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会市古法造纸的教学与课程开发研究

来源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aw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初中美术教学中,我们所使用的教材内容较少,不能够满足一学期的教学需求。美术教师可以根据本地的美术资源编写一些适合本地学生的内容来辅导教学。具体到本市,我们可以提炼出四会古法造纸的历史,工艺制作及其相关的艺术作品等课程内容,也可以通过主题教育活动引导学生全面开展对古法造纸的了解、赏析、宣传、保护、创作等活动,提高学生对古法造纸的理解与文化认识,培养热爱家乡的美好感情。
  【关键词】古法造纸;教学与课程
  本课题研究拟对四会古法造纸工艺美术资源进行整理和研究,包括古法造纸的艺术考察、美学品质、教育价值、课程构建、教学建议、教学设计等,分析研究四会古法造纸与美术教育的关联。一方面将地方资源扩充为美术课程资源,另一方面通过地方文化资源向美术课程的渗透,引导学生关注地域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推动四会市美术教学向深纵发展。
  一、四会市古法造纸的教学与课程开发的研究背景
  在初中美术教学中,我们所使用的教材内容较少,不能够满足一学期的教学需求。通过调查,我们还发现,现在中学所使用的美术教材,因为编写的人员大多集中在城市,出版社在教材的教学题材、教学内容、制作材料,绘画工具等内容上的选择和编排上,都是根据全国广大城乡学校来编写的,教材与当地学生的实际生活和需求联系不大,很难体现地方性。国家美术教材是为了在全国范围内的通用性而安排了最基本的教学内容。那么,美术教师可以根据本地的美术资源编写一些适合本地学生的内容来辅导教学。
  《美术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利用美术馆、图书馆、博物馆、艺术家工作室、艺术作坊、动植物园、公园、游乐场、商店、社区、村庄等校外的课程资源,开展多种形式的美术教育活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规定:“为保障和促进课程适应不同地区、学校、学生的要求,实行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⑵地方性的美术教学资源贴合生活,是当地人们长期生活积累的产物,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本地学生对地方资源比较熟悉,更便于接受、调查和了解本地区美术资源,也符合艺术课程标准的要求。作为教师,如何在“学生”和“美术本土文化”之间搭建一座“认知”的桥梁,把保护与传承四会优秀美术文化与最具创造力的美术教育融为一体,让被忽视的本土文化进入美术课堂,已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刻不容缓的重任。
  二、四会市古法造纸的教学与课程开发的课题构想
  本课题从美术的角度出发,在收集整理四会古法造纸的民间美术文化资源的同时,重点抓住“美术资源”如何转化为“美术课程”,在这两者之间建立多维度的研究,例如四会古法造纸这样的美术资源有没有价值?符不符合学生的需要?资源选择时应该具有哪些标准和要求?本课题以“面向本土、来自本土、服务本土”为指导思想,力求贯彻落实《美术课程标准》的理念和要求,重点以课程构建为核心,提出在“资源”转化为“课程”的过程中,必须从文化背景、美术价值、教育价值、课程构建这四个方面去分析和考察。
  我校地处四会市旧城区中心,拥有2300多名学生,我们打算在我校的初一和初二级实施古法造纸校本课程的教学。据了解,我校初一有学生909人,初二有学生840人,美术教师两人,每人各负责一个级的教学,每周美术课为一节课。我们在原有的课程基础上增加四会古法造纸这个校本课程,每级用四节课的时间,大约占总课程的20%。
  (一)艺术考察
  四会邓村的造纸历史最早可追溯至南宋,至今已有八百年的历史。由于这里地处四会,当地人把用竹子生产出来的纸也称为“会纸”。据当地有关史料记载,南宋时期,大量中原人士南迁。其中,有张、陈、程、申等姓氏家族迁徙到四会白龙、官陂一带定居。同时带来了以竹为原料的手工造纸工艺。他们利用当地水资源丰富、盛产竹子的良好自然条件,建起了灰池、水碓、作坊、晒场,砍竹造纸,世代相传,直至今日,传统的古法造纸工艺依然在这里流传。(3)邓村古法造纸工艺流程沿袭了1900多年前蔡伦发明的造纸术,与明代科学家宋应星所著《天工开物》中记载的古法造纸工艺流程基本一致,因此,四会古法造纸也有“中国古法造纸的活化石”之美誉。
  (二)美术价值
  “会纸”是采用竹子做原料,靠手工操作而成,其纸质比较粗糙,色泽偏黄。但也有吸水性强,焚烧烟量少,无异味,易化灰等优点,主要用途为祭祀用的纸钱、鞭炮纸,制作狮子、面谱等纸制品。
