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塑批评”之我见

来源 :雕塑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engyao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The environment of China's sculpture criticism is like this: the criticism of sculpture art just starts; the standard of criticism is very singular; critics are in shortage; the position for criticism is very narrow; sensible assessment is more than rational assessment. China's sculpture art is varying; the environment of sculpture criticism is also changing; the launch of sculpture criticism is indispensable. Sculpture criticism should have its own standards, such as effect standard, performance standard, dissemination standard, psychology standard, sociology standard, aesthetics standard, and specific and slight standard, which should be adaptable to each sculpture event and works. It's hoped that it can attract attention of specialists of sculpture circle and launch a discussion about sculpture criticism.
  
  要研究雕塑批评,首先要对当今的雕塑批评环境进行一下力求正确客观的判断,作出一个较准确的分析。中国雕塑批评的现状大体如下。
  雕塑艺术批评刚起步。雕塑艺术理论、雕塑艺术批评在中国缺乏历史渊源。五千年的漫长之路,中华民族虽然给人类留下了光彩夺目的石雕、木雕、陶、瓷、青铜器等珍贵的雕塑遗产,却没形成像书法、彩墨画那样丰厚、博大的理论体系,甚至没有几篇像样的理论传世,也没有几个雕塑家有幸能留下名字——雕塑艺术的传承靠的是民间秘诀口头相授。近百年来,随着西洋艺术的舶入,在法式和苏式雕塑教学模式的影响下,经过了数代人的努力,中国开始建立了专业雕塑理论体系,在文艺批评的大条件下逐渐有了雕塑批评的出现。
  批评标准比较单一。雕塑批评产生了,在若干年之后人们不知不觉地形成了一个批评的标准。这个标准大概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作品有无创新意识,有无突显艺术家的个人风格,有无新材料、新技术、新语言的使用,作品的题材,作品的技法,作品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等等。这个标准依旧单一,原因是它仍在围绕作品的本身去展开,没有“立体”地看到雕塑作品的“空间”作用。
  批评人员缺乏。大家知道,写文章、爬格子是个很清苦的工作,拼了老命写的几页稿子也就换得一杯茶钱和几盒烟钱。在现在这个市场经济的格局下,几乎能动手搞雕塑的艺术家都在积极地参与各类雕塑艺术创作活动,都在想方设法地搞经济效益,这本无可非议。但是,在这种巨大的诱惑下,还能有几个人甘坐冷板凳认真地搞雕塑艺术批评?有几人在考虑雕塑批评问题的存在?屈指算来,偌大的中国恐怕也就有十几、二十几人而已。
  批评阵地狭小。现如今,虽然媒体发达,电视、广播、杂志、报纸、互联网及其它媒介铺天盖地,种类和数目字惊人,但如果悉心地调查一下,文艺批评更不用说雕塑批评所占有的空间、阵地都极为狭小,这个事实说明了社会对文艺批评的重视尚不够。
