决策、协调与监督的作用,其他组员则居于从属地位,他们可对教学研究中某一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或见解,但教研组长最终持有决定权。教研活动不能体现民主,教师参与的积极性受挫,长此以往,教研活动就成了一种教师备受煎熬的形式主义活动。
二、教研组建设的对策
(一)完善教研组制度
要推动教研组工作,首先要使教研活动制度化,其次要健全基地教研组共同体和构建虚拟网络研修共同体,最后要建立教研组的导向机制、激励机制和保障机制。
1.教研活动制度化,活动目标明确化
(1)订立教研组发展的三年成长规划,年年贯彻落实好,打好三年整体战。
(2)定期开展集体备课活动,写好课后反思。
(3)每次教研组活动都须由教研组长和组员共同讨论,确定活动主题,然后围绕主题开展活动。
(4)每位教师每学年至少要上一节教研组或校级公开课,课后组织讨论,每位教师都要积极发言,且须将评课稿上传至校园网。
(5)每学年都邀请专家、名师来校举行专题讲座和上示范课,同时组织组内教师出外观摩学习,采取“走出去,引进来”的做法。
(6)重视青年教师的培养,注重以老带新,为教研组的可持续发展培养后备人才。
2.校本研修基地学校的教研组作为基地教研组共同体的龙头,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带动其他薄弱学校的发展,构建虚拟网络研修共同体,以改进传统的教师培训和学习方式,有更多的机会获得教学支援和专业引领,促进教师观念的更新,提升教研组的研究质量。
3.学校须建立教研组系列评价制度,如星级教研组评比、骨干教师名师化行动、青蓝工程等,鼓励教师参与研修的行为。同时动态的人性化的评价能促进教师参与研修,使教育教学研究成为学校的一种生活、一种习惯、一种文化。
三、科学发展教研组功能
1.在教研活动中,无论是教研组长还是组员,都应该主动、深入地进行教研活动,以研究者的视角和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中的各种问题。例如人教版中低年级的识字量大的问题,可以进行如“如何让孩子在生活中识字”“如何进行低年级的识字教学和教学设计”等,通过这种研究活动,可以解决教师的难题,也可以强化教研组教研的功能。
2.加强集体备课,凝聚集体力量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但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难免顾虑不周,集体备课应该是一个取长补短凝聚集体力量的环节。在集体备课中要注重发挥教研组长和备课组长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备课活动中,可以就针对某一点,如“教学手段、师生互动的设计甚至可以就一道作业的设计”进行探讨和交流。这种有实质意义的针对性强的备课组活动,能使教研组的优势资源更大化。
3.以专题研修为主线,组织好各类科研活动
教科研能力是衡量一个学校是否有教学战斗力的重要指标,要使教研组提高科研能力,必须结合自己学校的实际,选择课题。选择具有一定价值的课题后,教研组根据组员的个性、特点、教学能力等,请专家给予教科研理论方面的指导,教研组长和组员在此基础上选择一定的途径进行教育教学研究,并能出成果,出成效。
四、实现教研组长角色的转型
教研组工作的有序开展,科研课题的有效研讨,教研组和谐氛围的积极营造,都离不开教研组长的科学引领。而传统的教研组长主要是组织者和沟通者,随着新课程的推进,教研组长的角色也随之发生变化。
1.教研组长应是教师状态的解读者。即解读本组内的教师,做到能以老带新,发扬教师个性,剖析教师的弱点,拓展教师的发展空间。
2.教研组长应是教师发展的促进者,基于对不同特点教师细致入微的解读,对不同层次不同状态的教师发展,提出有针对性的发展目标和措施,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3.教研组长还应是教研组文化的策划者和创建者。现代的教研组文化应表现为一种民主的、积极的、合作的文化。教研组内组员之间完全不存在等级、职位、年龄之分。组员之间的交流不光是技能上的,还有对教与学的深层理解。让每位教师都置身在一个充满专业自觉的氛围中。
随着新课程的推进和深入,会不断出现一些新情况、新问题,我们教研组担负的任务也必将更加重大。我们教研组的建设之路还很长,“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们坚信,只要全体组员积极投入,我校的教研组工作必将更上一层楼。
一、教研组现状掠影
1.教研组工作浮于表面,教研功能不强
教研组的一项重要功能就是组织教研活动,但在现实中,教研组工作有时只停留于一些事务性工作,如组织学科教学,传达会议精神,安排公开课活动等,而对教育教学工作中遇到的问题,缺乏针对性的反思和研究。
教研组活动多,但活动内容空泛。每学期教研组都要开展系列活动,但往往出现“活动目的不明确,活动主题不具体”,从而出现活动过后收效甚微的状况,活动也就失去了应有的意义。
2.教研组工作缺少同伴指导,缺乏合作性
由于教师的劳动主要是个体性的,加上教师的性格、经验和经历各不相同。因此在现实生活中,组员之间常常各自为政、单打独斗,教师之间合作交流,集体备课的协同作战比较少见。即使有集体备课,也是粗浅的、片面的,甚至还存在互相留一手的状况。这也制约着教师特长的发挥和教研组优势资源的充分挖掘。
