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际间合作开发与共享在线开放课程资源研究

来源 :学理论·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rtinl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是信息化背景下课程改革的必然趋势,文章在分析了校际间合作开发与共享在线开放课程的可行性及基本原则基础之上,从顶层设计、整体规划、优质特色、规范标准、强调应用、主动衔接、平台提升七个方面详细阐述了校际合作开发课程资源的基本对策,为在线开放课程的合作共建提供参考意见。
  关键词:校际合作;在线开放课程;课程资源
  中图分类号:G71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8)06-0220-03
  课程建设一直是各个院校专业建设的重中之重,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目前各个院校都在积极开发在线开放课程,但是在建设的过程中存在许多问题:课程的定位、课程版块、课程特色、师资团队及内容更新率等参差不齐。随着共享与开放理念的深入,推进教育均衡发展,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也必然要走合作开发的路径。
  一、合作开发在线开放课程的可行性
  1.专业设置相近
  高职院校专业设置基本都是立足服务地方经济,所以专业大同小异,但由于校际的限制,不可避免地造成重复建设所带来的资源浪费。立足于相同专业建设,高职院校间共同开发在线开放课程便有了较好的合作基础。
  2.学校位置相邻
  每个城市的高职院校基本都集中建在高职园区,集中规划建设的目的就是资源共享,共同促进发展。高职院校即使不在一处园区,但同在一个城市,相对也是较近的。如果能做到线上共同开发课程,线下及时交流与沟通,将是对课程建设与学术交流的极大促进。
  3.课程设置相似
  高职院校相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基本都是相互借鉴,然后再制定课程标准。很多高职院校更是联合编写了专业教材,或选择相同的教材,课时设置也基本相同。同一门课程的职业能力、授课内容、考核要点等,在针对相近授课群体的情况下,基本都应该是统一的,所以校际间有必要联合起来开发优质课程资源,而不是重复建设。
  4.技术平台趋同
  目前在线开放课程公共平台基本上都是中国MOOC大学、智慧树等知名平台,完全没有必要同一层次、相同的课程开发好几门,因此对于优秀课程集中力量合作开发是很有必要的。因此,校际间合作开发课程的主观需求很迫切,同时由于技术的进步,合作开发的客观条件也已经具备,合作开发优质的在线开放课程将是大势所趋。
  二、合作开发在线开放课程的原则
  1.基于优势特色课程原则
  合作开发的在线开放课程,是要求参与的学校充分发挥和利用自身优势或特色的课程实现共同开发与共享,学生实现跨校选课,满足学生对于高质量课程的要求以及个性化、多样化发展要求。校际间合作应推进校际间的各种交流,体现教育公平與社会和谐。
  2.互利共赢原则
  合作开发课程的前提是理顺参与各方的利益共同点,使合作各方实现互利共赢。政府做到了提升整个社会的教育资源,学校促进了专业建设、课程建设以及扩大知名度,具体开发的教师团队能在受保护的知识产权下获得实在的资金支持,资源共享受益者真正获得了高质量的教学。
  3.开放共享原则
  在线开放课程首先要求的是开放,从观念上转变传统校与校之间的封闭思想,避免重复建设,树立开放的学习环境与管理体制,积极推进课程的共享,在开放交流中促进课程建设的良性提升。实现基于网络平台学生的自主协作学习,整体提高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树立大局观,在一定范围内对课程资源优化重组,形成新的格局。
  4.以生为本原则
  在线共享课程开发必须以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为基本前提,真正从学生角度去共享课程资源。满足学生课堂上以及课外的专业知识发展需要。共享就是为了让更多、更优质的课程走近学生。
  5.体现职业能力原则
  教育是以课程为载体的,职业教育始终需要体现学生的核心职业能力。高职院校合作开发的在线课程尽管不再是实体课堂形式,但课堂的本质并未改变。所以课程开发要联合多方力量,让职业能力递进式地体现在课程中,最好能体现不同职业的工作过程。
