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说 能说 想说

来源 :语文天地·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f9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教学,主要是通过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四种基本能力来完成的。学生通过“听”和“读”来接受语言,这是一种接受能力;学生通过“说”和“写”来表达思想,则是表达能力。《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应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要求学生要“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
  但是,由于应试的需要,在现实的教学中老师往往把重点放在对学生语文考试技能的训练上,而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一直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或者只是停留在书面上。所以大多初中生,特别是农村的初中生要么“金口难开”,要么言不达意,或条理不清或闲话混杂。他们不善于口语表达,当众讲话缩头缩脑,结结巴巴,词不达意。
  如何改变这一现状,提高学生课堂语言表达能力,笔者进行了一些尝试。
  一、“敢说”打开心扉,开口说话
  学生不踊跃回答问题,不主动参与交流,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主要的是心理方面因素。很多学生怕开口说错,受到老师的责备和同学的嘲笑,这种恐惧心理导致学生口语表达时显得焦虑和紧张,影响他们正常的思维和顺利的表达,说话时吞吞吐吐,结结巴巴。更有甚者产生自我封闭的心理,于是干脆不做声,更不敢主动参与交流。
  针对这些情况,笔者认为,教师首先应走进学生的心灵,使师生成为互敬互爱的朋友,倾听他们的心声,关注他们的生活。在学生需要你时,让他们知道你会一直在他们能随时找到的地方,默默支持他们。让他们知道在他们需要老师的时候,可以去找自己的老师,让他们知道自己能够随时与一个真诚为他们感到快乐和骄傲的老师分享好消息。让师生关系成为一种新型的合作、朋友关系,缩短了师生间的距离,教师也真正融入到了学生中,从而使学生能够畅所欲言。
  其次,要求教师严格从自身做起,教师的专业知识一定要过得硬,要用自己的涵养和学识征服学生,让学生能够打心里尊敬老师,同时在语言表达上,教师也要为学生树立榜样。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有一口标准流利的普通话是最基本的要求,这也是教学语言艺术化的前提。让我们以鲜明、和谐的语言节奏,准确丰美的词采去感染学生,震撼学生,愿所有语文教师流畅的语言,都能成为一本学生永远读不完的书。
  再次,要不断的鼓励学生敢说,倡导赏识教育,培养学生的自信心。美国前总统林肯说过,“关键的一句话有时会影响人的一生”。教师的言谈举止都可能会对学生的成长产生相当重要的影响,为此我们应当坚持以表扬鼓励为主,老师要善于发现每一个学生的闪光点,为他们创造施展才能和获得承认、表扬的机会,不断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增加他们的学习动力,从而达到他们敢说的目的。笔者在授课时发现有这样的学生,他听课很认真,想发言又不敢举手,有点畏首畏尾。看到这个情景,笔者对全班同学说:“同学们,你们尽管发表你的看法,当你站起来之后,你应该这样想:第一,我是最棒的,我的观点是最正确的。第二,当你发言的时候,无视周围人的存在,把他们当做稻草人,所以即使说错了也没人会笑话你。第三,把自己想象成一位演说家,声情并茂的表达自己的观点。”教师的鼓励使学生战胜了怯懦,克服了脆弱,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使学生敢于在课堂上说话、发言。
  二、“能说”创设途径,鼓励说话
  在学生打开心扉敢于说话的同时,教师还要创设各种途径,鼓励学生说话,从而真正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在创设途径时要注意由易到难和具有针对性等特点。笔者在平时教学过程中为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创设了如下活动。
  1.“课前3分钟,我说你来评”活动
  每节语文课前利用3分钟的时间进行讲话训练,每天一名学生上台,就一个话题,如自我介绍、介绍朋友、介绍家庭等进行演说,事先让学生做好准备,轮流进行,人人参与,使每个学生得到锻炼的机会。在最开始选择学生时要注意选择语言表达能力相对较好的学生上台讲话,做好示范,老师在学生讲完后进行点评,并以鼓励为主,每周评出一个“班级演说家”,进行精神鼓励,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此后逐步加大表达内容的广度和深度,如让学生向同学推介好书籍,背诵经典名作,就某一个社会热点话题表达自己的观点等,并在一定时候把点评的“权力”也下放到学生,让学生自己来点评同学的演说。
