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让多吉:藏文化的传播者

来源 :世纪人物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jii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不忘初心,多年后才让多吉创立了海生文化。海生文化创立的宗旨就是继承、发扬中华传统文化,借助现代正规出版和多媒体技术保存传播优秀文化。海生文化目前开展了喜马拉雅文库项目和“莲花生大师千幅唐卡”项目,这两大项目以藏文古籍和唐卡绘画为中心,是藏文化的最好表征。

身体力行 保护和弘扬藏文化


  藏文古籍文献以数量广博、涵盖全面而位列中国少数民族古籍文献之首,仅藏区的存书量就达一百多万余册,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由于年代久远、流通困难、保存分散,许多古老的藏文古籍随时面临着损毁、绝迹的情况。
  为了更好的保存、继承,科学地对这些藏文古籍文献进行抢救、整理、出版,延续藏民族的精神信仰,2011年,才让多吉借助现代出版方式和多媒体技术,打造了最具体系的专业藏文古籍文献出版品牌——喜马拉雅文库。
  2013年,海生文化下设的喜马拉雅文库受四川省少数民族古籍整理办公室委托承担了国家民委“十二五”重点出版规划项目《藏族古籍经典系列丛书》之《伯东班钦全集》的整理编纂工作。
  才让多吉带领团队仅用32个月就圆满完成了《伯东班钦全集》的整理编纂工作,全集依据143册母本整理出现代出版物95册,总字数逾4000万字。创造了藏文出版史上的一个奇迹。
  2017年,文库承担的第二部大型丛书《藏族古籍经典系列丛书》之《五明文化分类集成》列入国家民委“十三五”重点出版规划。该部丛书300册,集成历代五百多位作者近两千余部(篇)著作,全面、完整地反映了藏文化各个学科的文化成就,是继藏文《大藏经》后体量最大的藏文丛书项目。
  同年,喜马拉雅文库承担了四川出版集团《格萨尔王全书》的课题委托,已完成全书270册的录入编纂。

推陈出新 用唐卡讲好中国故事


  才让多吉为传承文化所做的努力,除了整理编纂藏文丛书以外,还有一个伟大的项目就是“莲花生大师千幅唐卡”。
  唐卡是藏民族獨有的绘画艺术,至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作为中华艺术的瑰宝,唐卡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画师在唐卡绘画中所体现出的质朴感与谦卑心,几乎是任何一种绘画形式不能比拟的。
  莲花生大师千幅唐卡项目试图用1300幅唐卡展现莲花生大师恢弘的一生。采用唐卡这一艺术载体表现莲师的风云一生,是内容与形式的最佳结合。莲师千幅唐卡恪守传统上色规制,采用金、珊瑚、绿松石、孔雀石、朱砂等贵重的矿物颜料,由此保证了传世品质。以唐卡为蓝本还在延伸开发一系列作品——动漫游戏、绘本故事、数字电影等,这将为唐卡这一古老艺术形式注入新的活力。
  莲师传记和唐卡同是作为文化遗产,用唐卡生动的形式表现莲师故事丰富的内容,会为人们提供了解研究藏民族历史、宗教、文化、艺术以及民俗、自然等诸多领域的最直观的图像资料。在此意义上,莲师千幅唐卡是一部用画笔绘制的藏地百科全书,是一部用画笔传诵的中国故事。

