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在银行业贷款余额中,民营企业贷款占25%,而民营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份额超过60%,这意味着民企从银行得到的贷款,与其发展体量并不相匹配,不相适应,使得一些民营企业的发展确实遇到了很多困难和问题,像有的民营企业总结的:遇到了“市场的冰山、融资的高山、转型的火山”。本文在分析中小民营企业融资现状的基础上,重点从银行和企业两个视角深层剖析原因,找出破解对策。
民营企业对国家就业贡献超过80%,新增就业超90%,税收超过50%,可以说,民营企业发展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中流砥柱。但民营企业尤其中小民营企业的融资难题越来越成为其发展过程中的绊脚石,如何破解?亟需解决。
一、中小民营企业融资现状分析:难、贵、慢
(一)融资难:银行贷款担保形式与民营企业抵押物分析
当企业出现资金困难时,超过70%的企业选择通过商业银行贷款来解决资金问题。抵押贷款时银行贷款的主要形式,但大多数的民营企业都存在个体经营,私营模式的规模小、负债大、固定资产不多等情况,而且信誉普遍不高,这就使银行在给民营企业贷款时产生了很多顾虑,设置很多限制条件,对民营企业而言,贷款门槛较高。
(二)融资贵:民营企业融资成本的构成分析
据调研资料分析,民营企业融资成本平均在8%-9%,较一年期基准利率上浮大约一倍。
1.银行——利息费。从调研情况看,银行业机构一般按照贷款担保方式的不同,分别确定各类贷款的融资成本率区间。一是担保贷款,年化成本率7~10%;二是抵质押贷款,年化成本率5%~6%;三是信用贷款,年化成本率5%~6.5%。
2.中介公司——中介费。各种中介费用变相增加民营企业融資成本。如担保公司、评估公司等中介机构收取的费用约占企业融资成本的2.5%。一是评估费。目前沈阳市评估公司对房地产、权证评估费用一般为价值的0.1‰~0.5‰。二是保险费。为降低贷款期间因抵质押物出现损坏、丢失等而增加的风险,银行要求企业对抵质押物投保。一般企业只有在为获取贷款并在银行要求下才对厂房、设备等资产投保,保费一般为评估价值的0.2‰~0.6‰。三是审计费。银行往往要求贷款企业提供财务报表、审计报告等,以增强对企业信用把握。审计费由贷款企业支付,费用为期末资产总额的0.12‰~0.156‰。
3.民间借贷——过桥费。从调研问卷情况看,大部分民营企业贷款是一年以内的短期贷款。当企业流动资金不足以偿还贷款时,为了不影响信用,被动采取民间借贷或者从小额贷款公司贷款临时救济,利率一般高达15%-20%,这就是传统意义上的“过桥费”,企业只有将临时借来的资金偿还给银行后,才能满足银行续贷的条件,得到银行展期批准。
4.银行变相捆绑费用。面对各种考核压力,银行为了完成存款指标,往往要求贷款企业“存贷挂钩”。贷款企业迫不得已从“掮客”或部分资金富余企业手中略高于理财产品回报价格买入存款存入银行,变相增加了企业额外成本。
(三)融资慢:银行贷款程序繁琐
银行贷款需要银行不同部门、不同层级领导的审核把关,一般从申请到贷款发放需要一个月的时间,审批时限较长,效率较慢。
二、中小民营企业融资难题成因剖析
(一)银行:利润追求与风险管控之间的博弈
利率市场化改革及互联网金融创新竞争导致银行吸储成本大幅上升,从而推高民营企业贷款成本。出于成本的考量,民营企业融资成本率随之升至更高,如270户样本企业中加权平均融资成本率为8.95%,较一年期基准利率上浮105.75%。银行对利润追求及风险控制的考核措施不断强化,为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银行将考核压力向贷款企业转嫁,直接推高了企业融资成本。从调查问卷分析,贷款返存、以贷定存、成本转嫁等情况都不同程度存在,是企业贷款成本上升的重要因素。
(二)企业:自身天然条件较弱,信用风险较高