  从一根竹子到成为一张“会纸”主要经过砍竹、挞竹、腌竹、碎竹、舂竹、打浆、抄纸、榨纸、松纸、晒纸、包装等20多道工序完成。(4)村民要先将竹子砍成竹段放入石灰池浸泡一个月左右,使竹段变软之后晒干,再用清水浸泡除去石灰,然后将竹段原料打成纸浆,再经过最为关键的水中抄纸、压水、松纸和晒纸等步骤,就可制成纸张了。
  随着历史的推移,四会古法造纸不仅成为四会邓村最具有传统特色的产业,在保存和流传人类文化遗产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同时也成了四会内涵丰富的一种文化现象,是一部对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科学创新精神的“活教材”。
  四会古法造纸过程:
  (三)教育价值
  1.通过美术文化活动使学生充分感受和认识“会纸”的艺术意蕴、特色与文化内涵,养成对地方文化资源的热爱、对艺术美感表达的追求。
  2.使学生通过人物访谈、实地调查、资料查询及实践运用等形式,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学习美术、感悟美术、提高美术学习的能力。
  3.可以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社会责任感,真正认识“会纸”文化,懂得珍惜与保护地方文化资源。
  (四)课程构建
  四会古法造纸大多为家庭作坊式生产,生产规模小,工序步骤繁多,劳动强度大,而且效益也不高,现在从事这一工作多是上了年纪、无法外出打工的老人和妇女,当地青年大多不愿意从事这项生产,使得古法造纸技术面临着后续乏人的尴尬局面。再加上受现代机械造纸的影响,一些古法造纸生产作坊开始采用部分机械生产替代传统手工生产,因此,有识之士担心,如果不加以有效地保护,四会的古法造纸将会逐步失去其原始本色。我们可以从中提炼出古法造纸的历史,工艺制作及其相关的艺术作品等课程内容,也可以通过主题教育活动引导学生全面开展对古法造纸的了解、賞析、宣传、保护、创作等活动,提高学生对古法造纸的理解与文化认识,培养热爱家乡的美好感情。   教学建议:1.要充分挖掘和利用地方的古法造纸资源,始终贯穿“古法造纸文化”这条主线,利用图片、实物等让学生切身感受当地古法造纸文化的丰厚与灿烂。2.丰富对古法造纸的艺术体验,感受古法造纸的独特工艺美,引发学生对古法造纸工艺的热爱并进行相关的活动。
  (五)教学设计
  课题:《水墨探索·古纸传情——独具魅力的四会古法造纸》
  适用年级:八年级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初步了解四会古法造纸文化的概况,认识四会“会纸”的历史、色泽、质地、性能等。
  2.过程与方法:通过探寻和体现古法造纸工艺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多途径认识事物的方法,以此能迁移认识到别的事物;并尝试用多种的表达形式在“会纸”上表达对“会纸”的造纸过程或对家乡造纸文化的热爱之情。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会纸”的制造过程的感知、了解、交流、感受古法造纸的“特殊文化”;激发学生关注和传承本土文化、热爱家乡和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点:探究认识美术材料——“会纸”,感受四会古法造纸文化。
  教学难点:如何在“会纸”上灵活运用笔墨和水分的把握。
  课前准备:探寻四会古法造纸村——邓村
  1.组织带领学生到四会的邓村进行实地的考察,访问邓村的造纸师傅,了解古法造纸的历史、特点、经济价值、艺术价值、生产环境、工序、面临状况等,并亲身体验一下抄纸的过程,充分接触四会造纸文化。
  
  2.学生到邓村进行古法造纸考察
  3.书店、图书馆查阅有关四会邓村古法造纸的资料。
  3.借助网络,以“四会邓村古法造纸”为关键词进行搜索,查找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师播放一首诗歌《竹》
  《竹》 ——郑板桥
  一节复一节,千枝攒万叶。
  我自不开花,免撩蜂与碟。
  2.让学生一起朗诵,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首诗是赞美什么的吗?”(生齐答:“竹子!”)师问:“那你们知道竹子在生活中有什么用途吗?”(生:“可以做竹席、筷子、扇子、毛笔杆等等。”)
  3.师拿出两张不同的画纸(一张是普通宣纸,一张是四会古纸),学生也从抽屉里拿出两张不同的画纸,师问:“请问这两种纸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分小组讨论一下”(学生讨论回答)
  师小结:宣纸的颜色比较浅,呈米白色,而且表面比较光滑;而四会古纸的颜色比较深,呈深黄色,表面比较粗糙。
  师:“同学们,你們知道这种古纸是怎么做出来的吗?下面让我们一起来观看两种不同的造纸方法的视频,同学们看完后比较一下两种造纸方法有什么不同?”
