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多媒体课件 优化语文课堂教学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ungkhoan20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啊,四十分钟怎么过得这么快呀!”“老师,要是每一堂语文课都这么上,那该多好呀!”……一堂语文课结束之后,学生情不自禁地发出以上的感慨。作为他们的语文老师,我听着学生的这些肺腑之言,心里既欣慰又惭愧。欣慰的是这堂多媒体语文课上得很成功,惭愧的是我没能尽可能多地将多媒体引入课堂,让这些农村学生早日领略多媒体教学的无穷魅力。
  由教学《雾凇》一课总结下来,我认为将多媒体引入语文教学有以下五大优点:
  一、运用多媒体辅助语文教学,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才会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喜欢具体形象且不断变化的学习内容,而多媒体课件正好集声音、图像、文字于一体,将教学信息转化为鲜明的视听形象显示在学生面前,使教学活动更加生动形象和富有感染力,从而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本课中,我制作了一个与教学内容相符的课件。首先播放与雾凇有关的录像,课件中形态各异的雾凇图配上悠扬动听的轻音乐,以创设一个真实优美的教学情境,使学生仿佛置身于童话般的北国世界。这样,不仅一下子调动了学生了解雾凇的激情,更使他们都得到了一次美的享受。
  二、运用多媒体辅助语文教学,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多媒体课件可化抽象为具体、化难为易、化静为动,特别能突出教学中的重、难点。使重、难点直观化、具体化、形象化,易于学生观察、想像和理解。《雾凇》一课,雾凇的形成是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如果光靠书上的文字去想像,则很难让学生真正感悟其形成过程。因此,我设计课件,用多媒体将这一过程演示出来。学生不仅将雾凇的形成过程了解得一清二楚,而且深刻地领略到这是一个美丽而神奇的过程。这样,既把学生带入一个事先创设的情境中去,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又顺利地突破了教学活动中的重、难点,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三、运用多媒体辅助语文教学。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新课程改革明确提出教学活动中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活动的能动性和思维的独立性,引导学生积极探索,使教学活动成为学生的自主活动。
  语文教学活动中,运用多媒体可创设多姿多彩的教学情境,多方面调动学生的视、听、说、等多种感官功能,使学生呈现最佳学习状态,自始至终保持高涨的学习热情。如本课教学中,在向学生演示了多幅晶莹剔透的雾凇图后,我向学生抛出一个问题:“如果此时你也是一个正在吉林旅游的游客,面对这一奇观,你会发出怎样的赞叹呢?”因为学生还完全沉浸在刚才的美景中,所以一个个都情不自禁地发出赞叹。有的说:“吉林雾凇,太美了!”有的说:“我真想为它写一首最美的诗!”有的说:“我只知道它很美,却想不出任何词语来形容它。”……我相信,这每一句话,都是学生的由衷赞叹,而绝不是空话!
  四、运用多媒体辅助语文教学。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多媒体所具有的形象、直观的特点,不仅为学生感知、理解教学内容提供了帮助,更为激发其创新思维提供了平台。如教学《雾凇》一课时,在展示了七八幅千姿百态的玉树琼花后。我让学生用“雾凇有的像_____,有的像_______,有的像_______,还有的像______,真是_____啊”说一句话。这样,学生的思维立即活跃起来,有说像棉花糖的,有说像老爷爷的白胡子的,有说像雪人的,有说像冰淇淋的……真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们都以十分的热情投入到这一项创造性思维活动中去了。
  五、运用多媒体辅助语文教学。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
  传统的语文教学以文为本,多讲解分析而少知识拓展,限制了学生丰富课外知识的时间。而多媒体教学把学生从繁杂的分析中解放出来而节约了教学时间,优化了课堂教学结构。教师完全可以利用多出的时间补充课外知识。如《雾凇》一课教学结束后,我让学生欣赏中国四大自然奇观的另外三个奇观:长江三峡、桂林山水和云南石林。虽然只是几幅图片但配上优美的音乐,学生的惊喜却是我没有想到的,令人怦然心动。我相信,他们会永远记住这课外的内容。
  当然,任何事情都是一分为二的。将多媒体运用于语文课堂,优点是有很多,但随之而来的问题也肯定不少,所以也未必是逢课必用多媒体。我个人认为。用多媒体上课,还是应该视教材而定。只有恰当地将多媒体运用于语文教学,才能真正发挥其优越性!