   感性评价多于理性评价。所谓感性认识,就是通过感觉器官对客观事物的片面的、现象的和外部联系的认识,其形式是感觉、知觉、表象,它是认识过程中的低级阶段。所谓的理性认识,就是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把所获得的感觉材料,经过思考、分析,加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整理和改造,形成概念、判断、推理。它是认识的高级阶段,是感性认识的飞跃,反映了事物的整体、本质和内部的联系。现在的雕塑评论,一言以蔽之曰“跟着感觉走”,非褒即贬,非贬非褒,不温不火的东西为人所不屑。褒者,碍于情面,碍于为尊者讳,碍于财物,碍于权势,碍于某种政治需要;贬者,基于义愤,基于门户之见,基于伦理、道德和法律。该褒该贬,只有鬼知之。
  结合雕塑批评环境的判断,可以再看雕塑本身的变化。中国是个缺乏城市雕塑历史的国家,但并不缺乏城市雕塑生存和发展的土壤。随着中国城镇化建设的需要,城市雕塑形成了一个极大的市场需求缺口。于是,老中青几代雕塑家都投入到各种各样的城市雕塑、景观雕塑的创作行列中,理论家、批评家的目光也就随之转移到了城市雕塑上,城市雕塑的批评就成了一个主要的话题,其余的雕塑作品批评皆退避三舍。就这样,城市雕塑就以公共空间存在的公共艺术作品成为公众瞩目的焦点或亮点。较之室内架上雕塑、宫殿庙宇的建筑雕塑、民间居室的建筑雕塑,城市雕塑不仅在体量上远远超出了它们,而且逐渐成为所在城市、所在地的“形象广告”。
  广告是一种信息的传播,它通过媒介向公众传播某种商品或服务的信息。而城市雕塑呢,我认为也是一种传播,它通过作品本身向公众传播业主的理念、创作设计者的意图、施工制作者的再创作方法、材质的美感以及由此而凝结的文化内涵和形式美感。基于此,笔者认为可以借助广告学中广告的批评标准来为雕塑的批评拟定一个标准。至于现在雕塑批评有无标准、标准如何,姑且不去管它。今不揣浅陋合盘托出,旨在抛砖引玉,与大家商榷,希望能得到大家的批评、指正。
  雕塑批评通常说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即对雕塑家的评论,对雕塑作品的评论,对雕塑事件、雕塑活动的评论,对雕塑理论的批评。我以为,不管何种雕塑批评,都不外乎下列几个标准,或者说这些标准的全部或是部分都适用于每一项雕塑批评。
  其一,效果标准。
  所谓效果,就是某种行为对周围的环境、人或事物产生影响的最终结果,这是行为的目的和基本出发点。对效果的测定,不管是主办方、组织方、行为实施方,还是最后环节的受众,都格外重视,虽然他们关注效果的出发点和角度不同。人们常说,凡事只看结果,不看过程,就是表明了对效果追求的态度。那么,测定、评判这种效果就要有个标准。具体到雕塑批评上来讲,就要从其对公众的雕塑艺术思想观念、艺术行为和非雕塑艺术观念、行为产生的作用来着手。雕塑艺术作品或活动的效果,主要是指该作品或活动对公众艺术修养和认识提高所带来的影响,并从而使公众产生热爱、保护这些艺术作品,积极响应参与艺术活动的行为,但不是人人都能培养成雕塑家。至于雕塑作品、雕塑活动对业内、圈内的影响对于社会公众来说,则相对较小,其效果标准就是直接分析出对教学成果、教学质量的影响和认可程度。
  其二,表现标准。
  如何表现,是任何文学艺术作品的灵魂,是该作品的魅力所在。如何表现,本身就是一种调动艺术的艺术。雕塑艺术的表现标准,体现在艺术家对创作主题的把握、根据主题进行的创意设计上,体现在为了能更准确地、更深刻地表达主题而使用的材料和技法上,更重要的是体现在雕塑艺术语言的使用上和艺术家个性的张扬上以及这些方面对雕塑效果的作用上。在文学艺术的创作上,表现是最重要的环节,表现角度的选择、表现手段的高低、表现手法的不同,决定了表现艺术的优与劣,也决定了艺术家个人的创作风格。因此,表现也是雕塑批评中的主体部分。
  其三,传播的标准。