  (二)展开
  1.师播放四会邓村造纸的视频,学生欣赏。
  (让学生直观感受竹子的用途。)
  2.比较机械造纸、手工造纸方法有什么不同?(学生思考回答)
  师小结:
  机械造纸:速度快、效率高
  手工造纸:速度慢、效率低
  3. 师介绍邓村古法造纸,其工艺流程沿袭1900年前蔡伦造纸法,与明代科学家宋应星所著《天工开物》中记载的古法造纸基本一致,即经过砍竹、挞竹、腌竹、碎竹、舂竹、打浆、抄纸、榨纸、松纸、晒纸、包装等20多道工序;相关器具有:帘架、竹帘、榨杆等。
  4.播放课余时间组织同学们到邓村考察古法造纸的相关图片。
  5.关注文化,主题创作活动
  ①教师展示各种优秀的用“会纸”创作的书画作品,让学生欣赏。
  ②教师:让学生借“会纸”抒发自己的情感(站在传承、呼吁、保护的角度)
  ③教师黑板示范在“会纸”上作画。
  ④布置作业:利用笔墨在“会纸”上进行画画或写字,以古纸怀古迹,赞古人,激后人。
  ⑤师生互动,教师辅导学生练习。
  (三)展示作品,升华情感
  1.“会纸传情”书画展。(展开自评、互评、师评等多元化评价。)
  学生作品欣赏:
  2.课堂总结:这一节课我们了解了四会邓村的古法造纸技术,欣赏了一些优秀的“会纸”书画作品,以及利用“会纸”进行了书画创作!同学们课后可以尝试一下其他方法在“会纸”上进行创作,例如:水粉画、线描画、铅笔画、色粉画等等。
  教学反思:
  1.引导学生对文化的关注、保护、传承、创新。在学习过程中围绕问题小组讨论的方式来感受“会纸”的性能;用展示实物和学生亲身尝试抄纸来体验“会纸” 的极高技术含量,使学生更深入地接触“会纸”;用带着问题观看“会纸”的短片录像和老师展示古法造纸的历史和现状的图片来激发学生对文化的关注;教师展示各种优秀的用“会纸”作的书画作品来激发学生对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尝试在“会纸”上画画,写写来表达对文化的创新。
  2.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动手能力和合作精神。在课堂上,能有效地组织学生进行合作,自主地探究“会纸”的性能和制作方法等。
  3.在教学过程中,不可忽视美术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不能偏离美术本体太远,学生接触美术知识和技能太少。比如,在“会纸”上如何更美地表现出学生对古纸的情感,还需要做进一步的探讨。
  三、展望未来
  美术与社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美术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传承文化的艺术价值。在多元文化的背景下,保护和弘扬民族和本土文化,不仅有利于保护文化生态的多样性,也有利于保护民族和本土文化的固有价值,使不同民族和地区的人们产生精神的认同、自信和自尊。现代经济的发展也促进了文化艺术的繁荣,但历史悠久、积淀深厚的民族传统文化艺术是无法短时间创造出来的。我们的美术教学也要承担着传承历史的重任,让优秀的民间美术文化资源走进课堂,让我们的孩子在这样的氛围中得到美的熏陶。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1:34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6:5
  [3]宗白华.美学散步[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
  [4]余琳玲.杭州西湖美术文化资源寻绎与课程构建[M].浙江: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2008.8.
  [5]李宗乐,陈实,邱兴.美术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11.