  三、校际合作开发在线开放课程资源的对策
  1.顶层设计,多方协作
  校际合作建设课程资源,首先应该是校方行为。校方层级必须有较好的顶层设计来支撑校际合作项目。首先由具备实施合作条件的高职院校组建核心建设团队,并吸收企业和社会专家参与共建,重新梳理课程的课程标准,然后对课程的教学过程加以设计,列出数字化资源列表,参与校方利用自身的特色与特长进行合理分工协作。多方合作开发的在线开放课程在顺利运行、扩大知名度后,必然吸引更多的课程共享方参与建设,在课程资源共享的前提下,实现了不断共建的良好机制。全面社会化的在线开放课程平台充分发挥了集群效应,促进课程逐步完善。
  2.优质特色,丰富共享
  课程既然是合作共建的,那么所建的课程必须要达到教学内容、方法、教材、管理、师资及影响力都是优质或特色的。教学内容要及时更新与整理,可形成知识库。教学方法应该是基于在线教育,充分体现最新信息化技术的。教学师资是由专家、教授等优质师资构成。教学管理要能利用先进的课程平台,实现先进的教与学的管理,并且学校之间能实现很好地对接。要采取措施,鼓励各学校开出优质特色的丰富课程资源。比如采取一系列的激励措施,吸引学校及教师积极参与,制订开课计划,然后组织专家评选,进行共建共用。另外可以基于学分的基础上进行合理学费共享。课程类型可以开设基础课、专业课、证书类课程、素质类课程和拓展类课程等,以实现课程资源的多样化与丰富性。基础课程共建与共享难度较低,但内容相对枯燥,可以充分挖掘课程亮点。专业课共享有一些难度,可以由开发团队对课程进行二次开发,重新整合,适当降低难度,精炼内容,增加一些选学内容,同时语言尽量浅显易懂。证书类课程要抓住学生对于证书的需求,课程紧扣考点,及时更新。素质拓展类课程内容开发要紧扣学生生活或者社会实践,是比较能做出特色的一类课程。   3.合理规划,有序实施
  高职在线开放课程建设是基于学生的职业素养,强化后期的应用,所以课程建设之初,建设团队应做好合理规划。做到整体与分步结合、统一与个性相结合、传统与创新相结合、知识与能力相结合,精心对课程框架、资源整合、课程空间设计以及使用者体验进行全盘设计与实施。
  一是课程内容板块。根据学生的学习特征与知识结构,规划合理的课程板块。课程板块最好能与学生职业能力要求相结合。二是课程设置梯度。根据学生个性化及多样化成长需求,课程内容规划上可以有不同的梯度。比如分为普及类和提高类或非专业类和专业类。普及类和非专业类学习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兴趣和开拓视野,提高类和专业类学习则是为以后形成专业特长打下较好的基础。三是课程开设时间。当条件具备时,针对区域性的在线开放课程,可以同步安排线下授课时间,正式纳入课表实施,试用后形成完整的课程方案与体系,真正把在线开放课程发挥出作用。四是课程分阶段开发。在规划时可以把课程分类、分层、分阶段开发,比如专业课中第一阶段可以开发锻炼学生动手能力的课程,第二阶段开发沟通能力的课程,第三阶段可以开发终身学习的课程。在阶段开发中不断总结、不断完善。
  4.规范建设,统一标准
  第一,统一技术标准。课程资源建设中技术标准不容忽视。对于不同级别的在线开放课程,如全国的、省级的、区域的,分别设立不同的资源共享平台,进而可以按照相对统一的技术标准来进行建设及技术保障。要从技术上考虑全面,比如浏览器、视频格式等不同,保证学生随时浏览畅通,提高教学效率。
  第二,规范建设标准。不同层级、不同类别、不同性质的课程,应该统一规范课程建设标准,课程标准、教学设计、学习内容、知识结构、课程评价等,能确保课程在一定范围和层级内的可比性。这样也有利于未建设课程有一定的参照。
  第三,统一资源开放标准。合作共建的在线开放课程应该充分考虑产权与利益的因素,可以分别依据声望、交流、兴趣、利益等需求,分别设计有酬金和无酬金标准化的开放協议,一方面有利于保护资源产权,另一方面也有利于促进资源流动与有效利用。
  5.新型模式,强调应用
  一是引导自主学习。在线开放课程主要是线上学习,所以在课程资源空间设计上要充分考虑创设多种形态的网络学习氛围,如建立学习小组、课程讨论、学习社区等。后台及时跟踪学生学习过程,并及时加以引导,使学生能够在自主学习中很好地把握学习进程。
  二是强化课堂应用。在线开放课程资源建设主要是在一定范围内共享,很多优质资源同样可以用在线下实际的课堂上。每次根据课堂的教学设计选择使用不同资源,充分发挥课堂互动的优势,优化教学效果。