1.过度包装或不包装。中小民营企业多数存在财务管理不规范问题,为了得到银行贷款,往往粉饰财务报表甚至造假,财务数据的可信度很低,根本不能客观真实反映企业财务状况。
2.资金运用缺乏长期规划。多数民营企业在资金链濒临断裂时才临时起意需要银行贷款,对资金的安排使用缺乏长期规划,临时抱佛脚式的融资,必定会造成伪造、高利等短期行为。“短贷长用”现象也普遍,导致银行贷款到期无法收回。违约率、损失率相对国有大型企业客户要高很多,严重影响了民营企业的整体信用形象。银行为了审慎稳健可持续发展,更愿意将信贷资金投向国有企业。
3.内部管理粗放。民营企业普遍存在产权关系不清、信息透明度较差、管理监督机制缺位、信息传递不对称、经营行为不规范、品行操守不确定等问题,内部管理不精细,企业文化不明确,企业集团内部或各部门之间缺乏共同的价值观,企业走向规范化的原动力不足,导致企业面临很多风险,如员工政治素养较低带来的道德风险,财务管理粗放带来的财务风险,信息传递不对称带来的数据风险,品行操守不确定带来的法律风险等。
三、中小民营企业融资难题破解对策
(一)银行:更新观念,资源倾斜,规范经营
1.创新服务模式。银行业机构要积极推进自身转型升级,改变传统经营理念,公平信贷,大力开展业务结构、客户结构、收入结构、渠道结构等方面创新,全方位提升民营企业金融服务能力。各金融机构要根据民营企业资金需求情况,适度下放贷款审批权限,扩大授权授信,拓宽金融资金营运空间。要以效益为目标积极寻找、培育和扶持优良民营企业客户群,要适应民营企业贷款需求特点,积极改善贷款方式,对一些经营效益好、贷款回笼快、信用记录好的优质客户,可允许发放部分信用贷款,提高对民营经济的融资效率和质量;对一些规模相对较大、信誉较好的民营企业实行授信制度,减少对客户的管理层次,简化审批程序;对一些关系密切的民营企业可实行联保贷款方式,努力满足民营企业合理的信贷需求。 2.降低融资成本。完善利率市场化改革背景下利率定价机制,银行应坚持“保本微利”原则,不断加大减费让利力度。利率覆盖风险增加收益的同时,要考虑企业承受能力,加大对民营企业扶持力度,贷款利率尽量少上浮或不上浮。
3.规范收费。银行不得变相收取不合理的费用,尤其是规范中间业务收费,不得强制要求企业作“回报”。
(二)企业:强身健体,加强内部管理
中小民营企业应不断完善公司治理结构,通过规范化的决策和管理来规避企业发展中的经营风险。
1.提高盈利能力。各民营企业要加快转型升级,提升经营管理水平,提高产品竞争力,切实提高自身盈利能力,优化自身融资条件,对于民企而言,融资是大问题,利润更是大问题,如果企业不产生利润,连年亏损,融资反而是大坑。利润的产生一方面需要企业增加主营业务收入,另一方面就要国家出台相关减免税费政策,降低隐形成本。
2.精细化财务体系建设。各民营企业要严格按照国家财务制度,规范账务处理,提高财务数据的可靠性,做到财务报表客观真实反映企业的经营活动和财务状况,提高贷前调查申请材料的可信度。同時,要合理控制资产负责率,有效缩减不良资产,杜绝过度融资、盲目投资。
3.加强信用体系建设。尽快建立企业和企业经营者的诚信体系,最好能够建立一个全社会可以共用的“企业诚信档案查询系统”,采取国际通行的方法将企业的信用级别评定出三个等级,向社会公布,以此作为银行发放贷款的重要依据。同时,民营企业要通过按时还款、公平竞争等市场行为树立良好的法人形象,杜绝不良信用记录,提高信誉度。同时,着重提高企业经营者和主要从业人员的思想文化素质,完善知识结结构,推动企业向知识化、规范化、规模化、资本化跨越发展。
4.深化企业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目前,我国民营企业的主要组织形式是个体工商户制,个体工商户制在企业创立之初有其优越性,但当企业扩大到一定规模后,缺陷会逐步暴露出来,家族企业容易形成一种家族堡垒,企业管理难度超过创业者的能力,管理上的问题就会限制企业的融资与发展。应加快家族式管理的民营企业向现代企业制度转化,使股权多样化,实行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将企业信任基础扩大至社会,由经理人直接经营管理企业,实现企业信任机制与经营机制在更高层次的结合。(作者单位为沈阳至刚主轴技术有限公司)