  随着传播媒介的发达以及城市雕塑作为公共艺术的大量出现,雕塑艺术得到了更广泛的传播。那么,测定雕塑传播效果的标准,就要考虑雕塑作品与雕塑传播媒介适合的程度以及利用媒介特性所产生的效果。行文到此,不妨对当今的主要媒介的特性作一下简单的分析。电视、报纸、广播、杂志是世所公认的四大传播媒介,互联网能否成为第五大媒介还有待于发展。这五种媒介都是传播雕塑艺术的重要载体。电视媒介,覆盖面积广,传播速度快,传播效果好,受众多,能客观真实地反映雕塑作品的原貌,缺点就是制作成本高、传播时间短。报纸媒介,覆盖面积相对较广,传播速度相对较快,受众相对较多。它能够对雕塑作品或雕塑事件进行“热点”传播,制作成本低,传播时间相对较长,报纸可以长时间保留,缺点就是很难留下什么深刻印象。广播媒介,适合对雕塑家个人和雕塑事件进行传播,不适合雕塑作品本身的传播,因为再好的语言描述也不如作品本身或图片、影像使人一目了然。杂志媒介,是雕塑传播的最佳媒介,为大家所青睐。杂志可以展开对雕塑作品或事件的深入调查,可以传播雕塑作品本身所蕴含的以及作品本身以外的东西,图片真实、客观,覆盖面积相对较广,成本相对较低,因为有收藏价值,所以传播的时间相对较长。缺点是制作周期长,新闻效果差。互联网媒介,覆盖面广,传播速度快,传播成本低,但是互联网的使用者、受众,却大部分都是与雕塑艺术无关之人,所以效果不明显,传播的目的不明确。城市雕塑作品,可以说是“户外广告”,它每时每刻都在传播着雕塑文化艺术信息,都在和与它擦肩而过的公众进行交流,与它接触最多的是生活在其周围的人们。其传播效果受各种因素的影响,是变动不居的。其它的小众传播媒介,不一一评述,其效果的测定当然可以参照此标准来进行。
  其四,心理学标准。
  心理学是个很复杂的学科,也是个极难用语言来尽情描述的学科。从心理学的角度来测定雕塑艺术的效果,要从如何作用于受众的心理以及对受众心理的影响来入手。意思就是要打动受众、感动受众、影响受众,必须要研究受众的心理,分析受众的需要,同时要尽其所能满足其需要。因为,人们只对其所关心的、所感兴趣的、所喜闻乐见的东西产生记忆,而忽视、淡忘与他生活无关、他所厌恶的东西。投其所好,就是这个环节的最好阐述。
  其五,社会学标准。
  社会是个大概念,是个大范围,是个无所不包的大集合。在社会这个复杂的大集合中,每种事物都有自己的位置。衡量雕塑社会价值的标准,就是雕塑在整个社会的文化系统中的地位以及所发生的作用。雕塑几乎自诞生之日起就代表着一种生产力,代表着一种文明,代表着一种精神,它本身所蕴寓的丰富的文化内涵己远远超过了雕塑作品本身。每每论及一件雕塑作品时,往往首先要考察其时的文化、社会生产力能否在此体现,其次才是艺术造型、创作设计的层面,最后才能是器物本身的功用,这个顺序也有可能倒过来。不过,不管怎样来评价,不是由文化而始就是落在文化上。因为,雕塑最大的价值就体现在文化的层面上,既具有形而上的“道”,又具有形而下的“器”,也就是说雕塑的评价要同时注重雕塑作品所蕴含的文化精神和作品本身所具有的器物之美。
  其六,美学标准。
  所谓美学,就是关于研究现实的美,对它的美感和艺术美的创造有关规律进行揭示的学科。美学研究的范围就是美的领域。现实美是美感的基础,又是艺术美的源泉;艺术美则又是现实美的反映和表现,来源于现实中存在的美。雕塑是一种在三维的、立体的空间形式中再现人或其它物体的形象(实体),以表现人的美的力量的艺术种类,是一种创造美的艺术,有非常感人的魅力。所以,雕塑的美学标准也就是分析作品的美感、作品的风格以及营造这种美感和风格的各种符号和技巧。从美学的角度来评判雕塑,就必须了解雕塑艺术作品所具有的感性条件:雕塑是光的艺术,是视觉的艺术;雕塑所表现的不仅仅是明暗的对比,而且有体积,是立体的艺术,而可以通过触觉来感知。
  其七,其它具体而微的标准。
  具体到某一件雕塑作品,某一个雕塑事件(活动),在进行评论时可能就会产生实际的问题,要根据这些实际问题来具体分析,也就会有具体的批评标准。这些具体的标准,可以是量化的,也可以是非量化的,不一而足。
  上述这些雕塑批评的标准,确系一家之言,肯定存在不成熟或者穿凿之处、牵强之处,希望与同行同好共同商讨之,并希望借此能引起雕塑界和关注雕塑界的专家学者们的重视,在雕塑学术界引发一场关于“雕塑批评”的大讨论。大家一起来干大家的事:廓清雕塑批评的界限,探讨雕塑批评的标准,在“双百”方针和“二为”方针及“十六大”精神的指引下,开展具有时代精神风貌的雕塑批评,以繁荣雕塑艺术的创作。
其他文献
“陶土在案上,更多的时间是用手来与它对话、交流,在陶土面前,我好象感觉到是它在借用我的手来展示自己。”从古到今,人们对陶土的敬仰始终如一,从来没有因为时代的变迁而发生变化,尤其在高科技时代的今天,人们更加热衷于用陶这种原始、最直接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观念。
期刊