  这样的演讲不但能使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得到有效提高,增强学习语文的兴趣,而且能够开阔视野,陶冶情操,有益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2.“读课文、讲课文、议课文”活动
  教材是语文学习的主要阵地,我们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也要合理利用语文教科书。我们的教科书收录了许多典范性的文章、片段,这些课文都是古今中外的一流文学宝藏。如何合理利用教科书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首先可以让学生在朗读课文的基础上复述课文即“讲课文”。这是进行语言表达能力训练的一种重要方法和有效途径,它不是背诵课文,而是要求学生熟读课文,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加以整理,有中心、有条理地把课文复述出来。
  例如《斑羚飞渡》这篇小说,开端交代了一群斑羚被逼到伤心崖的绝境上;发展描写了斑羚群自救前的准备和斑羚群惊险的“飞渡”场面;高潮和结局写镰刀头羊悲壮地走向死亡。每讲完一个情节,可以让学生结合课文当堂复述,课文全部讲完后,让学生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不看书凭借记忆通过分析镰刀头羊形象,复述课文。这样,不仅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而且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同时也训练了学生的综合概括能力。
  在“讲课文”的基础上,如果课文中的某些观点可以组织讨论,则可以适时组织“议课文”活动。如在教学《羚羊木雕》后,教师设计问题:“怎样才能避免这一类不愉快的事情发生?女儿既然已经把羚羊木雕送给了万芳,事情怎样处理才更妥当?”如学习《陈太丘与友期》后:对于文章结尾处,父亲的朋友已经表示了惭愧,下车来拉他,可“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属于无礼?这样的类似的事情经常会发生在学生的身边,这样设计问题,不仅大家有话可说,有感而发,而且还在无形中接受了为人处事的方法,收到了课文学习以外的效果。   3.“说作文、写作文、赏作文”活动
  写作是反映学生书面表达能力的重要方式,其实我们也可用一些内容来锻炼和提高学生口头语言表达能力。在作文课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可以增加“口头作文”课,它是培养学生有条理的、完整的说清一件事或表达自己一个观点的好办法,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较高层次的训练。我们可以单独组织口头作文课,如老师给学生一个作文题目或者一个话题,然后让每位学生来谈谈对题目或者论题的理解,并说说自己要写的作文的思路、详略,并讲讲为什么要这样设计。也可以把书面作文课和口头作文课相结合。对学生的口头作文,老师要当堂做出评价,而且同学之间也可以进行互评,取长补短,学到更新颖的写作方法。
  同时,在每一次书面作文批改完成以后,可以组织一次作文赏析课。老师挑选班级中的优秀作文,让作者在课堂中朗读,其他学生进行欣赏和评析,说说自己可以学习和借鉴的地方,同时也可以把平行班的同学作文也一起赏析。
  三、“想说”内化需要,想要说话
  语言表达能力培养的高层次目标,是把说话和表达转化为学生自己的一种内在需要,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一种想要表达自己思想,展示自己看法的愿望。
  如在教《济南的冬天》一文时,老师在让学生讨论文章好在哪里时,有的学生说《济南的冬天》句子用的巧妙,以“小摇篮”比喻小山,以“小水墨画”喻山坪上小村子的雪景,以“蓝水晶”喻整个冬天的济南,都很美,招人喜爱。突然有一个学生站起来说:“《济南的冬天》有一个地方写得不好,题目是《济南的冬天》,而结尾却是‘这就是冬天的济南’,如果改成‘这就是济南的冬天’结构不是更合理吗?”热闹的课堂马上安静了下来,不过1分钟后,马上有人站了起来说:“最后一句这样写是强调济南而不是冬天,抒发作者对济南的感受。这样的结尾,既和开头‘济南真得算个宝地’相呼应,又点了题,抒发了作者的赞美之情,给人以回味的余地。”真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呀!学生不再是课堂上听老师指挥的机器人,而是成为了有思想有头脑的自主的人。有了这样一群能想会说的学生还愁语文考试考不好吗?这不就是我们每位老师所希望看到的吗?
