徜徉书法艺术 探究写字技法

来源 :语文世界(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omeizi20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十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笔者发现在写字教学中,除了一些基本的示范、训练以及激励措施等促进学生提高写字水平之外,更应当呈现一种融教学的智慧、审美的情怀、书写的敬意于其中的写字课堂。写字是一门艺术,一种情怀,一个人素养的体现,是提升孩子语文素养的重要且有效的途径。

一、营造写的“场”,培养书写的手感


  1.古曲浸润,营造书写之气场。对活泼好动的学生,写字教学时,我们不妨尝试通过播放古曲的方式,营造书写的“静气”,让孩子沉下心,逐渐进入到写字的最佳状态。课堂上,我还常常把带来的古曲,用简洁优美、浅近易懂的文字加以解说,告诉他们《高山流水》的大气、《春江花月夜》的精致,意在把写字放到一个大一些、宽泛一些的艺术空间里去教学。
  2.笔画先行,培养书写之手感。对于初学写字的小学生来说,准确把握基本笔画的运笔方式,感到笔画有“轻重缓急”的变化,有“虚实相接”的灵动后才可真正步入写字。它是写好字的前提,是培养良好的书写手感的重要途径。感受到了笔画的轻重缓急,孩子的書写就会逐渐找到一种感觉,似乎在笔尖与纸面之间产生了一种回弹的力量,这就为日后的运笔自如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分析字的“形”,培养解析的能力


  1.善用图片,记忆书写结构。大自然是人类一切灵感的源泉。白鹅灵动流畅的身姿,骏马奔腾扬蹄的劲健,运动场上腾跃的步伐,太极拳的刚柔并济……无处不显现着书法中的意趣。将这些情景通过图片的形式融汇写字教学中,产生的是强烈的视觉冲击与过目不忘的深刻记忆。
  2.运用肢体,领悟书写规律。字的书写通常是有规律的。如合体字中左右结构型的字,基本遵循笔画穿插和避让的原则。为了让孩子理解得更为透彻,我们不妨借用双人舞中互为呼应的肢体语言,来展现汉字书法所特有的艺术魅力。
  3.巧用通感,加深技法理解。艺术是相通的。当我们在书法的领域中为孩子讲解“笔断意连”的技法而无法让他们心领神会时,可以尝试跳跃到另外一个他们熟知的领域中去联想,从而领会。譬如,低中段的学生对于“笔断意连”这种文字的叙述并不能意会,我就联想到朗诵时“声断气连”的技巧。因为这种形式可以通过外显的比较展示,所以当孩子看到“声断气断”与“声断气连”两种效果进行比较时,很快就能转移感官理解什么是“笔断意连”了。

三、提升教的“境”,培养审美的情怀


  1.故事引领,激发书写之热情。低年段的孩子,对于故事的喜爱尤为热衷。因此,在写字教学中,用讲故事的方式为低年级的孩子讲述一点书法文化,不啻为量身之作。实践证明,孩子在《王羲之吃饺子》里悟到了谦虚和坚持的重要,在《柳公权拜师》里知道了习字需静气凝神,在《入木三分》中体会到书法笔力雄厚的技艺……日行点滴的积累,铺设起孩子从写字走向书法的路径,名家逸事的熏陶,一次次点燃他们热爱书写的激情。
  2.作品赏析,培养鉴赏之情怀。孩子到了中年级段,开始接触软笔书法。此时的写字课既需要练写硬笔字,同时要求开始用毛笔临摹正楷字帖。因此,在这个学段的写字教学中,我们可以尝试为孩子介绍一些名家之作:《石门颂》的开阔雄健,《颜氏家庙碑》的宽厚壮观,《兰亭序》的流畅自在,《玄秘塔碑》的清静平和……渐渐地,孩子对于写字这门课程的认识就多了一份鉴赏的情怀,每每提笔的那一刻,也就多了一份由衷的敬意。
  3.术语浸润,品味书法之意境。高年级的孩子,情感日益丰富,理解能力增强,渴望不断地获得新知。此时的写字课,教师的“教”说应逐渐淡化,辅之以一些书法家名言、术语的浸润,作一些浅近的理解,让孩子在自己的实践中融会贯通。多年后,当他们在人生的某个时刻驻足练笔时,脑海中或许就如惊鸿一瞥,幡然所悟。