民营企业对国家就业贡献超过80%,新增就业超90%,税收超过50%,可以说,民营企业发展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中流砥柱。但民营企业尤其中小民营企业的融资难题越来越成为其发展过程中的绊脚石,如何破解?亟需解决。
一、中小民营企业融资现状分析:难、贵、慢
(一)融资难:银行贷款担保形式与民营企业抵押物分析
当企业出现资金困难时,超过70%的企业选择通过商业银行贷款来解决资金问题。抵押贷款时银行贷款的主要形式,但大多数的民营企业都存在个体经营,私营模式的规模小、负债大、固定资产不多等情况,而且信誉普遍不高,这就使银行在给民营企业贷款时产生了很多顾虑,设置很多限制条件,对民营企业而言,贷款门槛较高。
(二)融资贵:民营企业融资成本的构成分析
据调研资料分析,民营企业融资成本平均在8%-9%,较一年期基准利率上浮大约一倍。
1.银行——利息费。从调研情况看,银行业机构一般按照贷款担保方式的不同,分别确定各类贷款的融资成本率区间。一是担保贷款,年化成本率7~10%;二是抵质押贷款,年化成本率5%~6%;三是信用贷款,年化成本率5%~6.5%。
2.中介公司——中介费。各种中介费用变相增加民营企业融資成本。如担保公司、评估公司等中介机构收取的费用约占企业融资成本的2.5%。一是评估费。目前沈阳市评估公司对房地产、权证评估费用一般为价值的0.1‰~0.5‰。二是保险费。为降低贷款期间因抵质押物出现损坏、丢失等而增加的风险,银行要求企业对抵质押物投保。一般企业只有在为获取贷款并在银行要求下才对厂房、设备等资产投保,保费一般为评估价值的0.2‰~0.6‰。三是审计费。银行往往要求贷款企业提供财务报表、审计报告等,以增强对企业信用把握。审计费由贷款企业支付,费用为期末资产总额的0.12‰~0.156‰。
3.民间借贷——过桥费。从调研问卷情况看,大部分民营企业贷款是一年以内的短期贷款。当企业流动资金不足以偿还贷款时,为了不影响信用,被动采取民间借贷或者从小额贷款公司贷款临时救济,利率一般高达15%-20%,这就是传统意义上的“过桥费”,企业只有将临时借来的资金偿还给银行后,才能满足银行续贷的条件,得到银行展期批准。
4.银行变相捆绑费用。面对各种考核压力,银行为了完成存款指标,往往要求贷款企业“存贷挂钩”。贷款企业迫不得已从“掮客”或部分资金富余企业手中略高于理财产品回报价格买入存款存入银行,变相增加了企业额外成本。
(三)融资慢:银行贷款程序繁琐
银行贷款需要银行不同部门、不同层级领导的审核把关,一般从申请到贷款发放需要一个月的时间,审批时限较长,效率较慢。
二、中小民营企业融资难题成因剖析
(一)银行:利润追求与风险管控之间的博弈
利率市场化改革及互联网金融创新竞争导致银行吸储成本大幅上升,从而推高民营企业贷款成本。出于成本的考量,民营企业融资成本率随之升至更高,如270户样本企业中加权平均融资成本率为8.95%,较一年期基准利率上浮105.75%。银行对利润追求及风险控制的考核措施不断强化,为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银行将考核压力向贷款企业转嫁,直接推高了企业融资成本。从调查问卷分析,贷款返存、以贷定存、成本转嫁等情况都不同程度存在,是企业贷款成本上升的重要因素。
(二)企业:自身天然条件较弱,信用风险较高
1.过度包装或不包装。中小民营企业多数存在财务管理不规范问题,为了得到银行贷款,往往粉饰财务报表甚至造假,财务数据的可信度很低,根本不能客观真实反映企业财务状况。