  总而言之,初中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是中学语文教师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应不断探索、创新。同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地变换方法,让学生由“敢说”到“能说”再到“想说”,引起学生说话的兴趣,激发他们想表达自己、展示自己的愿望。只有这样才能让每个学生在不远的将来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更好地适应社会。力争把学生培养成思维敏捷、能言善辩的适应现代化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人才。
其他文献
《那树》一直是笔者最喜欢的课文之一。  每次重读这篇文章,内心就不禁涌起浓浓的哀伤。于是在教学中,笔者格外注重引导学生从字里行间体会那棵大树的心情,反省人类的无知,把握作者的感情,并进一步尝试“读写结合”,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写作能力。  教学片断:  第一课时,安排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用一段话说说那树的经历,以培养学生对课文的概括能力,然后找出具体的语句分析那树具有怎样的价值和品格,体会作者对
期刊
《新课程教学现场与教学细节》一书中提到细节在教学过程中的功能和作用,在促进学生发展中的意义和价值,举轻若重。但在过去的教学中很少被关注。自从新课程教学改革后,教学细节开始被当做一个重要的实践环节去认识,去探讨。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和“以人为本”的基础教育观,无不彰显着细节的力量,并将其从潜移默化的微妙影响转化为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清晰引导。  这让笔者想起了自己曾上过的一节以《
期刊
目前,我国正处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时刻。作为我国基础教育组成部分的初中语文教学,正在准备着迎接新时期的挑战,为培养适合新时期要求的优秀人才做出贡献。挑战就是竞争,迎接挑战就是迎接竞争。初中语文教学在迎接新时期的挑战中加速发展,实现新突破。这是一项伟大的工程,是社会发展赋予我们的历史使命,也是落实《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和科教兴国方针的具体体现。那么,初中语文教学怎样才能迎接新挑战、
期刊
澳大利亚作家泰格特的《窗》是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一篇微型小说。虽然只有1200余字,但内涵丰富。译者刘根龙所言:这篇小说文字简洁,短小精悍,寓意深刻,读来确实耐人寻味。对这篇小说,不同读者有不同的理解,如细细回味,也许可以悟出点人生哲理。《窗》的内涵显然是深邃的,但对其的解读与生活阅历又是分不开的。因此,笔者决定结合八年级学生已有的学习、生活经验,尊重学生的阅读感受,来制订本课的教学方案
期刊
阅读教学是近年来出现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通过阅读,可以使学生理解文章内容,感受到文学的魅力,对学生学习语文具有有很大帮助。那么,在课堂中应该如何进行阅读教学呢?笔者认为,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掌握阅读的方法,养成阅读的习惯,是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途径。  一、培养阅读兴趣,激发阅读热情  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自觉性是有效教学的出发点和基础。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对学习感
期刊
文言文对于初一的学生来说熟悉而陌生。在小学阶段背诵了一定量的古诗,学过像《凿壁偷光》等文言文小片段,学生有一点文言基础,但是对于篇幅稍长的经典段落,学生在理解时就显得比较困难,文言词汇的积累也相当贫乏。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对文言文学习容易产生排斥心理,也影响了文言文学习效果。对于农村初中的学生来说,更要通过多种手段调动其积极性,了解文言文的特点,认识文言文阅读的规律,掌握解读文本的方法。笔者以初一
期刊
文言文阅读、理解是学生最头疼的问题之一,对字词的不理解及时代背景等了解的不够多,往往使学生在做这一类型题时无从下手。那么怎样才能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呢?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注重诵读  诵读是学好文言文的前提。古人云:“书读百遍,其意自见。”可见诵读在文言文学习中的重要性。诵读可分几个步骤。首先教师范读,初学一篇文言文学生对其节奏停顿往往无法把握,只有教师先范读,让学生听并从
期刊
对中学生来说,要学会划段的方法。正确的分清段落可以帮助学生理清文章思路,理解文章内容,提炼文章主题,进而让学生在写作上获得一定的启迪。笔者在平时的教学检查和教学观摩中,留意了一下分段和概括大意的教学情况,发现段落教学似乎已经成为了一种教学程序。这里所说的教学程序有这样的两层意思:时间的程序性,很多老师都将分段习惯安排在第一课时的后半部分;操作的程序性,整个教学流程基本按照“整体理解课文一分段一再理
期刊
俗话说得好,“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从这可以看出语言对于人有着重要的影响。也许因为老师一句并不恶意的批评,导致了一位同学的自卑,进而自暴自弃;也许因为老师的一句随口的赞扬,一位学生对文学写作产生了极大的兴趣,成为了一名职业的作家。初中生正处于成长中价值观初步形成的阶段,在这一阶段老师对于学生的影响至关重要。老师的一句话很可能就影响了学生的一生,正由于这样的原因,老师的职业既神圣而又艰巨
期刊
前苏联教育家维果茨基的研究表明:教育能对学生的发展起到主导和促进作用,但教师必须确定学生已经达到的发展水平和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距离即为“最近发展区”。语文教学亦然。故,教学时,教师不仅要有效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还应将阅读目标预设在略高于学生已有的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水平的地方,让学生的阅读思维活动始终处于“最近发展区”,促使学生在阅读活动中“更上一层楼”。而学生已有的独立解决问题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