四、寻找临的“法”,培养优良的品格


  1.保护兴趣,尊重个性。尊重孩子自身的审美取向,让他们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名家字帖进行临摹。保护了兴趣,也就保护了长久坚持的决心。
  2.取长补短,完善品格。有的孩子性格急躁,活泼外露,不妨选择用笔平稳、结体规范的字帖练写,通过练字中和性格特点;有的孩子性格懦弱、胆小,就可选择风格大气雄健的字帖练写,从而在每天一笔一画的练写中完善自己的品格。
  综上所述,笔者深深感悟:汉字书法作为一门艺术,涵养于人类的历史长河,始终保持着悠长丰沛的活力。我们的写字教学就要立足于书法艺术的高度进行思考,用宽阔的视野、智慧的教学让孩子心怀敬意,书写属于自己的美丽人生!
  作者简介:江苏省扬州市梅岭小学语文教师。
其他文献
一、 教材分析  《林黛玉进贾府》(以下简称《林》)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小说单元第一课,因此它的教学对后面几篇小说的学习有十分重要的示范作用。《林》节选自四大名著之一《红楼梦》第三回,主要内容是作者通过一个从未进过贾府的少女林黛玉的眼光,对贾府的环境和主要人物进行了细致的描绘和刻画。二、 学情分析  通过班级调查,我了解到多数学生没有读过《红楼梦》原著,对《红楼梦》内容的了解大多来自影视剧,对主
期刊
[人物名片]  薛丽芬,高级教师,教育硕士、文学硕士,江苏省太仓市小学语文教研员。江苏省创先争优先进个人、苏教版实验先进个人、自学成才先进个人。苏州市名教师、小学语文带头人、教科研带头人、“双十佳”青年教师。发表论文130篇,执教公开课50次。引领太仓市小学语文发展,倡导“小学语文互动场”教学研究,出版专著3本,共一百多万字,教学成果两次获江苏省一等奖。主持5个省级规划课题。多次给于永正、贾志敏、
期刊
“教妇初来,教儿婴孩”这一流传甚远的信条式命题,意在强调“即时教育、及早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在启蒙教育阶段,如何通过阅读活动培养儿童核心素养是小学语文课程体系中的一项重大课题。笔者在历经一段时期的实践、反思和沉淀后,初步总结出了一些做法和经验。一、“情境阅读”教学模式的有效构建与简要实践  丰富多元的“情境”教学活动,具有针对性、形象性、情感性、启迪性和挑战性等特征,是语文阅读启蒙教学的有效载
期刊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有一类文本的解读需要重视。这一类文本思想性较强,对初中学生有较强的教育作用,但又因为其思想性较强,往往学生在学习的时候,不像学习其他文体文本那样有着浓厚的兴趣。对于这一类文本的教学而言,如何保证其有效性,值得每一个初中语文教师去研究。笔者在教学中发现,抓住语文教学的根本——文本解读(宏观层面则体现为教材解析),可以让学生在对文本的精加工过程中,获得深刻的认知。《纪念白求恩》是初中
期刊
《七颗钻石》是一篇儿童喜欢并乐于阅读的美丽童话。执教这课时,我从教学内容、语文活动、课堂结构等方面进行了自主学习的尝试,围绕“水罐”,紧扣“神奇”,通过“观、读、品、讲、写”的实践活动,可谓是真正找到了“教学的水罐”。一、观:剪辑视频,创设情境,触摸“神奇”  观,用眼睛看,是直观感受。课前通过一段一分多钟的微视频,创设学习童话的小情境场,让学生感受童话神奇的魔力。  师:上课前给大家带来一个微视
期刊
统编版教材新增了小古文这一文体,填补了各版本小学语文教材中古文的空缺。如何引领学生在课堂上读懂小古文,爱上小古文,初步掌握学习小古文的基本方法呢?笔者认为小古文课堂教学不妨“朗读、理解、品味、背诵”四步走。一、朗读:感受灵动优美的音韵  小古文音韵美,节奏美,行文美,情趣美,这样美妙的文字,放声朗读是首要。正如朱文君老师所言,“中国文字的音乐效果,只有在高声诵读中,才能显现出来”。  小古文的朗读
期刊
“留白”是绘画创作中一种常见的艺术手法。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们要让学生适时对课文中的“留白”进行个性化的补充,这就是“补白”。适时的课堂“补白”至关重要。①课堂“补白”,激发学生想象力  适时的课堂“补白”,是激发学生想象力的最佳方法。在补白时,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感受作品中“无字句处的精彩”。当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将无形化为有形,这便充分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②课堂“补白”,锻炼学生思维能力 
期刊
文学世界不乏具有悲剧色彩的文章。这些文章可以看作具有美学意义悲剧现象的艺术升华,几乎凝聚着作者对历史现实深沉的思考,以及对生活独特的情感体验。而这些正是我们在阅读时,需要以一种欣赏的目光去领略。但这还不足以证明我们完全“享用”这道具有悲剧气息的文学佳肴。亚里士多德认为悲剧通过揭示人在行动中的过失和弱点,来引起观众的恐惧和怜悯。我们在欣赏具有悲剧色彩的文学作品时,还受着文学人物生命意志的指引,激起自
期刊
“摇滚博导”陈涌海教授即兴弹唱的一段视频在网上走红,他那略带沙哑的磁性声音和摇滚风范,打动了无数观众,也打动了国民歌手组合凤凰传奇。感受诗仙的千年诗篇,读懂人生的百味情怀,国民歌手凤凰传奇,碰上国民诗人李白,唱出了这首《将进酒》的潇洒豪迈,更唱出了“天生我材必有用”的雄心壮志。  五千年文化,三千年诗韵。经典永流传,我们的文化从未断流。中央一台的大型诗词文化音乐节目《经典咏流传》,自播出以来,受到
期刊
在语言类学科学习中,“阅读”与“写作”就相当于人的两条腿,需要两条腿的相互协调工作,才能跳得更高,走得更稳更远。但是在以往的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并未认识到“阅读”与“写作”之间存在的关系,将“阅读”与“写作”分开教学,从而让学生成为单只“脚”走路的学习者,严重制约了初中生的语文能力提升。对此,教师应认识到“阅读”是接受知识、内化知识的必然途径,“写作”是语言表达、能力外显的主要方式。通过阅读中内化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