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人已去 湖山永存

来源 :文化交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eddycic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享誉全球的法籍华人画家赵无极先生走了。他早年在杭州国立艺专求学,开始其美术生涯的第一步,毕业后留校任教,直到远渡重洋、开创艺术新天地。赵先生对母校、对西湖山水深深眷恋。我们特地约请中国美术学院前院长肖峰撰文,以表达缅怀之情。
  2013年4月9日,从遥远的瑞士传来噩耗:中国美术学院的杰出校友、享誉全球的法籍华人画家赵无极先生与世长辞,享年92岁,大家感到无比悲痛!阳春三月,万花吐艳,本是中国美院校庆85周年的喜庆日子,而如今却因之蒙上阴影。
  自罹患病症恶化之后,赵先生便移居瑞士莱蒙湖畔休养。过去,这位被《华尔街日报》称作“最畅销的艺术家”,只是笑称自己像一个工人,每天早晨定时在巴黎住所顶层的天光画室中工作。“来世不作画,真不知道做什么好”,赵先生曾说。他从15岁开始正式学画,一直画到生命终了的前一年。
  斯人已去,面对悬挂在书房内赵先生赠送的水墨画,心中浮起的无尽哀思将我带到三十年前。
  1983年,我担任浙江美术学院的领导不久,听人讲“赵无极画展”将于秋天在北京展出,为此,我走访了中国美术家协会与中国美术馆。负责策展工作的郁风女士十分兴奋,她递过来画展简介:“赵先生是当今现代艺术界极具影响的一位大师,继承林风眠先生融汇东西艺术的教导,以东方人的胸怀,继承中国艺术之神韵,博采西方当代艺术的精华,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广受世界艺坛的推崇与敬重,这是我中华民族的光荣。”可是后来,原本的计划有所调整。文化部领导对我讲:“浙江美院的前身杭州国立艺专是赵无极的母校,你们那里不妨再作展览,同时还可以请他讲讲学。”经与赵先生多次沟通,他的画展于次年10月在我院开展。这次展览规模宏大,仪式隆重,声名远播,苏、浙、沪、赣、闽、粤、鄂、云、川的朋友和爱好艺术者专程前来观摩,反响所及直达港、台。赵先生对此行十分满意。我们趁机提议,一年后请赵先生回母校举办“赵无极绘画讲习班”,赵先生欣然允若。
  1985年5月1日,赵先生携现任夫人弗朗索瓦·马尔凯来到我院。赵先生上课非常认真,每天8小时课务,他都是准时到达教室,衣着整齐,充分体现了具有中国文化气质的学者的风度。赵先生对不同对象分别传授他的艺术理念,时而讲诉见解,时而修改作业。有一次,赵先生请夫人当模特,有个别学员片面理解抽象艺术就是放手乱画,他说:“这是我的夫人,因为她美,所以我才娶她,你们把她画得这么丑,叫我怎么爱她呢?抽象艺术也要求美,也需要有造型的基础功力,希望大家正确理解。”
  课间休息时,赵先生坐在藤椅上和大家聊天,讲他的国外艺术见闻,讲他跟毕加索交往的故事,等等。有学员把他的讲话记录下来,整理之后由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了《赵无极讲习班笔录》。讲习班结束前,我们举办了结业汇报展。短短一个月,赵先生与学员们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学员的艺术理念与造型技能皆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赵先生诲人不倦的精神,得到了大家的推崇。赵先生离校前夕,我院给予他最高荣誉—聘为唯一的“名誉教授”。
  与此同时,法兰西第二电视台一行四人专门跟踪拍摄了赵先生回母校访问讲学的纪录片,在法国各电视台多次播放,使浙江美院在法国家喻户晓。
  赵先生在杭州讲学期间,我们陪他故地重游,参观西湖的名胜古迹。他动情地说:“离开杭州快四十年了,但我常常思念。我忘不了我的恩师林风眠校长与吴大羽教授,他们教导我‘要用自己的眼睛来观察事物,用自己的手来表现自己的感觉’,引导我进入艺术大门,令我终身难忘。”他感慨地说:“年轻时总免不了调皮,不懂事。记得在艺专时,我不爱上国画课,考试时在试卷上乱画了几个大墨团,这种大逆不道的行为,激怒了潘天寿先生,惹得他大发雷霆,给我打了0分。按校规这是要强令退学的,幸亏林风眠、吴大羽两位先生竭力担保,否则我早就被开除了。”