  三是交互式教学。在线课程资源仍然是以学生为主体,树立“教学相长”的教学理念,创设学习情境,从导学、知识点学习、讨论、形成性考核到学习支持等,都能体现与学生的及时交互,及时为学生答疑解惑。打通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互通道,保证学习者的高效学习。
  四是探索特色应用。合作共建的在线开放课程可以依托于各个合作学校的校园数字化平台,直接实现网上学习、教师备课以及学习者的混合式学习,还可以作为教师信息化培训与教学科研的资源,充分挖掘课程资源的特色应用。
  6.主动衔接,互开互选
  一是衔接人才培养方案。合作共建课程资源的院校应该主动衔接各自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实现课程建设与人才培养需求完全对接,满足学生对于课程学习的学分要求,是实现人才培养的新途径。
  二是衔接课程体系。合作共享的在线开放课程应该主动衔接各自院校的课程体系,实现课程的互开互选,方便不同学校、不同专业的学生进行选修。在开课前一学期末就可以提前公布学校的在线开放课程、线下开课时间以及教师团队等信息,方便学生合理选择。
  三是衔接学分管理。合作共享的在线开放课程院校要基本实现弹性学分制,不同院校间的课程实行学分互认和转换机制,或实行在线课程联合学分制,确保学生学习课程的学分有效管理。
  7.整合平台,提升服务
  结合目前在线开放课程平台综合现状,各个学校如果自行开发不太现实,一是成本较高,二是目前开放的平台都得到了大家的认可,技术也比较先进。所以校际合作建设的课程可在目前知名的平台上共享,如果各个院校需要有一些自己特色的一些要求,可要求这些平台增加第三方课程链接等,这样既做到共享开放又能保持一定的个性化需求。
  一是合理设置用户权限。课程平台可以区分管理员用户、高级用户、教师用户、学生用户以及社会用户等分别设立级别与权限,方便资源的开发、管理以及利用,确保使用中可以拓展开发,开发后有人监督管理,形成一个共建共享的良性循环机制的资源平台。
  二是提升平台共享功能。课程资源平台功能在管理的需求下,应进一步拓展平台共享功能,实现网上信息的互联互通,在实现教学管理的基础之上,满足关于课程方面如课程认证、学生管理等共享的信息化要求,同时满足师生移动学习、颗粒化学习的需求。
  三是提升教学辅助支持。课程资源主要是满足教师的讲授要求,其次教师关于课程方面可能要进行交流与总结教学经验,还要有教学与科研其他方面的需求,平台应积极开发这方面的功能,并及时提供对应的使用指南,方便教师学习与应用。
  四是提升学习辅助支持。学习者在平台上主要目的是学习,但同时有互相讨论、交流,甚至是协作的需求,这时平台应及时满足要求,设置相应的功能,并提供使用手册,以方便学生与同学及老师之间的互动交流。对于有要求个性化学习辅助的学生,平台应能及时提供合理帮助,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与兴趣。学习者学习指南主要还应该包括在线开放课程学习应具备的认知水平、采用的学习方法、对学习的基本要求,让学习者可以对本门课程有个大概的了解,最好能有试听课,这样方便学生做课程选择,也避免了半途而废的情况。
  总之,校际间合作开发与共建在线开放课程资源正是顺应了信息化时代对教育的要求,实现了校际之间优势互补,整体协作效能大大提升,减少了重复建设带来的资源浪费,由此也推动了新一轮的课程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优质资源的开放与共享必将推动教育公平、全民终身学习的整体建设,对我国教育水平的提升也有着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张一春.Web2.0时代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的路径与发展理念[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6(1):41-46.
  [2]魏雪峰,张永和,魏志慧.从数字化学习到泛在学习的转变——访国际知名教育技术专家金书柯教授[J].开放教育研究,2014(2):4-8.
  [3]黄荣怀,郑兰琴,杨俊锋.信息化学习视域中的开放学习质量框架[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2(6):10-17.
  [4]王艳梅.高职精品课程网络资源在教学中的应用[J].中德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5):22-24.