3.教研组评课氛围保守,褒多贬少
在每次课堂教学展示之后,评课时,气氛总是不够热烈,有时甚至会出现较长时间的沉默。于是,教研组长只好采取强制措施,指名发言。即使有主动发言,也是“只讲好话,少讲缺点”,评课不痛不痒,泛泛而谈,对于课堂中存在的实质问题则避而不谈。这样的评课方式,对于我们上课和听课的老师来说都没有太大的提高,也使我们的评课失去意义,使我们的活动流于形式。
4.教研组活动民主程度不高
教研组活动一般都由教研组长统一召集、安排、管理,教研组长无形中成为管理人员。教研组长起着决策、协调与监督的作用,其他组员则居于从属地位,他们可对教学研究中某一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或见解,但教研组长最终持有决定权。教研活动不能体现民主,教师参与的积极性受挫,长此以往,教研活动就成了一种教师备受煎熬的形式主义活动。
二、教研组建设的对策
(一)完善教研组制度
要推动教研组工作,首先要使教研活动制度化,其次要健全基地教研组共同体和构建虚拟网络研修共同体,最后要建立教研组的导向机制、激励机制和保障机制。
1.教研活动制度化,活动目标明确化
(1)订立教研组发展的三年成长规划,年年贯彻落实好,打好三年整体战。
(2)定期开展集体备课活动,写好课后反思。
(3)每次教研组活动都须由教研组长和组员共同讨论,确定活动主题,然后围绕主题开展活动。
(4)每位教师每学年至少要上一节教研组或校级公开课,课后组织讨论,每位教师都要积极发言,且须将评课稿上传至校园网。
(5)每学年都邀请专家、名师来校举行专题讲座和上示范课,同时组织组内教师出外观摩学习,采取“走出去,引进来”的做法。
(6)重视青年教师的培养,注重以老带新,为教研组的可持续发展培养后备人才。
2.校本研修基地学校的教研组作为基地教研组共同体的龙头,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带动其他薄弱学校的发展,构建虚拟网络研修共同体,以改进传统的教师培训和学习方式,有更多的机会获得教学支援和专业引领,促进教师观念的更新,提升教研组的研究质量。
3.学校须建立教研组系列评价制度,如星级教研组评比、骨干教师名师化行动、青蓝工程等,鼓励教师参与研修的行为。同时动态的人性化的评价能促进教师参与研修,使教育教学研究成为学校的一种生活、一种习惯、一种文化。
三、科学发展教研组功能
1.在教研活动中,无论是教研组长还是组员,都应该主动、深入地进行教研活动,以研究者的视角和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中的各种问题。例如人教版中低年级的识字量大的问题,可以进行如“如何让孩子在生活中识字”“如何进行低年级的识字教学和教学设计”等,通过这种研究活动,可以解决教师的难题,也可以强化教研组教研的功能。
2.加强集体备课,凝聚集体力量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但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难免顾虑不周,集体备课应该是一个取长补短凝聚集体力量的环节。在集体备课中要注重发挥教研组长和备课组长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备课活动中,可以就针对某一点,如“教学手段、师生互动的设计甚至可以就一道作业的设计”进行探讨和交流。这种有实质意义的针对性强的备课组活动,能使教研组的优势资源更大化。
3.以专题研修为主线,组织好各类科研活动
教科研能力是衡量一个学校是否有教学战斗力的重要指标,要使教研组提高科研能力,必须结合自己学校的实际,选择课题。选择具有一定价值的课题后,教研组根据组员的个性、特点、教学能力等,请专家给予教科研理论方面的指导,教研组长和组员在此基础上选择一定的途径进行教育教学研究,并能出成果,出成效。
四、实现教研组长角色的转型
教研组工作的有序开展,科研课题的有效研讨,教研组和谐氛围的积极营造,都离不开教研组长的科学引领。而传统的教研组长主要是组织者和沟通者,随着新课程的推进,教研组长的角色也随之发生变化。
1.教研组长应是教师状态的解读者。即解读本组内的教师,做到能以老带新,发扬教师个性,剖析教师的弱点,拓展教师的发展空间。
2.教研组长应是教师发展的促进者,基于对不同特点教师细致入微的解读,对不同层次不同状态的教师发展,提出有针对性的发展目标和措施,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3.教研组长还应是教研组文化的策划者和创建者。现代的教研组文化应表现为一种民主的、积极的、合作的文化。教研组内组员之间完全不存在等级、职位、年龄之分。组员之间的交流不光是技能上的,还有对教与学的深层理解。让每位教师都置身在一个充满专业自觉的氛围中。
随着新课程的推进和深入,会不断出现一些新情况、新问题,我们教研组担负的任务也必将更加重大。我们教研组的建设之路还很长,“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们坚信,只要全体组员积极投入,我校的教研组工作必将更上一层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