  赵先生于1935年求学杭州国立艺专,抗战时随校内迁重庆,毕业后留校任教。抗战胜利,赵先生携第一任夫人谢景兰又重返杭州的母校授课。1948年2月,夫妇俩离开杭州,从上海启程,远渡重洋,到达向往已久的艺术之都巴黎,亲身体验西方的优秀文化。
  赵先生原来打算只镀两年金,有个小小的满足就称心了。谁知到巴黎后,他的艺术天性得到极大的勃发,多次获奖,很快被美术界和社会接受,并与画廊长期签约,衣食无忧,声誉也大振。法国现代艺术博物馆馆长贝尔纳·多利凡尔先生称赵无极“本质是中国的,某些方面则是现代的和法国的,赵无极的画体现了这种意趣深厚的综合”。1964年,赵先生在许多友人的支持下,加入法国籍。
  赵先生虽在法国,但始终不忘祖国,正如他的友人、法国诗人亨利·米肖为他写下的诗句:“但是月亮没有离开中国/而且/为了捍卫她的祖国/她斗争着。”这种愈演愈烈的思乡之心、热爱祖国之情,逐渐与他的艺术创作结合起来。
  赵先生以前多作布面油彩,从1971年开始,他常用中国水墨工具作画。在他的书房中,有从中国带回的珍贵毛笔,有塞尚和马蒂斯的西方艺术书籍。他爱好欧洲古典音乐,熟知从莫扎特到瓦雷泽。这如同他的作品,是中西合璧的艺术的一个印证。他的水墨有别于中国传统技法与形式,自造韵律,人们称他是“旷世的天才”。美籍华人建筑师贝聿铭先生讲:“凡是我设计的建筑,都必须有赵无极的水墨画。”1982年,贝聿铭设计北京香山饭店,就有赵先生的两幅巨幅抽象水墨画。有人不解其意,所以才促成了让人阅读的“赵无极画展”的创意。
  赵先生非常关心祖国、关心母校。1972年,他与朱德群先生回国探亲,他要求会见林风眠、吴大羽等前辈。1974年、1975年,他两次组织中国户县农民画到巴黎展览,为中法文化交流作出贡献。1985年,赵先生在我院讲学回巴黎后,还不断和我们联系,每年寄书寄贺卡,还赠送给版画系很好的印刷机器。他说“母校需要什么我就提供什么”。他还时常邀请我院学生前往他在法国巴黎的别墅里学习,感受艺术之都的氛围。赵先生作为中国美院的校友,是我们的骄傲。他总说自己的心和中华民族紧紧相连,中华艺术是他成长的土壤。
  2001年,赵先生来杭州出席第四届西湖艺术博览会。其间,泛舟西湖,他不停回头张望西湖美术馆—当年国立艺专所在地,不断眺望北山葛岭—青年时代他与夫人谢景兰的居住地。
  赵无极和谢景兰在国立艺专相识相恋,葛岭24号曾是他们的寓所。在他俩的儿子赵嘉陵看来,父母的爱情、事业可谓刻骨铭心。“抗战时期的1941年,我太祖父过世,按照习俗不可以在一年内结婚,为此父母从重庆长途跋涉一直跑到香港结婚,那段旅途异常艰辛,当时父亲才20岁。”赵嘉陵说:“抗战胜利后的1945年,国立艺专重回杭州开课,父母也回到西湖。葛岭的老房子,妈妈生前很牵挂,1993年回国时还去找过。父亲想在旧宅里做展览,这是他生前的心愿。”
  赵先生说过“如能找到,希望改成艺术馆”的话。为此,1985年,我曾与作家黄源先生陪赵无极先生找过旧居,但终因年代太久未能找到。杭州市政府十分关心此事,曾专门致函赵先生,请他旧地重游,指导杭州文化建设,还授予他“荣誉市民”称号。赵公子嘉陵为其父建馆多次来杭,今年两度来函来电与我商量建馆事宜。我想,赵先生的愿望一定能实现。
  2003年,赵先生成为法兰西学院法兰西美术院院士,荣获法国文学艺术骑士勋章,是第一位进入西方主流美术史的中国艺术家,被称为“西方现代抒情抽象大师”。到今天为止,赵先生已在世界各地举办过近百次大型画展,许多著名的博物馆、美术馆都收藏了他大量的作品,包括伦敦的泰特美术馆和纽约的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以及以连锁方式经营的古根海姆博物馆等,出版商、评论家为他出版的评传不下数十种。
  赵先生曾说:“我不怕老去,也不怕死亡,只要我还能拿画笔涂颜料,我就一无所惧,我只希望能有足够的时间完成手上的画,要比上一幅更大胆、更自由。”他又说:“我希望以后人们可以在我的画作中散步,就像我作画时一样踱步。”面对老境,思想多么豪壮而潇洒,赵无极先生将永在水墨氤氲的西湖湖山!