其他文献
摘 要:近几年大学生就业问题成为社会上关注的问题,随着高校体制改革和就业形式转变的形势下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就更加重要。然而现实中出现了企业招不到需要的人才,大学毕业生找不到满意工作的现象。大学生如何把自己的能力匹配企业的需求,值得深思。本文指出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并简单分析提出了一些对策,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工作良性发展提供了建设性的建议和意见。  关键词:大学生;职业生
期刊
摘 要:马克思的辩证法思想,并不单单是作为一种认识事物的方法或流行的(也许在一些人看来已是过时的)理论而存在。辩证的否定观在马克思的辩证法思想中有着重要地位,它是辩证运动的实质。对于马克思而言“否定”现状的问题不是一个理论问题,而是现实的或者说政治的任务。只有从学理上厘清否定之否定规律的具体内容,才能在授课中实现教学目标和教学效果。  关键词:辩证法;否定;扬弃;劳动  中图分类号:B0-0 文献
期刊
摘 要:妇女解放运动的高涨带动了女性研究的勃兴,欧美的中国妇女史研究中呈现出对历史书写模式的“颠覆意识”,西方学界对中国传统家庭伦理观和史学书写模式的颠覆有其历史渊源和学术土壤,受其影响,中国本土的妇女史研究也有这种倾向。面对双重的“颠覆意识”,我们需要保持足够的反思力度。  关键词:中国妇女史;文本;革命;颠覆意识  中图分类号:K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8)0
期刊
摘 要:基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以实证研究为基础,对“剑桥商务英语高级”(BEC-H)选修课进行试验教学并从教学效果、教师能力、学生能力及教学设备四个层面设置问卷,分析了翻转课堂在大学英语选修课教学中的优势,以期提升ESP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实施效果。  关键词:翻转课堂;ESP;大学英语选修课;调查问卷;优势分析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8)06-0
期刊
摘 要:结构是国际关系理论中的重要概念,现实主义、制度主义与建构主义三大主流都认同结构的概念,但前两者与后者存在着对结构“是物质的还是观念的、是动态的还是静态的、是决定行为体的还是与行为体互相影响的”这三方面的不同认识,并因此建构主义发展出动态的结构模型。而模型的动态性是因为文化的作用赋予的,也就是文化能够解释建构主义结构是如何发挥作用的:行为体与结构分别受到个体的文化(自有知识)与共有的文化(共
期刊
摘 要:科技创新与创新人才培养成为当今我国高校人才培养的关键,要培养和造就适应时代发展要求,将来能引领社会发展的高素质创新人才,就必须建立新的教育观、教学观和人才观。传统的教育理念和模式已经不适应当今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如何培养当代大学生创新精神是创新教育人才培养的改革重点。  关键词:高素质;创新精神;创新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8)06
期刊
摘 要:文章认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包括课堂实践、校园实践、社会实践三种形式,尝试了“三化式”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梳理了实践教学的“体验型”“践履型”“研究型”三种类型。“三三三式”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模式的构建,丰富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模式多样性,提升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  关键词:三种形式;三种类型;三化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
期刊
摘 要:葛兰西文化领导权理论是对无产阶级革命实践的重要探索和理论创新,是无产阶级革命观的新发展。葛兰西认为国家政权的夺取与巩固离不开对政治社会和市民社会的领导。历史性集团的获取与巩固必须首先占有文化领导权,通过夺取和加强对市民社会意识形态的领导,进而开辟出资本主义国家社会主义革命道路。文化领导权理论为我国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提供了一定思考,我们要加强党对文化的领导,发挥知识分子的作用,多途径
期刊
摘 要:在印度历史上王权具有专制但并非中央集权的特征,即没有出现大一统式的王权。从传统印度的社会、经济、政治活动进程来看,在受印度教和种姓制度影响的传统社会中,世俗王权被纳入婆罗门主导的社會等级制度中;村社经济中农民是“政治冷漠主义者”,没有大一统的观念;在政治活动进程中,历史上印度的国家建设是失败的,既没有形成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国家,也不具备完善的大一统国家的官僚体系。这些都不利于印度大一统王权的
期刊
摘 要:本文通过对山东省经典诵读工程试点学校——聊城职业技术学院的经典诵读情况进行调查,掌握真实可信的第一手材料,找出已经取得的经验,并加以推广,发现问题与不足,找出解决方法,使今后的经典诵读活动能够更好地开展和实施。  关键词:职业院校;经典诵读;措施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8)06-0223-02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几千年劳动人民智慧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