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出来的都是谎言

来源 :中学语文(学生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vdw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冯娜出生在高原,在强紫外线的光照下生活长达二十年,直到外出读大学至今,辗转蛰居于平原雨林十来年。从云南到岭南,浓厚的阳光到丰沛的雨水,都是一种浓度极高的自然之境。由此生养出来的性格中,也必定有其浓烈的成分,无法消化的时候,文字充当了最合适的过滤介质。滤下来的那部分成诗成文,成为诗人呼与吸之间最活跃的符号,也即诗人观照己身及周身的最好明证。
   我们的诗人向来对空间转换带来的微妙变化有着敏锐的觉知,地理迁徙的物理体验无疑会最先触达诗人的神经元,勾起一切携带敏感因子的细胞。从冯娜以往的作品中往往可以勾勒出些许地理轮廓,而此时,在濡湿温热的环境里久居的诗人,突然撞见起了“大雾的北方”——
   清晨出门的人是我
   一个从高山辨认平原的人
   大雾就是全部的北方
   即使在创伤中也只能试探它的边沿
   我猜想它至少活过了耳顺的年纪
   那些荨麻、棉花、呼啸沉进大地的钻井
   都通通被施以迷途
   我还是看见了北方的心痛
   被铁轨攥紧 松开 松开 攥紧
   大雾弥漫
   每一块好肉都钻心刺骨
   过路的人是我
   ——说谎的人是我
   本诗写于2014年,即诗人北上在首都师范大学驻校时期。眼前混沌迷离的陌生地,让诗人该如何辨认来时及将行的方向?无法在雾中窥得全貌的北方,只伸出一些模糊的边边角角,可以让诗人依循判断,“大雾”究竟因何而起,又何以浓烈至此?
   大雾不仅是北方的皮肤,还是它的心脏,诗人以它律动的脉息频率,果敢地揣测北方的年龄,一定是“活过了耳顺的年纪”——这是一个重要的时间线索,而且是本诗中唯一的时间线索,诗人在大雾中看到的北方已是历经世事的老年之态,不然何以有能力将一切外来物通通吸纳进肚?闯进来的“荨麻、棉花、呼啸”……都成为了大雾的一部分,而“大雾即北方”,再无他物。看上去空空的北方却是满满当当,什么物质都来安插一脚,血肉模糊中偶然发现的“好肉”,触目惊心,引得诗人“钻心刺骨”。此刻她与北方同在,深刻感受北方的痛。
   在“心痛”之后,让我们去关注其中这两个词:(从高山)辨认(平原),(只能)试探(它的边缘),这两个词有很高的内在精神强度。也正是基于此,我们对于“北方的心痛”才可能有新的期待——“北方的心痛”,也即诗人的心痛。
   日渐恶劣的雾霾环境一直都是北方最为诟病的地方,但北方没有错,错的另有其人!火车的阵阵呼啸声,是此诗中最为点睛的“意象”。蜿蜒的铁轨本是北方的一部分,但此时浓烈的大雾,无法让人看清轨道的蜿蜒之态。只有火车瞬时而过的呼啸声穿过大雾传来,似远山上的暮鼓晨钟一般地警醒着诗人——北方那些无法言说的痛苦!
   诗人将“北方”比拟成一个心脏时刻在律动、痛感分明的生命体,“大雾”似毒瘤一般侵袭了“北方”全身,竟没有一块完整的“好肉”,诗人以此深省叩问,这是一种怎样的毁灭性破坏?這是诗人的人文关怀,却又是一种深深的无奈,她终究只是一个“过路人”。
   诗中的“我”只是过路并且说谎,但那些说真话的呢?——荨麻、棉花以及深入大地的钻井、铁轨,它们各自用自己的方式诉说着“北方的心痛”。钻井、铁轨这些工业意味浓厚的意象鲜明、有力,进一步感受到诗人对现代工业发展的担忧,这也体现了诗人极高的精神向度。
   北方的心痛,被大雾掩盖掉了,但诗人的心痛呢?只能在悬崖边上发出无声呐喊,在山谷间层层回荡,永无止境。而说出来的话就都成了“谎言”——很多时候只能以谎言去揭露现实,这是悲哀,是无奈,也是诗人深深的痛。
   [作者通联:湖北石首市第一中学]
其他文献
各位同行、同学、朋友:  大家好。今天来到北京大学,我非常荣幸,感谢你们对我的热情欢迎。请接受我对贵校一百二十周年校庆的诚挚祝贺。  更令我感到荣幸的是,我这次到访,恰好是在五四运动一百周年纪念日即将到来之际。五四运动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值得骄傲的时刻。它是一代中国青年对世界的宣言:我们要追求真理,我们相信真理改变未来的力量。时至今日,我们还能听到蔡元培校长的声音: “大学者,‘囊括大典,网罗众家’之
期刊