其他文献
小学阅读课堂教学为了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注意力、思考力,引发成就动机,把提问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一堂阅读课的有序进行依赖于教师系统发问的展开之中。好的提问能揭示儿童已有的认知水平跟阅读文本之间的矛盾,从而引起学生思考探究,以求得问题的解决。高质量的提问是教师研究教材与设计教学时思想的结晶,它们具有形式多样、内涵深厚、激发力强的特点,在教学上能够发挥出高效的引领、激发和牵动作用。  一、
波斯纳曾提出关于教师成长的简要公式,即“经验 反思=成长”,他揭示了经验和反思对教师成长的重要意义,只有对所得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才能得到快速的成长。  国内外多项研究结果表明,教师的自我反思、同伴交流和一定的专业引领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我认为听课后的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捷径,因为反思听课给我带来以下的收获:  1.结合本校学生的特点,修改这208篇听课记录,便可以得到208篇优秀教案
《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发展规划(2001—2010年)》指出:各级各类学校艺术课老师要积极探索,勇于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艺术老师应充分利用和开发本地区,本民族的文学艺术教育资源,拓展艺术教育的空间,提高艺术教育的质量。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我们进行小学“乡土”拼贴画教学的尝试。即:指导学生充分挖掘具有农村地方特色的创作材料,如:麦秆、蓝印花布、种子、竹木等,表现具有江南水乡特色的建筑、民俗风情、农村
写作模型把作文分为预写、写作与重写三个阶段,这和写作的认知过程是相契合的。因此,必须切实重视作文评讲在提高小学生作文能力中的作用。但在教学实践中,许多时候我们并没有对评讲给予足够的关照。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评价建议”中指出:要“重视对作文修改的评价。不仅要注意考查学生修改作文内容的情况,而且要关注学生修改作文的态度、过程和方法。”那么,如何有效实现教学实践与教学理论的对接?在此,
新课程标准对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提出了非常明确的总目标、阶段目标。“说的能力的培养”是口语交际中的要点,也是教学中的难点。在实际教学中,应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和训练手段来让学生会说、乐说,帮孩子们的“说”开辟一条“绿色通道”呢?本人结合语文教学工作的实践,谈谈个人的体会。  一、构筑平等关系,使学生敢说  “平等对话”是新课程标准积极倡导的理念。课堂上,教师只有放下架子,尊重学生,像亲人一
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44~45页。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    教师把手藏到身边对学生说:“猜,老师手里有东西吗?”  学生猜:“有。”  老师出示“五星娃娃”,问:“想要吗?”    二、自主探究计算规律    (一)一个数减去它本身,结果是零  1 出示例1图  说说你看到了什么?能看着老师的手势提个问题吗?谁能连起来说一说?  怎样列
阅读教学是一个特殊的生命体验过程,是一种心灵的交流、精神的对话。阅读教材的每一篇文章都来自于生活,阅读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为此,我们理应重视阅读教学与生活的沟通,让阅读教学贴近生活,联系实际,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并真正受到启迪。    一、紧密联系生活与文本    从文学的角度来说,构成文本的因素有四个:作品、作者、世界(自然、生活)、读者。文本,其实就是作者把生活体验、见识与感悟诉诸
一根细木棒,几个冰糖山楂,经手艺人这么一穿,变成了一串串色泽鲜亮的冰糖葫芦。既引人注目又生津开胃,且食用方便,老少皆宜。看到这令人馋涎欲滴的冰糖葫芦,简洁明快的制作手法,不由得想到了语文教学中的主线与板块。  语文,顾名思义,即语言文字。语文水平其实就是感悟文字与表达语言的能力。然而,目前大多数的语文教师在上语文课的时候,主要是偏重于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而忽视了如何表达这个层面。在这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最让我欣喜的,是我的学生们并不像其他同龄人那样,视作文为畏途。他们在作文方面表现出的浓厚兴趣和取得的骄人成绩,都让我感到很欣慰。在探索作文教学新路的过程中,我不断被他们激发出灵感,在一步步前行时,我又及时反思、积淀。在作文天地里,我和学生们携手同行,在写作的道路上,留下了我们一串串稚嫩的脚印……  一、闪光的钻石,点滴的生活——捡拾身边的“钻石”  一个星期五的下午,我布置了一篇
现在,我国许多地区使用的小学语文实验教材是苏教版的,其特点就是课文分类性较明显,如有的单元是安排人物的,有的单元是安排寓言故事的。在五年级教材上册第五单元安排的是描写景物的文章——《黄山奇松》《黄果树瀑布》《莫高窟》,这三篇文章都是通过描写我国美丽景物的特点来赞美祖国的大好河山,让我们产生热爱祖国的情感。这样的文章,词句优美,读起来朗朗上口,但学习起来却容易产生枯燥的效果。究其原因,大多是因为学生