提起著名雕塑家陶艺家姚永康,人们自然会联想到他的“新陶艺”——世纪娃系列,更多的人只知道他是学院派陶艺家的代表,但对他的陶艺创作的批评阐释和理论研究,在学术界并未深入展开,针对艺术批评对当代陶艺创作领域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问题漠不关心的现状,本文试图从一个理论者的姿态来看待姚永康民族风格的发展,描述姚永康作品面貌的变化过程和这从中形成的艺术状态以及文化选择,希望能利于我们思考陶艺的未来。
期刊
柳 博  中国工艺美术学会雕塑专业委员会会员;  中央美术学院艺术装饰工程部设计师;  北京圣腾博艺环境艺术工程有限公司艺术总监;  1991毕业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装饰艺术系金属雕塑专业。 图1:《银色畅想》 图2:《红色的梦》
期刊
The fourth edition of "Sculpture World" (Pre-published) published the signature of Hua Ling's article "Copy, imitate, study and use for reference-prize-winning sculpture: Consideration caused by "Thum
期刊
Landscape facility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urban environment. It depends on the total scheme of environmental design. Meanwhile, It directly influences the environment.   Landscape facility affect
期刊
With the longitudinal and deep development of reform and opening up and largely swarming into of western culture, plaza sculpture, image sculpture, street sculpture, garden sculpture, rack sculpture,
期刊
垚乡,本名李军。人诚实朴厚,是陕西雕塑院的专业雕塑家。他的作品如他的人朴质无华,但却孜孜不倦地不断在作品中追求具有西部气息的“青春风格”。   近年来垚乡不断参与了其他地方的雕塑邀请展,有了一些较大型的作品,他还是那样,不对纤细、柔弱的东西表示关注,而始终坚守着西部人的豪壮,仿佛是在唱秦腔!垚乡的个人风格还有待于再在磨练中形成,但基本格调却是明白显露了出来。我们期待他的作品!(陈云岗撰文) 
期刊
In China, there is no more ordinary image than lion. Either in the south and the north of China or in the east and the west of China; either in towns or in countrysides, either in royal imperial palac
期刊
The national exhibition of fine arts held every five years is a national class comprehensive fine-arts exhibition. The 10th National Exhibition of Fine Arts is to be held just at time of the 55th cel
期刊
一、雕塑材料的特性    不同门类的艺术,由于采用不同的材料,如绘画所用的纸张和颜料;音乐中使用的各种乐器,建筑中运用砖瓦、水泥等建筑材料,其结果是大不相同的。也可以说,艺术家的创作想象力,往往受到材料的限制。至于艺术家选择哪一种材料,决定于他所表现的内容及心理活动和创作欲望。艺术家的心理主动性,使他感到有一种艺术表现的需求,决定着他要采取哪一种艺术形式。   大部分雕塑是用泥、石、木、金属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