2.资金运用缺乏长期规划。多数民营企业在资金链濒临断裂时才临时起意需要银行贷款,对资金的安排使用缺乏长期规划,临时抱佛脚式的融资,必定会造成伪造、高利等短期行为。“短贷长用”现象也普遍,导致银行贷款到期无法收回。违约率、损失率相对国有大型企业客户要高很多,严重影响了民营企业的整体信用形象。银行为了审慎稳健可持续发展,更愿意将信贷资金投向国有企业。
3.内部管理粗放。民营企业普遍存在产权关系不清、信息透明度较差、管理监督机制缺位、信息传递不对称、经营行为不规范、品行操守不确定等问题,内部管理不精细,企业文化不明确,企业集团内部或各部门之间缺乏共同的价值观,企业走向规范化的原动力不足,导致企业面临很多风险,如员工政治素养较低带来的道德风险,财务管理粗放带来的财务风险,信息传递不对称带来的数据风险,品行操守不确定带来的法律风险等。
三、中小民营企业融资难题破解对策
(一)银行:更新观念,资源倾斜,规范经营
1.创新服务模式。银行业机构要积极推进自身转型升级,改变传统经营理念,公平信贷,大力开展业务结构、客户结构、收入结构、渠道结构等方面创新,全方位提升民营企业金融服务能力。各金融机构要根据民营企业资金需求情况,适度下放贷款审批权限,扩大授权授信,拓宽金融资金营运空间。要以效益为目标积极寻找、培育和扶持优良民营企业客户群,要适应民营企业贷款需求特点,积极改善贷款方式,对一些经营效益好、贷款回笼快、信用记录好的优质客户,可允许发放部分信用贷款,提高对民营经济的融资效率和质量;对一些规模相对较大、信誉较好的民营企业实行授信制度,减少对客户的管理层次,简化审批程序;对一些关系密切的民营企业可实行联保贷款方式,努力满足民营企业合理的信贷需求。 2.降低融资成本。完善利率市场化改革背景下利率定价机制,银行应坚持“保本微利”原则,不断加大减费让利力度。利率覆盖风险增加收益的同时,要考虑企业承受能力,加大对民营企业扶持力度,贷款利率尽量少上浮或不上浮。
3.规范收费。银行不得变相收取不合理的费用,尤其是规范中间业务收费,不得强制要求企业作“回报”。
(二)企业:强身健体,加强内部管理
中小民营企业应不断完善公司治理结构,通过规范化的决策和管理来规避企业发展中的经营风险。
1.提高盈利能力。各民营企业要加快转型升级,提升经营管理水平,提高产品竞争力,切实提高自身盈利能力,优化自身融资条件,对于民企而言,融资是大问题,利润更是大问题,如果企业不产生利润,连年亏损,融资反而是大坑。利润的产生一方面需要企业增加主营业务收入,另一方面就要国家出台相关减免税费政策,降低隐形成本。
2.精细化财务体系建设。各民营企业要严格按照国家财务制度,规范账务处理,提高财务数据的可靠性,做到财务报表客观真实反映企业的经营活动和财务状况,提高贷前调查申请材料的可信度。同時,要合理控制资产负责率,有效缩减不良资产,杜绝过度融资、盲目投资。
3.加强信用体系建设。尽快建立企业和企业经营者的诚信体系,最好能够建立一个全社会可以共用的“企业诚信档案查询系统”,采取国际通行的方法将企业的信用级别评定出三个等级,向社会公布,以此作为银行发放贷款的重要依据。同时,民营企业要通过按时还款、公平竞争等市场行为树立良好的法人形象,杜绝不良信用记录,提高信誉度。同时,着重提高企业经营者和主要从业人员的思想文化素质,完善知识结结构,推动企业向知识化、规范化、规模化、资本化跨越发展。
4.深化企业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目前,我国民营企业的主要组织形式是个体工商户制,个体工商户制在企业创立之初有其优越性,但当企业扩大到一定规模后,缺陷会逐步暴露出来,家族企业容易形成一种家族堡垒,企业管理难度超过创业者的能力,管理上的问题就会限制企业的融资与发展。应加快家族式管理的民营企业向现代企业制度转化,使股权多样化,实行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将企业信任基础扩大至社会,由经理人直接经营管理企业,实现企业信任机制与经营机制在更高层次的结合。(作者单位为沈阳至刚主轴技术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