高考情境任务型作文发端于2015年高考全国新课标卷Ⅰ的作文题“小陈举报老陈”, 2020年高考全国卷的5道作文题均采用这种题型,预计往后几年,这种题型还是会占主导地位。与传统的新材料作文相比,情境任务型作文的文体更加难以把握:前者只要求“明确文体”,即选定写作哪一种文体,文章符合这种文体的规范即可,例如2018年高考全国新课标卷Ⅱ的作文题“对战机的防护”;而后者大多在要求写作某种实用类文体比如演讲
期刊
生活和未来,都源于你的热爱。  春节档期《飞驰人生》“杀”入了全国人民眼中,成为“爆破大片”。影片讲述了一代车神张驰因五年前深夜飙车事件被禁赛又经历千辛万苦复出比赛的故事。这部电影让我不得不感慨沈腾大叔的幽默感简直是天下无敌,正如预告片中所说的一样“上一秒笑翻,下一秒超燃”。就是在这样一部喜剧类的电影中,我看到了千万人的模样。  主角张驰是一个有极高驾驶天赋的人,因为小时候偶然看到的赛车拉力赛,从
期刊
写一篇谈论英雄的文章,张贴于闹市通衢,未必有多少人有兴趣静心细读;但《三国演义》中曹操和刘备青梅煮酒论英雄的故事却广为流传,几乎家喻户晓。可见,同样是谈论英雄,换一种形式后,艺术效果便大为不同。  【名著节选】  青梅煮酒论英雄  一日,关、张不在,玄德正在后园浇菜,许褚、张辽引数十人入园中曰:“丞相有命,请使君便行。”  玄德惊问曰:“有甚紧事?”  许褚曰:“不知。只教我来相请。”  玄德只得
期刊
南宋爱国主义词人辛弃疾在《摸鱼儿·更能消》写道:“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此诗抒发诗人心中的惜春之情。春天是美好的,能引发诗人万千感慨,古今中外盼春、咏春、赞春、惜春、伤春的诗句不胜枚举。春风浩荡,阳光明媚,多少人在这美丽的季节里,不负春光,辛勤耕耘;又有多少人荒废春风,虚度光阴。女诗人灯灯对春天有着更为丰富复杂的情感体验,从春风切入,写成《多少春风尚未使用
期刊
“也许有一天清晨,走在干燥的玻璃空气里,/我会转身看见一个奇迹发生:/我背后什么也没有,一片虚空/在我身后延伸,带着醉汉的惊骇。/接着,恍若在银幕上,立刻拢集过来/树木房屋山峦,又是老一套幻觉。/但已经太迟:我将继续怀着这秘密/默默走在人群中,他们都不回头。”(蒙塔莱《也许有一天清晨》,黄灿然译)  埃乌杰尼奥·蒙塔莱(1896~1981),意大利最著名的隐逸派诗人之一,与夸西莫多、翁加雷蒂并列为
期刊
站台是车站上下乘客或装卸货物用的平台,也称月台。这里有离别的泪花,这里有情感的风雨,许多故事在这里上演,许多悲欢在这里开始。歌手刘鸿在《站台》里演唱:“长长的站台,漫长的等待;长长的列车,载着我短暂的爱……”歌手汪苏泷在《站台》里演唱:“这个送别的站台,是我们生命里默认的留白……”站台是情感的风雨台,是离别的记录台。女诗人宫白云在《站台》里,收敛住感情的泪珠,生发出理性的思考——   有时候,喧
期刊
细读完白居易的《琵琶行(并序)》后,我笃信这篇经典绝非止步于居易同情琵琶女,感己自悲这般简单。  一、识见琵琶女前的描写与叙述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地点、时间与季令都一一点出。“头”作“边”解,“瑟瑟”虽有“碧绿”之义,此处宜解为“风拂叶花之声”。“主人下马客在船”为互文法,即“主人与客人一同下马登船”,不宜拆解,否则将很难理解后文中“主人忘归客不发”“满座重闻皆掩泣”等语句。“
期刊
【真题回放】  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2019年全国卷Ⅰ)  “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劳动是财富的源泉,也是幸福的源泉。“夙兴夜寐,洒扫庭内”,热爱劳动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绵延至今。可是现实生活中,也有一些同学不理解劳动,不愿意劳动。有的说:“我们学习这么忙,劳动太占时间了!”有的说:“科技进步这么快,劳动的事,以后可以交给人工智能啊!”也有的说:“劳动这么苦,这么累,干吗非得自己
期刊
“纯洁、活泼、美丽,它今天∕是否将扑动狂醉的翅膀,撕破∕这被遗忘的坚湖,百霜下面∕未曾飞翔透明的冰川,在那踯躇!∕旧日的一只天鹅想起自己∕曾那样英姿勃勃,可如今无望逃走∕因为当不育的冬天带来烦恼的时候∕它还没有歌唱一心向往的天地。∕这白色的飞鸟痛苦不堪∕它否定太空而成囚犯,∕它抖动全身,却不能腾空飞起。∕它纯净的光辉指定它在这里,∕这幽灵一动不动,陷入轻蔑的寒梦,∕无用的流放中天鹅拥有的轻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