胸怀天下 致力于社会公益事业


  才让多吉不仅忙碌于传播藏文化,多年来他还致力于各种社会公益项目。
  位于石渠县的巴格玛尼墙是世界上最长的玛尼墙,是国家文物保护单位,也是藏文化的代表符号之一。2010年才让多吉为巴格玛尼墙增添了一套完整的手工石刻大藏经,为古老的玛尼墙又添新彩。
  在拉萨大昭寺供奉了一尊释迦牟尼佛等身像,这是文成公主带到藏地的,无论从历史意义还是信仰层面都是无可替代的。同年,才让多吉为这尊佛像敬献了一顶新制的五佛冠,祝福世界和平、国家昌盛。
  才让多吉的家乡是著名的太阳部落,这里景色迷人但交通的不便。由于这里的不少孩子没钱上学,他们对知识的渴望只能压在心底。为了改变家乡的面貌,才让多吉把家乡愿意求学的孩子们带到了北京民族大学,让他们到那里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了解外面的世界,并经过积极努力请求校方减免学费,他还用自己结缘的善款负担学费。
  家乡的一些牧民缺医少药,才让多吉会为他们送衣、送粮,还帮助了一百多名贫困儿童。2005年,才让多吉还在社会善心人士的支持下,将收养的三十七名孤儿送进了广州私立华联大学。校方特意为这些孤儿开设了川藏孤儿慈善义教班,安排专门的老师任教,专人管理他们的日常生活。
  他捐资助学的视野不仅局限于家乡,停留在藏区,他还在贵州偏远山区建设了六所希望小学。他说他想让更多的孩子学到知识,用知识改变他们的生活,也想让更多的人通过藏文典籍、藏族艺术了解古老而迷人的藏文化,了解藏族人真正的生活。
  建造寺院、塑造佛像、举行法会、组织放生,这些善行信众云集而响应。但是才让多吉觉得自己的使命并非在此,他可能就是画笔架上、故字案头。走上出家这条少有人走的路,又选择了以入世的姿态将毕生精力投注于藏文化和佛教文化,这又是少之又少的一条路,仁波切的同道者确实不多。
  文化的价值和内涵并非当下可见的,就如大地,万物依存其上,而万物常将其忽略遗忘。仁波切说过,“一件事没有困难,也就没有了价值。人一直在顺境中,是不会有成就的。”“如果有一天,有人知道了我们是在怎样的条件下完成的这两件事业,他们一定就知道这个事业的伟大了。”
其他文献
有道是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好的题目,画龙点睛为文章增色不少,所以教师上语文课时,应该认真下功夫,教学生如何审题解题,努力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在审题中,学生可以了解作者的立意和所阐述的问题,这样对正文学习就容易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八十年代中学语文课本中有一篇毛泽东同志的文章,题目是《放下包袱,开动机器》。从题目字眼来看,前后对称,句子简洁,读起来朗朗上口。另外,“包袱”“机器”是比喻的修辞手法
在外人眼中,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甲状腺外科主任卢秀波的精力仿佛是开了外挂。每天早晨7点钟到医院,7点半准时查病房;一年完成大中型手术2000余台,平均每天在手术台前奋战10小时以上;坐诊从来不限号,一天100多个病号是家常便饭……在别人看来近乎疯狂的工作节奏,他却乐在其中。  “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唐代药王孙思邈《大医精诚》中的这句话,是卢秀波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犹如一股清新的春风扑面而来,初步显示了它的生命力。但在英语课堂教学实践中还存在着一些误区和问题,存在着较为严重的形式主义,扭曲了我们的课程改革。该怎样走出这些“误区”?我们有必要进行一些反思。    一、课堂教学形式化    有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主要精力用在了如何让课堂气氛“热闹”上,不论什么内容都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一些作为示范的公开课更是花样百出,令人眼花缭乱。本来小组合作学习
一、研究背景    传统的学校体育教学,是以竞技体育为主,它的规则要求、动作难度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学生的发展,打击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扼杀了学生学习兴趣,特别是绝大多数女生的学习兴趣,这是我们农村普通高中女生体育课上学习消极、懒散、意志消沉,不愿参与体育运动的根本原因。  农村中学的学生在小学、初中接受篮球教学是很有限的,不具备系统接受篮球学习的条件,甚至有部分女生从来没有碰过篮球。因此,传统的学校
新课标基本理念是“以学生发展为主”。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应顺应时代潮流,转变教育观念,从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者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与合作者。在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笔者认为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倡导自主、合作与探究的学习方式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强调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要“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就需要我们从传
2007年普通高校全国统一招生考试江苏卷的作文题是:“人人头顶一方天,每个人的生活都与天空相连,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片天空,明净的天空,辽阔的天空,深邃的天空,引人遐思,令人神往。请以‘怀想天空’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立意自定,除诗歌外体裁不限。”  我认为,这是一道多年未见的优秀作文题,因为它选材的范围特别广阔,非常有利于学生才智的发挥,定会产生佳作迭出的效果。也许有人会说“引人遐思,
未成年人是党和国家的希望,是中华民族的希望。关心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是每一位德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学校作为教育基地,加强德育工作为重中之重,既可促进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形成,又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面对新课改,学校的德育工作也应改革创新,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以人的发展为目的    德育是以育人为目的,就是要教会受教育者怎样做人,做怎样的人,课改也把培养学生
众所周知,我国农村中学的英语教学质量一直以来都比较差,农村初中的英语教学质量更是如此。而且现在是课改阶段,如何稳步提高农村初中英语教学的质量,是个十分艰巨的任务。教育家们认为,“成功的英语课堂教学应深入创设更多的情景,以便给学生提供接触英语和运用英语进行语言实践的机会,真正达到学以致用。”下面,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对山区学校的初中英语课堂教学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正确认识目前农村
在这几年高三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学生在二轮复习中的效果并不显著。如何提高二轮复习的效果?教师要审视自己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思路是否符合二轮复习的要求,是否能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进行了一定的思考和尝试,现以《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人民版)为例,谈谈二轮复习的基本思路。  一、构建专题的知识框架或基本脉络  在二轮复习中,首先要帮助学生形成本专题的知识框架或基本脉络。这样
自打全面放开二孩儿政策笃笃实实从传闻落地成真,有关要不要二孩儿生不生二孩儿的话题,隔三差五就会在各种平台以各种方式冒个泡泡。有夫妇自己百般纠结到底生还是不生的,有双方老人一方强烈催生一方建议不生的,有家中大孩儿顽强抵制坚决不让生的。  前几天,一段视频在朋友圈广被转发。视频中,一个穿格衫的男孩眼眶泛红,哽哽咽咽地威胁妈妈:“你们要是敢生……我就敢死……今天我就把话撂这儿了。”更早以前,还有一则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