  [6]佚名.(西江历史文化之旅)寻访四会“古法造纸”和“玉器产业”文化[EB/OL].2018-5-5.http://www.yunfu.gov.cn/issueFileShow.ifs?issueId=113120
其他文献
[摘要]在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前提的英语教学中,德育的渗透应该贯穿整个的教学过程。特别是在小学阶段,它是人生的启蒙阶段也是品格的形成期。我们在英语教学中可以一边培养他们的语言、交际和学习能力,一边培养他们的思维品质和社会责任感,爱国主义精神,为他们以后的生活、学习和工作奠定好基础。我们英语老师可以发挥自身的教育素养,注重从日常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利用教材內容为主体,更多生活中的事例为媒介
本报综合消息 当前,阳光教育心理学是个全新的领域,需要我们矢志不渝地去探索、去发现、去提升。基此,由《中小学班主任》杂志“中小学班主任核心素养及培育的实证研究”课题组主办、潮州市湘桥区潮人阳光教育集团承办的高峰论坛和研讨会,于12月13日至14日在潮州市湘桥区阳光中英文(国际)学校举行。全国各地教育界纷纷报名奔赴潮州,领导、专家学者也慕名前往,可谓群英荟萃。与会人数增至800多人,规模大,规格高。
《神奇的“预言”》是一节自主开发的校本课程,这节课融合了数学人教版(2011版)教材五年级上册的第五单元第一课时“用字母表示数”的相关知识点。课上,教师首先用一个魔术把学生深深地吸引住,通过观察思考、比较分析、讨论交流,让学生探索出日历中圈出的16个数字之间的秘密,找到了破解魔术的方法。通过这节课,学生感受到了“魔法数学”的魅力,提高了数学学习兴趣。  一、设计意图  《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
【摘要】当今社会发展迅猛,绝大部分学生从幼儿时代就接触网络科技,如何利用网络科技,实现教育信息化平台教学,对当今教育事业意义深远。根据《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这张蓝图,教育信息化体系逐渐建设并覆盖各级学校,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配合,使得城乡学校能共享优质的教育资源,提升了教学质量,更重要的是带来了教育思想、观念的转变,是实现教育公平,乡镇教育精准扶贫的有力的助跑器,因此,
在教育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的影响,往往有一些中学生对老师的教育存在一种逆反心理。因此,教师想学生理解接受自己讲的道理,除了坚持正面说教外,还应该由单纯“我讲你听”的方法改为善于倾听学生的心理话,对学生表示理解,使学生能够向你敞开心扉,找出问题的症结。谈心是以推心置腹的方式打动学生,有利于消除师生教与受之间的隔阂,使学生能在愉悦的气氛中接受教育,在宽松和谐的情境中领悟道理,在情感交流的理解中获得心理平
摘 要:《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寻求适合的方法和教学模式,以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为目标,在教学中贯彻和落实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育。除了课堂,我们不能忽视课前预习对于核心素养的培养所起的作用。掌握好预习的尺度,然后有计划、有步骤、分阶段、分层次、有针对性地指导学
[摘要]促进深度教学的方法有多种,本文从分层次提问的角度论述如何促进深度教学。怎样进行分层次提问?本文从教学的准备工作、教学的实践和教学实践申的思考三个方面进行解答。  [关键词]分层次提问,深度教学  什么样的教学才算是深度教学呢?本人认为:深度教学就是老师在每一节教学中由浅到深有层次地进行教学使到优秀的和一般的学生学到知识,即使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学生也要有所收获。面对学习水平不一样的学生,我们应
摘 要:感恩教育,就是让学生学会懂得尊重他人,对他人的帮助时时怀有感激之情。现实中,家庭教育观念的错位、社会感恩教育缺失等原因造成学生感恩意识缺乏。因此,教师应结合实际,开展多种教育活动,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与家长联手,达成感恩教育共识,让学生由己及彼,培养自觉的感恩行为。  关键词:感恩意识;感恩共识;感恩行为  在教育工作中,我常接触到一些行为不规范的学生,而且随着年级的升高,这些学生的人数
【摘要】在现代教育中,人们更注重审美能力的培养。而在音乐教育中,教师不单单是传授基础知识、掌握基本技能,更应该注重发展学生的感知能力。教师也不再是简单地传授式教学“你说我听”,更多的是师生互动和教师引导的方式。新时代的进步更让我们反思,要更关注人的本能发展。而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音乐的感知能力是音乐教学内容的首要目标。从学生的基础感知到较高的感知能力,需要潜移默化地进行有效的教学和训练、引导等
【摘要】课堂中运用最多的就是合作学习,无论是哪种课改模式都有合作学习的环节。然而,在课改的潮流中,合作学习热的情况下,很少有教师思考一下,合作学习热是否达到了课堂的预期效果呢?因此在合作学习热中,要冷静下来思考一下要不要调整策略,真正实现合作学习目标,让学生能够在合作中学习到新知。本文围绕合作学习的兴起、利与弊以及合作“热”的冷思考三方面进行阐述,目的在于探讨如何发挥合作学习的优能化,以促进学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