其他文献
“我的朋友胡适”是民国时期耳熟能详的口头禅。胡适,这位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领袖式人物,“文学革命”的先锋,是那个时代叱咤风云的人物,真个是天下谁人不识君。“我的朋友胡适”风靡一时,引来众多粉丝。胡适的朋友中也有湖州的朋友,这些湖州朋友有任鸿隽、许朋非、张善扬、陈其采、戴季陶、钱玄同、沈士远、沈尹默、沈兼士、朱家骅、陆志韦、胡世泽、雷震,而胡适最为亲密的朋友,首推同为康奈尔大学毕业的同学任鸿隽。  任鸿
期刊
前不久,央视播出了8集电视纪录片《京剧》,向广大观众展现和解读京剧艺术。我作为一个从1948年开始学演京剧、至今已有65年的京剧人,当然倍加关注,殷切期待。认真地看了首播之后,心情是欣喜的。喜的是,央视以京剧为表现对象,精心拍摄出这样一部大型纪录片,这种做法在以往是从未有过的,并且将这宗国粹艺术向世界推介,其意义重大。中国在经济上已然腾飞,成为强国,在文化上也亟待彰显中华文化的软实力。我以为,京剧
期刊
理查德·怀恩(Richard Vine),知名艺术批评家。他有关刘国辉的评论,是从其《中国当代艺术》(New China, New Art)一书中节译出来,从中可以反窥当代中国美术在世界的地位与影响。  所有关于刘国辉艺术作品的因素—无论是其日常生活的素材,精准而细致的观察,还是有力而不刻意的渲染—无一不展示了艺术家自身为人所敬仰的贵族式的谦逊。然而,以其毫不张扬的方式,刘国辉的作品毅然拒绝了目前
期刊
徐福从慈溪达蓬山东渡,开启了中国第一次对外文化传播。  达蓬山下窖湖湖畔修建有世界自然人文主题乐园,金字塔的壮伟、吴哥窟的惊艳、凯旋门的庄严、爱琴海的风情、亚马逊的神秘……它将自然山水、历史人文和现代游乐巧妙融合一起,在时空上横跨古老与现代、东方与西方,集中展示了不同的名胜古迹、风土人情和人类之谜。  达蓬山如今也是知名的山地自行车比赛基地。  慈溪三北大地上的鸣鹤,是该市最具典型江南风貌的古镇。
期刊
香江,她一次次人文对话和智慧碰撞,在心中埋下了人文的种子。在纷繁芜杂的香港,她却安静地守望与承续。  2011年,移身江南,于千年人文的西子湖畔,她又开始了另一段湖山氤氲的旅行。  《文化风情》当初就定位为一档高端的文化名家访谈节目。当一档节目的品质与一个人的气质水乳交融,于是就有了独特的品格与魅力。王明青和《文化风情》携手并进,自称是人文路上的苦行僧,行囊空空,内心却丰盈充沛。  在我眼里,《文
期刊
顷读曹寿槐先生近作,有一股菊花般的气息扑面而来,似篱边秋色经重霜后焕发出来的勃勃生机,初读绚丽多姿,再读便宛然进入烂漫之境。  曹寿槐已年届耄耋之年,是一位性格开朗、直爽,热爱生活的老书法家。一生痴迷书法,所临碑帖不下百种,可谓正、草、隶、行皆精,篆书虽少写,也别有韵致。其实他用功最勤的当是行书,自我风格最为明显。他对书法艺术的执著和进取心,是当今一般中青年书法家难以企及的。记得1998年他第五次
期刊
风雨千年。芦山有著名的民俗文化活动—跩花灯:融合多民族风情,寄托人们美好心愿。地震过后,相信它依然在。  芦山地震前不久,我去那里采风。  芦山拥有2300多年历史,文化悠久,其中,著名的是被列入四川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芦山花灯。  芦山花灯属于地方灯戏,俗称“跩花灯”,据说兴起于汉,盛行于宋,所谓“沿门讴俚曲”(清乾隆《芦山县志》)。当地表演有两个主要角色:一是丑角,也叫“花鼻子”或“三花
期刊
东汉时期的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造纸术,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项杰出创造。流传发展到明清时期,浙江的开化纸系展现过辉煌,成为造纸术的典型代表,被当作国家荣誉,或可称“国楮”。  清内府的极品用纸  清代图书典籍宏博,从顺治朝至宣统朝,清内廷和各省刊行了诸多内府本、赞撰本,其中大凡重要著作均采用开化纸系的写本和刻印本,因而,开化纸系成为文化和历史承传的一种物质性载体,功莫大焉。  乾隆朝编纂的《四库全书》
期刊
那是一座海拔3000多米高的小山村,加起来不过二十几户人家。那是一个只有步行或骑骡子才能前往的地方,上下需要10多个小时。然而,却有无数中外行者蜂拥而至。有条件的,花钱骑骡子。无条件的,徒步而上。在那条根本不像是路的路上,随处可见游客扶着树干大口喘气。在高原,每向上一步都要付出巨大的艰辛。因此,素不相识的人们互相鼓励。人世间的温情洒满了这条崎岖陡峭的小路。  去年9月的一天,我也骑着骡子踏上了这条
期刊
今年是慈溪徐福研究会与日本徐福研究会之间民间交流16周年纪念。  传说,2222年前,秦始皇嬴政南巡浙江,便有了徐福从慈溪达蓬山出发的东渡。  徐福东渡的伟大之处,就是开启了中华文化对外传播、交流的先例。  1997年11月23日晚。慈溪市人民大会堂前悬挂着巨幅标语,上面写着“热烈欢迎中、日歌舞团联袂来慈演出”。大会堂内座无虚席,翘首以盼的观众纷纷议论:这出名为《蓬莱之国——徐福传说》的歌舞剧带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